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编 北线旅游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旅游》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1290
颗粒名称: 第六编 北线旅游篇
分类号: K928.942.4
页数: 12
页码: 239-250
摘要: 本编记述了山丹县北线旅游景点的风物,展现了“世博圣地、五彩山丹”的特色旅游内涵。
关键词: 北线 旅游 山丹县

内容

自山丹县城向北,越峻巍嵯峨的龙首山,沿着山阿公路(224线)行进约20公里,便进入了红寺湖沙漠公园景区。在这里游人可尽情领略原始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大漠景色,身临其境游历美丽的红寺湖巴丹吉林沙漠风光,去发掘和探求红寺湖灿烂的大漠文化。
  红寺湖沙漠公园景区景点
  自山丹县城向北,越峻巍嵯峨的龙首山,沿着山阿公路(224线)行进约20公里,便进入了红寺湖沙漠公园景区。在这里游人可尽情领略原始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大漠景色,身临其境游历美丽的红寺湖巴丹吉林沙漠风光,去发掘和探求红寺湖灿烂的大漠文化;寻觅当年霍去病征战河西匈奴时的遗迹;登临龙首山巅感受其原始森林的博大胸怀;当你渴了困了可以品一杯红寺湖水浸泡的浓浓的沙棘果茶,跳进温泉池洗个热水澡,然后登上靶场导弹发射观礼台观看导弹打靶,那真是别有一番情趣。
  红寺湖沙漠公园景区景点有红寺湖沙漠公园、神仙洞、温泉池、山丹靶场导弹发射观礼台、龙首山隐身卧佛等风景名胜人文景观。
  龙首山苏武庙的传说
  龙首山,其形若巨龙之首,坐落在河西走廊山丹县境内。山上有一座苏武庙,庙中塑有苏武神像。关于苏武庙,千百年来流传下来一个有趣的传说。
  相传,很早以前,一个匈奴族学生和一个汉族学生,在一个私塾办学的苏武庙里念了三年书,两人就面对庙里的苏武像磕了头,成了拜把子弟兄,汉族学生为学兄,匈奴族学生为学弟。
  一天,两人放学走在草原的路上,学弟请学兄玩罢了到家里去一起吃饭。学兄忽然变了脸说:“学弟,今天我不去你家,我要这里杀了你!”学弟以为学兄在开玩笑,就笑着说:“我俩比亲兄弟还亲呢,而且我请你去我家玩,又不是请你去害你,你咋能忍心杀我呢?况且你徒手怎么杀人啊?”学兄却说:“念到我们是拜把子弟兄的情分上,我去拿啥些酒肉,让你吃饱了我再杀你,你在这里等着我,我让你落个饱死鬼。”说完学兄就向家中走去。
  学弟心想,学兄又在耍啥鬼花招,想看学兄个究竟,就等在原地没有挪窝。过了不大一会工夫,一个白胡子老爷爷放着几只羊走过来,这位学弟一眼就认出是画中的苏武牧羊爷爷,便对苏武爷爷说:“苏武爷爷,你不是回到汉朝了吗?咋还在这里放牧呢?”苏武爷爷对他说:“孩子,你咋还不快跑啊?你学兄今天要在这里杀你哪!”这位学弟笑着说:“苏武爷爷,你咋也说学兄要杀我?我和学兄情同手足,他怎么会杀我?”苏武爷爷焦急地说:“孩子啊,你有所不知,你前世里为争夺草原,在这儿杀了你学兄,今天他就在这里杀了你报仇雪恨。你若不相信,这路边的大石头下有你前世杀他的刀为证。”苏武爷爷说着,用手指了指路边的大石头,然后抬起头来说:“你的学兄来了,我要走了。”说着平地一阵风,苏武爷爷就不翼而飞了。
