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远古至唐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史话》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1390
颗粒名称: 上篇 远古至唐代
分类号: K294.2
页数: 13
页码: 10-2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丹县远古至唐代的情况。其中包括先秦以前、汉初建县、战乱割据、无凉纷争、隋唐时期等。
关键词: 山丹县 历史 远古 唐代

内容

先秦以前 山丹的山水,最早见于历史著作的是弱水。《尚书·禹贡》记述:“(禹)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弱水上源即山丹河,下游即与山丹河汇流的黑河。禹的时代,“导”弱水似乎是一种传说,但从这句话中可以推测到源于山丹的弱水,在秦以前是一条水源充沛,径流大的河,才会名见于经传。从地形和生态环境上看,山丹县境南端耸立着祁连山系的冷龙岭,海拔4448米,终年积雪,滋润了大草滩和山丹大部分耕地。龙首山是北境屏障,阻绝了巴丹吉林沙漠的南移。隆起于县境东南的焉支山,海拔3976米,松杉茂密,植被良好,是寺沟河、流水沟等的水源涵养林地。可以想像,在2000多年前,山丹绝对是森林葱郁,水草丰茂,适宜孳牧牲畜的理想乐园。
  1947年,考古学家裴文中应山丹培黎工艺学校校长路易·艾黎的邀请,来山丹四坝滩考察并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界定名为“四坝文
  化”。1988年,县博物馆文物工作者在县城西北17公里处龙首山口子西侧的草场洼,发现新石器时代墓葬群,其中有马家窑文化时期的彩陶、玉、石器物。足可证明,这里的先民活动,可以上溯到夏商时代。
  秦时(距今约2200多年)西戎一个叫月氏(rouzhi)的部族,赶走了乌孙族,独占了河西走廊,游移于祁连敦煌之间。他们没有长期定居的村落城邑,随着畜群逐水草丰美之处移徙放牧,叫做“行国”。司马迁《史记》说,当时月氏有一二十万能弯弓善射的骑士,可见国力强盛,人口众多。那时的大草滩上,焉支山麓,弱水两岸,不少较为开化的月氏人在此繁衍生息,放牧畜群。
  公元前209年,北方匈奴族头曼单于(chányú,匈奴最高首领)送他的儿子冒顿(mòdu)到月氏做人质,后冒顿逃回匈奴,杀父自立,称冒顿单于。他加强内部组织,健全军事制度,国势逐步强盛。冒顿首先向东灭亡了活动在今内蒙、东北的东胡,接着向西击败了月氏。汉文帝前元三至四年(公元前177年-公元前176年),冒顿再次击败月氏,迫使其西迁。汉文帝前元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老上单于联合乌孙,大举进攻月氏,杀月氏王,月氏大部被迫移徙至今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及迤西地区,叫大月氏。残留部众入祁连山与羌人杂居,叫小月氏。河西地区被匈奴占有,山丹县境属匈奴右贤王下属的浑邪王管辖。因而,历史上把河西地区叫作“匈奴右地”。
  汉初建县 匈奴强大了,它的地盘东达今蒙古国乔巴山,西至哈萨克斯坦东部的额尔齐斯河上游,北起俄罗斯的贝加尔湖,南抵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阴山山系与呼和浩特市。匈奴在蒙古国乌兰巴托设单于庭,统率拥有30多万能骑善射将士的劲旅,严重威胁西汉王朝。汉文帝刘恒和汉景帝刘启一边防御匈奴的侵袭,一边发展生产,恢复经济。经过40年的努力,国库充实,军事力量逐渐加强。到汉武帝刘彻时,开始执行主动出击,集中力量用兵匈奴的战略方针。
  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三月,派骠骑将军霍去病统率骑兵万人,从陇西郡(今甘肃临洮)出发,经青海河湟地区,沿今大通河,穿大斗拔谷(今民乐扁都口),过焉支山千余里,与匈奴激战。俘虏浑邪王子,缴获休屠王祭天金人,大获全胜。河西大捷鼓舞了汉武帝的信心。同年夏,又派霍去病和公孙敖从北地郡(今甘肃庆阳、环县)出发,分兵两路进攻匈奴。霍去病经今宁夏、内蒙南部,过居延泽(今内蒙额济纳旗的东西居延海),南折抵〓(lu)得(今张掖市西北),跨河西走廊,攻祁连山,俘虏匈奴单桓、酋涂诸王及王母、王子59人,相国以下将军、都尉63人,匈奴在河西的力量被彻底击溃。同年秋,匈奴伊稚斜单于对河西浑邪王、休屠王损兵折将,丧失土地的败绩大为恼火,要杀掉他们。二人恐惧不安,派人与汉联系,准备投降。汉武帝派霍去病率兵迎降。但后来休屠王反悔了,霍去病便率精锐部队急行军与浑邪王会见,杀了休屠王,合并部众数万人降汉。朝廷安排他们在今黄河河套以北边塞地区驻牧,名为“属国”。短短一年内,取得如此伟大的胜利,历史学家称霍去病为“断匈奴右臂,张中国之掖(腋)”的英雄。那一年他才20岁!
