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编 西线旅游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旅游》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1279
颗粒名称: 第五编 西线旅游篇
分类号: K928.942.4
页数: 17
页码: 221-237
摘要: 本编记述了山丹县西线旅游景点的风物,展现了“世博圣地、五彩山丹”的特色旅游内涵。
关键词: 西线 旅游 山丹县

内容

走进丝绸之路上的佛教圣地山丹大佛寺景区,寻觅当年唐僧途径山丹大佛寺赴西天取经的足迹,亲耳聆听“三佛”云游的传说,瞻仰被誉为“世界室内坐佛之最”的释迦牟尼室内泥胎坐像的雄姿英容,感怀佛祖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真谛,亲身体验丝绸之路上的佛教文化艺术,领略美丽的佛山公园风光。
  山丹大佛寺景区景点
  走进丝绸之路上的佛教圣地山丹大佛寺景区,寻觅当年唐僧途径山丹大佛寺赴西天取经的足迹,亲耳聆听“三佛”云游的传说,瞻仰被誉为“世界室内坐佛之最”的释迦牟尼室内泥胎坐像的雄姿英容,感怀佛祖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真谛,亲身体验丝绸之路上的佛教文化艺术,领略美丽的佛山公园风光。山丹旅游西线大佛寺景区的景点,主要有千年古刹大佛寺院、九龙沐太子雕像和放生池;佛山广场、千佛殿和“佛化墩”洒水观音立像、佛文化长廊、七孔牌坊和景观柱、佛文化经卷和经柱、佛山公园美景、祁店水库风光、瞭高山卫星电视发射塔等风景名胜古迹景观。
  “三佛”云游的传说
  佛教自西向东传入我国时,首先从包括张掖在内的河西走廊一带开始传播,随之佛寺林立,佛塔遍地,晨钟暮鼓,香烟缭绕。因此,古代丝绸之路上河西走廊里,流传着“三佛”云游的故事,今有张掖睡佛、山丹坐佛、武威站佛为证。河西走廊的这三尊大佛,一卧一坐一站,堪称佛门奇缘。
  关于张掖卧佛、山丹坐佛、武威站佛的来历,民间传说十分有趣:相传,古代西方三位云游高僧东行传经说法,他们三人自西向东而行,大师兄走路快,一日来到张掖,不见二师弟、三师弟的影子,左等不见,右等不来,便屈臂而卧,等候师弟们的到来,这一睡便不再起来。有楹联云:“睡弗弗睡古甘州长睡凡夫岂解佛身虽睡心弗睡,梦非非梦千百年一梦俗子安知普提圆梦神非梦”。二师弟来到了山丹,不见大师兄、三师弟的影子,左等不见,右等不来,便屈膝而坐,坐下来等候,一坐也不再起来。有楹联云:“坐佛端坐讲经说法坐千年端坐不起,释者永释传道授业释百世永释难明”。三师弟来到了武威,也不见大师兄、二师兄的影子,左等不见,右等不来,便双腿稍息,站立着等候,一站就永远站在那儿。有楹联云:“站佛长站数百年长站更喜有人修善果,信众永信三界中永信方知此愿是真空”。于是,河西走廊里就兴建了张掖卧佛、山丹坐佛、武威站佛“三佛”云游说法的泥胎佛像,这三尊大佛在河西走廊里一卧一坐一站,堪称天下佛门无双。
  在中国佛教界,张掖大佛寺有“三绝”名冠神州:国内唯一的西夏寺院建筑、亚洲第一大室内卧佛和保存最完整的《北藏》佛经及般若金经。它是一座集建筑、雕塑、壁画、雕刻、经籍、书画及文物珍品为一体的佛教艺术博物馆,对于研究古代河西乃至整个西域的建筑艺术,民族文化、宗教文化、中西交流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艺术魅力。张掖卧佛身长为34.5米,而山丹坐佛身高35米,可见山丹坐佛比张掖卧佛更为高大雄伟。山丹坐佛与张掖睡佛、武威站佛建造年代相近且与之齐名,是全国室内最大的泥胎贴金坐佛,原寺院建筑在1954年地震和“文革”时期被毁坏,尚存部分遗迹。1993年筹资重建,依原貌覆重楼七层,1989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千年古刹大佛寺
  山丹大佛寺原名土佛寺,位于城西五公里处的瞭高山下祁店湖畔,古时丝绸之路往来的巨商大贾在这里频频投宿,汉明古长城侧身而过,是一座自北魏以来,几度毁坏又几番重建的千年古刹,饮誉西土的佛教传播源地。
