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游世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艾黎自传》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1697
颗粒名称: 周游世界
分类号: K836.125.6
页数: 3
页码: 082-084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37年新西兰国际友人路易·艾黎利用长假期间周游世界的经历。
关键词: 艾黎 周游世界 经历

内容

1937年初我第二次休长假。首先在克赖斯特彻奇的韦斯特科特过了一些日子,然后北上访亲问友。我在市集日抵达韦弗利,得以见到我在那里的许多老伙伴。在奥克兰,我见到了一些人,他们对我介绍中国的情况颇感兴趣。其后,我登上了一艘大船去美国,开始了我考察工业安全条件的世界旅行。
  这次旅行增加了我的阅历:在新西兰工人的手上也可看到铬洞;工厂督察对工厂里的锯没有安全装置不提意见,因为他接受厂长大量零头木料作为家用燃料;在美国,国家的工厂监督是荒唐的笑话,唯一有效的工厂监督是保险公司或其附属机构在“切实有利可图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英国,工厂督察有效率,但是由于防止“过多干涉厂方”的限制,不能很好地处理有关人的问题;在印度,工人在政府的心目中,简直不是人;在马来西亚,工人“只是孩子,你知道吗?”我还认识到,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哪个地方比中国工人更有创造性,比他们更能掌握技术、使用技术。关于这一点,在中国生活和工作过的人,谁都知道得很清楚,但西方世界整个说来尚未发觉。
  顺着这些思路,我特别忆起与友好的人们在美国各地到处奔忙的那次愉快的旅行。我参观了加利福尼亚的一些小工厂。上海有的公害,绝大多数在那里也有,而且听之任之。在芝加哥,工厂督察不过是监视工人的政客。有一位带我去参观,竟然找不到我们要去看的厂。他们领我去看了一个好的统计部门,那里记录了每年4万多起事故。在劳工赔偿法庭,律师为案件辩护,透视骨折及其他工伤的X光片像骨头一样在一群狗中抛来抛去。充当我的向导的那位工厂督察,原来是美国军团的成员,他说他在团内是乐队的鼓手。
  在俄亥俄州托莱多,我来到工厂督察长办公室半掩半开的门口,他的女打字员正坐在他膝上。他腾出身来,给了我一些材料和一张名片,介绍我去参观一所在劳动时间向工人供应冰淇淋的玻璃工厂,把我尽快打发走。在匹茨堡,带我去参观美国钢厂的人指着更衣室尖刻地说,由于有了工会,现在就得搞这些瞎胡闹的东西。他认为布尔什维克人到处都一样,应该清除掉。
  在纽约,偏僻的街道上有许多小厂,成衣工人在不通风的低矮厂房里汗流浃背地劳动,原来以为美国不会允许存在那种情况,事实却完全不是那样。在英国,伯明翰和伦敦周围的许多小工厂,设备又老又差,光线很差,劳动条件差,颇像中国沿海的许多工厂。
  我尽可能找小厂,而且往往发现它们与上海的一些较差的工厂有相似的条件。西方没有什么可吹嘘的,我看到兰开夏古老的、设备陈旧的小纺织厂。看到古板的工厂督察,头戴圆顶硬礼帽,衣着无瑕。看到在验尸法庭,法官向证人嚷道:“把手从口袋里拿出来!像个人那样站好!”那证人是已死工人的兄弟,说:“他正在房顶上拿了点四乘二的木料……”法官大吼一声,打断了他的话:“你别在这里说你的行话。四什么?二什么?”很快就议定了最后的判决。那是陪审团的成员胸前握着《圣经》,口中念念有词,刚刚凑成的关于国王、上帝等等老一套话:“死者伤及后头骨等等。”那位工厂督察拈起手杖、手套和圆顶硬礼帽,一本正经地迈步走向他的汽车。好奇的访问者尾随着他。
  不论在伦敦、芝加哥或上海,在首先考虑利润的国家,法庭都大同小异。我想起了在上海审理过一桩案子:一个锯厂的工人不慎被电锯带着,从头到脚整整劈成了两半,他的两半片毡帽也掉在地上。这情景似乎使官员们感到有趣!我不禁纳闷,这样看待人间的悲剧,看待我们的社会赖以生存的人,我们成为什么了呢?

知识出处

艾黎自传

《艾黎自传》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路易·艾黎是新西兰国际友人,1927年来到中国,在中国工作生活了60年,创办工合运动,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本书是他的自传,内容包括:早年在新西兰、上海年代、抗战中的“工合”运动、山丹:为未来培育人才、新中国成立后的生活与工作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艾黎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