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帧兰谱承载的光荣历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旅游》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1257
颗粒名称: 一帧兰谱承载的光荣历史
分类号: K294.2
页数: 3
页码: 179-18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丹县位奇汪庄村任家寨农民李逢溢生于1902年,念过4年私塾能识文断字,曾在民乐四坝村跟本家曾祖父学习中医,几年后回到家乡为当地老百姓治病。李逢溢回家乡后一边为乡亲看病,一边在山丹县城西南的平坡山里开了个煤窑,在当地算是个小有名气和威望的人物。
关键词: 山丹县 历史 李逢溢

内容

山丹县位奇汪庄村任家寨农民李逢溢生于1902年,念过4年私塾能识文断字,曾在民乐四坝村跟本家曾祖父学习中医,几年后回到家乡为当地老百姓治病。李逢溢回家乡后一边为乡亲看病,一边在山丹县城西南的平坡山里开了个煤窑,在当地算是个小有名气和威望的人物。
  四川省苍溪县永宁铺施添驿(今四川省苍溪县永宁镇兰池村)青年杨春材,1933年参加红军后,随红四方面军西渡黄河,参加红西路军西征河西走廊。1937年3月的一天,杨春材身负重伤,在马家军的追捕下来到了平坡煤窑。由于李逢溢出外,李逢溢的父亲李兴业为了这个红军免遭马家军的残杀,就将杨春材隐藏在家中,想让儿子李逢溢帮助他离开。李逢溢回家后,父亲对他说:“我虽给你留下了个红军,但现在马家人(马家军)势力很大,如果发生事情不但踢了家产,就连全家的性命也难保,你若有胆量就把他留下!”出于对英雄的向往和对红军的仰慕,李逢溢留下了杨春材,二人三言两语,志趣相投相见恨晚,很快视为知己。
  为了不被敌人发现杨春材,李逢溢先把杨春材藏在自家的后窑里,每天给他换药、清洗伤口。这期间,与大部队失散的红军战士三三两两路过平坡煤窑,李逢溢都拿出钱物接济。这样,杨春材藏在李逢溢家中风声很快被走漏出去,当地的敌保人员怀疑李逢溢家后窑里藏着“红军”,便借口来搜查。李逢溢机智地一面与敌保人员周旋说红军早已走了,一面不顾敌保人员的威胁和恐吓,连夜把杨春材转移到另一个破窑洞里隐藏。为了消除敌保人员的疑虑,李逢溢特意在家里摆上酒菜,请敌保人员前来吃喝,并有意把他们领到藏过杨春材的地方取酒,从而打消了敌人的怀疑。就这样,在李逢溢的救护下,杨春材脱离了危险,伤口也开始痊愈。
  杨春材知道红军在张掖南乡建立了党的组织,就托李逢溢带着他的书信去寻找,由于红西路军的失败,建立在张掖南乡灰条沟的党组织也停止了活动,杨春材寻找党组织未果。在渴望施展抱负又独力难成的情况下,杨春材鼓动李逢溢“要革命,革命一定成功,共产党大有希望!”李逢溢感佩杨春材的救国救民之举,并斩钉截铁地表达了“尽自己全力支持革命”的意愿。两人在患难之中,杨春材提笔挥毫写下“兰谱”与李逢溢缔结金兰,做了异姓兄弟。他们在相处的日子里,杨春材教李逢溢写书法,李逢溢教杨春材尝百草,食则同案,寝则同床,情同手足。
  兰谱内容如下:
  兰谱1937年2月21日
  兰谱为序
  谚云谨古及今拔山盖世之雄口心秀口之士扬名古今流芳百纪莫不由孔孟之门弟交贯于俊杰救济于水火无炭之中结义在患难相逢古人成名继续以都皆由于处在乱世东闯西奔然后才能有社稷江山昔日桃园结义弟兄三人不求同生只求同死以后创成了古今芳名不朽
  目前处于乱世纷纷国难当头弟兄二人有心千里相逢愿意效法古人结义于平坡自此结义以后患难相顾疾病相持一责皆赏一世难忘二伯之恩德得荣之日后再言报
  弟兄之情不在今日以在归来但愿结义以后上天口口赐福月始口终决不食言特此为序
  二人庚禄
  杨春材四川人苍溪县住家保宁府永宁铺施添驿东街人全家七口人吃饭父母俱在一个妹一个哥一个伯父名杨洪林哥名杨春江弟名杨春发母姓张妹未出嫁父母年有四十八九了兄二十八岁弟十二岁杨春材二十二岁生于丙辰年六月二十一日巳时
  李逢溢三十六岁生于壬寅年四月初二辰时
  (注:这帧发黄的兰谱,是1937年山丹农民李逢溢与红西路军战士杨春材“两贤结情爱”的见证。兰谱珍藏于张掖市档案馆“关于1958年保护红军有功人员档案材料”中。)
  1937年5月,杨春材伤已痊愈,他要去寻找红军部队。临行前,李逢溢送给杨春材一套甘州老布棉衣、一顶毡帽和一个褐褡裢,把杨春材装扮成了一个地道的商人。备足了口粮,又资助了盘缠,李逢溢牵着毛驴,将杨春材送到新河驿长城口,看着他一路向东。几个月后,杨春材辗转回到了家乡,在家乡永宁学校任校长,至1952年病逝。
  山丹解放后,李逢溢被人民政府委任为芦堡乡第一任乡长。1957年芦堡乡撤销,李逢溢又重操旧业,在新开办的村卫生所当医生。1958年,在保护红军有功人员座谈会上,李逢溢受到了表彰。1966年,李逢溢去世,享年65岁。
  拂去历史的尘埃,李逢溢与杨春材,他们不是侠肝义胆的英雄,而是两个素昧平生的陌路人,危急关头患难之中,他们意气相投言行相依,就在那个桃花盛开的季节,举酒结义对天盟誓,彼此手足相顾生死相扶,那种誓同生死、祸福同当的风骨,直教人每每追思仍热血鼎沸!
  一帧兰谱是单薄的,但它承载的历史却是厚重的。象这样位奇汪庄村任家寨农民李逢溢救红军,与红西路军战士杨春材写兰谱结为兄弟;但复三舍家别子营救徐向前和陈昌浩;霍城农民周丕国营救红西路军战士唐金云、邱春芳,献粮救助12名红军等感人事迹,当年在山丹群众中比比皆是。
  ——根据王国华《一帧兰谱承载的历史》一文整理

知识出处

山丹旅游

《山丹旅游》

出版者:敦煌文艺出版社

本书把自然风物与人文掌故、历史追溯与现实开掘、博物考证与野史传说、实证科学与文学艺术、典雅文章与民间文学、景区景点与地方特产、旅游产业与地域文化较好地融合在一起,深入浅出地描述了山丹县“四线五景区”的风物,展现了“世博圣地、五彩山丹”的特色旅游内涵。

阅读

相关人物

李逢溢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