  山丹大佛寺始建于西晋永康(约公元300年)至北魏始光(约公元425年)年间,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有史料载:山丹大佛寺在明正统五年(1440年)至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的440多年间,就先后修缮六次。寺院占地十余亩,殿堂百间,室内坐佛身35米。明正统五年重修后,明英宗朱祁镇挥笔题写“土佛”二字,制匾悬于山门,名声大振,“土佛寺”由此得名。万历二十一年至二十八年,甘肃总兵、右军都督同知王允中将军捐巨资重修,规模更加宏大,气势更为壮观。史载:以山之高,肖佛之像,就佛之高,建佛之阁,广袤五间,至上七层,望之如蜃楼海市。清人秦澍春曾撰《重修大佛寺碑记》记之。清光绪九年至十四年,安徽泾县进士查之屏出任山丹知县,再度重修扩建并亲书“仰之弥高”匾额。明清时大佛寺僧旅众多,佛事兴旺,香火鼎盛。《山丹县志》载:“大佛寺广袤三楹,直上七级,望之如蜃楼海市,辉映碧空。中起大雄殿十六楹,肖普贤、文殊于中,左右各有岭楼一座,晨钟暮鼓,发人猛醒。绝顶建晚望之亭,最前开众善之门、士民皈依之所,僧侣养静之室,商旅偃息之坛,锦鳞游泳之沼,精舍兰若,共百十间。大雄殿依山凿石而建,殿内塑释迦牟尼立像高一十三丈……基址之宏敞,结构之精严,形势之壮丽,气象之遹皇,甲乎西士……”
  古之僧人在山丹大佛寺的选址上匠心独居,慧眼识金。寺院背倚瞭高山,面迎龙首山,坐西望东、依山而建。北湖泊、南田园、东面开阔平坦、山丹古城的春景秋色,晨霞暮霭尽收眼底。每年清明过后,僧侣游人念佛敬香,旅游观光、消暑养性者车来人往,络绎不绝。农历四月初四寺院举办盛大庙会,进行诸项佛事活动。其时山丹大佛寺高僧云集,文人荟萃,更有商贾游人如织,可谓车水马龙,人山人海,气势恢宏、盛况空前。可叹千年古刹遭1954年山丹大地震的毁坏,一座象征着山丹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灿烂文化遗产,殿宇坍塌佛像无存,空留下瓦砾遍地凄惨一片!时大佛寺住持僧续良等人以茅棚奉持香火,供养佛福,守护残垣,苦心修炼。
  20世纪50年代以来,312国道,兰新铁路复线相继开通,祁店湖泊改建为祁店水库,坦如明镜的6平方公里的水库水面上,碧波荡漾,百舸争流,四周田圃,佳禾青青,杨柳依依,好一派湖光山色的佛院景致。
  1993年,在山丹县政协、山丹佛教协会、时任大佛寺主持释觉慧大师的共同努力下,历时5年,多渠道筹资1500万元,重建了山丹大佛寺,使这座身高35米,誉之为“世界室内坐佛之最”的释迦牟尼泥塑坐像重放了异彩。
  重建后的山丹大佛寺于1997年8月9日竣工剪彩,由县佛教协会主办,香港佛教界高层人士参加的大佛开光仪式与县第二届佛山民俗文化节同时举行。整座寺院依山傍水,占地面积10000多平方米。山门口镶嵌着18层青条石台阶,拾级而上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山门门庭过道内塑有3.5米高的哼哈二将和四大天王神像,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寺院建成前庭、后庭的格局,140多间楼台佛阁点缀其中,排列有序,错落有致。主体建筑大雄宝殿仍沿袭旧况依山凿石拔地而起,整座大殿以木质构造建成,楼阁顶部屋面绛紫色琉璃瓦铺就。大殿面阔9间,屋深7间、重楼7层,高39米,呈平面长方形状。大殿赤柱滚圆高挺,层层贯顶,层层架设大桥,迂回相通。大殿斜梁卧角,檐牙高啄,陡壁飞檐,富丽堂皇,流光溢彩,蔚为壮观。殿内泥塑释迦牟尼呈讲经说法的慈祥神态。大佛周身用高级陶土精雕细琢,彩绘镏金,面部及手、足、胸部袒露处用香港佛教界捐赠的60万张金箔(价值200万元)镏金、熠熠生辉、光芒四射。大佛落座在高约3米的粉色莲花座上,莲花座前的佛龛上金童玉女手执拂尘,各具神态。莲花座下有一高约1.5米,长约10米的通道,称之为“关煞洞”。大佛坐态丰满端庄,自然安详,面容和蔼可亲,威严慈祥,眉宇轩昂,双目炯炯有神,无论人们从何种角度看去,那目光都在施惠人间,普度苍生。因此,山丹坐佛被海内外佛教界高层人士誉为“天下第一佛”,据有关专家考证:“山丹坐佛为世界室内坐佛之最”。相传,释迦牟尼圆寂250多年后,古印度一位伟大的国王——阿育王统一了部族纷争的印度。这位晚年皈依佛门的国王,为了传播佛教,将佛祖留下的舍利收集起来重新分成若干份,送往世界各地,建塔供奉,这些舍利的一部分传到了中国,中国各地便有了佛教舍利塔。据西安法门寺珍藏的“中国古代十九座舍利塔分布图”载,传入中国的共19颗释迦牟尼舍利的其中一颗,就珍藏在删丹县塔(即山丹县法塔)中。梵语“舍利”意为“尸骨”,指死者火化后的残余骨烬。通常指佛祖释迦牟尼火化后留下的固体物,如佛发、佛牙、佛指舍利等。佛教经典中把舍利分为两类:一类为法身舍利,即佛祖所说的佛教经典;二类为生身舍利,即佛祖火化后留下的固体物。后者又可分三类,一是骨舍利,白色;二是肉舍利,红色;三是发舍利,黑色,均圆明皎洁,坚固不碎,迥非世界珠宝可比。菩萨、罗汉也有舍利,佛教认为,只有虔诚奉佛,悟道得法的人才会自然结晶舍利,非常人可得。