  学兄带着酒肉来到面前,对学弟说:“你快快吃喝吧,吃饱了好上路。”学弟望着那些酒肉,狐疑地问:“学兄呀,你今天真格要杀我?”学兄说:“我明人不做暗事,今天让你吃饱再杀你!”学弟顿时泪如泉涌,失望地说:“学兄哥,我不吃也不喝了,你就杀了我吧。”学兄听他这么一说,不解地问:“我专门为你拿来酒肉,你为啥不吃不喝?”学弟哭着说:“前世里我为争夺草原,在这儿杀了你,今天你为报仇雪恨,在这里要杀我。你若不相信,这路边的大石头下,有我前世杀你的刀为证。”说着两人一起用力搬起那块大石头,石头下果然有一把锈迹斑斑的杀人刀。看见杀人刀,学弟反而心平气和地说:“学兄啊,这就当年我杀了你的那把刀,今天我情愿你用这把刀,杀了我来报仇雪恨吧!”说着,学弟用手去拿那把刀,谁知那刀已经朽成一堆铁渣子,拿不起来了。学兄看了看那把朽成一堆的刀,惊奇地问道:“你咋知道你前世里杀了我?”学弟回答说:“是苏武爷爷告诉我的。”学兄羞愧地说:“你看这把刀都烂了,这是苏武爷爷之意啊!前世里你杀了我,今世里我若再杀了你,就这样你杀来我杀去,杀到何时是个尽头!今天,我俩向着这块大石头盟誓:冤家宜解不宜结,冤冤相报何时了?从今往后冤仇一笔勾销,我们俩还是拜把子好兄弟,我们汉族和你们匈奴族永远亲如一家。”
  说完,两人将大石头搬到原处,将酒肉供在石头上,将头磕在石头下,觉得生疼,两人就同时从睡梦中疼醒来。却原来两人放学后,睡着在苏武庙中,头碰在了苏武塑像的脚上……
  龙首山破肚子娘娘庙的传说(之一)
  从前,龙首山脚下有个“破肚子娘娘庙”。这庙的名字有点蹊跷,说起它的来历,自有一段耐人寻味的传说。
  说不清是哪朝哪代,从中原很远的地方来了一个“赶葬”的人。这人姓王,祖上曾经做过官,是前朝的进士。这个人为了得到祖上的荫庇,让子孙后代再出贵人,就背着进士先祖的骨骸向西方“赶葬”。他把“葬”赶到山丹,看中这个地方风水好,就在山丹城西修起一座进士坟,埋了进士的骨骸。
  后来,这座进士坟果然有了灵验,王家后代的媳妇怀上身孕,竟然怀了一个皇帝。当然,这时候谁也不知道这个天机。一天,那个怀孕的媳妇和小姑子去抬水。路上,小姑子忽然惊奇地发现前边的龙首山和瞭高山都在向上长着,便对嫂子喊“嫂嫂嫂嫂,你看你看,那龙首山和瞭高山都在长高呢!”嫂子抬头一看,肚子猛然一阵剧疼,一下炸破了,有个小男孩从肚子里跳出来,但因为不足月,虽然进行了一阵子抢救,但不一会儿就死掉了。那个孕妇也立时死去了。
  这个事件发生后,朝中有位善观天象的大臣,当即知道西北出了帝星,马上派人下去访查。查来访去,终于查到了山丹城西的“进士坟”。于是就责令地方官员调派人马挖掉进士坟,以消除隐患。岂知,那坟非常难挖,好不容易挖开一层,过了一夜又长住了。接连几天,天天如此,怎么也挖不开,急得地方官员坐卧不宁,却又无计可施。
  不料几天后出了个意外的事。那一天,官兵们挖坟后,人困马乏往回走,走到半路上,有个士兵想起他的衣服忘在坟上了,就转回去拿。谁知到了坟地,忽然听见有两个人在坟坑里说话,说的是:“不怕挖,不怕砍,就怕锯截龙头山。”这一下,天机泄露了。官兵们抬上大锯,去截龙头山。
