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将王允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史话》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1404
颗粒名称: 一代名将王允中
分类号: K827
页数: 5
页码: 75-7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丹县一代名将王允中的生平事迹。
关键词: 山丹县 名人轶事 王允中

内容

20世纪50年代初,L山丹县城西l0多里处的马家湖湾,也就是现在的祁家店水库西北侧,还遗存一处规模较大的陵园。整个陵园坐北望南,墓丘前方数10米处是一座高大的雕有各种图案的石牌坊,别有气势。进入牌坊是一条长长的直通墓丘的甬道,甬道两侧对称排列着10数座石人、石马、石虎、石羊、石龟、石骆驼等石雕,造型高大,刻工精细,栩栩如生。墓丘高大,前方竖有雕刻着龙形图案的墓碑,碑上铭刻着100多字的碑文,绝大部分字迹尚能辨认清楚。墓碑两侧各竖一座雕有龙形图案,中镌“大明”二字的陪碑。陵园背依龙首峰,西临瞭高山,南眺祁连雪峰,前方不远处是向西流去的弱水河,过河是名刹大佛寺与陵园相望,还有山丹八景之一的“西湖落草”胜迹相陪。园内松柏点缀,幽静肃穆,真是一块风水宝地,这就是明朝山丹籍名将王允中将军的寝陵。
  过去,本地人称这个陵园叫“王家享堂”,意思是王将军安享的地方。那时,每年农历四月四日大佛寺盛大庙会,成千上万的游人朝神拜佛后,也会顺道去王家享堂转转,焚香化纸,凭吊这位在历史上建有战功的人物。知道墓主身世的老人,还会向游人讲述王允中的许多事迹。1956年8月,因修建祁家店水库,王家享堂因在库区之内,文管部门将陵园拆除。王允中生前穿过的铠甲、用过的宝剑送交省博物馆收藏,一应石雕石碑移入县文化馆存放。20世纪80年代兴建南湖公园后,以上石雕全部移至公园内。
  王允中,字继尧,号道庵,出生在明朝穆宗隆庆年间(1567年—1572年),故居在今位奇镇暖泉村柳树庄,县城南大街有他做官后修建的规模很大的府宅。他出生在一个武官家庭,他的父亲名叫王一心,在明朝驻防山丹的驻军中当游击这样的中级军官。他小时候就很聪敏,在山丹读书时,学习刻苦用功,学业优秀,被官府补为博士弟子员。那时他就心怀远大的志向,常拿汉朝名臣班超为榜样,激励自己长大要效力疆场,报效国家。他常对人说:“男儿七尺身躯,应该为国家建功立业,不应该经常关在屋子里舞文弄墨,咿呀读死书!”于是,他就常常利用功课之余苦读兵书,潜心钻研用兵打仗的战略战术,骑马射箭,舞刀弄枪,苦练武功。他在十七八岁时就投笔从戎,通过武科考试中了武举。因军功补袭了他父亲的职位,当了游击,开始了一生的军旅生涯。
  王允中生活的年代,经历了明王朝隆庆、万历、天启三朝,是明王朝国力衰落时期。那时,盘踞在蒙古高原的元朝残余势力鞑靼、瓦刺和占据青海北部的蒙古厄鲁特部为了争夺河西走廊的肥沃草原,经常进犯这一地区,给这里的老百姓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明王朝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为了巩固边防,在河西各地驻扎重兵,抵御和反击外族的侵扰。王允中一生的战功业绩就是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建立的。
  明神宗万历中,青海西北部的蒙古厄鲁特部酋长永邵卜率众袭扰湟水流域的湟中县,王允中奉命率部进入青海,屯兵湟中小康山,堵击入侵敌军。他身先士卒,英勇杀敌,俘虏消灭敌人800多人,上司向兵部报告了王允中的战功,兵部擢升他当了参将。战后,他奉命率部驻守古浪大靖这个地方。大靖是河西走廊通往河套地区的战略要地,他亲率士卒筑堡竣壕,加强防御,河套鞑靼不敢轻易进犯。
