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四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旅游》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1315
颗粒名称: 山丹“四珍”
分类号: TS971
页数: 2
页码: 282-28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丹四珍分别是地耳(发菜)、蘑菇、黄参和锁阳,近年来由于保护植被的原因,禁止捡拾发菜,山丹四珍中发菜由地耳来代替了。山丹四珍乃纯粹天然野生无污染绿色食品。
关键词: 四珍 山丹县 美食特产

内容

千百年来,山丹民间广为流传着“山丹地方邪,说蛇就有蛇,遍地都是宝,年年采不了”的民谣。民谣说“山丹地方邪”是指“在山丹说啥就有啥、说谁谁就到”;说“山丹遍地都是宝”就是指“山丹四珍”。山丹四珍大多生长在祁连山区和龙首山区,食用不仅鲜美可口,而且营养丰富。在饥馑之年,全赖山丹四珍充当主食,救活无数山丹苍生。
  山丹四珍分别是地耳(发菜)、蘑菇、黄参和锁阳,近年来由于保护植被的原因,禁止捡拾发菜,山丹四珍中发菜由地耳来代替了。山丹四珍乃纯粹天然野生无污染绿色食品。发菜俗称头发菜,地耳俗名地芥皮,二者并称为“姊妹”菜,同属藻类系列植物,生长在山丹的荒山荒漠中,夏秋阴湿多雨天气利于生长,非人工采集而不可得。每逢雨过天晴是手工捡拾发菜、地耳的好时机,或在冬季野草枯萎后,用扫帚或特制的铁丝挖子将发菜、地耳连同柴草一起采集回来,泡在水中待发菜、地耳膨胀下沉后,除去柴草捡出杂质,分类出发菜、地耳。优质发菜、地耳浸水后均呈墨绿或乌黑色且质地柔软,发菜虬长,地耳硕大;风干后的优质发菜、地耳脆且易碎。饥馑年人们一方面大量以发菜、地耳充饥,一方面广泛传颂关于发菜、地耳的动人故事:相传,上古时期西王母来到焉支山百花池宴请众位仙家,但当她看到丝绸之路上干旱无比、饥殍遍地、民不聊生的残酷光景,心如刀割,泪如泉涌,发誓要拯救黎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西王母情急之下施不了更好的办法,便拿出小巧玲珑的象牙梳子,连续不断的梳理自己的满头秀发,落发与发屑随风四散山丹大地,长发幻化为头发菜,发屑幻变为地芥皮(即地耳),并示意饥民以此充饥,聊度灾荒,传之千年。到了现代科技社会,人们将西王母传下来的发菜、地耳制成名菜、面点、煲汤和佐料,不仅色香味美,而且营养丰富。经过专家科学化验,鉴定发菜、地耳含有极高的蛋白质,低脂、低糖,且富含钙、铁、磷、锌、碳水化合物等多种微量元素,具有清热解毒、理肺顺胸、滋阴补肾、降低血压等奇特功用,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同时,发菜与“发财”谐音,民众往往取吉祥如意、恭喜发财之意,将发菜与地耳作为珍贵礼品馈赠亲友,备受国内外市场的青睐。
  天然野生蘑菇和黄参同生长于祁连山、焉支山林区和天然草原海拔2800-3500米高寒阴湿的黑土地上。蘑菇无污染,成菇清香四溢。品种分为松菇、土菇、丁丁菇和黄山菇等,均为菌类植物,经检测每100克干菇中,含氨基酸25克,有益多糖23.2克,无氮渗出物22.3克,并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B1、B2、B12,鲜菇肉质细嫩,浓香沁脾,誉之为维生素和氨基酸“库”。
  黄参原名黄葑,为两年生草本植物。富含17种氨基酸、维生素C和多种微量元素,味甘性温,鲜嫩纯香,蒸、煮、煎、炸,任尔烹饪皆为佳肴。据老人们相传,黄参乃土地神专食的“山萝卜”,由于土地神热爱百姓且平易近人,在与民同乐中特将自己嗜好的山菜作为礼物,赠送给民众品尝,于是黄参便成为大众山菜流传了下来。千百年来,山丹民间男女老幼皆喜食黄参,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可煮粥、煲汤食用,也可制成黄参面、黄参饼、黄参炸骨朵食用,还可制成蜜汁黄参、玻璃黄参等高档名菜食用。锁阳也称不老药,又称锁颜,生长于龙首山区的沙漠之中,属珍贵野生植物。肉质属积生草本,茎圆柱状,味和、性温、肉质滋润,是天然的补肾助阳药物,具有壮阳补精、养精健补、润糙滑肠之功效,广泛适用于肾虚阳痿、遗精滑精、腰腿无力及肠糙便秘等症。
  二十一世纪,甘肃山丹天然食品开发公司将地耳(发菜)、蘑菇、锁阳和黄参开发成“山丹四珍”大量上市,不仅丰富了市场物资,而且丰富了人民生活。

知识出处

山丹旅游

《山丹旅游》

出版者:敦煌文艺出版社

本书把自然风物与人文掌故、历史追溯与现实开掘、博物考证与野史传说、实证科学与文学艺术、典雅文章与民间文学、景区景点与地方特产、旅游产业与地域文化较好地融合在一起,深入浅出地描述了山丹县“四线五景区”的风物,展现了“世博圣地、五彩山丹”的特色旅游内涵。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