  军事胜利为政权建设开辟了道路。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河西地区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郡,在今山丹境内置删丹、日勒二县,隶属张掖郡。至此,山丹历史揭开新的一页,真正成为汉王朝的一部分。
  此后,汉王朝又用兵西域,河西便成为东西交通干线,使节商旅,往来不绝,与20多年前张骞通西域时相比,气象迥然。
  有了政府和驻军,随之而来的是粮饷供应问题。为了巩固边防,寓兵于农,汉王朝实行戍边屯田和移民屯田,即“军屯”和“民屯”。张掖、酒泉置郡以后,连同上郡、朔方、西河(包括今陕西绥德、榆林以北黄河西岸和内蒙河套一带)等边境地区设田官,共派戍边士卒60万人屯田,这是张掖军屯的开始(《史记·平准书》)。汉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汉王朝再次选调退役军官率领部队屯田张掖郡。军屯的田卒既守边又种田,国家供给他们生产和生活资料,收获全部上缴国家。移民来边地屯田的多是内地贫苦农民或犯法罪人及其家属,由国家供给农具、种子,他们向国家交纳地租。山丹县境东部的日勒县(治所在今峡口东古城洼)曾置都尉治泽索谷,就是戍边屯田兼而有之的军屯组织。《居延汉简》中记载,当时已普遍使用牛耕,并有垄(埂子)畎(垄间小沟,种植作物)轮换耕作的“代田”。
  西汉时,山丹地区由畜牧社会进入农业社会。这一重大的进步,迅速促进了山丹的生产发展和人口繁衍。西汉时,张掖郡有24000多户,近9万居民,山丹地区(删丹、日勒二县)当时至少有上万人口了。
  战乱割据 安定繁荣的局面,极为短暂。西汉末年,国势渐弱,国家对边境控制已感鞭长莫及。匈奴时刻窥测形势,企图再起。汉昭帝元凤三年(公元前78年),匈奴单于派犁汙王探察边境虚实,认为当时的汉王朝,酒泉、张掖兵力薄弱,如出兵袭取,就能收复失地。于是右贤王、犁汗王率4000骑兵,分三路入侵日勒、乌兰(今张掖市甘州区碱滩乡的东古城)、番禾(今永昌县),张掖太守、属国都尉出兵迎击,大破匈奴,逃脱者仅数百人,犁汗王被归附汉朝的匈奴义沮渠王射死。
  王莽代汉,建立了新朝。为巩固政权,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分兵十二路同时出击。派奋武将军王骏、定胡将军王晏出张掖。百姓转运粮秣兵器,官吏督促严急,完不成任务用军法处置。删丹、日勒地处边塞要冲,人民苦于应征转输。
  公元23年,王莽政权摇摇欲坠。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北)人隗嚣起兵响应刘玄,聚众10万,杀死王莽官吏,占据陇西、武都、金城和河西四郡。删丹、日勒被隗嚣割据。
  东汉光武建武元年(公元25年),平陵(今陕西兴平县东北)人窦融被刘玄任命为张掖属国都尉。后来,行使河西五郡大将军职权。窦融结交地方豪杰,联络羌族胡人,实行宽松平和的政策,努力发展生产,上下团结,势力渐盛。他整顿边防,训练士兵,一旦匈奴入侵,他与各郡互相声援。内地人民因逃荒或避乱,多来归附地,删丹人民也得到了短暂的休养生息。10年后,窦融和河西五郡太守到洛阳朝见光武帝刘秀。而后,删丹开始奉行东汉王朝的政令。
  从2世纪初起,羌族侵扰又成为删丹的一大威胁。108年正月,羌族一度占领张掖、日勒。120年,上郡(今陕西榆林一带)沈氏种羌入武威、删丹,西掠张掖。162年冬,滇那种羌又入侵,删丹饱受战乱之苦。
