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史话》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1393
颗粒名称: 岁月如歌
分类号: K294.2
页数: 24
页码: 47-7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丹县岁月如歌的情况。其中包括霍去病征战焉支山、隋炀帝西巡焉支山、王莲清和王良卿反清义举、红西路军血洒山丹、谢政委带重伤指挥作战、李连祥、周畅昌血洒暗门滩、遭失败,红军指战员血洒山丹、陈昌浩徐向前山丹脱险记等。
关键词: 山丹县 历史 史料

内容

霍去病征战焉支山
  西汉初年,国力不济,北部匈奴对中原地区的侵犯,一天都没有停止。对匈奴的威胁,汉朝虽然采取了和亲政策,但依然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经文景之治,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快速发展,国力逐渐强盛起来。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决心彻底解除北方边患,对匈奴发动了一次又一次大规模的反击战争。骠骑将军霍去病,就是在河西战役中战功赫赫的著名将领。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出生卑微。他的外祖母卫媪和母亲卫少儿,都是平阳公主家里的侍婢。霍去病从小被养育在奴婢群里,童年的苦难生活,磨砺了他的坚强意志。霍去病勤奋好学,苦练骑射,小小年纪武艺超群。后来,他的姨母卫子夫,成了武帝的皇后,舅父卫青便备受朝廷宠爱。霍去病十五六岁便因此入宫,被汉武帝刘彻赏识,选为身边的侍中。霍去病十八岁时,被授以“骠姚校尉(骠姚为强劲快速之意)”,随其舅父卫青,率领八百精骑,出塞抗击匈奴。霍去病在战场上初试锋芒,因卓越的军事才能,勇冠全军。因此,荣获“冠军侯”封号。
  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天,汉武帝向匈奴发动了第二次战役,年仅21岁的冠军侯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兵万骑,孤军深入河西走廊,奔袭扼控羌中(今青海)的战略要地,即匈奴浑邪王辖地东面的驻牧中心——单于“王城”(今民乐永固城),以削弱匈奴在河西走廊的实力。匈奴单于王城,位于祁连山北麓,离大斗拔谷(今民乐扁都口)约20公里,距焉支山40公里。大斗拔谷是河西走廊中部横穿祁连山,将走廊与羌中连接起来的通道隘口,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汉军从陇西(今临洮)出发,渡过黄河,涉乌逆水(今永登庄浪河),翻越乌鞘岭,在沿河西走廊的急行军中,霍去病晓喻全体官兵:要偃旗息鼓,注意快速、利索、隐蔽,要避免与匈奴巡逻骑队遭遇。在姑臧(今武威市)一带,两个商人打扮的匈奴尾随汉军,鬼鬼祟祟,形迹可疑。被汉军校尉赵破奴、高不识施计抓获,经审讯,汉军估计他俩懂得汉语,断定是休屠王派出的侦探。汉军有意制造大军出祁连山冰大阪,攻打祁连山羌人的假象,并在关押两个侦探的牢房中留下漏洞,致使两个匈奴侦探乘隙逃出。汉军巡兵又故意放走一个去报假信,抓获另一个做向导。汉军沿途迂回姑臧休屠城及各村镇要地、匈奴哨卡,顺焉支山北麓西行。
  霍去病用兵灵活疾速,神出鬼没,先北后南走“之”字形路线,声东击西,见机行事。连续在焉支山东面的休屠王辖地、西面的浑邪王辖地之间的两不管结合部,开展回旋、穿插、袭击战术,如狂风暴雨般席卷,销声匿迹般隐蔽;忽而神兵天降,忽而踪影全无,行军挥洒自如,偷袭游刃有余。搅得匈奴兵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昏天黑地弄不清汉军的底细。
  奔袭单于王城,焉支山是必经之地。汉军初过焉支山,绕过山间匈奴驻兵的删丹(即山丹)大草原,直奔删丹黑水寨(今山丹县霍城镇)而来。黑水寨与匈奴东驻牧中心单于王城相距20公里,形成犄角之势。由于连年战乱,黑水寨中没有几户人家,只有一队匈奴巡骑驻守巡逻。此刻,寨门口忽然拥来大片羊群,匈奴兵欣喜若狂,连忙打开寨门赶羊群入寨。及匈奴兵刚走入羊群,眨眼间“羊只”纷纷站立起来。原来“羊群”多是汉军假扮,一群匈奴兵当即做了俘虏。经审讯得知,“单于王子、浑邪王及其王子、相国、都尉、军士近万人,皆在单于‘王城’之中。”摸清匈奴底细后,霍去病暗暗发誓:不抓获单于王子誓不罢休!便指挥汉军主力在黑水寨中扎下营盘,命令关闭寨门,加强巡逻,不得走漏风声放走一兵一卒。当夜全军在寨中休整,三更造饭,五鼓开拔。
