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风味小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旅游》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1314
颗粒名称: 独特的风味小吃
分类号: TS971
页数: 5
页码: 278-28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丹县风味小吃种类多,味道醇正,因地域分门别类,色泽艳而惹眼,味道美而诱人,手艺祖传而有创新,备受人们喜爱,其中包括了馍类小吃、饭类小吃、肉类小吃等。
关键词: 风味小吃 山丹县 美食

内容

山丹风味小吃种类多,味道醇正,因地域分门别类,色泽艳而惹眼,味道美而诱人,手艺祖传而有创新,备受人们喜爱。不仅本地人百食不厌,也给很多品尝过的外地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提起山丹风味小吃,人们总是赞不绝口,啧啧称羡。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山丹夜市的兴起,风味小吃的品种、数量随之增加,质量明显提高。
  山丹风味小吃有着独特的魅力,是在河西走廊这样一种历史饮食文化背景下,派生出的一项重要饮食艺术成果。它的每一个品种的制作方式和食用方式,都蕴含着大西北人特有的深刻的生活理念和独具的审美意趣。它既是物化的土特产的加工创造,又是西北人美学意识的象征。而集各种风味小吃之大成的小吃传统,实际上就是一部大西北人小吃的文化与文化的小吃的生活史。
  山丹的风味小吃之所以独具魅力,有以下原因:一是用料独特。例如油泡泡,主料叫黄参,偏偏别的地方少有,而山丹黄参则营养丰富,质量最好,用它煎炸的油泡泡,自然风味别致。二是做法新颖。例如碾飻,有磨的,也有碾的,捻连成串,好看又好吃。有食者叹道:“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尝”。三是历史悠久。例如面卷子,代代相传,不断创新,今天已达到色香味形俱佳的程度。四是做工精细。用料讲究精、细、配、兑准确;用水讲究温、凉、多、少适中;火候讲究猛、紧、慢有别;烹饪讲究焖、炖、煎、炸各异等等。按行家的话说,就是该用凉水的时候决不能用热水;该用啥佐料就用啥佐料,该用多少就用多少,佐料不能随意调换,分量不能随意增减。该走哪几道程序,必须按部就班,决不能简化程序。总之,山丹风味小吃,是山丹人民传统饮食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晶。
  一、馍类小吃
  1.油泡泡。油泡泡也称“炸骨朵”,黑河流域各地普遍烹饪,制作手法各异。大众做法是用滚水(兑淡糖水)烫面粉至半熟成糊状,用筷子将其抟成核桃般大小,形状似不甚规则的泡泡、表面不甚光滑的一个个软面骨朵,然后入沸清油锅煎炸,当面团表面呈金黄色(或轻微焦黄色)时出锅,盛入器皿焐半小时左右食之,酥软可口,香甜提神。有些地方将面粉兑煮烂捣碎成泥状的黄参,用煮黄参的滚水烫面制作,称为“黄参油泡泡”,香甜柔软营养丰富,是当地的美食佳肴。
  2.油炸鬼。黄参入滚水锅煮烂,用煮黄参的滚水烫面呈稀糊状,用稀糊面将2-3枚熟黄参粘在一起,入沸清油锅煎炸,当表面呈金黄色(或轻微焦黄色)时出锅,盛入器皿焐半小时左右食之,柔韧酥软甜香爽口,称为“油炸鬼”。
  3.米黄儿。黄米或小米磨成米粉,以黄米制作尤佳,兑少量面粉,淡盐水和成糊状。米黄专用平底砂锅抹清油,置火上加热,待锅热油香时将糊状米面均匀地摊在锅底上,文火加热烙至表面呈金黄色出锅,表面乘热撒砂糖,焐几分钟食用,金黄油亮,酥软细腻,甜中溢香,香中透甜,老人尤喜,如今已成稀罕之物。
  4.油糕儿。精面粉用滚水(兑淡糖水)烫至半熟搅成糊状,用筷子将其揪成鸡蛋般大小的面团,蘸清油在手中抟成面丸,丸中间包白糖、玫瑰馅,抟成椭圆形扁平状,表面抹清油抟光滑,入沸清油锅文火煎炸,当面团表面呈轻微焦黄色时出锅,食之柔软香甜,玫瑰香气沁脾。
  二、饭类小吃
