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丝绸之路上的绿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艾黎自传》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1720
颗粒名称: 山丹——丝绸之路上的绿洲
分类号: K836.125.6
页数: 5
页码: 164-16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新西兰国际友人路易·艾黎和李约瑟在山丹县的生活和经历。
关键词: 艾黎 工合工作 山丹

内容

正当我和乔治商量行动计划的时候,约瑟夫·尼达姆(李约瑟)博士来到了双石铺。他当时是中英科学合作馆馆长,正往玉门油田去解决一些技术问题。他是研究指南针、活字印刷,火药和铸铁等中国古代发明的第一个英国人。40年来,他一直在鲁桂珍的得力协助下,孜孜不倦地编写一部震惊世界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全书预计共20卷,现已出版多卷。历史上或许还没有一位科学家像李约瑟博士那样就一个庞大的题材写下如此丰富的材料,以清楚敏锐的头脑,筛选证据,寻求事实,为后世创作一幅完整的图画。他在半途中停车,在我们学校里的车间里修理他的卡车上的一根断簧,我很高兴见到他。当晚,我邀请他在我们窑洞里共进晚餐,吃的是玉米棒子、馒头夹蜂蜜,交谈到深夜。我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免费搭他的车去甘肃西部看看。
  甘肃西部是中国西北广大不发达地区的一部分,有着不同民族之间长期混战的历史。国民党政府在这一地区的统治一向薄弱。整个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全区基本上为穆斯林军事强人马步芳所控制。
  到了兰州,我从分校找了两个学生在路上帮忙。之后,我们便开始了穿过河西走廊的长途旅行。左边是祁连山高耸的雪峰,右边是长城的残垣断壁。我们的车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在戈壁滩上行驶了好几天,一路上除了在小客店歇息外,车子还多次抛锚。李约瑟对如何写他那部中国科技史,以及如何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起来,谈了很多想法。我们也谈了中国所面临的许多问题。
  后来,我们便到了山丹。这是河西走廊狭窄平原上一系列绿洲中的一个小城镇。它位于祁连山和北山之间,海拔1560米。山丹历史十分悠久。在现在山丹的地界内,2000多年前汉代曾建过两个城池,当时从北山上依然可见其中一个的城墙。在汉末以后的混乱形势下,匈奴又卷土重来,并占领了张掖地区。后来,它的一个王子与当时正在兴起的鲜卑族拓跋魏诸王合并到一起。但是土耳其人的祖先阿萨纳部族则进入于今日的山丹县,并在大黄山脚下建都,取名“金山”。县名改为山丹则是后来的事。这是因为夕阳的余晖照在大黄山的崖面上,形成一个很像“删”字形状的影子,所以取名删丹(红色的“删”字形山)。到了唐代,这个城市发展成为拥有58条街道的一个兴旺的贸易中心。市内一架巨型水车把山泉提到城墙上面,然后再送下来浇灌市区内外的菜园。唐朝一位王子常驻此地负责接待外国商人并洽谈生意,以致阿拉伯商人误以为这就是中国的首都。
  随着唐古特人的西夏王国的兴起,这座古代的前沿都城被毁掉了,因为西夏需要的只是一个集结地,以便由那里翻过北山顺利地去他们在宁夏的都城。他们在通往北山的山口对面建造了如今的山丹城。蒙古族的成吉思汗推翻西夏王国之后,阿拉善的蒙古族王子于公元1269年把山丹定为他的国都。他把“删”字写成“山”字。从那以后就一直叫“山丹”。到了明朝,尽管经常遭到地震的破坏,山丹城还是得到扩建和重建。修建了一座叫作发塔寺的大庙;在一座旧宝塔的原址上还修建了一座舍利子塔,旧宝塔中发现了一个盛有据说是印度阿育王头发的匣子。
  山丹县的人口在清代乾隆时期为24万,同治年间为9万,我们到那里时只有3万。虽经历年战乱而显得破败,山丹仍然具有一座古城的魅力。街上的地主家前都挂有封赠的匾额,蓝底金字,漆得亮堂堂的。这里是我在中国各处旅行中所见到的最穷的地方,然而它却有一种特别的气氛。房子,你想租多少就可以租到多少,租金也非常便宜。煤也有,粮也有,还有非常勤劳的人民,当我听说那里的自然资源,看到那里的空房和壮丽景色时,更感到大有希望。城里的国民党官员不大会来这里,我们可以静悄悄地进行我们的合作社培训和生产活动,甚至扩大这些活动,也不致引起人们过多的疑虑和嫉妒。在这穷乡僻壤的一小批农民孩子们,尚未开发的辽阔草原,临近油井可以得到优质石油,还有煤矿和陶瓷作坊、造纸原料、皮革、羊毛和驼毛等,这一切正是当时我们需要的条件。
