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图书馆
山丹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丹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大马营与山丹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史话》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1414
颗粒名称:
大马营与山丹马
分类号:
K928.7
页数:
9
页码:
114-12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在河西走廊中部,皑皑祁连山和巍巍焉支山环抱着一片碧绿丰茂的草原——大马营草原。在以车马为主要作战和运输力量的时代,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养马业的发展。
关键词:
山丹县
风景名胜
大马营
内容
在河西走廊中部,皑皑祁连山和巍巍焉支山环抱着一片碧绿丰茂的草原——大马营草原。
在以车马为主要作战和运输力量的时代,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养马业的发展。自穆天子八骏以来,随着朝代更替和社会兴衰过程中频繁的民族战争,中国成了世界上的头号养马大国。素有雄心壮志的一代雄才汉武帝非常爱马,公元前120年的一个夏天,他梦得天马,便占《周易》得一卦辞曰:“神马当西北来!”于是,昼思夜想,梦寐以求,多次派人到西北来寻找良马。后来,果然从西域获来一马,神行电迈,气如长虹,神异非凡,据称出自敦煌渥洼水中。汉武帝叹为神物,乃作《太一天马歌》一首,以志此事。他的爱马之心,不仅仅是封建帝王对“天马”的特殊癖好,而更重要的是出自对国防的需要。因此,当骠骑大将军霍去病出陇西,过焉支山千里有余,大败匈奴,随之开辟河西四郡,后大马营草原便引起了汉王朝的高度关注。这里不仅地势平坦、水草丰茂、气候凉爽适宜发展以马为主的畜牧业,而且地跨甘、青两省,平羌口、扁都口、白石崖、皇城等关隘控扼甘青交通,是切断羌族与匈奴联系的关键之所在。同时,为了稳定河西四郡,扩大西域边陲,战马既要放牧,又须不断补充。于是,西汉皇室便开始设牧师苑,在大马营草原这块风水宝地屯兵驻守、牧养军马。
从那时起,随着社会发展、人口增长和频繁的战事,中原及华北地区已渐无设置大规模马场的可能,于是山丹大马营草原便以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在中国马政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几千年来,这里一直是历代皇家孳养军马的天然牧场。
晋穆帝永和年间(345年—356年),前凉张祚在大马营草原设汉阳县专事养马。北魏孝文帝元宏时代,大马营草原养马达10万匹之多。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炀帝亲自下诏查问河西牧马情况,并于大业五年(609年)西巡时亲临大马营马场。唐太宗李世民命太仆张景顺、李思文等相继负责河西马政,贞观至麟德近40年里,牧马业达鼎盛时期,这里形成了相对较为完善的牧马管理体系。宋代还在这里实行茶马制,设置了马市。元世祖时,中央设马政机构尚牧监,大马营马场派千户一名执掌。到明朝时,已在大马营草原修建城堡与官署住所。清宣宗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清政府召谪戍新疆的林则徐回京,旋命署理陕甘总督,并与甘州提督同往大马营马场视察了养马情况。国民党时期,民国8年(1919年)重整大马营马场,直属陆军部军牧司管辖。到民国17年(1928年)还专门选派毕业于北平军官学校骑科的叶宝珊为场长。到民国23年(1934年),军政部长何应钦奉蒋委员长之令,筹建了以大马营为场址的甘青牧场,还任命蒋介石的侄女婿宋涛为场长,并授予少将衔。到民国35年(1946年)宋涛离任时,大马营已更名为联合勤务总司令部山丹军牧场。民国37年(1948年),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张治中来大马营视察了山丹军牧场。随后,山丹马场第一次从国外引进了美国摩尔干种公马一匹。
几千年来,历史上的山丹马场地域明代以前无准确界址,但以大马营为中心是一直保持稳定的。晋穆帝司马聃永和六年(350年),前凉张祚给皇帝的奏折中说,大草滩(大马营草原)东起高古城堡(在今永昌),西至永固城堡(在今民乐),南屏祁连,北据焉支山,这是史书上对马场地域最早的记载。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沿大草滩西北挖壕沟二百里与民分界,这是史载的第一次划定场界。新中国成立后,因形势所需也进行了场界划定。尽管有史以来山丹马场几经勘界所处时代不同,但始终保持着以大马营草原为中心。