  次日黎明时分,焉支山下狂风大作。匈奴浑邪王尚在梦中,霍去病率领的劲骑,早已逼近单于王城鹿砦栅栏。须臾间如同旋风般冲进帐幕群中,拚杀格斗,血肉横飞,匈奴兵士乱作一团,被斩杀的兵卒达8000余级。霍去病抓获了浑邪王的儿子,俘获了浑邪王的相国、都尉。汉军从天而降,浑邪王毫无戒备,无法还击,便乘乱携了单于王子,挥刀杀开一条血路,带领侍从数骑冲出重围,死命地向〓(lu)得(浑邪王辖地西面的驻牧中心单于城。今张掖市西北15公里处,312国道旁的遗址,俗称“黑水国”)方向逃去。霍去病亲率大军首战匈奴,深谋远虑,机智果敢,大胆制定了孤军奔袭单于王城的作战方案,而且,在河西走廊只用了短短“六日”就首战告捷,足见其超人的雄才胆略和神奇的战略战术。
  首战告捷的霍家大军浩浩荡荡,押解着数百名匈奴战俘,满载缴获的大批粮食和牲畜,一路高歌重返删丹黑水寨,以此为根据地,扎下营盘。后来,人们就将霍去病扎过营盘的黑水寨,改称为“霍城”了。
  霍去病在黑水寨犒赏三军,安抚军士休养生息。时令仲春,天气初暖乍寒。次日中午,忽然间战鼓咚咚,寨外杀声震天。霍将军急忙登高察看,只见天际黑风大作,黑水寨周围烟尘弥漫,浑邪王率领三股骑兵,策马挥刀,大喊大叫,冲杀过来。为了保存实力,霍将军命令闭紧寨门,将士持弓搭箭,沉静固守寨堡。匈奴骑兵被黑风困在城外迷眼难睁,眼见进攻无望,便乘势将黑水寨团团围住,企图困死汉军。大敌当前,霍将军坐镇军中,苦思破敌良策。晌午时分,只见军中校尉赵破奴、高不识带着一个名叫仆多的受降匈奴军校,走进霍将军大帐献计。仆多犹豫迟疑,嘴里嗫嚅着咿哇一阵,高不识连忙翻译说:“蓑守城,马脱龙,羊击鼓,鼠穴遁,人东走,龙西行……”霍将军听了,一边看着赵破奴、高不识,自言自语;一边在大帐中来回踱步,沉思默想。他忽然想起长安出征前,博望侯张骞的一番临行嘱托,紧密联系降臣仆多的计谋,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即刻传令全军屏声静息,如此这般做好布置,连夜紧急突围东返,再过焉支山!
  次日天明,东方刚刚露出了鱼肚白,远山朦胧,草原灰暗。匈奴官兵听见寨内锣鸣鼓响,不敢轻举妄动,只能以重兵严防,企图使汉军困顿受降。一连数日,寨中安然无事,引起浑邪王怀疑,令其围城兵卒细听寨中动静:只有马嘶羊咩,锣鼓声响。派出精悍之人登高察看,只见寨中已没有一个人影,只是树起无数草人,骡马、山羊在草人中争相食草,引颈鸣叫,踩踏着设置在草人下面的机关,敲击得锣鼓铿锵。浑邪王恼羞成怒,命令骑兵破门搜寻,终于在寨内墙脚下,挖出一个地道入口,急令士卒进洞探寻。士卒走到地道出口,挖开封闭的沙石,一河汹涌之水,灌进地道,既而通过地道冲入寨堡,寨中的匈奴官兵皆被淹溺。
  事情原来是这样,在汉军挖地道出寨后,霍将军率军东返,再过焉支山。只派一支劲骑,将河水引至地道口,就在原地埋伏,单于率匈奴兵攻进寨内,汉骑守住寨门,将匈奴兵卒淹死大半。浑邪王遭了劫难,率领残兵败将,狼狈不堪,逃回了〓得。而汉军引来的河水,却千年奔流不息,形成了今天的霍城河。在汉军劲骑水淹匈奴兵卒的同时,霍将军率大军来到删丹大草原,以摧枯拉朽之势,一举消灭匈奴守军,收复了被匈奴长期占据的辽阔草原。汉军乘胜东进,攻下休屠五王国,缴获大批军粮、战马;直取姑臧休屠王的祭天金人,取得了祁连山北麓战争的第一次胜利,踏上了凯旋陇西的归途……
  同年夏季,霍去病再次奉命,与合骑侯公孙敖从陇西、北地郡(今庆阳地区)出发,分道而进,又一次向河西进军。因与公孙敖失去联系,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兵数万骑,独自在河西的北部西行,千里奔袭,历尽艰辛,穿越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进抵居延海(今内蒙古额济纳旗),溯弱水(羌谷水——今黑河,在此段又称弱水)南进,过小月氏,奇兵突袭,连破匈奴各部,直取匈奴浑邪王辖地西面的驻牧中心——〓得城。霍去病攻略祁连山、焉支山,歼灭浑邪王主力30000余人,招降浑邪王、俘虏匈奴单桓王、酋涂王和单于阏氏、王子等百余王侯。霍去病三过焉支山,在沃野千里、水草肥美的山间大草原上,派军留守牧监孳养御马,设置了举世闻名的西汉皇家牧马场。匈奴人失去了焉支山下广袤千里的草原,痛心地发出了“亡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的悲凉哀叹。
  公元前114年,曾在抗击匈奴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年仅24岁的大将军霍去病英年病逝。汉武帝十分痛惜,特意在自己的陵墓茂陵旁为他建墓,墓的外形做成祁连山的形状。但从实地查看,墓形却酷似山丹境内祁连山的余脉——焉支山。骠骑将军霍去病征战焉支山,时间虽然短暂,但战绩辉煌,不仅完成了汉武帝决战匈奴的战略意图,也为实现定河西,拓疆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汉武拓边,骠姚启疆。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高尚情操,将流传千古。焉支山下,马场草原、大漠戈壁与走廊绿洲相映,霍将军古战场与丝绸之路竞辉,为祖国壮丽山河,增添了无限光辉!