  沿着大雄宝殿两侧的400多级水泥台阶,拾级登上殿后的瞭高山巅,俯瞰寺内楼阁,大有唐诗人杜牧《阿房宫赋》中“……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慢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之势;远眺寺外景色,又有宋文学家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掠影,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之感。
  1978年,大佛寺方丈释觉慧,面对“供佛无殿”,住僧无寺的窘况,誓定宏愿,立志重修。募集资金1700万元,于1993年在原址奠基重修,历时五年,完成大雄宝殿及两侧陪殿、斋堂寮房僧舍等寺庙群落。后大佛寺屡屡扩建,占地面积40000多平方米。寺院分前庭后院,主体建筑大雄宝殿为全木质结构、琉璃瓦盖顶的楼阁,高39米。内塑释迦牟尼讲经说法状坐像一尊,高35米,坐佛的手、足、胸及面部用纯金箔裱贴,被海内外佛教界人士誉为“天下第一佛”。每年农历四月初四,为大佛寺盛大庙会,时逢春夏之交,游人如织。但因当时资金不足,九龙沐太子雕像、观音立像未能恢复。自大佛寺落成,每逢庙会,香客云集;又逢旅游旺季,游人填殿塞廊,拥挤不堪。
  山丹大佛寺
  山丹的佛教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山丹县城西5公里处的瞭高山下,坐落着一座始建于西晋永康至北魏始光年间,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的山丹大佛寺,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河西走廊的佛教圣地。
  山丹大佛寺历经数代,横遭兵祸战乱,几番重建,几度兴衰。据史料记载,仅在明正统五年(1440年)至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的440多年间,就先后修缮六次。明英宗朱祁镇曾为该寺题写“土佛”二字,制额悬挂其间。今天的山丹大佛寺系近年重修,释觉慧大师主持多次改扩建,寺院气势较过去更加雄伟壮丽。
  山丹大佛寺选址幽雅,背靠瞭高山,前迎龙首山,左傍祁店水库,右连清泉圃田,寺前地势平坦,视野开阔,水库里6平方公里的水面清流碧波,环绕萦潺,愈显佛光山色。国道312线、连霍高速、兰新复线侧身而过,交通便利,山水相间,风光无限。该寺坐西面东,依山而建。占地面积10000多平方米。山门前有大青石条铺就的十八层台阶,拾级而上,给人以威严之感。寺院分前庭、后院,120多间古朴典雅的房屋点缀其中,错落有致。山门门庭内彩塑的哼哈二将和四大天王塑像,形态各异,呼之欲出。
  山丹大佛寺的主体建筑——大雄宝殿,为全木质结构、琉璃瓦盖顶的楼阁,高39米,平面呈长方形,面宽9间,进深7间,重楼七层,飞檐陡壁、金碧辉煌,雄宏壮观。大雄宝殿内设释迦牟尼讲经说法泥塑立像一尊,高35米。《山丹县志》载:山丹坐佛“高一十三丈”。大佛全身金锱彩绘,面部及手、足、胸部皆为镏金,造型逼真,姿态优美,线条流畅,栩栩如生,有威严、慈祥、庄重之感。特别是大佛全身用60万张价值240万元人民币的金箔裱贴,愈使佛像熠熠生辉,气度不凡,被海内外佛教界高层人士誉为“天下第一佛”。据考证,为世界室内坐佛之最。为便于游人在楼内楼外从不同角度观赏,在大佛殿阁内外都设有木梯,层层相通。大佛落座在高达3米的莲花座上,座下有一条高约1.7米(最低处约0.9米),长约10米的通道,通道南北两端有洞口出入,洞内恰好可容一人弯着腰通过。这通道名曰“关煞洞”,洞内彩绘着佛法图案,民间有钻越关煞洞可消灾避邪,保佑平安的习俗。因此,所有来大佛寺的香客,必钻关煞洞,亲身体验这种带有神秘色彩的民间习俗。
  大雄宝殿前面建有南北配殿,南配殿南侧建有一座四合院,为主持和僧众居住的僧舍。北配殿北侧亦建有一座四合院,为观音殿和僧众坐禅诵经的禅堂。北配殿东侧建有阎君殿,彩绘十八层地狱图案,寓意劝化人心行善积德弃恶扬善。而南北配殿为“罗汉堂”,内彩塑500罗汉,或坐或立,或说法或诵经,形体有别,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即佛教徒所达到的最高成就。民间有数罗汉占卜习俗,数罗汉须记住自己是哪只脚先跨入罗汉堂,若左脚先跨入则从左往右数,若右脚先跨入则从右往左数。数到与自己岁数一样的那位罗汉,可根据罗汉名占卜一年的吉凶,向他祈福可保佑一生平安。