  就这样,因为天机泄露,龙头山被刀砍斧劈大锯截,山峰被拦腰截断。本来,龙头山和瞭高山已经快要连接到一起了,这么一来,两山之间的缺口一下子增大了。人们纷纷到山上看个究竟,看到龙头山山腰有一道深深的斩龙槽。当地的山神、土地爷看到这情景,赶快用担子挑土,背筐背土,想补住两山之间的缺口。哪想到碰巧来了一群放羊娃,那些放羊娃七嘴八舌说:“这山口到驴年也堵不住。”山神、土地爷一听,顿时呆愣住了。
  经过这几次变故,这个地方的灵气就破掉了。山神、土地爷无奈地望着这片地面,叹息着说:“唉!可惜呀!西地的前一个皇帝还没有出生,娘娘的肚子炸破死了。现在龙头山又被锯断,看来没法再生下第二个皇帝了。”
  当地人听了山神土地爷的议论,才知那个破了肚子的媳妇,怀的是一个小皇帝,十分惊讶。为了纪念这个孕育皇帝的娘娘,人们就在那地方修起一座庙,还在庙里塑上破肚子娘娘的像。那座庙就叫“破肚子娘娘庙了。”
  龙首山破肚子娘娘庙的传说(之二)
  却不知哪朝哪代,哪年哪月,紫禁城里发生了一桩祸乱。天子宠幸的一位贵妃为避祸乱,扮作民女潜逃出城。她身怀有孕,步履艰辛,千金之躯蹒跚于坎坎坷坷的土路上,三寸金莲刺心疼,粉团团一张俏丽的脸庞儿上香汗淋淋。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她芳龄一十八岁,如同一朵朝晖宠抚的花,在那富丽堂皇的王宫华殿里,尽情享受着人间的荣华富贵,吃的山珍海味,穿的绫罗绸缎,何曾遭受过这般苦难!
  风啸啸,路难行。一条黄土官道直向西方无际伸延去,有道是“慌不择路”,她不管三七二十一,踏着那没足浮土,一步步朝西走去。一日,贵妃来到北大山下的一个小村庄,整个村庄却酣酣入梦,唯有村东首的那间茅草屋里,溢出一缕黯淡的灯光。贵妃推开柴扉。屋里只有一口豁水缸,一口破砂锅,一盘土坑,炕当中坐着个双目失明的老奶奶,她手里拿着一串麻绳儿在编织麻鞋,窗前坐着个水灵俊秀的小姑娘,伴着如豆的灯光,裸露着柔嫩的脚肚子搓麻绳儿哩。听见门扇响,老奶奶问小姑娘:“芹芹,进来的是谁呀?”芹芹两眼盯着贵妃骨碌碌转,陌生人儿,该称呼她个啥呢?小姑娘无法回答奶奶的询问,支支吾吾地说:“是,是……”贵妃忙说:“是逃难之人,我想在你们家借宿一夜。”老奶奶虽然看不见贵妃花容月貌的模样儿,但听得娇滴滴的语音儿犹如玉盘滚珠,莺鹂歌唱,她万般惊讶,忙说:“行哩。你若不嫌挤巴,就住下吧!”
  这是个苦命的人家。老奶奶的儿子戍边阵亡,只她两人相依为命。
  从此,贵妃便定居在北大山下的这个小村庄,栖身芹芹家。过着吃饭不饱、穿衣不暖的贫寒日子。贫则贫,心悦。小小茅草屋里欢声笑语不断,充满了生气。
  贵妃把老奶奶叫妈妈,芹芹把贵妃称嫂嫂。三人一心亲密无间。村里人人夸奖,说她是人间世上少有的孝顺媳妇,模样儿标致,心眼儿好。
  为了使老奶奶双目复明,贵妃每天为其舔洗盲目,涓涓香唾沁瞳仁,慈善之心惊鬼神。一天早上,老奶奶睡醒,揉揉双目,大喜过望,“呀哈!看见啦,眼睛能看见啦!我的眼睛亮啦!”芹芹只道奶奶疯了,吓得躲藏在贵妃身后,大气儿不敢吭。贵妃说:“妈妈的眼疾真的好了!芹芹哎!快端热水给奶奶洗脸。”洗罢脸,老奶奶扳住贵妃的肩膀,目不转睛地看:她娴静,妩媚,弯弯柳眉下有一对勾魂销魂的大眼睛,头上挽着黑漆油光的籫儿,玫瑰底黄花花的袄儿,海蓝底粉红花花的坎肩儿,葱绿色金银线绣花裙儿,嫦娥的脸儿,把老奶奶看呆了!半晌,方瞅着她那微突的腹部问:“有了?”
