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与分析”——新型教育的箴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艾黎自传》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1729
颗粒名称: “创造与分析”——新型教育的箴言
分类号: K836.125.6
页数: 4
页码: 203-20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新西兰国际友人路易·艾黎在中国山丹县开办培黎学校的教育方针。
关键词: 艾黎 学校 山丹

内容

在山丹,我们请人在一块古石的背面镌刻了“创造、分析”四个中国字作为校训。因为我们学校一直想做的工作就是教育青少年不仅要获得书本知识,而且要具有生产的实践经验,使他们自己能分析和创造。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著作《礼记》上有一段说:“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这些话流传至今已有2000多年。许多教师对这些话进行了研究。许多人遵循着去做,成了教育家。现代的复杂生活使这些话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我们在山丹的办学经验表明,12岁到20岁之间的青少年可以边生产边学习,而且只要教育方法得当,他们所学到的一般教育科目的内容甚至会比在全日制学校中所能学到的更多。因此,最重要的是让这些青少年有创造性的工作可做,并参加做这种工作的斗争。
  山丹的实践还证明,普通农民的孩子具有很大的潜在力。将农村中的孩子同城市从商阶层的孩子相比较,我们发现,前者的智力和能力要强得多。他们从小就在家从事各种力所能及的劳动。因为,特别是在西北地区,农忙季节便感到人力不足,还经常有许许多多的活儿,如放牧牲畜、拾柴火、割草等,都得孩子去干。给他机会去学习和操作先进的机器,也可能很简单,这算不上是什么劳动,简直是一种最好的游戏。事实表明,那些被抛弃在路边的赤裸、饥饿的难民孤儿,那些文盲父母生的文盲孩子,可以培训成为出色的技术人员和能干的行政人员,他们在构成一个伟人的各种品质方面不比任何人逊色。粗犷的山丹青年对我特别有吸引力,他们是社会中坚。我第一次在草原上看到这些戴毡帽、穿毡袄的年轻人时,就意识到我在中国的内地发现了金矿。人民将创造一个新世界。这些健壮、不娇生惯养的青年经过教育,将能建立一个新中国。我从未受到我们有些学生受到的那么多的苦。他们能够坚持下来,对我是相当大的鼓舞。
  我认为,我们在山丹发现了普通村民建立一个理论和实践适当平衡的教育中心的办法。理论必须和实践相结合,不只是偶尔结合,或相隔很长的一段时间才结合,而是应该每日每时都结合。一个正在成长的学生,如要成为社会上迫切需要的人才,必须每天都参加实际工作。不经常实践,理论是学不好的,教育也是不全面的。至于专业的问题,我们发现,最好是在学生们接受了广泛的一般培训之后开始,从而使在学校各处进行的不同工作有助于为最后阶段学习专业打下基础。
  我们的另一个体会是,无论从哪里来的孩子都能很好地适应生产的环境。学生中有来自遥远的云南省的少数民族纳西族人,有来自内蒙古的蒙古族人,甚至还有一个日本人。我们感到,如果要办一个国际学校,最好就按山丹的方针去办,因为即使首先存在着语言不同和习惯不同等障碍,大家一起生产劳动,学生、矿工和外国技术人员很快就打成了一片,能够很好地互相了解、互相尊重。我们以自己的方式并通过实际的方法发现了新时期对劳动人民适用的东西,那就是:集体的力量,合作的方式,开会与讨论的重要性,“个人英雄”的空虚以及我们与周围的人和社会的关系。所有这些,对于即将进入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中国人民来说,都是点滴宝贵的教育经验,对中国以及全世界的和平与进步都有重大的意义。
  在这些探索的年代里,我们许多的体会之一就是对成长中的青少年决不可急于下结论。评估一个人的价值,特别是评价一个成长中的青年,必须能够评价他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一个学生犯了一个明显的或大的错误,或一系列这样的错误,由此就对他盖棺定论,这种做法是不明智的。每个学生只要有机会工作,都会犯错误,有时是明显的错误。但如果他能得到足够的支持,继续前进,并使他的生命真正有意义,那么,教育他的人们就取得了成绩。“好”与“坏”的含义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知识的增进而变化的。但对于一批人的一般工作宗旨,有些思想是明确的。忠于人民、忠于职守无疑就是“好”;当寄生虫,靠别人的劳动为生就是“坏”。评价一个学生,最好先总结他做了哪些有益的建设性的事。如果他什么也没有做,那么他就已经做了最坏的“坏”事。他很可能是一个碌碌无为的人,不会有什么新的创造,也不会真正客观。因为要想客观,一个人必须对主观有所认识。必须涉水过河,才能到达彼岸。一个人走向生活而缺乏奋斗精神,不能客观地看问题,这是因为没有很好地受教育;他很可能变成一个可悲的官僚主义者。这些年使我们懂得,官僚主义者不仅仅是一事无成的废物,而且是一个地道的危险人物。在评价他人时,他总是忘记积极的方面,把一切都歪曲了,连别人好的品质和成绩都看成是坏的。他养成了一种习惯,专挑别人的错,因此到处是错,一无是处。在创造性教育问题上,一如在一切创造性生活方面,他自无动于衷。他不能爱人,所以别人也不喜欢他。他是构成旧社会的那类材料,而不是我们应该用于建设的那种明快、欢欣的新型人才。
  在山丹办学试验的目的是要将新的更好的“工合”工作发展到内地农村,帮助老百姓提高自己的水平,使他们与即将兴起的工业化中国融为一体。据我看,这些原则在不同程度上对那些需要为新时期各种企业培训青年一代的旧学校也是适用的,这将帮助他们获得全面的创造能力,以便能对付亚洲或非洲农村,特别是内地农村所出现的任何情况。诚然,没有一种建设工程是尽善尽美的,像探索一种新的教育方法这样的工作更是如此。山丹学校大多数学生由于有共同的经验,他们的生活也更加丰富了。有着不同背景的各国技术人员被请来参加学校的工作,这对于制定规划以改善生活条件是十分有价值的,同时给予正在成长的青少年以兴奋的动力。和我们一道工作的这些普通农民的孩子令人深怀敬意。如果他们在相当小的时候就接受教育,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这些孩子的许多业绩自有辉煌的特点。不论是集体修灌溉工程或垦种荒田,不论在运输工作和通常的生产实习中,他们都惊人地一心一意,表现出极好的品质、勇敢和智慧。只要引导得法,他们就能够做一切技术工作。然而,我对他们还不够了解,不够体贴和耐心,未能及时果断地采取有效措施,以致影响一些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对此,我感到遗憾和惭愧。
  在山丹与青少年一起度过的岁月是我一生中最快活、生活最充实的年代。我简直就像他们中的一员,也是一个正在进行学习的人。他们为人十分热情、可爱,有机敏的幽默感,善于抓住中心问题并采取行动。我高兴地看到新时代正在给予他们一切机会,做一些需要做的工作,把旧中国创建成一个现代化的新国家。

附注

①故事中的怪物巨人,扬言要嚼人的骨头。——译者注。 ①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和“工合”国际委员会停止活动后,原来的工作由中华全国合作社接管,山丹培黎工艺学校由燃料工业部西北石油管理局接管。——译者注

知识出处

艾黎自传

《艾黎自传》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路易·艾黎是新西兰国际友人,1927年来到中国,在中国工作生活了60年,创办工合运动,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本书是他的自传,内容包括:早年在新西兰、上海年代、抗战中的“工合”运动、山丹:为未来培育人才、新中国成立后的生活与工作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艾黎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