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黎”——为黎明而培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艾黎自传》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1718
颗粒名称: “培黎”——为黎明而培训
分类号: K836.125.6
页数: 3
页码: 158-16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新西兰国际友人路易·艾黎早年在中国山丹开展“工合”的培训班的生活和经历。
关键词: 艾黎 工合工作 培黎学校

内容

当“工合”决定开始小规模地举办训练班,为合作社培养技术员和指导员时,这种培训班就叫作“工合”培黎工艺学校。我选用“培黎”这个名称,是为了纪念约瑟夫·贝利,一个从1891年起一直在中国的美国人。他主张我们这种培训办法,而且在美国很出名;我们曾从美国筹集到大量资助。再者,“培黎”在中文里是“为黎明而培训”的意思,我们认为这样命名很合适。
  我是20世纪20年代后期在上海认识贝利的。我读到他在报上发表的一篇关于农村需要技术培训的文章,便去拜访他,结果看到他就住在一间小阁楼里,室内仅有一张床和一个小书桌。他正用打字机记述自己的想法。我们成了朋友。他常告诉我不要只待在上海,要在中国真正的农村去学习,设法了解人民。因此,我们在上海的几年当中,很少在周末或节假日不一同外出,到有农民干活的地方去,在那里可以看到河渠和宝塔,平底帆船和农民,观赏景色,增长知识。
  贝利启发人们独立思考,并进行创造性的劳动。他已经开始为他未能预见、也未能活着见到的新中国培养青年。贝利作为一名传教士来到中国,创办了南京大学农学院。执教期间,他让学生们住到紫金山附近去,重新植树造林。这位古怪的老人常说,向饥饿和绝望的人传教是没有意义的。“你必须先改善他们的生活,然后才能向他们讲哲学。”他竭力推行自己的一套林业主张,并长年为之奋斗,希望制止人们砍伐森林。他使紫金山的一侧种上了树苗,然而清明节一到,便眼见所有的小树都被人砍走,做成细棍,用来挑纸钱插在坟上了。他的第一次植树努力就这样以失败而告终。不过,他提出的把清明节定为植树节的意见,在袁世凯执政时期就被政府采纳。
  只要听说有自然灾害,贝利就设法到他可以支援的地方去。他曾帮助把山东的饥民安排到吉林定居;东北发生霍乱时,他又建立了一所霍乱病医院。但是,他所做的工作影响到日本人的利益,日本人不久便指使匪徒将他毒打一顿而且赶走。他不断派送年轻的中国人到美国去工作和学习,这些青年回国后被称为“贝利的学生”,其中许多人是“工合”运动的骨干。
  他在晚年70多岁时还和刘广沛在安徽的和县做农村改革工作。我同拉尔夫·赖普吾执教的上海麦伦中学的不少学生(其中包括迈克和阿兰)一起到那里去。这批学生可以帮助实现他的部分计划,而那是一件值得一试的很有意义的工作。然而,没过多久,刘广沛去做官了,当了甘肃省民政厅长。贝利出去进行了一次环球旅行,后来发现患有前列腺癌。虽然动过一次手术,结果还是复发了。在美国住医院是很花钱的,他不愿成为家庭的累赘,竟跑到后院开枪自杀了。一个曾在中国为造林的基础工作和技术培训而努力奋斗过的老人,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他在善良的普通美国人和善良的普通中国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知识出处

艾黎自传

《艾黎自传》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路易·艾黎是新西兰国际友人,1927年来到中国,在中国工作生活了60年,创办工合运动,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本书是他的自传,内容包括:早年在新西兰、上海年代、抗战中的“工合”运动、山丹:为未来培育人才、新中国成立后的生活与工作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艾黎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