  “有了。”贵妃赧颜窘迫,灵机一动,说:“我是处子,偶然在男人坐过的一块青石头上憩了会儿,就、就……就有了。”
  “有人能生万物,有了好呀,有了好呀!”老奶奶咧开没牙的嘴巴笑,问贵妃:“快生了吧?”
  “还早哩。”她羞羞答答地说。
  朝朝暮暮,暮暮朝朝。
  朝又红云紫霞飞,暮又日坠鸟归巢。每天清晨,人们便发现龙首山又长了许多,瞭高山长得更快,山巅之上白雪皑皑,山巅之下,树木青翠。自此,瞭高山佛光笼罩,北大山龙脉增寿。面对壮观的奇景,人们惑而不解。贵妃的肚皮一天天鼓胀起来。她闭门谢客,深居简出。
  一天夜里,没有月亮,没有星星,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半夜子时,老奶奶呻吟不止,她那心口疼的旧病又复犯了。芹芹捅炉火,贵妃端锅舀水,她俩忙着煎“百灵汤”。可是,豁口缸里没水了。
  天,阴沉沉,正酝酿着一场雷雨。
  芹芹在前,贵妃在后,她俩抬着水桶出门。绊绊磕磕摸黑来到弱水之滨,蛇影似的闪电照耀得大地亮若白昼。芹芹突然惊叫起来:“嫂嫂呀,你快看!山在走哪!”贵妃心不在焉地说:“那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话犹未了,只听贵妃“扑哧”——“哎哟”,贵妃的肚子破了,血如喷泉。扑哧”——一个尚未变成身体的胎儿坠地了,那只是一个眉目清秀的娃娃头;“哎哟”——贵妃发出一声揪心撕肺的惨叫,倒在尘埃里死了。那颗娃娃头在雷电交加中飞向北大山,化作一座有鼻子有眼睛的龙首,从此北大山就成了“龙首山”。这座龙首山巍然屹立,每当看见无数善男信女熙熙攘攘向那里走去,想起自己四肢不全,慈母死于非命,两只龙眼里泪花儿直转悠;天上雷鸣电闪,便下起雨来。日久天长,人们便掌握了这个规律:龙首山卧云,或龙眼潮湿,必然下一场透雨。至今,当地还流传着农谚,“龙首山戴云帽帽,雨水下得冒泡泡。”这便是“龙眼应雨”的奇异景致。
  人们为了纪念解人之危、救人之急的贵妃,便在龙首山之麓修筑了一座庙,庙里塑了两尊像,腹破血流者是贵妃,目瞪口呆者是芹芹。
  红寺湖沙漠公园
  红寺湖位于山丹县境北部的龙首山区,辖境东、北两面与内蒙古阿拉善右旗接壤,南以龙首山为屏障,西以龙首峰为界与张掖相望。古代为游牧民族游牧之地,清道光初年因山丹县城南草湖头坝泉水干涸,知县黄口徙民于此垦荒,自此境内有了农户定居。境内龙首山有龙首洞,内有石龛石佛,又名红寺洞,辖区以此而得名。
  红寺湖属龙首山腹地,处在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多荒漠、沙漠地貌,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常年多风沙,气候干燥,神仙窑、马莲湖、红柳泉弯和黑山截引的来水为主要水源。农作物面积小,草原面积辽阔,这里骆驼成群,羊群满坡,发展畜牧业条件得天独厚。
