硖口古城过街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旅游》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1241
颗粒名称: 硖口古城过街楼
分类号: K928.942.4
页数: 1
页码: 15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丹县东线旅游景点硖口的古城过街楼,硖口境内的汉塞、边墙、古城,毕竟是硖口先民为了这一带的边防安全、经济发展、交通畅通,经过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建筑的军事防御成果,是硖口先民们创造的灿烂文化遗产,是硖口历史文化的丰碑,也是古代山丹人民智慧的结晶。
关键词: 硖口古城 过街楼 山丹县

内容

清末,硖口古城的城垣、城楼、雉城、壕池、翁城、关城及城内的衙署、寺庙、民舍、店铺、营房、街道等,同北面的长城,都完好无损,整个古城都保持着原有的雄姿。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年至公元1874年),青海回民起义军屡入硖口古城,东城楼遭兵毁坏。据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甘州府山丹县地理调查表》中载,彼时硖口城除驻军处,有居民79户,399人。并有都司衙门、官仓、学校、巡警分局等机关。明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曾在硖口古城的中央重建二层木楼一座,后经战乱倒塌。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在硖口古城中央原址重建二层木楼一座,取招财进宝之意,名为“财神楼”,木楼下层连通街道,车马行人可从中通过,现当地人又称其“过街楼”,木楼二层面东,楼檐正面悬一黄底墨字木匾,上有“威镇乾坤”四个大字。木匾右书“岁次甲寅”,左书“邑优生高鼎薰沐敬书”,中书“献叩”,字体古朴苍劲,端庄秀逸,为清末山丹秀才高鼎之手迹。迄今,在残破的城堡内,唯有此楼的幸存才显示了硖口古城的古老。
  后来随着硖口古城军事防御作用日渐弱化,设施日久失修,城垣倒塌残缺。1936年西城楼倒塌,为行路方便始有人将南城垣开豁、城垣外表的包砖、被居民逐渐拆除(现在各户的私家围墙上都有古城的外墙砖)。兰新公里开通后,过往行人商贾日少,硖口古城日渐萧条冷落。1985年以来,兴建居民点街道,城内居民逐渐迁出城外,因居民建房用土用料、加之人们的文物观念淡薄,城垣逐渐被拆除。1986年硖口古城被列为县级保护单位,2008年由敦煌研究院出资,对西城门、过街楼进行了维修,遗址周围唯有的只是一些残垣断壁,历尽600多年沧桑的古城原貌已不复存在。但是,硖口境内的汉塞、边墙、古城,毕竟是硖口先民为了这一带的边防安全、经济发展、交通畅通,经过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建筑的军事防御成果,是硖口先民们创造的灿烂文化遗产,是硖口历史文化的丰碑,也是古代山丹人民智慧的结晶。

知识出处

山丹旅游

《山丹旅游》

出版者:敦煌文艺出版社

本书把自然风物与人文掌故、历史追溯与现实开掘、博物考证与野史传说、实证科学与文学艺术、典雅文章与民间文学、景区景点与地方特产、旅游产业与地域文化较好地融合在一起,深入浅出地描述了山丹县“四线五景区”的风物,展现了“世博圣地、五彩山丹”的特色旅游内涵。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