  东汉献帝兴平元年(194年),凉州领属的河西四郡因距首府陇县(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遥远,加上寇盗梗阻,黄河天险,要求另行置州,以便统辖。东汉王朝另以河西地区置雍州,分张掖郡地置西郡,治所在日勒,辖删丹县。据青海《互助县志》记载,互助曾属西郡所辖,可知西郡境域曾延伸到青海部分地区。
  其实,经受了184年黄巾军起义打击的献帝政权,对于豪强割据,已无力顾及。曹魏代汉后,西平(今西宁市)太守麴演联合河西反抗曹丕。张掖张进、酒泉黄华各自捉拿郡太守起兵响应。金城(治所在今永靖西北)太守苏则出兵进攻张掖,杀死张进。曹丕黄初二年(221年),驻牧在今民乐、肃南地区的卢水胡首领治元多等攻删丹、日勒、显美(治所在今永昌县城东),东至武威,凉州刺史张既率兵进击。显美决战,胡兵溃退,斩杀俘获胡兵数以万计。虽经两战平定了河西,但两次战火都波及删丹,使删丹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了严重破坏。
  五凉纷争 晋朝灭魏后,对河西的控制更是力不从心。先后入侵河西的有鲜卑、匈奴、氐、羌各族,持续达170余年。陷于战乱焚掠之中的删丹、日勒,真可谓疮痍满目。
  鲜卑族由塞北迁入河西,晋初日渐强盛,首领秃发树机能勇敢多谋,在金山(今民乐洪水附近)战败晋凉州刺史苏愉。晋武帝咸宁四年(278年),树机能部将若罗拔能等杀晋凉州刺史杨欣于丹岭(《甘宁青史略》注:疑即山丹岭,山丹有焉支山),朝廷震动。晋武帝派马隆率军西征,且战且进。到武威,鲜卑族一些部落投降,树机能战败,被部下杀死。
  此后是张轨所建前凉。惠帝永宁元年(301年),西晋王朝任命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西北)张轨为凉州刺史。张轨联合汉族和少数民族的领袖人物,稳定当地秩序,扩建姑臧(今武威)城,保卫州境,兴建学校,河西地区一度安定。345年,他的孙子张骏称假(“假”是代理的意思)凉王,势力更为强盛,占有河西、新疆东部和宁夏西部地区,删丹属前凉。
  这一时期,西郡行政建置有所变动。《晋书·地理志》记载:“西郡,统县五,为日勒、删丹、仙堤、万岁、兰池”。日勒县城在今老军乡的古城洼。删丹县境在今清泉镇、东乐乡一带,县城位置无考。仙堤县城在今山丹县东十里铺。万岁县位于今县境南部,县治为东汉窦融所筑万岁城,确址不详。
  东晋孝武帝太元元年(376年),氐族人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进攻前凉,围姑臧,前凉国君张天锡兵败投降;前秦占有河西,删丹归前秦。
  386年,前秦大将吕光(氐族)征服西域30余国东还,前秦凉州刺史梁熙畏惧其兵势强盛,便置兵防御。吕光攻武威,城破,杀梁熙,自任凉州刺史。河西郡县多降吕光,惟独西郡太守宋泮坚守日勒,拒不投降,后城破被俘,宋泮被杀。
  前凉张天锡投降前秦后,趁383年苻坚兵败淝水之战的时机,又投奔东晋。其次子张大豫国亡时藏匿河西,后聚众数千攻吕光,占昌松郡(今武威东南),进逼武威,被吕光击败。张大豫从西郡裹胁百姓5000余户东逃临洮。此后,吕光自称凉州牧、酒泉公,建后凉政权,删丹归属后凉。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二年(387年),后凉张掖太守彭晃反对吕光,吕光亲率骑兵3万,倍道兼行,经日勒、删丹进攻张掖,城破杀晃。