  (林茂森)
  隋炀帝西巡焉支山
  隋炀帝一生,有的史学家曾称他为“伟大的暴君”,这种说法虽具讽刺意味,但也客观公正。开凿京杭大运河贯通南北、西巡焉支山、收复西域,就是极好的例证。
  隋炀帝夺位,立志成“秦皇汉武之功”。他既有秦皇“统一六国”的雄心,又有汉武扩展疆域的大略。隋时,河西主要受北面突厥、南面吐谷浑袭扰,致使交通阻隔,朝贡不通,西域各属国亦受其害。平定突厥、吐谷浑,收复西域诸国,恢复扩展疆域,是隋炀帝西征西巡的根本目的。
  隋朝统治期间,张掖已成为我国西部的国际贸易重镇,西域诸番以及阿拉伯诸国的使者和商人,大多都到张掖与“中国”进行货物贸易。朝廷派吏部侍郎裴矩,到张掖专门管理市场贸易。裴矩深知隋炀帝“方勤远略”,便利用前来张掖交市的客商,了解西域诸国的“国俗、山川、险易”,撰《西域图记》三卷,呈送炀帝,以备炀帝战略决策时使用。同时,隋炀帝令裴矩不惜靡费与厚利,与西域来使及商人交好,从多方面为隋炀帝收复西域做准备。大业初年(605年),突厥分裂,无力南侵,为隋炀帝西征西巡提供了战略时机。
  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率40万大军西征。重重包围“车我真山”(祁连山八宝河上游,俄博河畔俄博滩一带),重拳出击盘踞在此的吐谷浑10余万人马。两军阵前,众寡悬殊,在隋军发起进攻前,伏允命令仙头王扮成自己,发誓要保住车我真山;伏允自己却用金蝉脱壳之计,化装成一名普通兵士,率领数十骑兵,从包围圈的缝隙中突围逃跑。隋炀帝凭借优势兵力,攻下车我真山,斩首数百级。假冒伏允的“仙头王”被围攻得走投无路,率本部男女10余万口、六畜30万头(匹),投降隋军,归顺隋朝。
  炀帝大胜吐谷浑后,浩浩荡荡西巡张掖。随行队伍3000人,经俄博穿越终年积雪的祁连山,往北出大斗拔谷(今民乐扁都口)。这里是河西祁连山中部通青海的大豁口,是古丝绸之路中道(河西道)与南道(羌中道)沟通的要隘,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从俄博至大斗拔谷北口33公里,两面悬崖峭壁,涧底河水(今名童子坝河)汹涌,整个峡谷道路曲折蜿蜒。炀帝亲率士卒在峡谷中鱼贯而行。突然天气骤变,寒流滚滚,狂风肆虐,气温急剧下降,先是暴雨倾盆,接着是雪花和霰子。炀帝兵士来自内地,毫无御寒准备,不具耐寒体力,冻馁死亡者大半,驴马冻累死残十有八九,损失极为惨重。随行后宫嫔妃公主,受不了如此严寒,与军士狼狈杂宿山间,就连随行的亲姐姐乐平公主、北周宣帝宇文赟的天元皇后杨丽华,也被活活冻死在大斗拔谷中。
  炀帝出大斗拔谷后,用六天时间巡视了张掖郡。隋炀帝是历史上来张掖的帝王中最排场、最显赫的一位皇帝。
  炀帝在西征吐谷浑的同时,计划在焉支山下召见西域各属国国王和使臣,以抚慰怀柔的方式统合西域。隋朝忠贞不渝的臣子、炀帝心腹、武威郡(今武威市)太守樊子盖,尽心竭力将会务准备得滴水不漏,安排得井井有条,督办得充分周全。早在随军大胜吐谷浑后,樊子盖就将炀帝的随军“行宫”从俄博滩车运而来,摆设在了焉支山前。这种随军“行宫”,由“六合城”、“六合殿”、“千人帐”三部分组成。“六合城”用作寝宫,方一百二十步(按隋制折合3.8万多平方米,相当于现在长100米,宽32米,高6层的2幢楼房),高4丈2尺,可容纳侍卫600人,而且车载轮运,装卸方便。“六合殿”用作“观风行殿”(观风问俗,接见宾客),饰车帘幕布,置击警暗器,装车铃马轮,分合两用方便,可容纳侍臣及三卫仗数百人。“千人帐”,顾名思义可容纳千人(最早的“大帐”能容3500人),以作议事庆典、大宴群臣之用。这种“行宫”,实际是易组合、易拆卸、易移动的简易房屋,这是炀帝出巡西北时随军携带供住宿、朝觐、办事用的高级帐篷,它也是古代中国工匠构思精巧工艺高超的智慧结晶。
  炀帝于西巡张掖的第七日,乘龙舟凤辇东行,来到焉支山下。但见会场气势恢宏,盛况空前,军旗猎猎,军威浩荡,气吞山河。焉支山前人民欢声雷动,西域诸国商贾千里云集。高昌王鞠伯雅及伊吾吐屯设等27国的王公吏臣,峨冠博带,佩金玉,饰锦绣,早在道左谒拜,迎接炀帝。司仪高歌,礼宾穿梭,焚香祭拜,鸣金奏乐,歌舞喧噪!武威、张掖仕女,花枝招展,盛妆围观。凡衣服车马不鲜艳的,全交郡县加以督导改进。又安排无数车骑,往来于黄土官道。一时间,丝绸古道,骑乘填咽,商队使者,数10余里;长城脚下,人山人海,观者如蚁。