几千年的风雨沧桑,几千年的兴衰更替,伴随着新中国成立的礼炮声,历史进步的车轮把大马营草原推向了一个新时代的发展进程。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迅速挺进大西北,9月21日,遵照毛泽东主席“要完整无缺地把玉门油矿和大马营军马场接收下来”的电示,派第二兵团王果三、王文森等率部,在国际友人路易·艾黎派山丹培黎学校汽车的援助下,迅速接收山丹军马场。原国民党山丹军马场少将场长石庭桂闻风而逃,仓皇之中遭车祸身亡,除此接收国民党官兵605人,军马9000多匹,从此大马营草原回到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怀抱。为了促进大马营草原山丹军马场的兴旺发达,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央军委对山丹军马场给予了极大的关怀与支持。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就派人陪同清王朝末代皇帝傅仪的叔父等,到大马营考察军马养殖。毛泽东主席听了考察情况后,为了方便山丹军马的运输和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亲自批示修建了山丹县城到大马营的52公里公路,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条军用公路。1952年,聂荣臻代总参谋长亲自批准山丹军马场兴建白石崖水利工程。建国后的10年间,为山丹马场相继调进了一批美式福特轮式拖拉机、苏制汽车和国产康拜因,并邀请苏联、匈牙利畜牧、农机专家到大马营帮助解决马绦虫病和机械修理等疑难问题。当时,山丹军马场农牧业生产已具备了国内较为先进的机械化水平。山丹马场逐步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欣欣向荣景象。按照“农牧并举”的发展思路,实现了自给自足目标,每年向部队提供大批军马,并于1961年首次向国外输出马匹,给朝鲜提供了援助。
20世纪60年代初期,随着时局的不断变化,中央加强了对山丹军马场的军事化管理,马场兴盛异常。从1961年开始,山丹军马场直接隶属解放军总后勤部管理。1966年7月,总后勤部部长邱会作视察了山丹马场,随之以大马营为址组建了解放军总后勤部青藏办事处军马生产管理局,后又改为总后勤部西安办事处军马生产管理局,一直到1975年底。这一期间,以大马营为中心的这个军马生产管理局,除管辖原山丹马场及四个团级分场外,还接管了新疆的伊吾军马场、青海的贵南军马场、宁夏的贺兰山军马场和陕西的解放军某部略阳磷肥厂,并筹建了延安军马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山丹马场建制,又进行了整改,组建了兰州军区军马总场,后又改为兰州军区后勤部马场管理局。
人类有史以来,中国是世界上的第一养马大国。马匹种类繁多,有蒙古马、伊犁马、河曲马等等。但可以说,以蕃息在西部高原大马营的马最为有名。
生长在大马营的马匹,原为青藏马。但从汉代起,匈奴常占有这一地区,因此蒙古马大量进入,形成了既有蒙古马粗重结实,适于挽用的特性,又秉承了青藏马灵敏精干优点的混血马。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波斯等国的马种进入河西,对大马营马种的自然改良也产生了积极影响。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从国民党时期,政府就开始对大马营马种进行科技改良。1939年开始的6年间,从新疆引进伊犁种公、母马200多匹。1946年,从西安接来了抗战胜利品日本母马37匹。1948年,引进美国摩尔干马一匹,但由于当时国民党统治的没落腐败,使大马营马种的改良收效甚微。大马营马种改良真正算起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4年开始的,从培育到鉴定命名,其间经历了四个阶段30年时间。马种改良培育计划确定后,1953年到1954年,先后,从满洲里接来顿河种公马27匹、母马30匹,首先是杂交阶段,近10年时间,采用人工授精方法,用顿河公马对当地母马进行杂交改良,生产出杂一代马,以图培育重乘轻挽马。从1963年起进入回交阶段,用当地种公马回交杂一代母马,或用杂一代公马配当地母马,大体用了8年时间。