  东晋安帝隆安元年(397年),后凉吕光杀尚书沮渠罗仇与其弟三河太守沮渠麴粥,由此,引出了北凉国主沮渠蒙逊。沮渠蒙逊是匈奴沮渠王的后裔,以官为姓,驻牧于临松(今民乐县南古)一带,史称卢水胡。罗仇被杀,侄子沮渠蒙逊趁办丧事之机,结盟起兵,反对吕光,攻占临松郡,屯兵金山(今民乐洪水镇)。吕光派儿子吕纂率兵讨伐,在匆谷(删丹县境)打败蒙逊,蒙逊逃入山中。蒙逊族兄沮渠男成乃后凉将军,闻听蒙逊起兵,亦在乐涫(今酒泉市东)聚众数千响应。酒泉太守垒澄讨伐男成,兵败身亡。男成围攻建康(今高台县),派使者劝建康太守段业共同反对吕光,段业拒绝。双方对峙20多天,后凉援兵不至。段业本与吕光近臣不和,此时心怀疑惧,以致动摇,最后与男成妥协。男成等拥戴段业为凉州牧、建康公,另立政权,史称北凉。不久,沮渠蒙逊率部众投奔段业,被任命为镇西将军。
  同一年,鲜卑族秃发树机能的后裔秃发乌孤占金城(今皋兰县西北)、西平(今青海西宁),自称西平王。黄河南鲜卑族十二部大人(部落首领)都来归附,遂势力强盛,史称南凉。段业任命的敦煌太守李暠,400年自称凉公,史称西凉。这样,在今天兰州以西至敦煌的河西走廊地带及青海河湟之间,当时氐、匈奴、鲜卑、汉族均曾建立过割据政权,彼此争夺兼并,战乱连年,日勒、删丹地区更是首当其冲,成为厮杀的战场。
  398年,段业派沮渠蒙逊进攻西郡,部下多有顾虑,蒙逊说:“西郡地处焉支山要冲地带,不可不取。”蒙逊率兵东经删丹,包围日勒,引水灌城。城溃,俘后凉西郡太守吕纯,声威大振。当时,后凉吕光的张掖太守吕弘坐镇张掖,段业派沮渠男成与王德进攻,吕弘慑于北凉的威势,弃城引兵东走,北凉国都迁入张掖。
  安帝隆安三年(399年)夏,后凉吕光派太子吕绍和吕纂伐北凉,段业向南凉王秃发乌孤求救,南凉派大将利鹿孤和后凉降将杨轨率兵救援。吕绍看到南、北凉协力对己,自怯军力不敌,欲从三门关(在今山丹县北龙首山,俗名大口子)沿山东还。吕纂说沿山撤退示弱于人,会自取败亡,不如结阵迎敌,敌人畏我可不战而退。吕绍遂引兵向敌。段业准备发起攻势,沮渠蒙逊说:“杨轨背叛吕光,今凭借鲜卑力量,有觊觎之心,不可靠;吕绍重兵深入,乃‘置之死地而后生’,不可轻敌。现在不战安若泰山,战则危若累卵。”段业按兵不动,吕绍也撤兵东还。删丹、日勒人民虽免于锋镝之灾,但大兵集结,转输支应,早已疲困不堪。
  段业看到沮渠蒙逊勇谋过己,便让门下侍郎马权代蒙逊任张掖太守。马权也是豪俊之士,深受段业器重,蒙逊很不安,便对段业说:“天下英雄您不必担心,要紧的是提防马权!”昏庸的段业,竟借故杀了马权。蒙逊又进一步离间段业与自己族兄沮渠男成的关系,目的是把段业的辅佐大臣除掉,自己好取代段业。他先是向沮渠男成表态,要联手除掉段业,让男成做北凉王。男成说:“段业原本孤身一人,是我们拥立的,而且待我们如同鱼水,谋害他会自取灭亡。”蒙逊便另设计谋,请求任西安(今甘州区硷滩乡东古城)太守。段业乐意他出居外职,便答应了。
  蒙逊先约沮渠男成同祭兰门山,暗地里又派人告诉段业,男成要利用祭山活动造反,糊涂的段业就逮捕了男成。男成向段业揭发了蒙逊的阴谋,并建议他假戏真唱,将计就计,宣布男成罪状,假言被杀,蒙逊定然造反,然后让自己率兵讨伐,定可平息叛乱。段业不听,杀死男成。于是沮渠蒙逊哭着对部下说:“我兄长忠于段王,可是无辜被杀,各位能为他报仇吗?”男成一向为部下拥戴,将士愤恨泪下,响应起事。向南到了氐池(今民乐县),已聚兵万人,北凉的将军和羌胡首领多起兵支持蒙逊。401年5月,蒙逊攻张掖,守将出降,段业被杀。蒙逊自称凉州牧、张掖公,代段业成为北凉国主,他大封官吏,任命段业降将田昂为西郡太守。
  406年,南凉秃发傉(nu)檀伐沮渠蒙逊,蒙逊据城坚守,傉檀掠日勒、删丹、赤泉(今民乐洪水南),抢收当地成熟庄稼后撤军。
