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长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史话》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1430
颗粒名称: 汉代长城
分类号: K928.77
页数: 2
页码: 161-16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丹县长城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后采取的一项重大军事措施,是把战国七雄的城墙连成了万里长城。
关键词: 山丹县 名胜古迹 长城

内容

长城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后采取的一项重大军事措施,是把战国七雄的城墙连成了万里长城。
  汉朝初年,匈奴再度强盛起来,不断侵扰北方,汉高祖刘邦采取和亲政策,把宗室女嫁于匈奴单于,但匈奴贵族仍不时率众扰掠。到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派名将骠骑将军霍去病发动了有名的“河西之战”。霍去病率军出北地郡,进攻河西地区的匈奴右郡,采取大迂回战术,经居延奔袭祁连山北麓的匈奴部落,大败匈奴。这曾使匈奴悲叹曰,“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后汉武帝在河西设置了武威郡、酒泉郡。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又分置张掖郡、敦煌郡。为巩固胜利果实,在焉支山下筑建了删丹城。为发展农业生产,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在河西屯驻军队,移民屯垦。为保障丝绸大道的畅通和商贸往来,又于公元前120年始筑河西长城。山丹县境内汉长城就是在这个时期筑就的。《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汉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以通西北国。”后汉书《西羌传》载:“及武帝征伐四夷,开地广境,北却匈奴,西逐诸羌,乃度河湟筑令居塞。初开河西,列置四郡,通道玉门,隔绝羌胡,使南北不得交关,于是障、塞、亭、燧出长城外数千里”。“河西之战”胜利后,又置张掖郡,置删丹、日勒、氐池、昭武等县,开始修筑边塞。山丹县汉长城当时由汉将路博德负责勘查修筑。
  路博德,西河平州人,以右北太守从骠骑将军霍去病有功。汉武帝任路博德以卫尉为伏波将军,伐破南越。路博德又率军到河西,驻守删丹,开始筑建河西长城。根据当时河西删丹地理条件,勘测线路,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沿龙首山脉南麓,挖壕沟,铺“天田”(用作侦察敌人出入踪迹的沙田),筑烽燧,建亭障。然后。顺着焉支山顶向大马营一带筑造屯马墩、屯田墩,设置马苑养育良马。筑墩一直到白石崖。之后汉朝又向河西迁徙移民,设置村堡。县境内汉壕沟现存定羌庙、柳沟帽盔山、石峡口烽燧,并在谷内设置列障驻防。还有丰城堡金山烽燧、东乐乡西屯烟洞沟烽燧,现犹存遗迹。
  西汉末年,同匈奴的关系又恶化。东汉王朝建立不久,为防御匈奴,又在汉光武帝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开始,大量调遣士卒,增筑堡垒,修造烽台。每隔十里设一堠,五里设一障,又把长城上的烽堠、亭障连起来,构成一道坚固的防御工程体系。山丹县的峡口驿、丰城堡、新河驿、三十里堡、二十里堡、十里堡、祁店堡、静安堡、西十里堡、小寨堡、西屯等都是长城的又一防护体系。

知识出处

山丹史话

《山丹史话》

本书介绍了山丹4000多年的历史,反映了山丹的文化。内容分为:岁月如歌;名人轶事;名山胜景;文物古迹;灿烂文化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延璋
责任者
路博德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