  每年农历四月初四,为山丹大佛寺庙会,时逢春夏之交,风和景明,游人如织,车马连属,盛况非凡。现在,这里已成为中外游客向往的地方,是丝绸之路旅游线上不可不看的一处名胜景观。近年来,已先后有新西兰、英、美、法、日、台、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千余人到此游览。山丹大佛寺景区每年接待游客约10万人次。
  九龙沐太子景观与放生池
  大佛寺山门前重建的九龙沐太子景观,是汉白玉雕琢的幼童佛祖像,形体端庄面容俊美,伫立于莲花座上,四周有九条龙仰颈喷水,沐浴着中央的太子佛。那不同角度射向太子佛的水柱、水滴,在阳光的照射下晶莹透彻水雾升腾,倘若是夜晚辅以灯光,更加珠光宝气五彩纷呈。佛经记载,佛祖降生时,往东南西北方各走七步,然后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其时有九龙腾空飞来,端坐于佛祖四周,各自从不同角度吐水,为佛祖沐浴净身,世称“九龙浴佛”或“九龙浴太子”,又尊称年幼的佛祖为“太子佛”,故为九龙沐太子。
  在九龙沐太子景观前方,建有一条迂回曲径般的放生池,池上有汉白玉雕琢的拱桥,池中绿水荡漾,鱼类游泳。佛经云:“诸功德中,放生第一”。游人将鱼、龟等水生动物放养于池中,放生一次便积德一次,功德无量,故称“放生池”。
  佛山广场及观音立像
  2009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满意的现代服务业”,2011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29号),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旅游业,构建具有甘肃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和“扩大旅游产业经营范围,扶持旅游产品开发,重点支持一批精品旅游路线和精品旅游景区建设”的战略决策。2011年甘肃省委、省政府颁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甘发[2010]9号),提出“立足于建设文化旅游大省,实现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大省的跨越,努力建设中国西部旅游胜地和旅游目的地。”至此,山丹旅游产业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加快山丹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县委、县政府欲打造丝路名刹、旅游山丹,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还原文物古迹,修复佛教圣地旧观,保护文化遗产,顺应广大僧人、佛教界人士要求及信众意愿,将大佛寺景区恢复重建作为旅游发展年开发建设的工作重点,多渠道筹资5000多万元,由山丹县佛教协会牵头,大佛寺现任主持洞钵及僧众精心谋划,于2010年在瞭高山下大佛寺山门前兴建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50米)的佛山广场。佛山广场包括占地350平方米的游客中心1座、建筑面积350平方米的旅游商品展示中心1座、七孔牌坊1座、千佛殿及观音立像1尊、佛文化经卷、水帘照壁及佛文化长廊、景观柱、吉祥如意雕塑、青石佛脚印、各种灯饰和建筑面积150平方米的星级厕所1座等设施。同时,恢复重建九龙沐太子雕像,改造500罗汉堂屋顶,绿化后山和寺内环境,设置景区导览标志牌、导览图和全景图等服务设施。并以祁店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建设为依托,整合资金,修建亲水平台,打造水面景观,兴建佛山公园,形成丰富的游览层次和游览体验,将大佛寺景区建成丝绸之路黄金旅游线上的过境游客中心、山丹及周边地区城乡居民休闲娱乐场所、佛教及香客朝拜的圣地。2013年山丹大佛寺已被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碑亭与佛文化长廊
  在佛文化卷轴南北两侧,建有两座碑亭和两条佛文化长廊,碑、廊中雕刻和彩绘着众多佛经、佛典、佛门故事,内容丰富,饱含哲理,供游人观读、领悟和休憩。
  景观柱
  景观柱又称为云柱或经幢,共六根,每根高8米、直径1米。在古代所有的佛经和佛像都写在丝绸上,为了方便观看,后人逐渐演变,把经文刻在柱之上。大佛寺广场景观柱表面雕刻了金刚经和波罗蜜经,供游人观读。
  青石佛脚印
