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1147
颗粒名称: 附录
页数: 42
页码: 787-828

内容

山丹县历史大事要略
  (秦-1988年)
  秦
  县境为月氏游牧地。
  西汉
  文帝前元三年至四年(前177-前176)月氏被匈奴击破,西迁,县境属匈奴昆邪王地。
  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春三月,骠骑将军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县境东南大黄山)与匈奴战,斩首八千余级。同年夏,霍去病出北地郡,逾居延,与匈奴战于觻得(今张掖县西北)祁连间,经县境东去,获全胜。
  元鼎二年(前1 15年)汉王朝于昆邪王故地置酒泉郡,后又分休屠王故地置武威郡,县境属武威郡。
  元鼎六年(前111年)分武威郡地置张掖郡,在今县境置删丹、日勒二县,属张掖郡。
  昭帝始元二年(前85年)冬,选发军士屯田张掖郡,删丹始行屯田。置日勒都尉,治泽索谷。
  元凤三年(前78年)匈奴单于使犁汙王侵入日勒等县,张掖太守、属国都尉发兵抵御,破匈奴,射杀犁汙王。
  王莽新朝
  天凤元年(14年)改称删丹为贯虏,日勒为勒治。
  地皇四年(23年)隗嚣起兵,自号上将军,遣将攻占陇西、武都、金城及河西四郡,删丹、日勒为嚣割据。
  东汉
  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冬十二月,张掖属国都尉窦融自称五郡大将军,割据河西,删丹、日勒属窦融。融政治宽和,重视农业,整顿军备,教习战射,避战乱灾荒的流民归附者颇多。
  建武十二年(36年)冬十月,汉王朝召窦融及五郡太守入朝,删丹始行东汉政令。
  安帝永初二年(108年)正月,群羌袭张掖、日勒,适逢西域副校尉梁慬奉召东还,协同地方守军破羌军,乘胜追至昭武(今甘肃高台东)。
  永宁元年(120年)上郡沈氏种羌进占武威、删丹,西掠张掖。六月,护羌校尉马贤率万人堵击,初战失利,死数百人。次日复战,获胜,斩首一千八百级,俘千余人,余众皆降。
  桓帝延熹三年(160年)青海烧何种羌,出大斗拔谷(今民乐扁都口),入据张掖郡,攻陷删丹城东南的钜鹿坞,被护羌校尉段熲击败。
  延熹五年(162年)冬,滇那种羌袭武威、删丹,西进张掖、酒泉,烧民庐舍。次年为陇西太守孙羌击破。
  献帝兴平元年(194年)以河西四郡置雍州,分张掖郡地置西郡(治日勒)。删丹、日勒属西郡。
  晋
  武帝咸宁四年(278年)鲜卑族秃发树机能部将若罗拔能等进占删丹,杀晋凉州刺史杨欣于丹岭(即山丹岭,今大黄山)。
  某年在今县境内置日勒、删丹、仙堤、万岁、兰池五县,属西郡。
  孝武帝太元十年(385年)前秦苻坚大将吕光自西域东还,入姑臧(今武威),杀前秦凉州刺史梁熙,自称凉州刺史。河西各郡县多数降光,西郡太守宋泮守城不降,后城破被俘,为吕光所杀,删丹属后凉。
  太元十二年(387年)后凉吕光张掖太守彭晃叛,光亲率骑兵三万,倍道兼行,经删丹境击晃,城破杀晃。
  安帝隆安二年(398年)北凉段业遣沮渠蒙逊攻西郡,部将犹疑,蒙逊以西郡扼丹岭要冲,不可不取。蒙逊引水灌城,城溃,俘后凉太守吕纯。自此,删丹属北凉。
  安帝义熙三年(407年)南凉秃发傉檀率五万人伐沮渠蒙逊,战于均石(在删丹境内,确址不详),为蒙逊所败。
  南北朝
  北魏太武帝始光三年(426年) 八月,西秦乞伏炽磐遗太子乞伏暮末率步骑三万攻西安,不克,东攻番和。沮渠蒙逊请夏主赫连昌出兵,西秦退师。
  北魏太武帝太延五年(439年) 北凉沮渠牧犍降魏,魏遣张掖王秃发保周分占各部。十一月,秃发保周率鲜卑各部据张掖、删丹等地叛魏。
  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元年(440年)四月,秃发保周屯删丹,北魏遣永昌王拓跋健督诸将讨伐。七月,保周败走,窘迫自杀,删丹属北魏。
  隋
  炀帝大业五年(609年) 六月,炀帝至张掖,登焉支山,会见突厥及西域二十七国王公使者。七月,经大斗拔谷东还。山路险隘,大风雪,文武官员饥饿沾湿,士卒冻死大半。
