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图书馆
山丹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丹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清代和民国时期山丹的手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史话》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1459
颗粒名称:
清代和民国时期山丹的手工业
分类号:
F427.42
页数:
2
页码:
232-23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清代和民国时期山丹的手工业发展的情况。
关键词:
山丹县
手工业
发展
内容
清圣祖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废除工匠代役银和匠籍制度,规定手工业者不再交纳税银,减轻了手工业者的负担,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清政府允许民间开矿,放宽了对手工业者的限制,采煤、冶炼、烧石炭、烧砖瓦等有地方特色的手工业有了一定发展。清时,老军峡口农民利用当地碱土熬制火硝、加工:黑色火药,当时有作坊3个,月产火硝400公斤~500公斤。据记载,陈户、新河、十里堡、窑坡等地农民土法采煤,年产量在6000吨左右,供生活取暖和手工作坊之用。当时一般都由“窑把头”雇用穷人采煤,由窑主确定采煤量,超出定额的部分归雇工所有,作为报酬。当时的煤窑巷道一般高0.9米、宽0.7米,坡度在50~60度,采煤工不穿衣服,用1米长的扁担挑两只筐子爬行,往返背煤,窑内没有任何安全措施,常有事故发生。当时人们形象地说,煤工“吃的阳间饭,干的阴间活”。还有的农民利用农闲时节,把煤运到张掖等地进行交易,换取一些生活用品。一些私人作坊加工:粉条、豆腐、饴糖、点心,烧坊酿酒,还有木器、铁器制作坊。与此同时,山西、陕西、宁夏、民勤等一些外地人有组织地在山丹经商做他们开展物资交流,传授技术、收购农畜产品,促进了山丹手工业的发展。民国后期,甘新公路修成通车,也对手工业的发展产生了促进作用。
1943年,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在山丹创办培黎工艺学校,办了一些半工(农)半读的小型实验实习工厂,有纺织、制鞋、印染、陶瓷以及煤炭开采、造纸、皮革制作等。1945年,培黎学校用汽车带动60千瓦发电机发电,后改用蒸汽机,自发自用,为五县有电之始。1946年正式安装80千瓦蒸汽发电机组2台,除学校用电外,还供县政府、邮政局、银行照明之用。
知识出处
《山丹史话》
本书介绍了山丹4000多年的历史,反映了山丹的文化。内容分为:岁月如歌;名人轶事;名山胜景;文物古迹;灿烂文化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李集锦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