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首山破肚子娘娘庙的传说(之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旅游》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1294
颗粒名称: 龙首山破肚子娘娘庙的传说(之二)
分类号: K928.942.4
页数: 2
页码: 244-24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丹县北线旅游景点龙首山破肚子娘娘庙的传说。
关键词: 龙首山 娘娘庙 山丹县

内容

却不知哪朝哪代,哪年哪月,紫禁城里发生了一桩祸乱。天子宠幸的一位贵妃为避祸乱,扮作民女潜逃出城。她身怀有孕,步履艰辛,千金之躯蹒跚于坎坎坷坷的土路上,三寸金莲刺心疼,粉团团一张俏丽的脸庞儿上香汗淋淋。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她芳龄一十八岁,如同一朵朝晖宠抚的花,在那富丽堂皇的王宫华殿里,尽情享受着人间的荣华富贵,吃的山珍海味,穿的绫罗绸缎,何曾遭受过这般苦难!
  风啸啸,路难行。一条黄土官道直向西方无际伸延去,有道是“慌不择路”,她不管三七二十一,踏着那没足浮土,一步步朝西走去。一日,贵妃来到北大山下的一个小村庄,整个村庄却酣酣入梦,唯有村东首的那间茅草屋里,溢出一缕黯淡的灯光。贵妃推开柴扉。屋里只有一口豁水缸,一口破砂锅,一盘土坑,炕当中坐着个双目失明的老奶奶,她手里拿着一串麻绳儿在编织麻鞋,窗前坐着个水灵俊秀的小姑娘,伴着如豆的灯光,裸露着柔嫩的脚肚子搓麻绳儿哩。听见门扇响,老奶奶问小姑娘:“芹芹,进来的是谁呀?”芹芹两眼盯着贵妃骨碌碌转,陌生人儿,该称呼她个啥呢?小姑娘无法回答奶奶的询问,支支吾吾地说:“是,是……”贵妃忙说:“是逃难之人,我想在你们家借宿一夜。”老奶奶虽然看不见贵妃花容月貌的模样儿,但听得娇滴滴的语音儿犹如玉盘滚珠,莺鹂歌唱,她万般惊讶,忙说:“行哩。你若不嫌挤巴,就住下吧!”
  这是个苦命的人家。老奶奶的儿子戍边阵亡,只她两人相依为命。
  从此,贵妃便定居在北大山下的这个小村庄,栖身芹芹家。过着吃饭不饱、穿衣不暖的贫寒日子。贫则贫,心悦。小小茅草屋里欢声笑语不断,充满了生气。
  贵妃把老奶奶叫妈妈,芹芹把贵妃称嫂嫂。三人一心亲密无间。村里人人夸奖,说她是人间世上少有的孝顺媳妇,模样儿标致,心眼儿好。
  为了使老奶奶双目复明,贵妃每天为其舔洗盲目,涓涓香唾沁瞳仁,慈善之心惊鬼神。一天早上,老奶奶睡醒,揉揉双目,大喜过望,“呀哈!看见啦,眼睛能看见啦!我的眼睛亮啦!”芹芹只道奶奶疯了,吓得躲藏在贵妃身后,大气儿不敢吭。贵妃说:“妈妈的眼疾真的好了!芹芹哎!快端热水给奶奶洗脸。”洗罢脸,老奶奶扳住贵妃的肩膀,目不转睛地看:她娴静,妩媚,弯弯柳眉下有一对勾魂销魂的大眼睛,头上挽着黑漆油光的籫儿,玫瑰底黄花花的袄儿,海蓝底粉红花花的坎肩儿,葱绿色金银线绣花裙儿,嫦娥的脸儿,把老奶奶看呆了!半晌,方瞅着她那微突的腹部问:“有了?”
  “有了。”贵妃赧颜窘迫,灵机一动,说:“我是处子,偶然在男人坐过的一块青石头上憩了会儿,就、就……就有了。”
  “有人能生万物,有了好呀,有了好呀!”老奶奶咧开没牙的嘴巴笑,问贵妃:“快生了吧?”
  “还早哩。”她羞羞答答地说。
  朝朝暮暮,暮暮朝朝。
  朝又红云紫霞飞,暮又日坠鸟归巢。每天清晨,人们便发现龙首山又长了许多,瞭高山长得更快,山巅之上白雪皑皑,山巅之下,树木青翠。自此,瞭高山佛光笼罩,北大山龙脉增寿。面对壮观的奇景,人们惑而不解。贵妃的肚皮一天天鼓胀起来。她闭门谢客,深居简出。
  一天夜里,没有月亮,没有星星,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半夜子时,老奶奶呻吟不止,她那心口疼的旧病又复犯了。芹芹捅炉火,贵妃端锅舀水,她俩忙着煎“百灵汤”。可是,豁口缸里没水了。
  天,阴沉沉,正酝酿着一场雷雨。
  芹芹在前,贵妃在后,她俩抬着水桶出门。绊绊磕磕摸黑来到弱水之滨,蛇影似的闪电照耀得大地亮若白昼。芹芹突然惊叫起来:“嫂嫂呀,你快看!山在走哪!”贵妃心不在焉地说:“那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话犹未了,只听贵妃“扑哧”——“哎哟”,贵妃的肚子破了,血如喷泉。扑哧”——一个尚未变成身体的胎儿坠地了,那只是一个眉目清秀的娃娃头;“哎哟”——贵妃发出一声揪心撕肺的惨叫,倒在尘埃里死了。那颗娃娃头在雷电交加中飞向北大山,化作一座有鼻子有眼睛的龙首,从此北大山就成了“龙首山”。这座龙首山巍然屹立,每当看见无数善男信女熙熙攘攘向那里走去,想起自己四肢不全,慈母死于非命,两只龙眼里泪花儿直转悠;天上雷鸣电闪,便下起雨来。日久天长,人们便掌握了这个规律:龙首山卧云,或龙眼潮湿,必然下一场透雨。至今,当地还流传着农谚,“龙首山戴云帽帽,雨水下得冒泡泡。”这便是“龙眼应雨”的奇异景致。
  人们为了纪念解人之危、救人之急的贵妃,便在龙首山之麓修筑了一座庙,庙里塑了两尊像,腹破血流者是贵妃,目瞪口呆者是芹芹。

知识出处

山丹旅游

《山丹旅游》

出版者:敦煌文艺出版社

本书把自然风物与人文掌故、历史追溯与现实开掘、博物考证与野史传说、实证科学与文学艺术、典雅文章与民间文学、景区景点与地方特产、旅游产业与地域文化较好地融合在一起,深入浅出地描述了山丹县“四线五景区”的风物,展现了“世博圣地、五彩山丹”的特色旅游内涵。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