  1.青稞面鸡肠子。灰碱水(或食盐水)和青稞面至软硬适度,揉均匀稍焐至润滑,在案板上手工搓成拇指粗细的圆条,然后将青稞面圆条切块或揪丁,用手掌在案板上平搓面块或面丁,使面条成两头尖似箭头形,粗细成鸡肠子一样又细又长,故名青稞面鸡肠子。面条沸水煮熟出锅,盛碗后佐以蒜泥、辣椒、香醋、芥末,浇地耳酱汁,或拌入菠菜、黄瓜丝、胡萝卜凉菜食用,清凉解热香辣可口。
  2.酿皮子。精细麦面粉加水和匀,在凉水中揉洗,洗出的面筋或蒸或烙至熟。将洗出的淀粉盛入抹了清油的酿皮专用箩,在滚水锅中涮出酿皮子。酿皮晾冷后切条盛碗,加几片切块的面筋,佐以蒜苗酱、油泼辣椒、香醋、芥末酱食用。尤其在炎热的夏季食用,香辣爽口,清凉提神,既能解馋,又能充饥,是街头巷尾的风味快捷美食。其特点是油亮透明,鲜活诱人;筋而不硬,柔软适口;佐料精道,约定俗成;方便快捷,色鲜味香。
  3.粳粉。豌豆面和淀粉加水适量文火馇熟成糊状,盛入器皿刮皮晾冷结张,切条盛碗佐以油泼辣椒、蒜苗酱、芥末酱、香醋食用,柔软筋美,清凉可口。
  4.碾飻。碾飻是即将成熟期的青稞或小麦的青粮食,在青黄不接期间经过加工后用来充饥的食品,但是在物质丰裕的今天仍然被继承了下来,就成为人们尝新的一种风味食品。做碾珍首选即将成熟、籽粒饱满的青稞穗或小麦穗,一颗颗摘了穗头扎成把子,入锅文火蒸熟,出锅后在簸箕中趁热搓揉,待青粮食籽粒完全出穗壳后,簸净其秸秆芒壳,将干净的熟青粮食用手摇小磨碾磨,碾成翡翠般的串串条状食品,因制作工艺与食品形象特征得名“碾飻”。碾飻有两种食法:一种是在碾飻上拌少量蒜泥、羊胡花,清油炼滚炝过拌上食盐,干食之色鲜味香,柔筋松软,别具特色。一种是清油炝葱花、蒜泥、芹菜、韭菜、黄瓜丝调汤,将烹饪好的碾飻入汤,做汤食用汤清香爽口,碾飻柔韧筋道,营养丰富口感极佳。
  5.面卷子。山丹自古羊多,羊肉的吃法也就比较独特。羊肉颠卷子就是其中之一。焖卷子,以羊羔肉为最佳。将肉切成块,等锅热油香后入内爆炒,约八成熟,佐以调料,加适量水焖炖,再将和好的面擀开,抹油加葱花,卷成二指宽的卷子,切成寸段,下锅继续焖炖,待面熟肉烂,即可进食。由于面肉相互渗透,吃面而喷香,食肉而不腻,因而倍受人们青睐,每当贵客登门,当地人常常以此招待。
  1.灰豆汤。豌豆用清水泡软,灰碱水紧火煮熟滚绵,食用加白砂糖,冷热皆宜,香甜生津。
  2.醪糟汤。大米煮熟滚绵加甜曲发酵成醪糟,烹汤时滚水兑醪糟文火煮沸,鸡蛋打花加入,调白糖食用酸甜喷香。
  3.馄饨汤。鸡汤配粉丝、香菇、虾米,佐葱、蒜、姜、青菜、调料烹汤,用薄面片包馅儿煮熟入汤带汤食用。馄饨馅香浓郁,汤热而鲜美。
  4.八宝粥。八宝粥烹饪源于腊八粥,配料称为杂豆米。一般由豌豆、红豆、绿豆、芸豆、大米、糯米、黑米、高粱米、甜玉米、麦仁、花生、葡萄、枸杞、红枣等掺到一起就可熬制,上档次的八宝粥配料还要注意颜色搭配,讲究白如白玉、黑如乌金、绿如翡翠、红如樱桃等。粥熬好后还要加红糖、白糖、冰糖、玫瑰或甜桂花等调味,使其米筋汤甜,味道精美。
  四、肉类小吃
  1.炒拨拉。猪、羊下水包括心、肝、肺、肚、肠等煮熟,铸铁鏊子加炭火或柴火鼓风机促火,将切好的下水(羊心、羊肾生炒)佐以孜然、花椒、姜粉、辣椒、味精、食盐等调料,加葱段、蒜片等堆放在鏊子边上,鏊中放入动植物混合油炼热,将鏊边的全部料拨拉进热油中紧火爆炒,待肉片熟透后即食,为了预防冷凉油腻,食者围坐在铁鏊周围,边拨拉着炒边吃,烟熏火燎,热烫麻辣,孜然香气诱人,要的是那种氛围,图的是那股味道。因铁鏊炒肉一直是拨拉着炒,故名“炒拨拉”。
  2.杂碎汤。羊下水包括肝、肺、肚、肠、心、肾、头肉等煮熟切片称为“羊杂碎”,羊头汤佐以花椒、姜粉、辣椒、食盐等调料烹汤,取羊杂碎适量盛入碗中,舀汤反复浴热后,加葱花、蒜片盛满汤,泡白面饼或馍头即食,肉嫩、汤热、馍香。
  3.胡辣羊蹄。羊蹄除毛烙至黄亮,清水刷洗干净,入胡辣汤锅煮至皮嫩筋烂,蘸油泼辣椒、蒜泥、酱油食用,筋柔可口,香辣地道。
  4.烤羊肉串。精羊肉切成指甲大小的肉片穿入钢钎成串,专用烤箱加无烟煤燃至火旺,将串拿在火上抹香油、撒孜然、花椒、姜粉、辣椒、食盐等混合调料,反复翻烤至熟即食,肉鲜嫩而不腻,味香辣且浓重。

知识出处

山丹旅游

《山丹旅游》

出版者:敦煌文艺出版社

本书把自然风物与人文掌故、历史追溯与现实开掘、博物考证与野史传说、实证科学与文学艺术、典雅文章与民间文学、景区景点与地方特产、旅游产业与地域文化较好地融合在一起,深入浅出地描述了山丹县“四线五景区”的风物,展现了“世博圣地、五彩山丹”的特色旅游内涵。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