  在佛山广场东入口处七孔牌坊前,有一双大理石镶嵌着的佛祖脚印。佛祖脚印是根据法门寺舍利分布图所载,在我国古代释迦牟尼佛祖的19颗舍利流入中国,其中一颗就供奉在山丹。三佛云游的传说,古代西方三位云游高僧东行传经说法,足迹遍布河西走廊。见舍利如见佛祖,听佛经如见其人,所以在七孔牌坊前的青色大理石上,印下了佛祖的一双脚印。
  七孔牌坊
  七孔牌坊(也称“七慧门”)高13米、长23米,中间的门称之为空慧门,两旁的六道门称为六度波罗蜜多门,门上所刻的字样分别表示这道门所达到的彼岸。在七慧门上方有九尊雕像,最左边和最右边的是东方琉璃世界的两大菩萨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中间的七尊雕像是在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前的过去六位佛,加上释迦牟尼佛为过去在娑婆世界度众的七佛。
  佛文化卷轴
  从大佛寺广场的七孔牌坊,到千佛殿这条大理石铺设的约1280平方米的经道上,雕刻有佛教众生的六道。
  六道分别是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阿修罗道、人道、天道,连接六道的是七步莲花,七步莲花的最后一朵也就象征着摆脱六道的苦难。
  水沐照壁
  千佛殿下面建有水沐照壁。水沐照壁由三道景门和“八”字形的照壁组成。三道景门门楣上流下的水帘,形成三道水幕。“八”字形照壁上雕刻着释迦牟尼生平、梦象受孕、七步莲花、姨母抚育、出游感苦、夜别妻儿、夜渡凡尘、削发更衣、面壁静心、六年苦行、牧女献糜、树下静悟、魔女炫媚、众魔败阵、大悟成佛、鹿苑传教、佛陀收徒、佛陀说法、佛陀省父、重见妻儿、采花献佛、佛化无恼、佛度猎人、驯服醉象、收比丘尼、不蓄金银、象猴得渡、普渡众生、佛渡众生、广渡众生等佛祖从出生到成佛最后涅槃的众多故事:
  千佛殿
  千佛殿,由承载地宫和观音立像组成,总高32米,其中地宫建筑面积423.75平方米,地宫内供奉由信众随喜、随缘捐赠善款选奉的大、中、小三款佛像1777尊,因此为千佛殿。
  观音立像
  观音菩萨造像是佛教造像中形象最多,也最复杂的造像。《法华经》讲有“三十三身”、《楞严经》也称有“三十二应”,佛教各宗派都有自己信奉的观音菩萨,因此造型也各式各样。特别是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融合后,这些千姿百态的观音,每尊都会既包含佛教的教义内涵,又包含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唐宋以后,观音崇拜深入民间,广泛流传,渐渐形成了三十三观音的固定名称与形象,并以白衣观音为主尊。
  大佛寺广场千佛殿观音立像为杨柳观音像,重建观音立像既满足了广大僧人、信众的心理需要,又恢复了河西走廊的佛教古迹,也将成为山丹旅游景区的精品景点。重建的观音立像,身穿连帽袈裟,头戴高冠,冠上坐佛镶嵌于卷释纹之中,精美华丽;宽额丰颐,面相沉静,眼光俯视,笑意含蓄,神态优雅;双手于胸前,左臂蜷曲于胸部,手指自然伸展,掌心向上;右臂悬起,手指舒展,掌心向前,动作协调优美。观音立像体态丰腴,颈项与胸前佩饰相连,衣纹流畅,亭亭玉立于“佛化台”仰覆的莲花圆座上。
  佛山公园
  山丹佛山公园山环水绕,环境幽雅,气候宜人。是山丹县人民政府于1993年立项建设的旅游经济开发区,总规划面积150万平方米(合2250亩)。佛山公园依托山丹大佛寺景区而建,拟建的主要景观有公园仿古大门及古朴的步行街道、古丝绸之路佛教文化展示馆、佛禅修炼养心健身馆、佛学研修讲习所、佛山佛教故事壁画石窟、观景天桥、亭台轩榭、九曲回廊、石梯木栈、瞭望台、观景台、习武场以及儿童乐园、游乐场、度假村等游乐设施,适宜于各类人群远离城市喧嚣,走进大自然返璞归真,游园观景陶冶情操,感悟人生修身养性,娱乐休闲强身健体。
  步入公园入口广场,一条古朴的步行街道引我们游遍佛山公园。丝绸之路佛教文化展示馆为佛山公园的主景观,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建筑规模气势磅礴,馆内展示以千百年来古丝绸之路佛教文化传播为主题,分厅展示佛教文化的起源、佛教寺院的建筑风格、丝路传经高僧大师的动人故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原的艰难曲折历程、唐王李世民得金人梦圆佛法、唐僧取经丝路行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印度佛教——丝路佛教——中原佛教的异同点等。游客通过对讲解、图片、实物、模型、人物、经卷以及石窟壁画的浏览,对古丝绸之路佛教文化的厚重积淀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使广大信众与游客树立正确的礼佛、拜佛观,并通过科学的佛学研修讲习,达到佛禅修炼养心健身、启迪智慧净化灵魂的目的。