  炀帝在焉支山前举行西域诸国盛会,持续了6天。连日来,在樊子盖的精心安排下,高昌王鞠伯雅、伊吾吐屯设及西域27国的使臣,毕恭毕敬地向炀帝献上西域数千里版图。眼看西域疆土尽皆收复,隋朝江山南北一统,炀帝大悦,当即颁诏下旨,颁印发谕,郑重宣布设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炀帝亲临“观风行殿”,盛陈文物珍宝、丝绸锦绣,任凭西域诸王及使者尽情观赏,以示隋王朝文明昌盛。炀帝于殿堂设下国宴,亲自出面宴请高昌王、吐屯设,充分表达对高昌王和吐屯设的宠幸、尊重和信任。20余国使者及群臣陪列阶庭。千人帐中,皇家仪仗队奏响九部国乐,歌潮乐浪不绝如缕,武威、张掖大型表演节目竞相演出,鱼龙曼延(人扮成珍稀动物而表演),百戏艺精技绝,物资丰盈,琳琅满目。不仅如此,炀帝还在焉支山前宣告大赦天下,除了“晋阳逆党(颠覆政权的政治犯)”,将自开皇以来流放发配到西域的罪犯,不论刑期长短,一律无罪释放,尽皆还乡,并由所在诸郡和行经诸县,发给一至二年的粮饷。
  西域诸国盛会结束后,炀帝离开焉支山,车驾向东来到番禾县的御谷(今永昌县城北10公里的古金山旁)朝拜瑞像寺,并一路考察民情到武威,专为樊子盖“下诏”,相互赠送礼物,后经武威返回长安。
  斗转星移,人更代革。当年,炀帝在象征“西征”胜利的焉支山前,举行西域诸国盛会的会场,早已成为历史的遗迹。但是,当年炀帝在汉武拓疆、霍去病决战匈奴之处古井夸示他征伐吐谷浑之大功,炫耀他西巡的“雄才大略”,向西域诸国显示“中国”之盛的壮举,确为统一祖国山河,保障丝路畅通,促进贸易往来,建立了不朽的业绩。
  (林茂森)
  王莲清和王良卿反清义举
  清朝末年朝政腐败,外敌侵入强迫签定不平等条约,清廷割地赔款,将这些负担转嫁给人民。民间赋税繁多,地方官府横征暴敛,军阀割据,各级官署层层拷榨民脂,加之天灾频繁,民不聊生。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全国响应,新的民主革命思潮也传遍河西。清宣统三年(1911年),山丹县东乐乡青年义士王莲清、王良卿策划起义,不慎泄密,被军阀马进祥缉捕,惨遭杀戮。
  王莲清,祖籍河南,父亲王恒喜,任南古城(今属民乐)把总,后晋升为守备。清德宗光绪年间(1875年—1908年),他奉命带兵在祁连山一带平暴,不幸身亡。幼年的莲清随母迁居东乐,上学读书,勤业修身,除熟读《四书》、五经,领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还嗜读古典演义、武侠小说,又爱习武术。除和同学切磋,还请教于社会上的武术艺人,练功健身,遇不平之事,常仗义助人。
  王良卿,东乐人,小时候多数人不知其名,都称“王少爷”。先祖也是落籍胥吏,父亲叫王万邦,在东乐开设杂货铺店,一时财源茂盛,乐于施舍,广交朋友。与东西过往的商客官仕多有交往。东乐成立“龙华会”,众会员选他为会长。龙华会,也称“龙天教”,是白莲教的支派,以“普化在家清信之士”为号召,成为不剃发、不穿僧衣的在家佛教徒。设堂供奉阿弥陀佛、观音、大势至等佛像,并诵《古佛天真考龙华宝经》,宣讲“无生老母,弥勒佛,龙华会,云城降世”等白莲教的一般教义。东乐有会员100多人,传至张掖、山丹、民乐都有会员。王良卿从小受其父亲好义、交友和封建教义的影响,除读书戏乐外,因财势超人,有时行为放荡,不禁嗜欲,好勇而狂。但和莲清同学期间,志同相亲,友好无间。莲清父亡多年,母子孤零。弱冠后,生活困难,再无法求学,随即流落张掖为人佣事,或做临时劳役。
  辛亥革命前夕,孙中山民主革命的新潮传遍全国。清帝退位已成定局。省、县官吏也都“心以利倾,智以势惛”。有的拉拢地方爪牙,仍仗势欺人;有的已逃职隐匿,无人施政,地方一片混乱。莲清审时度势,想回老家河南打听风声。良卿立即支援路资盘费。莲清一路上依靠各地龙华会和白莲教的隐护,千辛万苦到达河南信阳一带。访亲攀友,受人引荐,结识了许多革命党人,借读孙中山先生的著作,吸收了新的革命思想,受到革命党人的青睐。后命他返回河西,开展革命斗争。路经陕西,正遇上清陕甘总督升允和前总督长庚等组织地方军阀,负隅顽抗,镇压陕甘革命新军。他奋不顾身,从处处战火的道路上,迅速回到东乐,立即和良卿等人策划,以龙华会员为基础,由骨干会员奔走于张掖、山丹、临泽之间,秘密宣传革命,动员起义。