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宝卷初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史话》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1452
颗粒名称: 民间文学宝卷初探
分类号: I207.76
页数: 3
页码: 208-21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丹县民间文学宝卷初探情况。其中包括演变传播、艺术风格、历史价值等。
关键词: 山丹县 民间文学 宝卷

内容

宝卷是我国民间流传很广的一种说唱文学,也叫“因果”或“说因果”。起于明末,源于变文、说经。它之所以能流传至今,有其内在的文学和历史价值。过去,念宝卷在河西地区尤其是山丹、民乐等偏远山区非常盛行。
  演变传播
  从宝卷的种类讲,主要有三大类。一是佛教类,也是最基本的一类,如《唐王游地狱》等,源自佛教的“佛变文”。二是神话传说类,如《孟姜女哭长城》等,源自“俗变文”,它是河西神话传说类宝卷的直接源头。三是寓言类,如《老鼠宝卷》等,源自寓言文学故事。这些最接近农民群众生活的体裁,也是宝卷得以广泛流传的主要原因。同时,宝卷的流传与秘密宗教有关。自汉代起的多次农民起义中,大多以佛教为名,借说唱(类似经卷)的传播形式发动农民,以期达到反抗剥削和压迫,夺取政权的目的。如东汉时期的“黄巾”起义。到明中叶以后,秘密宗教进入朝廷,使宝卷得以资助,流传更甚。
  宝卷的传播主要是文字和口头两种方式。宝卷的文字传播,不同于民间纯属口耳相传的小曲小调、民歌民谣和传说,它是一本本用文字记载的完整故事,由于受佛教功德说的影响,人们还把抄、颂、藏宝卷作为一种功德,竞相辗转借抄。口头传播俗称“念卷”,也就是说唱宝卷内容。念卷时间不限,但一般都在农闲或春节期间,特别是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最甚。念卷时,由一人主诵,另有听卷的其中一人配合接唱,其他人集中精力听诵。宝卷的作者,有民间艺人,有失意文人,也有宝卷爱好者。特别在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文化落后时期,人们常常把念卷作为一种集聚交流、教育感化、文化娱乐的主要形式而积极参与,形成了自发听卷的民间习俗,现在已很少见了。
  艺术风格
  教化作用 河西地区流传的宝卷主要以惩恶扬善、教化人心见多,不同于中原和沿海等地的宝卷多与社团或道会挂钩,作为宣传引导、教育感化、组织发动农民起义的工具。
  内容丰富 如有颂扬守孝、守节、至死不嫁的《方四姐》;有颂扬民族精神,宣传因果报应的《岳雷扫北》;规劝世人行善积德、带有神话色彩的《绣红罗》以及《丁郎寻父》《忠孝贤》《劈山救母》《黑骡子告状》等等。特别是河西人民自己创作的宝卷,如《仙姑宝卷》《救劫宝卷》等,这些作品是直接反映河西人民现实生活的历史记录,更为珍贵。
  情节曲折 在民间流传中,由于传抄者根据自己的喜好添枝加叶,使得情节更加曲折离奇;同时,终日辛劳又缺乏文娱生活的农民,像盼丰收一样,盼农闲或春节时听“念卷”,情节越离奇越能满足他们的娱乐需求。
  形式多样 宝卷有一定的程式,但又不受程式的限制。比如开头,有基本格式,而又不拘一格变化多样。如道白,可念可说可发挥,念卷人大有用武之地。词牌种类繁多,适应各种场合。句式有十字句、七字句、五字句等,交叉应用,灵活转换,为内容服务,使整个结构不致于呆板。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唱调中,不断吸收各种民歌小调,通俗好听,深受听者喜爱。正因为宝卷具有以上独特的艺术风格,加之其“寓教于乐”的社会作用,才会历时600多年,广传于民间。
  历史价值
  首先,宝卷是民俗文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历史的延展性;其次,它具有应该弘扬的民族精魂。比如强烈的爱国热忱;劝人为善、助人为乐的精神;孝敬父母、兄弟和睦、邻里友好的品行;勤劳生产、爱惜粮食的美德等;再次,宝卷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人民生活和思想感情的真实反映,其中包含着人民的希望和理想,透过它可以了解到历史的本来面目和发展轨迹。另外,它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很高的历史资料价值,为民间文学、民俗学、民族学、音韵学、方言学等诸多学科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当然,就宝卷而言,由于它所处的时代不同,不免掺杂有很多封建迷信的东西,如宣扬“生死由命,富贵在天”的“天命论”思想;“男尊女卑”、“夫唱妇随”的封建道德观念等等。

知识出处

山丹史话

《山丹史话》

本书介绍了山丹4000多年的历史,反映了山丹的文化。内容分为:岁月如歌;名人轶事;名山胜景;文物古迹;灿烂文化等。

阅读

相关人物

何格经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