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羌庙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旅游》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1247
颗粒名称: 定羌庙堡
其他题名: “绣花庙”
分类号: K928.942.4
页数: 2
页码: 164-16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丹县东线旅游景点定羌庙堡,遗址内北侧正中,紧依原北堡垣,有一坐北望南的庙宇废墟遗迹,即为历史上的定羌庙。定羌庙堡古战场遗迹迄今历历在目,一说是宋朝女将杨满堂征西时失落绣鞋的古战场,故名“绣花庙”;一说是清康熙名将奋威将军王进宝戡定羌夷的古战场,故名“定羌庙”。新中国成立后山丹县人民政府为消除民族偏见,取各民族团结像绣出的花朵一样美丽之意,将“定羌庙”更名为“绣花庙”,自二十世纪60年代此处设“绣花庙道班”以来,“绣花庙”名一直沿用至今。
关键词: 定羌庙堡 山丹县 景点

内容

硖口古城堡南东5公里312国道边,有一处呈正方形,面积约1.5万平方米的古城堡废墟遗址,这就是历史上的定羌庙堡。遗址内北侧正中,紧依原北堡垣,有一坐北望南的庙宇废墟遗迹,即为历史上的定羌庙。定羌庙堡古战场遗迹迄今历历在目,一说是宋朝女将杨满堂征西时失落绣鞋的古战场,故名“绣花庙”;一说是清康熙名将奋威将军王进宝戡定羌夷的古战场,故名“定羌庙”。新中国成立后山丹县人民政府为消除民族偏见,取各民族团结像绣出的花朵一样美丽之意,将“定羌庙”更名为“绣花庙”,自二十世纪60年代此处设“绣花庙道班”以来,“绣花庙”名一直沿用至今。
  定羌庙堡,庙因事而取名,堡因庙而得名。《前汉书》和《后汉书》中多有中央王朝和羌族在河西累累发生战争的记载,以此为据将定羌庙堡的出现推测为汉朝。又因堡、庙名称中的“羌”字推测,堡庙始建于汉朝,明清两朝屡屡重建。根据当地年逾八旬老人孙长年、李廷栋回忆,他们孩提时代即民国初,定羌庙堡的城垣已坍塌,仅有的二十多户居民,也由堡内移至堡南居住,当时在堡废墟内尚有坐北望南的破庙三间,庙中关羽、关平、周仓的塑像尚存。二十世纪30年代末,庙宇因年久失修已夷为平地,六十年代初庙堡南的几户人家,分别迁往硖口、羊虎沟、李泉等地居住,从此这里荒无人烟。现在到这里只能看到昔日堡垣坍塌后,留下的土棱和几处残存的城堡角墩。不过只要仔细察看,当年堡垣规模,堡中民舍、庙宇、街巷的位置、方向依稀可辨,也会由此而推测到当年这里的景象。

知识出处

山丹旅游

《山丹旅游》

出版者:敦煌文艺出版社

本书把自然风物与人文掌故、历史追溯与现实开掘、博物考证与野史传说、实证科学与文学艺术、典雅文章与民间文学、景区景点与地方特产、旅游产业与地域文化较好地融合在一起,深入浅出地描述了山丹县“四线五景区”的风物,展现了“世博圣地、五彩山丹”的特色旅游内涵。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