  407年秋,秃发傉檀又集结胡人和汉族兵士50000,进攻沮渠蒙逊。至西郡,双方战于均石(《资治通鉴》注:西郡界),傉檀大败,蒙逊进围南凉西郡太守杨统于日勒,杨统出降。这次战事的规模远远超出西郡及其周边地区的承受能力,傉檀曾一度运谷40000石,供给西郡,可见双方耗费不赀。410年,秃发傉檀又派左将军枯木等进攻北凉,掠临松居民1000多户后退兵。此后,蒙逊率2万骑东征。在焉支山麓驻扎期间,北方胡人首领率部下3000多人归降,蒙逊声势愈盛,至西郡,步骑已达3万。东抵显美,裹胁几千户居民西归。傉檀追至穷泉(在今永昌县境),蒙逊乘其屯驻未稳,壁垒未成便发起攻击,傉檀大败,仅以单骑奔还。蒙逊乘胜进围姑臧,傉檀请和。
  411年,蒙逊进攻姑臧(今武威),城破,俘南凉守将焦朗。进而伐南凉,围乐都(今青海乐都),三旬未破,秃发傉檀以子安周为人质,蒙逊退兵。
  不久,傉檀又进攻北凉,五路进兵,至番禾(今永昌县)掠5000户居民东归。当日风雨阴晦,蒙逊追兵猝至,傉檀败走,北凉军又围困乐都,傉檀以子染干为人质请和,蒙逊退兵。
  412年10月,蒙逊迁都姑臧。11月,自称河西王。之后,蒙逊继续进攻南凉,并向西凉用兵。420年,沮渠蒙逊与西凉国主李歆在蓼泉(今临泽)重兵决战,李歆兵败被杀,蒙逊占领酒泉。李歆弟敦煌太守李恂据守敦煌,蒙逊筑堤壅水灌敦煌城,李恂自杀,部将宋承等投降。蒙逊屠敦煌,西凉灭亡。
  南朝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西秦国主乞伏炽磐(鲜卑族)派太子暮末、征北将军木弈干等率步骑3万出貂渠谷(位置不详),攻占河西白草岭、临松郡,打败北凉军,徙居民2万余口东归,今山丹、民乐那时遭严重破坏。次年4月,乞伏炽磐令平远将军叱卢犍等袭击北凉镇南将军沮渠白蹄。在临松战斗中白蹄被俘,西秦军再次胁迫居民5000余户移居袍罕(今甘肃临夏)。
  426年8月,西秦乞伏炽磐伐河西,派太子乞伏暮末率军3万攻西安(今甘州区东古城)、番禾(今金昌市永昌县)。沮渠蒙逊一面发兵抵御,一面与夏主(十六国之一,匈奴族所建,都长安,占有陕西北部及内蒙的一部分)赫连昌联络,请夏国进攻西秦的苑川(今甘肃靖远西南)、南安(今甘肃陇西以东),秦兵撤退。
  431年,北魏(鲜卑族拓跋部在今山西北部与内蒙部分地区所建)太武帝拓拔焘册封沮渠蒙逊为凉王,辖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西海、金城、西平七郡。北凉一时拥有河西地区与青海东部,此乃其鼎盛时期。
  433年,沮渠蒙逊病死姑臧。439年,北魏灭北凉。沮渠蒙逊自397年起兵至病故的37年中,几乎把全部精力投放到战争之中,堪称一代枭雄。但从民本思想上讲,真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五凉纷争期间,日勒、删丹的百姓暮惊烽火,朝死锋镝,逃窜流徙的不知道有多少,那时的焉支山下,弱水两岸,恐怕真的是“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了。
  沮渠蒙逊招揽人才,提倡儒学,努力接受汉族文化。他的劝农令和一些诏书,文辞可观。他还译佛经,兴佛寺,促进文化交流,这些都是值得记述的。
  五凉纷争还有一段尾声,主角是秃发保周。414年,南凉亡于西秦,秃发傉檀的儿子秃发保周投奔沮渠蒙逊,后奔北魏。北凉灭亡后,北魏使保周为张掖王,分占各郡,删丹、日靳属北魏。谁知保周不顾都是鲜卑族的同种关系,就在北魏灭北凉的439年冬,率诸部鲜卑,据张掖叛北魏。440年4月,保周屯兵删丹,北魏派永昌王拓跋健率兵讨伐。7月,在番禾击破保周,保周窘迫自杀。