  红寺湖村所在地有一座偌大的“沙漠度假村”,村中孤山古亭,廊篷曲径,小桥流水,绿树鲜花。村中信步,异域风格,大漠风情,感怀于胸。在度假村北面,徒步三五百米,就是有名的沙漠公园。那沙滩、沙洼和沙梁,那沙受了大漠风的筛选,沙滩上聚出一棱一棱的粗沙,像麦粒一般大小均匀,像碎珍珠一般晶莹透彻;沙洼和沙梁里的沙却不同,一粒粒似芝麻粒般大小匀称,又似敦煌鸣沙山的沙一般洁净无尘,谁会想到在那样的沙洼里,鲜活稚嫩的沙米草,竟能够抵抗干旱苦热,生长的无忧无虑?当你聚在沙洼里小憩,或躺在沙瀚上太阳浴,风和日丽,暖意融融。踩着暖烘烘的细沙,懒洋洋地攀上沙梁,情形就大不一样了,沙梁上的大漠风呼呼地刮,挟裹着沙粒儿狂舞,宛如无数蚊虫上下翻飞,打在人的皮肤上,像针扎一般生疼。
  若是你经不起大漠太阳的暴晒,想借一片绿树纳凉,你也可以转身向龙首山腰的原始森林走来。在龙首山腰的原始森林中,苍松傲然耸立,灌木丛丛,枝缠缦绕,身临其境,会立刻感到丝丝凉意。如果你来得巧,还会遇到了一群或几群黄羊侧身而过,野兔在林间狂奔,山雀在枝头齐鸣,这便是红寺湖大漠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经过大漠风的沐浴,大漠沙的侵袭,龙首山山路的辛劳,人们累了、饿了,走进沙漠度假村蒙古包,仿佛像回家一般温暖舒服,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姑娘,为我们敬献了洁白的哈达,亲如一家的蒙古族弟兄,又准备了热腾腾的奶茶,香喷喷的青稞酒,还有肥漉漉的手抓羊肉,敬请你品尝。此时,蒙古族少女那悠扬的敬酒歌会撩拨得心襟摇曳……
  在归途中,荒漠上,一群群骆驼映入眼帘,它们食饱了牧草,卧在茫茫沙漠上,高昂着头拌着嘴,香甜地倒嚼反刍,也有的三五成群,在沙漠上悠闲地嬉闹,看到这一切,不由你对沙漠的浩瀚和沙漠之舟的伟大肃然起敬。
  红寺湖神仙洞
  红寺湖境内的龙首山脚下有孔龙首洞,又名红寺洞,亦称神仙洞。神仙洞内有石龛,石龛上塑有龙王和山神两尊神像。
  相传,红寺湖早年为游牧地,当地牧民崇敬山神,为祈山神保佑六畜兴旺,凿山为洞遇石龛,以为天意,龛上供奉山神像,节庆或转(草)场、赶(草)场时,设香案献牲祭拜。后来年景干旱,草场干枯,牲畜死亡,牧民为生计谋,于神仙洞内有石龛上设龙王神像,择日求雨。求雨仪式隆重,献全牲、摆香案、念祈雨经,然后上龙首山腰滚石头(意为“雷鸣震地”),在滚石头的同时,燃放炮仗(意为“雷鸣电闪”)。牧民求雨大多在阴云天气举行,龙首山古有山顶卧云,或龙眼潮湿,必然下透雨的自然规律,所以每当求雨,必有亮雷雨交加或大雨倾盆,牧民以为灵验,以神仙洞景仰朝拜。
  清道光初年因山丹县城南草湖头坝泉水干涸,知县黄璟移民于红寺湖垦荒。移居农户因红寺湖干旱缺水,农耕面积小且十年九旱,于是再向神仙洞求雨。人们发现龙首山酷似一座安睡的大佛,以为佛光普照,荫佑苍生,便雕石佛供于石龛上。然后向下凿岩成神仙窑,请龙王、山神像供奉。神仙窑凿成清理碎石,有浊水从石中溢出,农人惊诧,清淤淘泉,清泉便从神仙窑喷出,清流活活不绝如缕,浇灌着移居农户的良田。
  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红寺湖农牧民发扬“0.02精神(充分利用0.02个流量的水资源,创造农业生产奇迹的精神)”,修渠建塘,小聚大灌,发展农业生产,并一直延续至今。21世纪,山丹发展旅游产业,开发红寺湖旅游资源,拟扩建神仙洞风景名胜区,增设:大佛殿、山神阁、龙王宫、神泉、神龟探水等主要景点,供游人鉴赏。
