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文蕴》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1767
颗粒名称:
页数: 2

内容

人类社会是由政治、文化、经济构成的有机整体。任何民族、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都是政治、文化、经济相互影响、相互支撑、相互作用的结果。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是一个地域集体理念和智慧的历史结晶,是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并以巨大的反作用力推动和阻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文化无处不在,源远流长,渗透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各个方面。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魂,一个民族的脉,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在当今世界,文化作为软实力的核心表现形式,更成为综合管理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丹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素有“走廊蜂腰,甘凉咽喉”之美称。山丹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和深厚灿烂的文化积淀。汉武帝元鼎年间,这里就已设置郡县,断匈奴右臂,保丝路畅通,在开拓西部疆土,开通丝绸之路,保障中原安宁,促进东西方经济与文化交流方面,写下了许多壮丽的诗篇。
  自古以来,山丹人民靠传统的种植业和畜牧业维系着自己平凡的生命。严酷的自然环境里,他们问水厚土而凿深井,盘山跨沟而修长渠,为缚苍龙而筑水库。他们闻鸡即起而耕耘,豪唱牧歌而养畜,心灵手巧而学艺,胸怀云天而创业,尊儒敬道而育嗣,为自己的生产实践和人生理想而奋进。千百年来为追求政通人和、幸福和谐,顽强拼搏,流汗流血,世世代代谱写着一曲顽强不屈、生生不息的生命壮歌。同时也创造了辉煌灿烂、独具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
  任何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如果没有优秀文化支撑,是缺乏竞争力的,也是不可持续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山丹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其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也面临着重新认识和评价的重任,面临着深层次开发和利用的机遇。传统文化,尤其是民俗文化,并不是凝固之物,而是流动于过去、现在和未来这整个历史长河里的一个过程,它永远处于创造性的继承和不断的演变更新之中。不论是有形的物质民俗文化,还是无形的精神民俗文化,都正在被当代中国改革开放浪潮中的人群分解着、组合着、改变着、重构着。有相当一部分文化遗产正在逐步消亡,部分手工技艺后继乏人,面临失传。我们大家需要特别关注的,正是在当前社会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因之而转化的趋势,在尊重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促进它的良性转化,使其不但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一翼,而且通过孕育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事业,开发文化产品,开拓文化市场,推动山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让全县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身经太平日,眼见全盛时。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由县政协组织编著的山丹历史文化丛书《山丹文蕴》即将出版问世,更突显出它的重要意义。丛书分为《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方言谚语歇后语》、《民俗民风》、《农耕杂艺》、《山丹小吃》、《百年山丹第一事》七部分。
  该丛书以简约的文笔,写实的手法,流畅的语言,对山丹的民间文艺、民俗风情、地方小吃、民间工艺等诸方面进行了全面介绍,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历史上山丹一带多民族和谐共处,经济文化相互交流融合过程中形成的独具地方特色的人文环境和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既是一部内容丰富的乡土文化教材,又是一部让外地人了解山丹、认识山丹的导游手册。它必将为继承山丹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地方的经济和文化发挥重要作用。因为文化有着自己的本体性存在,有自己独立的品格。它不但可以搭台,也可以唱戏,甚至能唱出震撼人心的大戏来。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山丹文蕴》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

本书以简约的文笔,写实的手法,流畅的语言,对山丹的民间文艺、民俗风情、地方小吃、民间工艺等诸方面进行了全面介绍,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历史上山丹一带多民族和谐共处,经济文化相互交流融合过程中形成的独具地方特色的人文环境和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既是一部内容丰富的乡土文化教材,又是一部让外地人了解山丹、认识山丹的导游手册。

阅读

相关人物

张百祥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