他们以龙华会诵经敬佛、减灾护身为由,召集会员和群众报名画押参与起义。以东乐为指挥中心,结义30多名义士和帮会头目,在城隍庙滴血盟誓,制定起义计划。议定在1911年中秋节起义,以3000人取张掖,2000人取山丹,1000人取抚彝(临泽),1000人取东乐。莲清任总指挥,良卿为副指挥。不料内奸泄密,有人告知甘州提督马进祥。马立即调兵缉捕,先将莲清和一刘姓回胞押送张掖刑场。莲清毫无惧色,临刑时还高呼“革命成功,清朝必亡,弟兄们继续努力挽救中华”等口号,人称“铁汉子”。马进祥又捕王良卿等30多人,还株连200多人,其中关押者不少。王莲清、王良卿举义未成身先死,在民间影响深远。事记于甘肃省图书馆《西北文献资料》和兰州大学教授丁焕章先生编纂的《甘肃近现代史》中。
  (常正)
  红西路军血洒山丹
  1936年11月—12月间,肩负“打通国际路线,发展创造甘北根据地,接通远方,取得军事援助”历史使命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简称“红西路军”)三十军二六七、二六九两个团及总部直属队骑一师进驻山丹县城。由于战局变化,红五军偕总队直属队妇女抗日先锋团、医院、兵工厂等部相继进入山丹,接替了三十军的防务。
  红军进驻山丹不久,马步芳、马步青等西北军阀调集了三个旅的兵力疯狂地向山丹城扑来。为了迎击敌军的进攻,红军无日不与数倍与自己且装备精良的敌军鏖战。在大佛寺、红沟、野猫山、西二十里堡、城北暗门滩等地进行了殊死的搏斗,相持一月之久。虽给了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但红军指战员也伤亡惨重,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谢政委带重伤坚持指挥作战
  11月29日,红五军37团奉命到大佛寺附近(谢良回忆,是西十里堡。以上两说俱不确,据调查应为西二十里堡)占领阵地,阻止敌人围攻山丹城。那里有三个土围子(本地俗称大庄子),团长在左,参谋长在右,指挥部设在中间土围子,由团政委谢良指挥。战斗准备刚刚做好,敌马禄两个旅、韩起功一个步兵旅便气势汹汹地向阵地发起进攻。红军将士英勇顽强,痛击来犯之敌,使敌人寸步难行。一上午,红军就打退了敌人两次集团冲锋。阵地前,敌人的尸体横陈。下午,敌人重整旗鼓,又疯狂地向阵地扑来,我守军指战员凭借坚实的庄墙,机动灵活地杀伤敌人,接连打退敌人三次冲锋,敌人伤亡惨重,我军也有伤亡。太阳偏西(大约三、四点钟)时,敌人再次拼揍残部,组织第四次冲锋,妄图攻下我军阵地。战斗中,团政委谢良奋不顾身指挥战斗,腿部不幸中弹负伤,鲜血顺裤角流了出来,警卫员惊呼:“政委,你负伤了!”谢良镇定地说:“不要说了,不要影响部队的情绪,给我包扎一下伤口就行了”。警卫员为之包扎后,谢良政委忍着剧痛,组织部队向敌人发起反冲锋。嘹亮的军号声响彻云霄,战士们群情激奋,猛打猛冲,终于打垮了敌人的进攻,直到追击部队返回后,谢政委才退下火线。
  李连祥、周畅昌血洒暗门滩
  11月30日,阴霾笼罩着山丹城,敌马禄两个骑兵旅、马步芳一个骑兵旅、韩起功一个步兵旅、马步青一个山炮营一起向山丹城东北角发起猛攻。军长董振堂面对强敌的进攻,指挥若定,沉着应战。他命令43团、45团和随营学校(五军为培训干部办的随队学校)组织火力坚守山丹城。为了保存实力机动作战,37团、39团集结城内待命。
  战斗开始后,敌人仗着人多势众,气焰十分嚣张,杀气腾腾地向山丹城轮番进攻,枪炮声、马嘶声、喊杀声震耳欲聋。红军指战员以城墙垛口为依托,顽强固守,用步枪和手榴弹、马刀等武器,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激烈的战斗进行到第三天下午4时许,集结待命的红37团、39团的指战员奉命从东门出击。嘹亮的冲锋号响彻云霄,两个团的指战员像出了笼的猛虎,在机枪掩护下杀向敌群。围城敌军在红军的突袭下惊慌万状,阵脚大乱,竞相逃命,溃不成军。红军指战员越战越勇,乘胜追击,歼灭逃敌。在追过长城之后,在团长、政委指挥下,又追出五六百米远,占据了一道沙梁,残敌一窝蜂似地拍马逃去。37团政委周畅昌走上沙梁,用望远镜观察敌情。突然,敌人一颗罪恶的子弹飞来,周政委与警卫员同时倒地,两人的大腿被敌人射穿了。团参谋长尧子健忙叫卫生员为二人包扎后,背下阵地。