  红寺湖盆景
  红寺湖特殊的沙漠地质地貌,出产铁、铜、石灰石、白云石等多种矿产。特别是浩瀚无垠的戈壁沙漠,极为酷热干旱的自然环境之下,阳光直射,旋风呼啸,造就出沙漠奇石、沙漠石花、山岩水锈石等矿物质。沙漠奇石形状怪异各具神态,沙漠石花千姿百态是最独特的“沙漠玫瑰”。
  尤其是红寺湖水锈石,生成于阴湿冷峻的山岩或沟壑,储量不大,结构看似松散实则坚固。整体呈淡黄色,表面凸凹不平,孔隙类似不规则的蚁穴,呈蜂窝状,形似泡沫堆集,石块形状、大小不定。利用水锈石极强的吸水性、易于雕琢、物美价廉的特点,被人们竞相采来做假山或山水盆景。盆景工只要胸中有峰峦岩洞、动物造型、树木花草的构想,制作出山水盆景,然后在山石上面浇上水,种上小花草或小灌木,生长旺盛,景观别致,极耐观赏。好马配好鞍,水锈石山水盆景还要配以木制或陶制底座,底座色泽调和、大小适中、古朴优雅,和谐协调,相映成趣。
  据考证早在7000多年前,红寺活水锈石就已经存在了。远古时候,整个红寺湖盆地都是海洋,更是海洋最深的海底。后来由于地壳变动,沧海桑田,海洋变成了陆地,这里的水锈石,就是古代海底珊瑚礁的化石。
  红寺湖温泉池
  红寺湖红柳弯泉,早年为温泉,与位奇暖泉媲美,水温常年保持在43℃,温泉水来自地下的“常温层”,不受四季变化的影响。红寺湖温泉水中含有一氧化硅、氟离子等丰富的矿物质和对人体有益的多种微量元素。淋浴可消疹荡疾,对疗眼疾、胃病、风湿等症具有独特疗效;温泉泡脚,能治愈脚气、脚臭等症,被当地牧民誉为“神奇的温泉”。
  由于红寺湖干旱缺水,红柳弯泉常引流灌溉至今。冬季灌溉停止,泉眼热气腾腾,是红寺湖难得的地热资源。21世纪,山丹发展旅游产业,开发红寺湖旅游资源,拟扩建温泉风景名胜区,融合温泉自然、闲适、动感、健康等特点的同时,着力打造出沙漠浴、温泉浴相结合的特色旅游项目,增设温泉大众浴池、儿童浴池、养生浴池及情侣浴池等风格各异、大小不一的功能温泉池。在泡浴的同时游客还可在休息厅、按摩中心接受专业按摩和中医理疗。从而构建“日游大漠风光,夜沐红柳温泉”的时尚旅游格局。
  红寺湖靶场导弹发射观礼台
  早在西汉时期,汉武帝向匈奴发动了第二次战役,年仅21岁的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军奔袭河西大胜,驱匈奴于漠北。匈奴人失去了焉支山下广袤千里的草原,发出了“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的悲凉哀叹。从此,通往焉支山的唯一通道红寺湖峡谷关隘,便设重兵把守。
  如今,红寺湖峡谷关隘,已建成空军某部官兵的军事教学实践基地,每遇军事演习和军事教学实践活动,数百枚导弹在红寺湖上空发射。此时此刻,参训官兵严阵以待,随着一声声巨响,一股火光挟裹着浓重的烟尘直插九霄,导弹中的爆炸声震耳欲聋,参战官兵欢呼雀跃,喝彩的掌声经久不息。结合红寺湖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风景名胜区建设,拟扩建红寺湖靶场导弹发射观礼台,让游客亲身感受红寺湖兵家必争之地的险要,亲眼目睹导弹发射的战火硝烟,从而增强爱国意识,提高拥军爱民的自觉性。
