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始认识中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艾黎自传》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1675
颗粒名称: 我开始认识中国
分类号: K836.125.6
页数: 3
页码: 031-03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新西兰国际友人路易·艾黎早年开始认识中国生活和经历。
关键词: 艾黎 中国 认识

内容

我幼年时经常能看到当地的孩子尾随着一个华人菜贩跑,戏弄他,直到他被惹怒了回过头来追赶,那帮孩子才哄笑着跑开。人们从来不想了解那些身处异国他乡、语言不通、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谋生的外籍人。
  在新西兰的中国移民几乎全是广东人。许多人来自番禺地区,其他人来自台山、开平、恩平、新会、顺德和南海。国内的艰苦条件迫使许多中国人离乡背井。难怪他们一听说在新西兰发现了黄金,便决定来碰碰运气。所以,最早结伴而来的人都在金矿工作,起先在奥塔戈地区和南部区,后来在西部地区。他们在19世纪60年代开始抵达,直到19世纪90年代,即立法限制这类移民后若干年,人数才减少,但在1930年前后几乎保持稳定。
  华人移民入境的高峰实际上是从1871年到1881年,当时约有8500名华人到达新西兰。那时期的记录表明有3277人离境,其中若干人无疑靠淘金获得了一笔合理的收入。细致的调查表明,新西兰对境内的华人产生反感总是与经济形势有关。发现黄金后缺少人力,谁去碰碰运气都是受欢迎的。后来,到1867年,可淘金的地区产值日减,经济繁荣消失,失业增多。1871年,第一次在议会提出了华人的问题。但是,又过了10年才通过了限制华人入境新西兰的立法。这项立法与其后40年间的立法相比,是相当温和的。根据1881年的这一华人移民法,对华人入境人数的限制是按船的载重量计,每10吨允许进一个人,税金定为19镑。1888年,改为每100吨进一人。1896年,又改为每200吨进一人。1908年,人头税定为100镑。还出现了朗读测验必须及格、对停泊在港口的华人船员实行监督等其他限制。
  随着中奥塔戈地区的金矿开始枯竭,许多华人便移往西部地区。据说,后来任新西兰自治领总理的R.J.塞登爵士的配偶是华人。这些华人后裔自然在那个省谋得了安身立命之所。若干年前,中奥塔戈橄榄球队一名有代表性的队员是华人。知道一名橄榄球队代表在新西兰如何受欢迎的人会懂得这是了不起的成就。
  另一位杰出的华人周钟(译音)的事业是与新西兰主要的乳品工业联系在一起的。1870年,周钟是新普利默斯的一家店主。后来,他在英格尔伍德和埃尔瑟姆开了店铺。一向精明机敏的周钟注意到在塔拉纳基地区的树上长的蕈类颇像中国名贵的木耳。他购运了一批这种蕈,销路不错,1885年出口值达7.2万镑。人们说:“亏得有这种蕈,否则许多户人家眼看没活路了。”因此,由于一个中国人动脑筋、出主意,这种雅号称作“塔拉纳基羊毛”的蕈帮助欧洲籍的定居者解决了生计。
  1887年,周钟在埃尔瑟姆建立了他的第一个黄油加工厂。如何把必需的水通到厂区,是个问题。计划筑一条隧道,可合同承包商开挖后,又遇到不少困难,计划眼看没有希望了。还是周钟来解了围,他告诉他们该怎么办。1888年来厂视察的政府乳品监督说,这是他所见过的最好的工厂之一,机器设备好,一切都十分干净。
  对周钟来说,不幸的是,合作经营乳品厂的运动不久得了势,他的独资经营企业被挤垮了。据说,他的这项乳品厂投资损失了7000英镑。而由于这位华人的智慧使塔拉纳基和新西兰从中得到的收益何止几十倍。权威人士说:“在塔拉纳基长住过的人无不推崇周钟在这个省的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知识出处

艾黎自传

《艾黎自传》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路易·艾黎是新西兰国际友人,1927年来到中国,在中国工作生活了60年,创办工合运动,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本书是他的自传,内容包括:早年在新西兰、上海年代、抗战中的“工合”运动、山丹:为未来培育人才、新中国成立后的生活与工作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艾黎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