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观(钟山寺前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旅游》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1180
颗粒名称: 玉皇观(钟山寺前寺)
分类号: K928.942.4
页数: 3
页码: 59-6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丹县南线旅游景点玉皇观的记事,“钟山寺”(又称“前寺”)亦名“玉皇观”。钟山寺位于直沟门对面半山腰的山林巅峰之中,寺庙依山势建有玉皇殿,传说,在焉支山下的河谷里原来建有一座玉皇庙。
关键词: 玉皇观 山丹县 景区

内容

“钟山寺”(又称“前寺”)亦名“玉皇观”。钟山寺位于直沟门对面半山腰的山林巅峰之中,寺庙依山势建有玉皇殿。传说,在焉支山下的河谷里原来建有一座玉皇庙。有一年,山丹名士周贡爷做了个梦,梦中玉皇爷说:“河水昼夜喧嚣不停,吵得不得安宁,我要上山。”大财主陈小爷也做了同样的梦,二人觉得非常奇怪。就联络当地士绅富户,策划将玉皇庙改建在山上。山上建庙,砖石建材运送极为艰苦,工程浩大,困难重重。一天夜里周贡爷梦着一位老者说:“要想运砖,元宝上山”。周贡爷醒来百思不得其解。白天坐在山上苦思冥想,突然看见一群羊从山下缓缓上来。周贡爷灵机一动,一拍大腿,有了,羊,不就是元宝吗!于是动员山下养羊人家,驱羊上山,一只羊驮两块砖,轻松地解决了运料问题。玉皇观建成后,香火旺盛,山上朝拜者络绎不绝,成为远近闻名的朝山圣地。
  传说毕竟是传说,据历史记载,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年至公元756年),封焉支山神为宁济公,太子少保、河西陇右节度使哥舒翰曾在焉支山建寺为宁济公祠,称为后寺。到了明代,寺内众僧和地方官吏又大加修葺,使其规模更加宏大,气势极为壮观。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山丹卫指挥使朱冠主持又建一寺称为前寺。因焉支山虎踞龙首、祁连两山之中,故称其寺为“中山寺”。明代甘肃巡抚田乐、侯东莱、都督同知张成曾铸大钟一口悬于寺中,后人又称其为“钟山寺”。钟山寺以晨钟暮鼓,罄瑟相闻,主持轮番,香火不断而久负盛名,古时殿宇、廊庑、钟鼓、斋室、僧舍、厨亭等规模宏大。农历六月六日,为钟山寺盛大庙会,寺中在这天要晾晒经卷,故又称为“晒经节”。这天的钟山寺游人络绎,车马连属。可惜的是,千年古刹几经火焚几经重建,民国时国民党自卫团团长王贵珍组织陈户号的人丁等再建,却于“文革”浩劫中撤毁。“文革”后地方僧众、信徒屡屡捐助,盖起一座十分简陋的小庙。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玉皇观(殿)”,为我县周世贵、梁廷辉、石文南等十多位农民企业家,捐资100多万元,于1998年重建的道教建筑。整座建筑规模宏大,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古风今韵,气势恢宏。玉皇观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地貌的特点,造成前低后高、突出主殿威严的效果。同时巧妙地布局楼、阁、亭、榭、塔、坊、游廊等建筑,充分体现道家“王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或以林掩其幽,或以山壮其势,或以水秀其姿,形成了山水与建筑自然结合的独特风格。
  玉皇观高大的红墙自山门以内,构建了以自然景观为主的道教体系,配置精美绝伦的壁画、雕塑和碑文、诗词题刻等,如描绘寓意深厚的日月星云、山水岩石以寓意光明普照、坚固永生;以扇、鱼、水仙、蝙蝠和鹿作为善、(富)裕、仙、福、禄的表象;用松柏、灵芝、龟、鹤、竹、狮、麒麟和龙凤等分别象征友情、长生、君子、辟邪和祥瑞,或直接将民间民俗传统文化影响深远的“福、禄、寿、喜、吉、天、丰、乐”等字的形体变化,以及家喻户晓的神仙故事和道教思想的图案,《八宝图》《福寿双全图》《八仙图》和《八仙庆寿图》绘在窗棂门扇裙板及檐头蜀柱、斜撑、雀替、梁枋等建筑构件上,令游人在观赏玩味中,宣传教义,教化人心。
  观内正面主殿,两旁左右均衡对称东西配殿,设灵官、文昌殿,沿南北中轴线前后递进,正殿设规模较大的玉皇殿。殿内彩塑玉皇大帝,威严至尊,道教认为,玉皇为众神之王,在道教神阶中修为境界不是最高,但是神权最大。住玉虚宫,妙相庄严,法身无上。玉皇帝除统领天、地、人三界神灵之外,还管理宇宙万物的兴隆衰败、吉凶祸福。传言农历六月初六,为玉皇圣诞,俗称“玉皇会”,玉皇要亲临下界,巡视察看各方情况。依据众生道俗的善恶良莠来赏善罚恶。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在这一天都要隆重庆贺。旧时人们就在这一天纷纷前来,观山朝圣,祈安求福。玉皇大帝左右侍立文武二将,装饰主题鲜明,反映了道教追求吉祥如意、延年益寿和羽化登仙的思想境界,形象生动逼真、栩栩如生。玉皇殿是观内中轴线上最后一座单体建筑,殿前月台宽阔平整,平面布局与大殿广深尺寸相近,是旧时专为香客信士敬神拜祭,瞻仰玉帝神像的场地。屋顶琉璃脊兽、筒板瓦作、黄绿琉璃相间,色彩鲜艳,烧制精细,是现代琉璃艺术的珍品。
  正殿两旁是配殿,设灵官殿和文昌阁。灵官,传说名叫王恶,为唐太宗时人,有臂力,性情暴烈刚直。曾因为民除害,冒死焚烧了一个江怪古庙。玉帝欣赏其疾恶如仇,敢做敢当,便封他为豁洛元帅,赐金印掌监察之职,后被道家尊为护法监坛之神。今殿内王灵官的形象威武凶猛,红脸膛,额上还有一只眼,三目圆睁,锯齿獠牙,虬须怒张,披甲执鞭,确有震妖降魔气魄。殿两边有楹联曰:“三眼分明遍观大地,一鞭威武永护南天。”文昌,即文运亨通的意思。文昌帝君,是一位主宰功名、禄位之神。文昌帝君,聪明睿智,慈和善祥,思想进步,德行高尚,世人敬仰,为读书人所崇拜。明清以来,我国各地纷纷建立文昌宫、文昌殿、文昌阁、文昌祠等建筑,以奉祀文昌帝君。崇文尚德,重教尊师,励志修身,笃懿士风,弘扬美德。
  玉皇观的重建,又恢复了往日钟山寺六月六日的庙会盛况,山丹县每年举办焉支山旅游观光节,也在这一天举行,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到这里来朝山观景、避暑消遣,善男信女烧香拜佛,祈求神灵保佑,家和万兴生活富足。

知识出处

山丹旅游

《山丹旅游》

出版者:敦煌文艺出版社

本书把自然风物与人文掌故、历史追溯与现实开掘、博物考证与野史传说、实证科学与文学艺术、典雅文章与民间文学、景区景点与地方特产、旅游产业与地域文化较好地融合在一起,深入浅出地描述了山丹县“四线五景区”的风物,展现了“世博圣地、五彩山丹”的特色旅游内涵。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
钟山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