  除此而外,我还听当地一位老人谈起长征中第四军和第五、第六军①的年轻人,1936年接受命令去新疆时,进行了英勇卓绝的战斗。他们把山丹作为第一个进军目标,这些部队属于徐向前所率领的红四方面军。他写过他们如何首战告捷,后来又如何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遭到马步芳军队的残酷屠杀。归途中又经过山丹,我听到更多的关于当年红军的故事。于是我对自己说:“让我们把学校就建在这里,作为对他们的一座活着的纪念碑吧!”
  由于卡车发动机的轴承坏了,我和李约瑟不得不在敦煌逗留了一个来月,这使我们有时间详细考察了开凿在山岩上的400来个石窟。窟内到处是佛像的碎片一佛首、佛臂,还有剥落的大块涂彩泥巴。我们来到一处不经常有人去的石窟,只见在那尊怡然自得的佛像面前,一只深黄色的巨臂杵在地当间。这只臂属于一个唐宋时期用泥巴塑造的凶相金刚。如今,它那紧捏的拳头冲天竖在地上,好像是要唤醒那一层层静坐在那里的众多罗汉,他们的成千上万只眼睛望着它……我不禁想道:“古人的想象已经消失了,该用什么新的想象来替代它呢?”
  我们在敦煌的日子由于经常有蒙古族牧民来来去去而增添了生气。他们对哈萨克族人有世仇,而当地国民党当局的政策似乎就是利用这种世仇煽风点火,我当时很喜欢敦煌,心想将来有一天真的出现了大同世界和持久和平,敦煌将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旅游中心,各国人民都会想来看看这个奇迹。这地方所处的位置,还有它理想的气候条件和美味的果品,将使它放出异彩。这些梦想今天已成为现实,真令人感到欣慰!
  然而,比其他任何事情更使我难忘的是一个美好的秋天早晨,杨树闪耀着金色的光辉,我们刚在小河里洗完澡,正在岸边晒太阳。这时,从对面褐色的荒山上走下来一队农民,他们默默地走得很快,这些形容枯槁、两眼充血、面色憔悴、衣衫褴褛的人们,一言不发。他们是山上的采金工人,吃的是精打细算后制订的最低标准的伙食,就那么一点点粮,就那么一点点水,勉强支撑着身体在那里刨金子。这使人不禁想起,不论在哪里采金都有一部辛酸史。
  回到双石铺,我便对乔治谈起我对山丹的印象,给他讲了红军的故事。当他听到要在那里建校以纪念红军的想法时,脸上顿时焕发出光彩,接着我们又谈起那里的住房条件,那里的煤、铁、瓷土、羊毛、空地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我们的教员也许不愿意去,但年龄较大的学生能够代替他们,我们对他们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我们将按到过山丹的老红军的传统一起成长,并为乔治满怀希望所描述的新中国进行一些培训方法的试验。要去的地方很远,差不多要向西走1100公里,而且一切都必须从头开始。首先,所需要的现金将取决于我们乞求援助的效果,取决于能否说服“工合”总部和国际委员会批准搬迁并给予支持。
  于是,决定开始进行迁往山丹的准备工作。我后两次去兰州时,拜访了当时的省建设厅厅长张心一,他是位优秀的农学家,又是甘肃人,很想让他这个省在西北的建设中走在前面,但在旧社会屡受挫折,一筹莫展。我向他指出,只要日本人进犯西安,我们在双石铺就待不下去,因为已有人通知我们,如果西安陷落,我们的校舍将被国民党军队占用。张心一看了看甘肃的地周说:“现在你想把学校设在哪儿呢?古浪怎么样?”他指着崎岖的乌鞘岭西头的一个地方。“或者永登?”说着又把铅笔移到兰州附近。
  我指着地图上的山丹问道:”这个在甘州(张掖)以东60公里的小地方怎么样?”他有点迟疑地看着我说:“那是红军到过的地方!”
  “那里有煤、陶瓷土、很多空房和水源,”我反驳道,“那块荒凉的平原,地处两座高山之间,大部分地方旷无人烟,肯定不会有人来捣乱。”
  他笑了笑说:“那好吧,你去试试吧。”便给我开了一张去那里的通行证。后来,那个在南京屠杀过共产党人的甘肃省主席谷正伦听说了这件事,起初他很怀疑,但最后说:“没关系。即便他们是共产党,又能在那个荒野的‘走廊’干些什么呢?”所以,就批准了。后来,我们请了张心一担任我们的名誉校长,当时这在政治上大有帮助。他一直是我们的好朋友和理解我们的支持者。
  我回到双石铺看到乔治正苦于应付那些国民党党棍。他们抓走了一位教员,还想把一些较大的学生硬拉进国民党的青年军。乔治自己也给抓起来过。所谓“青年军”无非是一帮无耻的流氓,他们走东串西,殴打店员,抢劫农庄,砸烂客店,这就使建校的事变得更加迫切,我们积极着手计划搬迁。

附注

①西征的西路军应为九军、五军、三十军。——译者注

知识出处

艾黎自传

《艾黎自传》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路易·艾黎是新西兰国际友人,1927年来到中国,在中国工作生活了60年,创办工合运动,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本书是他的自传,内容包括:早年在新西兰、上海年代、抗战中的“工合”运动、山丹:为未来培育人才、新中国成立后的生活与工作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艾黎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