  瞭高山探秘
  山丹县城西南10公里处有座方圆40公里的高山,山系南北走向,峰峦叠嶂,山坡少植被,山体多储胭脂红花岗石。上世纪90年代全县兴起花岗石开采加工业,一股惊人的开采胭脂红花岗石的“红旋风”席卷瞭高山群峰。被群峰簇拥着的主峰庙台子山酷似蝌蚪,首南尾北,山腰间早年锤凿斧劈的石窑洞古迹保存尚好,峰巅用块石砌成的四方四正的庙台子约莫丈把高。庙台子上,自1982年始建设了县瞭高山卫星电视发射塔微波接转台,底部10米见方,高52米的发射塔坐落在庙台子上,高耸云霄,雄伟庄严。蝌蚪的下腹部是一条深邃的山谷,碎石镶成的石阶可以拾级登山,如今却修了一条简易公路,公路环山绕谷曲曲弯弯、弯弯曲曲下山去……
  若是风和景明,乘车到瞭高山巅,山丹全貌一览无余。举目东眺,焉支山郁郁葱葱,山下村落依稀,田畴纵横;翘首南方,冰晶玉砌的祁连山势拔五岳,蔚为壮丽;放眼西面,山羊堡滩一马平川,坦荡无垠;正视北边,巍巍龙首山横亘千里,绵延起伏,峰峦突兀,仔细观察,宛如一尊安睡的大佛,有鼻子有眼,有胳膊有腿,以那高大魁伟的身躯庇护着山丹苍生;俯瞰山丹县城,位居河西走廊中央,将横贯东西的312国道拦腰阻断,城区楼群林立,建筑鳞次栉比,街巷井然,车辆蠕动。夜晚观灯,远远近近的灯光星罗棋布,闪闪烁烁,形成了长长的河西走廊灯火带,映衬着城区的灯光辉煌,霓虹眩目。
  那么,瞭高山何秘之有?在那科学文化落后,迷信风靡人心的时代,瞭高山在人们心中充满了恐惧的诡谲色彩,各种猜测、传说和故事颇多。一曰:瞭高山鬼多。有人亲自耳闻目睹,尤其在中午雨后乍晴的瞬间,瞭高山谷间枪炮之声骤起,号角争鸣,人声呐喊,鬼哭狼嚎,山崩地裂,呼啦啦似大厦倾,昏惨惨乎灯将烬,时而旌旗摇曳,弓扳弩射;时而又头破血流,尸飞魄散,其境况若古战场与今战争融为一体,排山倒海势不可挡;其状如猛兽撕啮和兵刃相残遥相呼应,心惊肉跳,惨不忍睹!曾有一位牧羊老者被其阵势吓破苦胆,情急之下解下腰带吊死在山巅的三角架上,待三月有余被人发现后,已被骄阳烤作木乃伊。再曰:瞭高山上王和尚的婆姨多。王和尚在庙台子上建庙宇名曰“保国寺”。寺上养活了99名裹足妇女,皆为王和尚的婆姨,现今山上的胭脂红花岗石乃为那些妇女倒出的胭脂洗脸水所染……如此这般,传得沸沸扬扬。
  带着疑问探求,仔细观察瞭高山山系地形,考究山腰间曾穴居栖身过人的石窑洞,再听久居微波台的工作人员老杨介绍,得出结论:瞭高山鬼多属实,但不真是鬼,而是一种自然现象。早年瞭高山的确战争连绵,战斗场面在特定自然条件下,被特殊山体磁场所摄录,自然界运动周而复始,当某种特定时空形成后,宇宙自然界中的阴晴雨雪、温度水分、电磁光热场等各种物理条件完全与当年自然界摄制的特殊山体磁场相吻合,那种声音图像就会像今天的录音带和录像带一样,被播放出来,过去山中的各种声音和场面也就会在短暂的瞬间再现出来,这就是人们所见所闻的鬼怪现象。电影《海市蜃楼》里高峡中突兀现出的海市蜃楼盖与此同尔。至于王和尚的婆姨多,事出有因,完全是一种历史现象。王和尚其名不详,其事有载。明末清初,王和尚身为明的遗臣,招兵买马反清复明,被清军追杀得丢盔弃甲,四散奔逃。王和尚孤身带了金银财宝,疲于奔命,窃居瞭高山中偷生,见此山远离人间,山清水秀,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待到风平浪静,王和尚下得山来,削发为僧,请了工匠在瞭高山建起保国寺,旨在为明精忠报国!岂料强人时常进犯,烧杀掳掠,骚扰地方,民不聊生。男人离乡背井,外逃求生,妇女留守家园,苦不堪言。更有不堪忍受者,纷纷逃难瞭高山保国寺,焚香拜佛,穴居其中,苟且度日。然而,保国寺原本香火不旺,香钱难养百口生计,好在王和尚钱财盈余。久而久之,倒是也有几个妇女与王和尚交情甚好,耳鬓厮磨,相敬如宾。王和尚也非正宗出家之人,难免六根不尽,暴露了男人的本性。山中所有人口受之以李,抱之以桃,皆与王和尚相处一团和气。谁知王和尚气数已尽,不寿而终。山中人口断了供养,一个个飞鸟各投林,下的山来各寻其主,作了良家妇女。后辈子孙不考历史,专听趣闻,讹传王和尚有99位裹足婆姨……
  破解了瞭高山之秘,问起久居瞭高山卫星电视发射塔微波接转台的老杨还怕不怕鬼?老杨诙谐地说:“哪个男人怕女人,哪个活人怕死人,哪个科学怕迷信!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瞭高山卫星电视发射塔微波接转台,将成为山丹政治、经济、科学、文化传播的源之一哩!”