  龙首山隐身卧佛
  游历了红寺湖沙漠公园的大漠风情,感怀了龙首山原始森林的苍劲与幽深,参观了山丹靶场现代军事科技的神奇与精深。回来的路上,面对巍峨挺拔的龙首山,别忘了亲眼目睹龙首山山体隐身卧佛显身的奇景。
  龙首山其形若巨龙连绵起伏横亘河西走廊,高峰若龙首,古有“龙眼应雨”的胜景,故名龙首山。山丹县城向北进入红寺湖,龙首山山峰中有峡谷,峡谷向西峰峦叠嶂,山腰间松柏茂密灌木丛生。自红寺湖大漠沿山阿公路向西而行,夕阳西下,晚霞尽染,远远望去龙首山山体隐身卧佛始露真容,借着夕阳余晖,尽显佛光普照,红霞满天,金碧辉煌。此时此刻你若用心仔细观察,龙首山山体隐身卧佛正卧山巅,似睡非睡,仿佛在倾听,又似在沉思,身躯造型优美,气势磅礴;卧佛巨大的佛首,螺髻累累,慈颜善容,神态自如、自然安详。身躯的部位随山脊峰峦自然起伏,袈裟长袖淡淡隐现,胸部平缓隆起,胳膊和手自然下垂,腿、脚依山就势伸展,足蹬莲花座,首尾遥相呼应,浑然天成,栩栩如生。默默地欣赏龙首山山体隐身卧佛的恬静之美,给人一种肃穆、凝重的眷念,并留下无边的遐思。
  大凡名山古刹,都与佛教文化有关,龙首山山体隐身卧佛是也。相传明朝时山丹籍将军王允中镇守西域,抵御和反击外族侵扰屡建功勋,征战途中发现了龙首山山体隐身卧佛现身的奇景,王将军感念大佛保佑,连打胜仗,捷报频传,誓愿重建山丹大佛寺,借以弘扬佛法,保护古迹,报答佛佑之恩。如此,才有了山丹大佛寺明清鼎盛的宏大规模。
  龙首山观音寺的故事
  龙首山山体隐身卧佛山腰上有座娘娘庙,也叫观音寺,旧时是专供妇女们求儿女的地方。观音寺是在半山坡上挖了个窑洞,窑洞内砌了神龛,龛上塑了娘娘的神像。据说虔诚所致来者不拒,有求必应十分灵验,有还愿者在庙门口独独儿栽下一棵榆树,引来山水浇雚,长成了参天大树,荫佑着那些求儿求女的信众。
  那时候人们特别迷信,加之医学技术不发达,不孕不育的妇女大多十分虔诚,为了早生贵子必许下心愿,来到观音寺向娘娘求儿女。早些时候娘娘庙正墙上方悬有一块“赐福佑子”的牌匾,牌匾下娘娘身上挂了两匹旧答答的红布,娘娘一手握着杨柳玉净瓶,一手托着一个干面桃,面容很是慈祥和蔼。考究娘娘庙的由来,据说庙中的娘娘原是一位接生婆,救苦救难行善积德,接生过无数新生儿,挽救过无数产婆的生命。在一次接生途中翻越龙首山在此处一命归阴,后人为了纪念她一生的大恩大德,便在此处凿窑塑像建了娘娘庙,奉娘娘为观音菩萨,接受善男信女们的朝拜。于是乎,娘娘庙便成为观音寺了。
  如今人们多子多福的观念已经淡化,优生优育蔚成风气,却不知那座观音庙如何,庙中的娘娘还送子否,娘娘的香火还延续否?!

知识出处

山丹旅游

《山丹旅游》

出版者:敦煌文艺出版社

本书把自然风物与人文掌故、历史追溯与现实开掘、博物考证与野史传说、实证科学与文学艺术、典雅文章与民间文学、景区景点与地方特产、旅游产业与地域文化较好地融合在一起,深入浅出地描述了山丹县“四线五景区”的风物,展现了“世博圣地、五彩山丹”的特色旅游内涵。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