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支山国际会议中心——隋炀帝行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旅游》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1187
颗粒名称: 焉支山国际会议中心——隋炀帝行宫
分类号: K928.942.4
页数: 2
页码: 76-7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丹县南线旅游景点焉支山国际会议中心隋炀帝行宫的记事。
关键词: 隋炀帝 行宫 山丹县

内容

焉支山国际会议中心——隋炀帝行宫还在待建中,我们通过对隋炀帝行宫的参观游览,对当年隋炀帝在焉支山下大会西域诸国王公使臣,“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27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披锦缎,焚香奏乐,彩舞喧噪。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的盛况及皇家龙车凤辇,流光溢彩;王公大臣,耀武扬威;嫔妃丽人,麝兰冲天;彩衣舞女,环佩铿锵;号角雷鸣,仙乐悠扬;使节穿梭,商贾云集;布衣整妆,万民开颜的情景,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当年,隋炀帝在焉支山前举行“万国博览盛会”时,武威郡太守樊子盖将炀帝的随军“行宫”,从俄博滩车运而来,摆设在了焉支山前。那么,樊子盖为隋炀帝制造的随军“行宫”是个什么样子呢?
  当年樊子盖为隋炀帝制造的这种随军“行宫”,由“六合城”“六合殿”“千人帐”三部分组成。
  “六合城”的作用为寝宫,是隋炀帝和嫔妃住宿休息的场所。这种可以移动的“皇宫”,方一百二十步(折合3.8万多平方米,相当干现在长100米,宽32米,高3层的六幢别墅型楼房),高四丈二尺,可容纳侍卫600人,而且车载轮运,装卸方便。
  “六合殿”的作用为“观风行殿”,是隋炀帝观风问俗,接见宾客的场所。当年隋炀帝在观风行殿中接见27国王公使臣,商议边疆安定民族团结大计。这种可以移动的“宫殿”,是一种规模很大的巨车,车窗饰车帘幕布,置击警暗器,装车铃马轮,分合两用方便,可容纳侍臣及三卫仗数100人。
  “千人帐”顾名思义可容纳千人(最早的“大帐”能容3500人)的大帐,作用为君臣议事庆典、大宴群臣的场所。是当年国际会议中心,隋炀帝在千人帐中召开国际会议,颁召下令,分封属地;设国宴亲自出面宴请高昌王、吐屯设二十余国使者及群臣;奏响九部国乐,表演鱼龙曼延节目助兴;盛陈文物珍宝、丝绸锦绣,令“万国”官员在千人帐中随便交易,充分表达对高昌王和吐屯设的宠幸、尊重和信任,以此显示皇恩浩荡的开明盛世……
  总之,这种随军“行宫”,实际上是易组合、易拆卸、易移动的简易房屋,这是炀帝出巡西北时,随军携带供住宿、朝觐、办事用的高级帐篷。它是古代中国工匠构思精巧工艺高超的智慧结晶。
  万佛殿
  佛教文化是山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文化体现出的佛法僧三宝,是佛教信仰、教理、经典、组织、制度等,而在佛教仪轨、绘画、书法、建筑、雕塑、音乐等形态中,则大量体现出的是具体的、种类繁多、各呈异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曾对山丹多民族日常生活习俗、节庆仪式、传统技艺等民间文化体系等方面产生过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保护和传承佛教文化,满足广大信众最迫切的心灵需要,顺应社会各界心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打造焉支山佛教圣地,为信众祈愿搭建信仰平台,需要佛教界、文化界、广大民众及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
  焉支山水碧山青,钟灵神秀,为河西胜景。又因霍去病过焉支败匈奴建立奇功,隋炀帝会西域国使臣开“万国博览盛会”而名扬天下。山中寺庙宏大,殿宇巍峨,香火鼎盛,是河西的历史文化名山和佛教圣地。新建的万佛塔是隋唐风格的殿塔建筑,下殿上塔重楼七层通高49米,设计精巧气势恢宏,登塔观景美不胜收。大殿彩绘斗拱,疏朗宏大,出檐深远,柱础古朴,特别是殿门两侧的八根复莲龙凤柱础,雕工隽永精美,花纹细秀流畅。殿内设万尊佛龛,龛中镶嵌佛像万尊,故称“万佛殿”。

知识出处

山丹旅游

《山丹旅游》

出版者:敦煌文艺出版社

本书把自然风物与人文掌故、历史追溯与现实开掘、博物考证与野史传说、实证科学与文学艺术、典雅文章与民间文学、景区景点与地方特产、旅游产业与地域文化较好地融合在一起,深入浅出地描述了山丹县“四线五景区”的风物,展现了“世博圣地、五彩山丹”的特色旅游内涵。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