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图书馆
山丹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丹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霍城古城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史话》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1423
颗粒名称:
霍城古城堡
分类号:
K928.724.2
页数:
3
页码:
145-14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丹县霍城古城堡的情况。其中包括古城堡的命名、古城堡的始建、古城堡的建筑等。
关键词:
山丹县
古城堡
霍城
内容
霍城原名黑城。1955年由县长王环璋、黑城区委书记郝海相、民主人士常立刚商议,为纪念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统一河西,改为霍城。关于黑城命名之因,依常正先生之见,别无它考。过去对黑城命名有两种说法:一是在匈奴驻牧时期,黑城属匈奴部落谷蠡(lu Ii)王领地。黎者黑也,这里土地黎黑肥沃,古称黎沃坝,筑城以黑命名。二是唐时吐蕃入境,其部落有黄蕃、黑蕃之分,黑城驻过黑蕃(即喇嘛教的黑教派),在这里兴教建寺或筑城命名为黑城。
今黑城古城垣早毁,只留东南角的原奎星楼残墩。民国时期,城垣完好,城内外寺庙林立,建筑宏伟,每天晨钟暮鼓,声闻四野,香烟缭绕,佛光照辉。城垣周长3里39步,东西2门,并有曲城瓮门。东门曰“朝阳”,上楼额“朝乾承晖”。西门曰“宴静”,上楼额“夕惕宁静”。东西大街,店铺民房排列,商市繁荣。南北街巷贯通,中流小溪,潺潺清澈。巷南城墙上有观音楼台,巷北尽处一大墩,上建老爷庙,下对戏台。西街有禅林寺(称西大寺),东街有东岳庙(称东大寺),还有规模宏大的城隍庙、灯山楼、游击衙署、何家楼、童家小寺等私人家庙堂。东门外有文昌宫,西门外有关帝庙。
1956年,省文物专家党国栋、杨永清来山丹考古,对霍城文物作了细致的考察。二人对禅林寺建筑艺术甚为欣赏。他们认定檐牙斗拱和建筑造型均为元代风格。大雄宝殿的三尊金身坐佛像是魏唐工艺。并发现大殿有文字记载:“自魏营造佛窟,塔殿犹兴,令沙门敷导民俗,至元壬申构寺宏扩,万历己卯重修,榱栋巍然,证果禅林寺”。专家认为,黑城在汉魏时期就有佛事活动,建寺礼佛必不可少。上文记载的至元是元世祖年号,壬申即至元八年(1272年)。宏扩是扩建而不是初建,初建的年代一定会更远。明神宗万历己卯年,即万历七年(1579年)重修,又经清代多次修葺,寺庙佛像完整无缺。禅林寺内陪殿厢房很多,天王、地藏、文殊及十八罗汉各式塑像均有,和尚道士俱住。寺殿宏雄,莲台佛龛,雕梁画栋,确实是不可多见的建筑艺术精品,可惜于1964年被拆毁。
也有文记载,黑城古城是明太祖洪武年间巡抚都御史唐泽请建的,同时修建的还有花寨堡城。建城时,这里就有村落庙宇。民间传说,先有西大寺,后有黑城城,先有祁家,后有黑城。解放初,佛像被毁,佛身内的铜镜、绢帛都有文字,人皆不识。前清秀才杜儒林、夏重儒认为是西夏文字,是否准确,有待考证。
城东南角上的奎星楼,坐落三层,中有六根圆柱通顶,层层歇山斜角,龙首四射,檐牙高啄,气势壮观。初建于明熹宗天启六年(1626年),清圣祖康熙五年(1666年)游击岳升龙葺新,并书题“文昌阁”匾额,誉为西北第一楼。1959年拆毁,只存残墩。北大墩上的老爷台为四合院砖木结构瓦房,院中独建八卦亭,柱雕檐刻,结构精巧,悬有张掖马援题写的“万世师表”匾额,可惜毁于文化大革命。
明清时期,黑城是防守要地。清圣祖康熙六年(1667年),为了加强大草滩的防守,历来为军事要地的永固城设立永固城协,参将王进宝升为副将,统领大马营、黑城营、马营墩营。黑城营设游击一员,千总一员,骑守兵381员。清高宗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游击改为都司。古城西大墙是箭道湾,是守兵射箭的场地。西门外过了西大河是教场,练兵跑马,射箭阅兵,至今人们叫黑城为教场湖。
民国时期,城内还有同善社(现镇政府院内)。夏重儒(1877年——1954年),字席珍,清德宗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秀才。在霍城一带讲学,家里建有书房和园子,除了读书还亲自种植各种花草树木,过着清淡恬静的生活,在当地很有名望。乡党及弟子以“品重圭璋”、“望隆山斗”颂其德。
知识出处
《山丹史话》
本书介绍了山丹4000多年的历史,反映了山丹的文化。内容分为:岁月如歌;名人轶事;名山胜景;文物古迹;灿烂文化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王祝寿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
山丹县霍城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