  祁店水库风光
  祁店水库是山丹河干流上游一座中型水库。水库大坝高87.5米,顶长940米,总库容2000万立方米,水面方圆6平方公里。这里三面环山奇峰挺拔怪石嶙峋,南望大佛寺大雄宝殿古朴典雅高耸入云,更有绿水青山映衬的佛山公园,人文资源丰富,游乐设施齐全;水库东面开阔,绿洲一望无际,树木层次披拂,沙鸥翔集百鸟争鸣;库区水面辽阔,绿波荡漾野鸭翻飞,大鱼跳跃群鱼漫游;登高远眺水库风光,水天一色静影沉璧,青山绿水尽收眼底,一幅江南秀美画图,令人目不暇接。
  水库库区拟建钓鱼台、露天游泳池、沙滩浴场、水上乐园、水上餐厅等,设立汽艇、小划船、碰碰船、气球射击、钓鱼等游乐活动项目。当游人顶礼膜拜了佛山广场“佛化台”慈目安详的观音立像,感悟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菩萨心肠;参观游览了大佛寺古刹的古老深邃,肃穆庄严,雄宏壮观和金碧辉煌;瞻仰了释迦牟尼坐佛金身的慈祥面容,优美体态,普度众生和佛光普照;亲耳聆听了佛教禅语,亲身感受了香火青烟;游历了佛山公园展示馆,了解了丝绸之路佛教文化传播历程,亲自体验了佛禅修炼修身养性、净化灵魂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全过程;再来饱览祁店水库的迷人风光,就会使人百感交集浮想联翩;或参加水上娱乐、水上垂钓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也会使人心旷神怡其喜洋洋。
  王家享堂的传说
  提起王家享堂,还得从一代名将王允中说起。
  20世纪50年代初,山丹县城西十多里处祁家店水库西北侧的马家湖湾,有一处规模较大的陵园。整座陵园坐北望南,墓丘前方数十米处,是一座雕有各种图案的宏伟高大的石牌坊。进入牌坊走上甬道,两侧对称排列石人、石马、石羊、石骆驼、石虎、石龟等石雕,石雕匠心独具,刻工精细,造型高大,栩栩如生。坟墓前雕刻着龙形图案的墓碑,碑文绝大部分字迹尚能辨认清楚。墓碑两侧各竖一块雕有龙形图案并镌刻着“大明”二字的陪碑。陵园背倚龙首群峰,南仰祁连雪峰,东望弱水西流,西仗大佛寺古刹,园内松柏点缀,石雕守望,肃穆庄严,这座陵园便是明朝山丹籍名将王允中将军的寝陵,当地人称陵园为“王家享堂”,意为王将军安享之地。1956年8月,修建祁家店水库,因王家享堂妨碍库区,县文管部门将陵园拆迁,墓中出土的铠甲、宝剑送交省博物馆收藏,园中牌坊、石碑、石雕移入县文化馆存放。20世纪80年代兴建南湖公园,全部石雕移至公园内的兰池文物园管理。
  王允中故居在今山丹县位奇镇暖泉村柳树庄子,其父王一心在明朝驻防山丹驻军中任游击军衔。王允中出生在明朝穆宗隆庆年间,字继尧,号道庵。小时候他在山丹卫学读书聪敏好学,学业优秀,被官府补为博士弟子员。他以汉朝名臣班超为榜样,尝与人语“男儿七尺身躯,应该为国家建功立业,不应该经常关在屋子里舞文弄墨,咿呀读死书!”以此激励自己长大效力疆场报效国家。于是他常常利用功课之余苦读兵书,潜心钻研用兵打仗的战略战术,骑马射箭,舞刀弄枪,苦练武功。通过武科考试中了武举,开始了一生的军旅生涯。王允中生活的年代,是明王朝国力处于衰落时期。那时盘踞在蒙古高原的鞑靼、瓦剌和占据青海北部的蒙古厄鲁特部,为了争夺河西走廊的肥沃草原屡屡进犯。为了抵御和反击外族的侵扰,巩固国家边防,朝廷在河西各地驻扎重兵,王允中一生的战功业绩就是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建立的。