  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王允中率部随从甘肃巡抚田乐征讨占踞(今天祝境内松山草原的)鞑靼宾兔、阿赤兔、宰僧各部。他率部驻扎古浪境内的泗水河一带,在敌后堵击入侵之敌。他出其不意,亲率部队用计谋焚烧敌人的军营,俘虏消灭敌人600多人,收复了松山草原。就在这个时候,盘踞额济纳一带的瓦刺部驱兵进犯河西走廊西部重镇肃州,战事紧急,王允中奉命率部驰援那里的守军。他率兵到了(今天金塔县的)毛目城驻扎下来。当时,瓦刺前锋骑兵几百人装作诱敌,而大部队都埋伏在城外黑河边上的芦苇荡中,企图待王允中部进入埋伏圈后一举围歼。王允中识破敌人的诡计,出其不意,率部焚烧芦苇,瓦刺遭到火攻后惊惶失措,四散逃命,王允中指挥部下擂鼓呐喊,英勇冲杀,大败瓦刺。毛目城战役结束不久,瓦刺又大举进犯哈密,切断了西域通往河西的通道,王允中奉命率部增援那里的守军。在与瓦刺的激战中,他奋勇杀敌,生擒敌首沙赖台吉,得胜而归。这其间,河套鞑靼和海北鞑靼南北并进,经常袭扰庄浪、古浪、镇番等地(也就是现在的永登、天祝、古浪、民勤一带),王允中配合凉州镇副总兵柴国柱多次击退了敌人的进犯,使这一地区多年免遭战祸的危害。
  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王允中以参将衔率部镇守镇番(今民勤),河套一带的鞑靼听到他的名字,不敢轻易来犯。
  明神宗万历末,河套鞑靼又大举进犯松山,王允中亲率士卒操练搏斗勾卒战术,在永登、天祝境内的阿坝、分水岭、青羊水一带拒敌,将入侵鞑靼击退到双黑山,他命令骑兵排列成方阵,和敌人对峙激战三天三夜,敌慑于王允中军队的威势,退回河套地区。王允中率部回防,因功擢升协守甘肃副总兵。适逢他的母亲去世,他赶回家中为母亲办完丧事立即返回凉州镇。河套鞑靼乘王允中奔丧之机,大举进犯松山,接到告急,王允中率部连夜袭击敌人后方,行军至古浪境内的鹅头山还没到正午时刻,敌人疑为天兵至,四散逃命。王允中率部追击,越过民勤北部的青土湖、来伏山、红寺山、直追到宁夏境内的贺兰山,歼灭敌人300多人。战后,朝廷擢升他为甘肃总兵,挂平羌将军印,镇守甘肃,成为坐镇甘肃的最高军事长官。明神宗朱翊钧下诏,在王允中的府第南大街建都督坊,表彰他的战功。
  王允中晚年擢任右军都督佥事,都督同知,成为明王朝一个方面军的副司令长官,是山丹历史上官阶最高的人物。
  王允中戎马一生,足迹遍及河西走廊及宁夏河套平原,青海湟水流域等地,在青海速喇川、黄鹅儿、千合沙、祁连山南麓的白石崖、新城子、民勤、古浪的麻山湖,枪杆岭等地多次率部与鞑靼入侵势力交锋,屡涉行阵,屡建战功。在明神宗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后的7年之内,仅大的战役就经历12次之多,为明朝巩固河西的边防作出了卓越贡献。朝廷为表彰他的战功,在他暮年晋爵为光禄大夫。
  王允中治军严谨,关心部下,体恤士卒,在军中很有威望。他虽然身负军事重任,忙于军戎,但在军旅之余,仍关心家乡名胜古迹的保护修葺。在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至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1593年—1600年),他捐巨资重修山丹的名刹大佛寺和他故居地方的云台寺。
  明熹宗朱由校天启六年(1626年),王允中在家乡病故。熹宗下诏御葬,诏赐武进士、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也就是赐给爵位,给予皇太子师傅的殊荣,追加最高军阶兵部尚书。当时的兵部尚书祁伯裕和他交情甚笃,他去世后,祁尚书奉旨给他作了墓志铭,其葬礼规格之高,在历代文臣武将中也是少有的。王允中故后,多年多次荣享御祭,其隆重之况,在山丹历史上也是空前绝后的。
  王允中的儿子王建侯,是明朝山丹惟一的文进士,起初任南京户部清吏司主事,后官迁蓟北参政道,为官清廉,不阿权贵,任内与专权宦官多有斗争,名振燕冀,著有《孟子注》一卷。祁尚书在王允中墓志中,称王氏“缙绅起家”“文武萃于一门”,是“熊罴不贰之臣”。

知识出处

山丹史话

《山丹史话》

本书介绍了山丹4000多年的历史,反映了山丹的文化。内容分为:岁月如歌;名人轶事;名山胜景;文物古迹;灿烂文化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全仁
责任者
王允中
相关人物
王一心
相关人物
王建侯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