从1972年到1980年为横交阶段,对达到育种目标的混血马再经严格挑选,组建核心群,采用非亲缘同质选配法进行横交,克服其遗传上的不稳定性,巩固其优良性状。从1980年开始为自群繁育阶段,重点通过选种选配,建立更高标准的核心群,进一步巩固提高马匹优良品质,解决了回交、横交阶段遗留的尻部、腰部及后肢缺陷。到1984年7月,兰州军区后勤部在山丹军马场召开有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等代表60多人参加的鉴定会,与会专家深入现场,对大马营草原自然生态条件,马群放牧情况等进行了实地考察,鉴定了全部种公马。对部分核心群母马进行了随机抽样鉴定,并按育种计划对各项指标进行了全面审查。经鉴定确认:“山丹马各项指标均已达到原定育种计划要求,在国防和农业上具有较高的经济实用价值,可以作为一个品种在部队和全国推广应用。”并正式命名为“山丹马”。鉴定委员会认为,山丹马是“适合我国军需民用的一个军马新品种”,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经推荐荣获全军科技成果一等奖,第二年又被评为国家科技一等奖,在大马营草原千百年来的养马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山丹马结构协调,体形匀称方正,气质威悍灵活,体质粗壮结实,由于含外血比例少,遗传性稳定,适应性强,以驮为主,驮、乘、挽兼优,深受人们青睐,已遍及大半个中国,并且走向世界。几十年来,大马营草原为部队输送了大批军马,山丹马在中印、中越自卫反击战中都立下了战功。同时,也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大批民用马匹。仅1976年就一次性为唐山地震灾区无偿支援马、骡4000匹。1989年,南京铁道医学院职工吴舒里骑乘山丹马西进新疆,接着他又完成了骑马环行中国的计划,山丹马在环行中创连续行程1.6万公里和穿行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垭口等多项纪录。山丹马的成功,被编入了《中国马驴品种志》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兰州大学生物系动物标本专家罗文英还精心制作了大小与原马一致的山丹马典型代表“00”号种公马标本。驰名中外的山丹马,再加上大马营草原绚丽多姿的草原风光,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和影视厂家。目前,以大马营草原为外景,拍摄了《牧马人》《蒙根花》《马背小学》《文成公主》《王昭君》等20多部影视片,充分展现了大马营草原的风情,山丹马的雄姿和牧马人的精神风貌。想必是出自故乡深厚文化积淀的熏陶濡染,生于大马营,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的西部青年画家车轩,对故乡的马犹有情结,自称是“焉支山下弼马温”。他在中国写意画马的艺海中,明知有深远影响的一代天骄巨匠、比比皆是的大腕名流,但还是以独有的钟情和毅力,在借鉴中扬弃,在继承中发展,引经据典废画三千,在汉唐风韵中汲取素养,寄寓华夏精神魂魄,在研探画马期间,还写下了300多首吟马言志的题画律诗和相关杂记,形成了唯他独有并令画界耳目一新的匠意风格,在2002年农历马年来临之际,人民大会堂收藏了他创作的巨幅八骏图《旷野豪风金韵无边》,山丹马通过故乡赤子的才思丹青登上了艺术的殿堂。
历史的脚步终究是要前进的,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并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军事,千万匹战马卸下了征鞍,多少骑兵部队取消了建制,这无疑是人类的进步。在这种新的形势下,2001年山丹军马场进行改革,脱离军队管理,以适当方式移交给了中牧集团总公司,虽然重新组织了中牧集团山丹马场,但在整个管理体制和发展思路上有了根本性变化。具有千百年历史的大马营山丹军马场,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使命;繁息在大马营草原的优良马族走过的悲壮历程,早已凝结成了中华民族“天马精神”的一个具体象征,将和巍巍祁连一样万古长存。
知识出处
《山丹史话》
本书介绍了山丹4000多年的历史,反映了山丹的文化。内容分为:岁月如歌;名人轶事;名山胜景;文物古迹;灿烂文化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刘文兴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