  王允中屡建战功,朝廷先后擢升他为参将、协守甘肃副总兵、甘肃总兵挂平羌将军印镇守甘肃,成为坐镇甘肃的最高军事长官。明神宗朱翊钧下诏在他的府第山丹南大街建都督坊,表彰他的战功。晚年擢任右军都督佥事,都督同知,是山丹历史上官阶最高的人物。在万历三十二年后的七年之内,王允中仅大的战役就经历十二次之多,为明朝巩固河西的边防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治军严谨,关心部下,体恤士卒,在军中很有威望。他虽然身负军事重任,忙于军戎,在军旅之余仍关心家乡名胜古迹的保护修葺,在万历二十一年至二十八年(1593-1600年)间,他捐巨资重修山丹名刹大佛寺和他的故居位奇镇暖泉村的云台寺。
  在王允中的暮年,朝廷为表彰他的战功,晋爵他为光禄大夫。明熹宗朱由校天启六年(1626年),王允中在家乡病故,熹宗下诏御葬,兵部尚书祁伯裕奉旨给他作了墓志铭,其葬礼规格之高,在历代文臣武将中少有,并多次荣享御祭。他去世后熹宗诏赐他为武进士、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兵部尚书爵位,追加最高军阶兵部尚书衔头。王允中的儿子王建侯,是明朝山丹唯一的文进士,初任南京户部清吏司主事,后官迁蓟北参政道,为官清廉,不畏权贵,任内与专权宦官多有斗争,名振燕冀,著有《孟子注》一卷。祁尚书在王允中墓志中称王氏“缙绅起家”、“文武萃于一门”,是“熊罴不贰之臣”。
  到了清朝年间,每逢农历四月四大佛寺庙会时,游人朝山拜佛后,必来王家享堂祭拜一番,凭吊这位在历史上建立卓著功勋的山丹籍将军,这样就演绎出来一段离奇传说。传说有一位姓付的后生,在山丹白肋巴滩头种着几亩薄田,难以养家糊口,苦于无计。此时正赶上四月四大佛寺庙会,他便来在大佛寺上虔诚地烧香拜佛,又随游客来到王家享堂草草祭拜。说来也真蹊跷,庙会过后不几日,付生偶作一梦,梦见一队车马在自家薄田地上行走,车碾马踏青苗枯萎不生。付生急忙上前拦住车马,怒气冲冲向车夫讨要说法,一位班头上前讲和,承诺送付生一架马车作为补偿。付生死活不答应,说:“我就指望这几亩薄田的庄稼养家糊口,你们踩坏了我的庄稼,我一家老小不活命了,你们索性把我压死在车轮下算了!”说着拔出一个鞦抓子(马车辕条头上拴鞦和枷板扣的配件)拿在手中,躬身就往车轮下钻。班头拦住付生道:“你晓得这是谁家的车队吗?这是王建侯主事王大人前来搬迁他家老爷、兵部尚书王允中老爷家眷的车队,你吃了豹子胆也敢拦截车队吗?!”付生听说是王允中要搬家,平素心中对王将军多有敬仰,只得站在一边放车马从自家青苗地中通行。付生看着青苗被糟蹋,怏怏不快地回到家中,心想庄稼都被车碾了,拿个鞦抓子顶屁用,便顺手将鞦抓子扔在房顶上,闷闷不乐向屋门走。谁知那个鞦抓子轱辘辘从房顶上磙下来,不偏不倚正巧砸在他脚后跟上,砸得他脚后跟生疼。付生气气呼呼地再次将鞦抓子扔上房顶,心想:“人倒霉,鬼吹灯,放屁都砸脚后跟。”
  付生在睡梦中被脚后跟疼醒来,方知是一梦,心中将信将疑,便起身去地上看青苗,那青苗绿油油齐整整拔着节儿往上长哩,哪里有被车碾马踏的痕迹。付生心中狐疑,转回头来又往家里走,远远望见自家房顶上金光闪闪。付生回到家中上房去看究竟,房顶上闪闪发光的正是他梦中从车辕条头上拔来的那枚鞦抓子。付生捡起鞦抓子仔细端详,原来那枚鞦抓子是一根金条。后来付生发了大财,邻里乡亲问起他发财的缘故,付生回答说是王将军赐予了他一笔财富。

知识出处

山丹旅游

《山丹旅游》

出版者:敦煌文艺出版社

本书把自然风物与人文掌故、历史追溯与现实开掘、博物考证与野史传说、实证科学与文学艺术、典雅文章与民间文学、景区景点与地方特产、旅游产业与地域文化较好地融合在一起,深入浅出地描述了山丹县“四线五景区”的风物,展现了“世博圣地、五彩山丹”的特色旅游内涵。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