  就在这一霎那,远处扬起一片尘土,敌人的骑兵在烟尘掩护下向追击红军反扑过来。敌骑兵冲入我阵地后,挥舞马刀横冲直撞疯狂砍杀。红军指战员猝不及防,仓促应战,在烟尘里与敌骑兵厮杀,战斗打得十分惨烈。37团团长李连祥同志正在率部与敌拼杀之际,不幸被敌人砍中头部,壮烈牺牲。部队也被敌骑冲散。正在危急万分之时,城头方向枪声骤起,敌战马纷纷倒地,敌骑兵连连落马。出击的红军指战员顿时勇气倍增,以一当十,杀向顽敌,打得敌人抱头鼠窜,指战员乘隙撤回。原来,站在东门城楼上指挥战斗的军首长董振堂发现了险情后,当即命令45团两个营火速增援,掩护撤退。指战员们怀着复仇的怒火,瞄准敌人战马射击,正应了“射人先射马”那句古诗,一举击退了敌骑兵的反扑,使出击部队转危为安,安全撤回。这次战斗,红军给了敌人以重大杀伤,但自己也伤亡惨重。
  周畅昌,安徽金寨人。1931年参加红军,历任班长,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委等职。山丹东门负伤后,随队西进,在高台战斗中壮烈牺牲。
  李连祥,河北人。1931年12月参加宁都起义,后参加红军。历任侦察排长、营长、团长之职。在山丹东门战斗中顽强杀敌,英勇牺牲。
  遭失败,红军指战员血洒山丹
  经过三个多月的艰苦鏖战,由于高台、倪家营等战失利,红西路军元气大伤,到1937年3月仅存2000余人。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肃南石窝山召开师团以上干部扩大会议。会议决定,为了保存革命力量,部队化整为零,分头行动。
  此时,奉命围剿红西路军的马家军及各县民团对失散后的红军指战员进行了疯狂的搜捕和惨绝人寰的迫害。一时间,河西走廊岗哨林立,军警横行,民团密布,白色恐怖笼罩着河西。红西路军指战员被搜捕、关押、审讯、拷打、迫害、屠杀,烈士们的鲜血染红了走廊的山山水水。
  马家军残害红军的手段是极其残忍的,有的被活埋,有的被砍头,有的用棍棒打死,有的脱光衣服冻死。
  1936年12月25日深夜,红五军撤离山丹西征,残暴的马家军、伪保安团卷土重来,他们挨门逐户搜捕红军、县苏维埃政府八大委员、市政府委员、义勇军战士和红军伤病员并残酷迫害。留在城内的100多名伤病员被捕后用牛车押送甘州城(今张掖市),然后全部被活埋在万人坑内。
  红军指战员的鲜血并没有白流。1949年,山丹获得解放,那些残害红军的恶人,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在山丹战斗中把鲜血和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先烈们的英名和光辉事迹,已载入史册,留芳千古,永远激励山丹人民继承先烈们的遗志,在洒满烈士鲜血的山丹大地上,建设一个新山丹。
  (王致坚)
  陈昌浩徐向前山丹脱险记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徐向前、陈昌浩的率领下进入甘肃靖远,准备从虎豹口渡过黄河开赴陕北,与中央红军会师。主力尚未渡河时,突然接到中央军委指示:以四方面军主力21800名将士组成西路军,由陈昌浩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徐向前任西路军总指挥,开赴河西,建立河西根据地。11月,陈、徐二首长率部进入河西地区,在长达1000多公里的河西走廊,与数倍于红军的马步芳部及各县民团展开了长达数月的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敌军的疯狂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环境,薄弱的群众基础,拉锯式的恶战及给养艰困等诸多因素,使西路军屡遭重创,伤亡惨重,几近全军覆没的绝境。为保存骨干,扭转危局,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于1937年3月14日在肃南祁连山康隆寺附近的红石窝召开师团以上干部会议,决定余部化整为零,由李卓然、李先念、曾传六、李特、程世才、王树声、黄超、熊国炳组成工作委员会,在祁连山坚持游击战。陈昌浩、徐向前二首长去延安向党中央汇报。为了确保陈、徐二首长的安全,会议决定由总部参谋陈明义(解放后授少将军衔,曾任西藏军区司令、自治区党委书记、福建省委书记等职),总政治部保卫科长袁柯夫为正副队长的共28人的护送小分队,加上陈、徐二首长及四名警卫员共34人,一并同行。陈、徐二首长以万分沉痛的心情,告别战友,启程东返。
