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的第一个地区办事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艾黎自传》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1702
颗粒名称: 宝鸡的第一个地区办事处
分类号: K836.125.6
页数: 3
页码: 093-09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新西兰国际友人路易·艾黎在宝鸡的第一个地区办事处的经历。
关键词: 艾黎 办事处 宝鸡

内容

中央总部初具规模后,我们便开始在陇海线路的西端终点站宝鸡成立第一个地区办事处。由于武汉和河南的难民流入宝鸡城里,这座围有城墙的古城一片混乱,几乎没有地方容纳他们。然而,人们的合作精神非常好。卢广绵②负责那里的工作,干得很出色。
  在宝鸡成立的第一个合作社是由7个铁匠组成的。我们后来听人谈起这个合作社初办时的一些情况。据说在一次不太平静的会议之后,人们都跑了出去,收拾起各自的工具,在车间各自找个地方一坐,每个人都说他从此要走自己的路。于是,合作社的组织者来了,向他们反复解释,直到达成谅解,他们又开始一起干活。鉴于市场上迫切需要日用品,并很好地利用迁到当地的一部分工厂设备,只用了两个星期,便组织起10多个合作社。3个月内,就有了制鞋和生产食品、毛毯、毛巾、药棉及纱布的合作社。
  “工合”的思想像燎原之火蔓延,并从宝鸡扩大到其他难民中心。不久便制定出建立合作社的有关规定:
  建立合作社至少须有7名社员。社员必须愿意认真工作、学习并偿还贷款。
  每个社员必须至少拥有一股,任何人不得拥有超过全部资本20%的股份。在任何情况下一名社员都不得超过一票。
  工时及工资数由合作社社员决定。
  从社员中选出一名主任充当领班。
  任何社员的过失行为均由全体社员评断。
  定期举行会议讨论问题和计划。
  年终利润分成如下:20%作储备金,10%作公共福利金,10%为联合社主任和职工的工资,10%作当地工业合作社发展资金(联合社入股用),50%交合作社各工人。在最后的50%中,五分之二由社员付给合作社作为股份。
  因违反合作社章程而开除社员,由全体会议表决多数通过。
  由社员选出一主任委员会处理财务工作。
  社员可以退社,但只退还其所持股份的票面值股金。
  今后,表示互相间关系的口号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许多工作报告纷纷送了上来。一个灰白头发的河南农民领着一批难民不顾艰险,逃到了宝鸡。然而,到了那里,他已陷入绝境。他们钱尽粮绝,无法维持生活。后来,有人出主意,叫他去找“工合”。他壮着胆子去了,满以为将遭到当官的一口回绝。但当他说他的那伙人都会织布时,他被告知马上可以开始造织布机,盖住棚,并可先拿到一笔贷款,以度过初期的困难。他绝处逢生,如释重负,感动得趴在桌上哭了起来。他的合作社一连几年都办得很好,生意兴隆。事实证明,凡是由这些人当社员办起来的合作社大多是非常成功的。蒋夫人在提到那里的工作时,常对我说“侬格宝鸡”(你的宝鸡)。
  当然,“工合”合作社一进入西北,当地各种官员便要插手,因为合作社是税收的来源。幸而我们设法使我们所喜欢的一个县长派往宝鸡,以维护我们的工作。他是个东北人,名叫王奉瑞。我通过端纳和宋美龄做工作,委任他做县长。他原是一位能干的铁路工程师,到任后为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是把堆放在宝鸡铁道边的武汉工业设备安装在黄土山坡上开挖的长窑洞里,使工厂重新开工。轰炸减少之后,申新公司在宝鸡东郊修建了一座工厂,在那里进行大规模生产。①

附注

②工合先驱、创始人之一,在宝鸡组建工合第一个合作组织——打铁合作社和工合第一个地区性办事处——工合西北办事处,任办事处主任。——译者注 ①博古提出将武汉的工业尽量西迁。不久由艾黎督办将申新棉纺厂西迁至宝鸡、西安、重庆等地。——译者注

知识出处

艾黎自传

《艾黎自传》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路易·艾黎是新西兰国际友人,1927年来到中国,在中国工作生活了60年,创办工合运动,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本书是他的自传,内容包括:早年在新西兰、上海年代、抗战中的“工合”运动、山丹:为未来培育人才、新中国成立后的生活与工作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艾黎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