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焉支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旅游》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1185
颗粒名称: 百年焉支松
分类号: S791.24
页数: 3
页码: 69-7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在山丹县钟山寺后寺北面200米处,原来有一座古庙,人们皆称之为“红军庙”。在红军庙边突兀隆起的巨石上,亭亭玉立着一颗塔松,植根于石隙之中,盘根错节,巍然屹立,就像当年的红军战士一样,牢牢地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正是红军庙和焉支松意义深远,而今人们每逢建党节前后,来焉支松下缅怀红西路军的丰功伟绩,凭吊牺牲的红军战士。
关键词: 钟山寺 焉支松 山丹县

内容

前面讲过,在后寺北面200米处,原来有一座古庙,人们皆称之为“红军庙”。在红军庙边突兀隆起的巨石上,亭亭玉立着一颗塔松,植根于石隙之中,盘根错节,巍然屹立,就像当年的红军战士一样,牢牢地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正是红军庙和焉支松意义深远,而今人们每逢建党节前后,来焉支松下缅怀红西路军的丰功伟绩,凭吊牺牲的红军战士,今以《焉支松赋》慰藉那些英雄的红西路军战士。
  焉支松赋
  红军者,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也。1936年10月10日,中国工农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结束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四方面军奉命组建西路军并西征,创建河西根据地打通国际路线……
  焉支松者,象征红军精神之青树也。此树生于焉支山后寺北隅,隐蔽红军战士的古庙边,年久成荫,古木参天,逢祭天雨,吊者甚众,折枝断面经络呈五角星状,且泛红色……
  会宁会师,长征胜利。四军一部,奉命西征①。两万铁军长征路上再长征,河西走廊冲锋陷阵又冲锋。使命难违朝令夕改多反复,画地为牢孤军奋战隆冬中。喋血恋战不进不退厄劫重,唯书唯上坐守待毙教训深②。攻克祁连敌众我寡碧血流尽③空遗恨,死守高台错路战死悲壮千古④泪泉涌。巍巍祁连山红军英雄将士血染红,浩浩钟山寺烈士正义忠骨堆成岭。威武之师,全军覆没。千古奇冤,功过孰领⑤!
  苍天有眼,青史为证。国民党倒行逆施,马家军残酷无情。山丹大地围追杀戮,祁连关隘灭绝人性。同是炎黄子孙怎忍心同室操戈,自古一脉相承同根生相煎何急!豺狼无道,天地有情。钟山寺大佛释爱,僧道儒⑥超度亡灵。人民举哀,痛悼英雄。岧岧合黎静默,滚滚黑河滴血。嵬嵬长城呜咽,漫漫丝路哀鸣。祁连凝素山山雪山山哭哀鸿,龙眼垂泪声声泪声声泣红军。开天辟地皇天厚土埋忠骨,千秋万代释迦牟尼佑英灵。
  青松知春,浴血生根。忠魂有灵,托木而生。惊看寺院东北隅,昔日青松浓成荫。亭亭玉立扬军威,郁郁苍苍慰英魂。一树浓荫钟山寺,满院春光关不住。不争秾华不斗艳,春来塔松绿茵茵。信念坚定立中天,大义凛然树雄风。
  夏来浓荫苍且翠,佛寺相映同生辉。远客纷至皆乘凉,解读生平齐敬仰⑦。赞长征伟大功勋如日月经天千秋永固,颂红军光辉业绩若江河行地万古流芳。誉释迦牟尼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普度众生,扬工农红军不屈不挠为国为民长征精神。
  秋高气爽,引秋风阵阵。秋兰葳蕤,招秋虫啾鸣。秋去冬来百花凋萎,惟焉支松傲骨铮铮。长我红西路军壮士志气,抖我好儿女长征威风。共和国华诞普天同庆,焉支松激昂满怀豪情。枝枝叶叶,似颗颗红星⑧;飒飒祝福,表耿耿忠心。
  朔风怒号,天寒地冻,又是当年红西路军西征的时令;阴霾密布,苍穹沉闷,又是当年英雄们战斗的情景。妖魔鬼怪飞扬跋扈笑里藏刀,魑魅魍魉居心叵测得意忘形。如来佛愤世嫉俗怒火中烧惩邪恶,焉支松义愤填膺怒发冲冠揭罪行。
  寒冬酷暑,春华秋实。革命胜利,河西解放。人民高歌,英雄荣光。佛寺胜迹,日盛留芳。挺拔遒劲焉支松象征红军品格英勇无畏忠于理想,生机勃勃焉支松体现长征精神⑨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忆往昔非常岁月钟山寺挺身而出伸正义功不可没,看今朝太平盛世焉支松当之无愧垂风范万古长青!
  注解:
  ①奉命西征:《长征史稿》载,1936年10月10日中国工农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11月5日,张国焘电令红四方面军三个军(第五、九、三十四军)和总部计二万一千八百人,渡黄河沿河西走廊西征,创建河西根据地打通国际路线,“应不受一切牵制,独立去完成你们的任务”。据此,河西红四方面军部队制定了平(番)大(靖)古(浪)凉(州)战役计划,分三个纵队向河西走廊进发。
  ②唯书唯上坐守待毙教训深:《长征史稿》载,1936年11月10日,河西红四方面军部队同河东红军主力之间的联系很快被敌军阻断。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根据红四方面军领导人的要求,于是日同意授予河西部队以“西路军”的称号,并成立以陈昌浩为主席的红西路军军政委员会,统一指挥该部行动。11日至12日,中央军委连电红西路军指出,深入河西走廊极其不利,黄河渡口尚未遭敌严密封锁,询问“有单独前进接通新疆的把握否?如遇困难要重返河东时有可能否”?在得到红西路军领导人复电“我们可以单独行动完成任务”后,中央军委于15日批复“同意你们向凉州前进”。西路军先后占领永昌、山丹、古浪,进入河西走廊的蜂腰部。“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央军委主席团电示西路军领导:“在整个战略方针上来看,西路军以东进为有利。”东进可与东北军于学忠、王以哲部配合作战,并得到补充。但西路军领导人陈昌浩却于12月23日复电中央军委说:“迅速取得远方(按:指苏联)接济,成为目前红军、张杨及整个抗日阵线的迫切与极大要求,”故“仍首先坚决按期执行打通远方任务。”