  当时形势非常严峻,敌人到处搜捕流落红军,悬赏缉拿陈昌浩、徐向前等红西路军主要负责人。稍有不慎,便有落入虎口的危险。他们在祁连山中摸索前行三天,快出山时,为了安全,徐向前对警卫员陈明义、肖永银(解放后授少将军衔,曾任南京军区副司令)、杨天保说:“往前走,敌人查得更严了,我们一块儿行动,人多不方便,今天我们就分开行动,就算碰到危险,总有一路可以回到陕北。”随后,徐向前把一个装有文件和一些历史照片的皮包交给肖永银,再三叮咛说:“里面的东西到实在带不去时,就把它烧了!”还写了一封信,交给他们,说:“你们要是先到陕北,就把这封信交给党中央。”肖永银接过信,鼻子一阵阵发酸,哽咽地说:“只要我们有一口气,一定想办法把这封信交给党中央。”陈昌浩对陈明义说:“你把小分队带去,担任别动队的队长兼政委”。陈、徐二首长给小分队一些银元,让他们做路上的盘缠。对小分队的行动作了周密安排后,陈、徐二首长装扮成生意人的模样,带着保卫科长袁柯夫,警卫员康海生、邱回春、赵家仕、王茂金一行7人,开始了奔赴延安的艰苦历程。在摸索前行中,他们一行在祁连山边缘地带走了六七天,由于敌人盘查很严,未找到空隙走出山中。至张掖南面的西洞寨时,侦察探路的康海生、赵家仕被搜山的马家军骑兵抓去,袁柯夫在黑夜里走散,落入虎口,其他警卫员也先后失踪。在极其艰难危险的时刻,陈、徐二首长毫不畏惧,二人昼伏夜行,继续东走。行程中,陈昌浩因路途奔波,劳累过度,胃病复发,仍步履艰难地坚持行走。
  一天,陈、徐二首长走到山丹县南境地处大黄山南坡的大马营东南的一个干河滩时,天色已晚,河滩里风大天寒,他俩找了个避风的崖坎处,拾了点柴火和干牛粪点火取暖。恰在这时,农民万怀章(原籍湖北广水)赶着毛驴采药回家,路过崖坎,见两个陌生人在崖下烤火,便径直向他俩走来。陈、徐二人见一位农民走过来,便主动上前和他搭话,请求帮助找点水喝。万怀章听出二人都是外地口音,有一位(陈昌浩)操湖北音,以为他们是生意人,便主动带他们到不远处地处大黄山南坡的窑坡甘家庄老中医但复三家中(与万怀章一起生活)。
  但复三,原籍湖北广水,青年时代在家乡行医。广水是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四方面军活动的地区之一,他亲眼目睹了红军打土豪、分田地、领导农民闹革命的情景。后来,但复三妻子万氏病故,为了生计,他便与姻弟万怀章避乱流落山丹,续徐氏为妻,生一男一女。之后,定居窑坡甘家庄,与村人周启宁合开中药店,行医济世。1936年底到次年初,红西路军远征河西进入山丹,他目睹红军军纪严明,不扰百姓,深受感动。红军作战失利后,他多次冒险收留流落红军战士,为伤员治病,并资助盘费使其归队。但复三见到陈昌浩、徐向前后,虽不知他们的真实身份,但听到陈昌浩操湖北口音,便以老乡相认。于是,他们毫无戒备地寒暄起来。但复三让家人做饭招待,并留宿家中。由于当时的特殊情况,陈、徐二人始终以生意人自称,但复三也不便深问细究。从但复三的言行举止中,陈、徐二人感到他为人忠厚,比较可靠,便在但家留宿过夜。
  第二天拂晓,徐向前起床后,大声对陈昌浩说:“老陈,起来,天亮了,上路吧!”可陈昌浩起不来了,胃疼得很厉害,又发高烧,无法继续赶路。这一新的情况,使徐向前感到意外。为了避免引人注意,暴露身份,两人商量后决定陈昌浩留在但复三家中养病,徐向前独身一人前往陕北。征得但复三同意后,陈昌浩只好暂住但家养病。