  隋唐时期 581年,杨坚废北周静帝自立,建立隋朝。当时北方基本平定,河西各族争战亦日渐缓和。五凉时,设置郡县过多,仅今张掖市甘州区、山丹县、民乐县境内,就设有张掖郡、西安郡、西郡、祁连郡、临松郡、金山郡等。西郡约与今山丹县境相当,设山丹、弱水、仙堤、万岁、兰池五县,真是“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民少官多,十羊九牧”。隋文帝改张掖郡为甘州,领三县:酒泉县(今张掖市甘州区和临泽县)、山丹县、福禄县(今高台县和酒泉市)。隋炀帝大业时,改甘州为张掖郡,领张掖(酒泉县改)、删丹(山丹县改)、福禄三县。原来的临松县(今民乐县南古城一带)并入张掖,金山县(今民乐县洪水镇一带)并入删丹。此外,《新唐书·地理志》将同城守捉(驻今内蒙额济纳旗)记入删丹境内。王秉德先生《张掖东古城说古》记,“武则天‘垂拱元年(685年),安北都护所属金徽州都督仆固始为乱,大批同罗,仆骨族难民逃入甘州边境,武后命侨置安北都护府于甘州删丹县同城’”。同城距删丹有千里之遥,当时出于何种考虑而如此建置,不得而知。
  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2月,隋炀帝杨广从洛阳出发,经长安至西平(今青海西宁),40万大军平定吐谷浑。6月,越祁连至张掖,登焉支山,会见西域高昌王麴伯雅、伊吾(今哈密一带)吐屯设(突厥族守伊吾官名)等27国使者,并令武威、张掖官民穿上新衣前来迎接,借以夸耀隋王朝的富庶和强盛。西域王公献地数千里,隋炀帝成功实现了“不动兵车,混一戎夏”的战略。
  耀威巡边并没有挽救隋王朝的崩溃。隋朝末年,各地义军纷纷起义,拥兵自重的隋朝官员也都割据一方,称帝称王。617年,金城郡(今兰州)家资巨万的金城府校尉薛举,劫持金城令郝瑗发兵,囚禁驱逐隋朝官员,据陇西全境,自称秦帝。7月,武威鹰扬府司马李轨约众起事,结纳民间豪杰,派部将安修仁联合突厥、吐谷浑,自称河西大凉王。李轨和薛举将军常仲兴在昌松(武威、古浪之间)会战,常军败没,李轨占有河西五郡,删丹为李轨割据。
  618年,李渊逼隋恭帝禅位,当了皇帝。李渊当然不会忘记河西地区,他派密使送书信给李轨,称其为“从弟”。李轨大喜过望,派弟李懋到长安朝贡,李渊封李轨为凉州总管、凉王。619年,李渊听说李轨自称皇帝,给自己的表章上竟然写“皇从弟大凉皇帝臣轨”,这就难以容忍了。5月,李渊派安兴贵(李轨部将安修仁的长兄)来凉州策反。李轨任命安兴贵为左右卫大将军。安兴贵劝李轨学东汉窦融,归顺入朝,李轨不听。安兴贵和修仁暗地里联络吐谷浑、突厥等进攻李轨,李轨势穷请降,被押送长安处死。从此,河西平定,删丹属唐。
  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李世民任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统率侯君集、李道宗、李大亮等五路大军并联合突厥契苾部进攻吐谷浑。双方在青海湖之北与黄河源积石山之西的地区多次激战,吐谷浑伏允可汗兵败为部下所杀。唐王朝立伏允之子慕容顺为西平郡王、吐谷浑可汗。历时2年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为新建立的唐王朝解除了西境边患,李世民的欣喜是可以想像的。“秋七月,遣使劳诸将于大斗拔谷”(《资治通鉴》)。据此可知,当时的扁都口大军云集,战后休整,人唱凯歌,日照金甲,自是一番欢庆胜利的热烈景象。
  吐谷浑对河西的威胁解除后,接着又是吐蕃入侵,相持了120多年。