  ③攻克祁连敌众我寡碧血流尽:《长征史稿》载,1936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国民党马步芳部集结重兵,向西路军连续发动猛烈的进攻,寻求红军决战。西路军虽多次打退敌人进攻,给敌很大杀伤,但自己也付出了很大代价,减员至一万五千余人,弹药和给养日益困难。(祁连山血战数月,因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大部分红军将士血染祁连山,红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陈昌浩等人,曾隐蔽在山丹钟山寺古庙治病养伤三月有余。)
  ④死守高台错路战死悲壮千古:《长征史稿》载,1936年11月下旬,西路军顶风冒雪继续西进,攻占高台,到达沙河堡、倪家营子一带。但西路军与马步芳、马步青等部优势敌军反复苦战,实力有减无增,董振堂、陈海松等许多领导干部相继牺牲,日益陷于十分困难被动的境地。时至1937年3月中旬终于失败。《高台县志》载:1937年1月15日,高台激烈的战斗进行了四天,守城红军打退敌军一次又一次进攻,歼敌600多人,自己也受到很大伤亡。16日,董振堂接到西路军总部派人化装送来的命令:高台是西进必经之地和重要据点,不能放弃,必须死守。董振堂对组织的决定坚决服从,再次召开紧急军事会议,传达上二级命令,要求全军坚守高台,誓与高台共存亡。20日晨,敌人集中全部兵力……董振堂顽强地爬了起来,将左手枪弹尽数射出,打倒几个敌人,右手持枪对准自己饮弹殉职。至此……红五军2800多名指战员大部分壮烈牺牲。叶剑英作《高台》云:“英雄战死错路上,今日独怀董振堂。悬眼城楼惊世换,高台为你著荣光。”1938年,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追悼会,毛泽东主席称董振堂为“坚决革命的同志”。朱德同志为烈士题词:“伟大的革命先驱者的事迹和英名将永远留在人民的记忆里。”
  ⑤千古奇冤,功过孰领:《长征史稿》载,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对西路军的安危极为关怀,不断给以指示,并采取了许多接应和挽救措施。西路军广大指战员在西征作战中,英勇无畏,浴血奋战,艰苦备尝,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但因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终至遭到失败。
  ⑥僧道儒:红西路军祁连山战斗中,红军战士惨遭马家军屠戮杀害,其情其景惨不忍睹。大佛寺僧家、道家、儒家齐摆香设案,为红军亡灵念经超度。
  ⑦解读生平齐敬仰:1937年3月,原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陈昌浩等人,惨遭马匪军搜捕追杀,流落山丹大马营窑坡村,在当地群众但复三、万怀章、聂友成等人的热心救助和精心照顾下,供给食宿、衣物、医药,安排在家中调养治病。为确保万无一失,将流落红军先后藏匿在自家的草堆中,转移到曹家大口子的窑洞里,护送到钟山寺后寺的道观中,以进山挖药为名,轮流运送食物和药品,使红军战士安全治病养伤达三月有余。陈昌浩等病情好转体力恢复后,但复三、聂友成舍家弃子,亲自护送红军东渡去找党中央……后寺北隅古庙边石山有焉支松,曾隐蔽红军战士站岗放哨。此树年久成荫,古木参天,每逢烈士祭日天必下雨,而且当地悼念的群众甚多。来客们了解了焉支松的生平事迹后,无不啧啧称颂肃然起敬。
  ⑧枝枝叶叶,似颗颗红星:焉支松树枝坚强不屈,折枝断面的经络,亦呈五角星状,且泛出鲜艳红色。
  ⑨长征精神:1986年10月22日《解放军报》社论载:“什么是红军精神呢?对于我们来说,长征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百折不挠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象征。红军将士在二万五千里艰难征战中,始终不渝地朝着自己的政治目标奋勇前进的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精神,讲团结、顾大局的精神,不怕苦、不怕死的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等等,都是以传之千古而不朽,永远值得后代引为楷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特别需要我们继承并发扬光大的是英雄前辈那种忠于理想、坚定信念的精神。”

知识出处

山丹旅游

《山丹旅游》

出版者:敦煌文艺出版社

本书把自然风物与人文掌故、历史追溯与现实开掘、博物考证与野史传说、实证科学与文学艺术、典雅文章与民间文学、景区景点与地方特产、旅游产业与地域文化较好地融合在一起,深入浅出地描述了山丹县“四线五景区”的风物,展现了“世博圣地、五彩山丹”的特色旅游内涵。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