  话分两头,先说徐向前艰难赴陕北的历程。当天,徐向前告别战友陈昌浩,离开但家,身穿羊皮袄,扮成羊倌模样,沿祁连山边人烟稀少的地方继续东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在永昌至武威的路上,遇到西路军30军特务营营长蔡光波,二人结伴同行,经古浪土门、景泰,到了黄河边,坐羊皮筏子过黄河,直奔宁夏达拉池。一路上徐向前或扮成商人,或扮成教书先生,蔡则扮成随行伙计。他们过六盘山,经平凉,到镇原小屯里,见到了援西军耿飚、刘志坚等首长,并在镇原城见到了援西军司令员刘伯承将军。经暂短休养,随刘伯承、任弼时乘车去云阳见到周恩来、彭德怀。徐向前向周恩来、彭德怀汇报了西路军艰难转战惨遭失败的经过,周恩来向徐向前通报了红军立足陕北及西安事变的经过。至1937年7月,徐向前与周恩来一道回到延安。在延安,毛泽东主席接见了徐向前,听取了徐向前关于西路军的详细汇报后,毛泽东安慰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能回来就好,有鸡就有蛋”。从此,徐向前指挥千军万马,战日寇,败蒋军,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汗马功劳,成为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再说陈昌浩,他与徐向前分手后,在但复三家大病一场。但复三为陈昌浩诊病配药,精心治疗,使陈昌浩的病情大有好转。一天夜里,突然有人敲门。来人是10多天前在但复三家中住过、临行时但复三又资助了路费的自称姓王的“同乡”。但复三从来人口中得知,在他家养病的湖北同乡是西路军最高首长陈昌浩。姓王的红军走后,但复三试探着问陈昌浩的身份,此时的陈昌浩仍有一定的戒心,只是含蓄地说:“白银能买黑心人”。但复三为了消除陈昌浩的戒备心理,遂向陈昌浩起誓。陈昌浩通过多日的仔细观察,对但复三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才向但说明了自己的身份和西路军的一些情况。于是,二人以兄弟相称,对外说是来河西做生意的同乡。从此,但复三更为陈昌浩的安全担忧,处处倍加小心。窑坡虽然地处山丹县偏远山区,但当时马家队伍还隔三间五来这里盘查搜捕流落红军。一天,马家队伍一伙人到窑坡搜查红军,但复三闻讯后急忙将陈昌浩藏在一草堆中,后又转到地窖中,使其免遭劫难。从那以后,但复三不敢让陈昌浩继续留在家中,他和义子聂有成、妻弟万怀章趁黑夜将陈昌浩转移到大黄山柳沟曹家大口子窑洞里隐藏养病,经常以进山采药为名,秘密给陈昌浩送去药品和食物。还亲去张掖福音堂(西路军联络点)为陈昌浩买药。不久,敌军清乡,陈昌浩处境危险,有一次被山里找牲畜的人发现。为防不测,但复三又将陈昌浩秘密转移到大黄山钟山寺后的松林中,隔三间五暗中叫义子聂有成送去药品和食物。经过月余时间的调养,陈昌浩的病情逐渐好转,体力也得到恢复。这时陈昌浩向但复三提出要去陕北找党中央。经过认真考虑,但复三毅然决定弃家舍子护送陈昌浩去陕北。他瞒着家人打点行装作准备。为了路途安全,临行时又带上义子聂有成。一路上他们三人装扮成一家人,以行医为掩护向兰州走去。
  在兰州,他们听说西安有八路军办事处,便乘车赶到西安,经四处打听没有找到八路军办事处。又得知西安与延安有邮路可通,陈昌浩便给在延安的朱光写了一封信,发信后杳无回信。无奈陈又请但复三回湖北汉阳永安堡戴家庄老家,密访他妻子是否尚在。但复三在汉阳打听到他妻儿的下落后,即刻给陈昌浩回信。陈昌浩便乘火车南下到武汉与妻儿团聚。陈昌浩急着寻找党组织,在武汉住了几天后,便带着两个儿子复返西安,从西安乘车到耀县,又从耀县步行到延安,回到党的怀抱。
  据后来公开的史料证明,陈昌浩回到延安后,因患胃溃疡,经党中央批准赴苏联治病,一住10年,并在苏联与格兰娜结婚,生有三子。新中国诞生后,经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批准,陈携苏联妻子和三个儿子回国,后任中央马列学院副教育长,中央编译局局长。“文革”中被投入监狱。1967年7月30日,陈不堪忍受屈辱,服毒自杀,终年61岁。1980年8月21日,党中央为陈昌浩举行追悼会,悼词称:陈昌浩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一生”。历史恢复了他的清白,也为陈昌浩革命的一生画上了一个完整的句号。
  (陈全仁)

知识出处

山丹史话

《山丹史话》

本书介绍了山丹4000多年的历史,反映了山丹的文化。内容分为:岁月如歌;名人轶事;名山胜景;文物古迹;灿烂文化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