  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吐蕃大将悉诺逻攻入大斗拔谷,进犯甘州。他们以掠夺人畜财物为目的,拿不走的房舍全烧光了事,删丹县遭受严重破坏。次年春,凉州都督王君?(chuo)率兵随其后。大雪天,吐蕃士兵冻死不少,从积石军(今青海贵德)西归。君?派人抄小路深入敌后,烧路边草,悉诺逻到大非川(青海湖南),马无饲草,死亡过半。唐军追到青海湖之西,破吐蕃军。
  728年,吐蕃再次侵入删丹,河西节度使肖嵩(驻武威)派左金吾将军杜宾客率强弩手4000人,在祁连城(今民乐永固)截击,自晨至暮,驰突杀伤。吐蕃一名大将被俘,军士溃散,逃入山中,哭声遍野。
  几乎同时,焉支山上再添一道景观——宁济公祠。封建帝王多爱封祀山神,仿佛此举可使神灵坐镇名山,福佑一方。唐玄宗在封东岳泰山、北岳恒山之后,又认定焉支山在张掖、武威两郡之间,“积高之势,四面千里”。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封焉支山神为宁济公,命太子少保河西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建宁济公祠堂于焉支山南麓,由当时名士杨炎撰写了碑记(王秉德先生辑录入《张掖春秋》二集)。碑记中说,每年盛秋文武官员祀神之时,同时举行盛大的阅兵典礼,其中“金鼓七校,车徒十万……大阅兵于山外”。这些记述,虽不免于夸张,但规模之大,一定是非同一般的祭典。从那时起,删丹焉支山的宁济公祠(俗名中山寺),每年农历六月六日前来朝拜的人们便络绎不绝,至今已成定俗。
  但山神并没能护佑删丹。就在建庙10年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10月,吐蕃围凉州(今武威),河西节度使杨志烈不得军心,士无斗志,最终败退,主将杨志烈西奔甘州(今张掖)。后被西突厥沙陀部杀死。至此,吐蕃占据删丹。
  此后的87年中,删丹劳动人民为蕃汉奴隶主或农奴主放牧种田,世代为奴。吐蕃奴隶主强迫汉人改换发式服装,只许每年元旦穿戴唐衣冠祭拜祖先,祭完仍须换装。杜牧《河湟》“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诗句;元稹乐府《缚戎人》“眼穿东日望尧云,肠断正朝(元旦)梳汉发”诗句,正是置身战地的边陲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3月,沙州(今敦煌)人张议潮结交豪俊,举行起义,吓跑沙州吐蕃守将,克复沙州。大中五年(851年)10月,张议潮派其兄张议泽至长安献沙、瓜、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11州图籍(表示献土地称臣民),唐王朝任命他为归义军节度使,删丹复归于唐。872年,张议潮病逝长安。
  20多年后,崛起于今蒙古及俄罗斯贝加尔湖一带的回纥族西迁。其时唐朝政局动荡不安,无暇顾及河西地区的局势。河西孤立。回纥攻占甘州,立有可汗,史称“甘州回鹘”,删丹由回鹘驻牧。
  经受长期战乱,删丹疮痍满目,元气大伤。《新唐书·地理志》载,此时甘州只有6284户,22092人,与西汉时比较,地域虽略有缩小,而户数人口却均减少了3/4!

知识出处

山丹史话

《山丹史话》

本书介绍了山丹4000多年的历史,反映了山丹的文化。内容分为:岁月如歌;名人轶事;名山胜景;文物古迹;灿烂文化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郭兴圣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