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精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艾黎自传》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1756
颗粒名称: 新中国的精神
分类号: K836.125.6
页数: 31
页码: 293-295
摘要: 本文是新西兰国际友人路易·艾黎对在中国工作和生活将近60年的总结。
关键词: 艾黎 栽树种草 中国

内容

对一个在中国工作和生活将近60年的人,人们或许会问:中国何以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呢?我的回答:这是萌发于人民并在长征、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发扬的精神创造了当代罕见的奇迹。这种精神产生在老解放区,扎根于全国,正是今日中国希望之所在。
  在旧中国,战争、洪水、饥饿、瘟疫、灾害不断,农村和城市受剥削、遭破坏,人们走投无路,发出了困惑而愤怒的呼号:“没有办法!”后来,出现了一些人改变了声调。共产党人坚定地站在一切斗争的前线,全力克服困难,战胜敌人。“没有办法”改变为有办法,他们的信心来源于新的认识,由此领导群众,所向披靡,小团体发展壮大,成为声势浩大的洪流,淹没了陈旧,清除了腐朽,开辟了新的渠道。这种精神点燃了南昌起义和广州公社的火焰,使瑞金周围的军队顶住了蒋介石的聘有德国顾问的现代化军队。毛泽东依靠这种精神,领导了从遵义到延安的一段长征。这种精神鼓舞了彭德怀指挥军队在山西和河北英勇奋战,日本军队不得不在华北保持兵力,不敢倾全力长驱南下。这种精神激励着刘伯承和邓小平的部队在华中地区挺进大别山,使南京和上海的解放势不可当。这种精神促使大批农民队伍用大车和独轮手推车提供后勤,支援解放军南下,跨过长江,直至胜利。
  1949年新中国成立带来了人的精神的解放。此后,中国人民开始了空前的建设事业。每当出现了新的矛盾需要解决时,他们总是说:“有办法!”这个信念包含着对自身和自己的无尽潜力的极大重视。王进喜和他的伙伴们以传统的斗争和牺牲精神,在黑龙江雪封的草原上开发了大庆油田,为欣欣向荣的石油工业打开了道路。也正是这种精神使人们建成了遍布全国的灌溉网,大量增产人民所需要的粮食;这种精神促使医生、教师和科学家为工作献身;这种精神使年轻人自问:“我能为祖国做多大的贡献,使大家生活得更好些?”
  中国的进步甚至比最乐观的估计还要快。当然,有斗争,有困难,有错误,世界上发展规模这么大、速度这么快的任何地方都难以避免。偏差已在取得经验后纠正,并制订了新的准则,使前进中的亿万人民继续迈步向前。中国人民有性格、有能力,既热情又激奋,相信自己的巨大力量。在这10亿人中可以看到人的各种特征。中国人受到高度评价,是因为他们具有成熟的人道主义修养。他们挚爱朋友,仇恨敌人。他们在许多方面贫穷,在另一些方面富有。“四人帮”到处散布犬懦主义精神,竭力制造混乱,借此夺权,独断专行。揭露“四人帮”后,人民重新恢复了革命活力。复苏的人民只要忠于原则,坚持社会主义,他们的巨大力量,泉涌般清澈、强劲,就能够逾越一切障碍和困难。
  人类处于一场新工业革命的开端。科学技术的发展每一天都在催促中国迎头赶上世界最发达的国家。有许多东西要学习,也正在学习。过去的好的东西应当保存下来,还要为未来缔造更好的东西。随着现代化的进展,摆脱封建主义、尊重科学态度,其重要性已更加迫切。我深信,面对现实的需要,人们将比过去更善于分析和创造。一个国家的人民决心要取得成绩,便不会容忍官僚主义。在一个组织完善的社会里,破除旧的清规戒律,恢复了事业心,人才精英一定会脱颖而出。正是我所看到的这种精神付诸实践,将绿化山岭,开垦荒地,使河流改道,把公路和铁路铺到内地,生产出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所需要的能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近40年来经历了许多艰苦斗争,获得了许多辉煌胜利。全世界翘首注视着中国宏伟事业的不断成功。只要延安精神和老革命家的精神长存,中国走向统一和振兴就阻挡不住。到时候,台湾一定会与大陆各省重新联合,中国将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1985年结束的第六个五年计划取得了或许是各经济大国中同时期最快的增长速度。邓小平在1986年3月对来访的新西兰总理朗伊说:“但这毕竟是新的长征路的起步。”正在进行的改革预示着全面持续发展的经济繁荣。中国的前途是十分光明的。
  和平意味着发展。人们将进入一个更有希望的新世界,达到梦想不到的高生活水平,并跨进宇宙。但是,超级大国的军备竞赛继续扩大,还在研制更尖端的武器和技术,一场毁灭性战争的阴影仍然笼罩着人类。令人鼓舞的是,值此联合国宣布的国际和平年,以裁军为主要目标的世界规模的争取和平的行动声势越来越大。世界人民决不愿看到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毁于战火。作为全球稳定的一支强大力量,中国将继续修建连接各国的桥梁,以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从而维护世界和平与人类的未来。

知识出处

艾黎自传

《艾黎自传》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路易·艾黎是新西兰国际友人,1927年来到中国,在中国工作生活了60年,创办工合运动,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本书是他的自传,内容包括:早年在新西兰、上海年代、抗战中的“工合”运动、山丹:为未来培育人才、新中国成立后的生活与工作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艾黎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