  大业某年废金山县(今民乐县境),并入删丹县。
  大业十三年(617年) 武威鹰扬府司马李轨起兵,自称凉王,占有河西五郡之地,县境为轨割据。
  唐
  高祖武德元年(618年) 突厥族阙可汗与李轨联合,后与隋西戎使者曹琼联合击轨,兵败,逃至大斗拔谷,被李轨消灭。
  武德二年(619年) 唐安兴贵俘李轨,平河西,删丹入唐帝国版图。
  太宗贞观九年(635年) 唐将李靖等平定吐谷浑,朝廷在大斗拔谷犒赏将士。
  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 冬,吐蕃大将悉诺罗攻大斗拔谷,入犯甘州,焚掠而去。
  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吐蕃围凉州,河西节度使杨志烈不得军心,弃城奔甘州,被西突厥沙陀部杀死,吐蕃占据删丹。
  宣宗大中五年(851年) 十月,张议潮发兵收复河陇十一州,删丹重归唐版图。
  懿宗咸通十三年(872年) 唐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死,中原动乱,唐政府无暇西顾,回鹘乘虚占甘州、删丹等地。
  宋
  仁宗天圣六年(1028年) 五月,西夏赵德明遣其子元昊率兵袭破回鹘夜洛隔可汗,夺甘州,占删丹。
  仁宗景祐四年(西夏大庆二年,1037年) 五月,西夏以甘州为镇夷郡,立宣化府,以删丹为甘肃军。
  理宗宝庆二年(蒙古汗国成吉思汗二十一年,1226年) 蒙古亲王察罕从成吉思汗攻西夏,五月,破肃州;六月,取甘州,占山丹。1228年以元帅按竺迩镇守,置驿传,经河西,出玉门关,通西域。
  理宗景定元年(蒙古汗国世祖忽必烈中统元年,1260年) 蒙古叛将阿蓝答儿、浑都海劫六盘山府库,图据关陇。忽必烈命汪良臣与按竺迩讨伐,决战于删丹之耀碑谷(今县城西北大口子)。适逢大风昼晦,破叛军,杀阿蓝答儿、浑都海。
  理宗景定五年(忽必烈军元元年,1264年) 蒙古置甘肃路总管府于甘州,删丹属甘肃路。以董文用为西夏中兴等路行省郎中,遣河渠副使郭守敬视察西夏河渠,督垦甘、肃等州之地为水田,招抚流民,给田种农具。
  度宗咸淳五年(忽必烈至元六年,1269年) 蒙古初以删丹为威远王阿只吉封地。是年,阿只吉行山丹城事,主持军政事务。删丹自此改“山丹”。
  端宗景炎元年(忽必烈至元十三年,1276年) 七月,以山丹城直隶省部,仍置达鲁花赤(蒙语,为路、府、州、县的行政长官)主持政务。
  景炎二年(忽必烈至元十四年,1277年) 二月,元政府给山丹城等驿钞千锭为本金,取利息,供驿站费用。
  元
  世祖至元十五年至二十二年(1278—1285) 在甘肃设和籴提举司,增价收谷,备军饷,赈贫民;设宣课提举司,登记户口,按丁征税;设和中所,供给军粮;令所有“投下户”按一般民例支应驿站徭役;规定每地一顷,纳租(税)三石。山丹属甘州,依例施行。
  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 升山丹为州,隶属甘肃行省。在山丹置驿站,名“青寺”,养马80匹。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 重筑山丹城,周长一里二百六十步。
  仁宗延祐元年(1314年) 十月,恢复甘州、山丹屯田,以减轻赋税。
  明
  太祖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置山丹卫,以庄得为都指挥。次年,庄得扩建县城,周长七里二百零九步。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 陕西行都司移驻甘州,山丹卫属之。
  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 境内置养马机构祁连监,隶属西宁苑马寺。
  英宗正统元年(1436年) 五月,蒙古阿台朵儿只伯犯山丹,指挥陈圮战殁。
  正统五年(1440年) 都指挥杨斌始建山丹卫学。
  正统十三年(1448年) 都御史马昂重修山丹卫学。
  英宗天顺五年(1461年) 六月,瓦剌孛来部侵入河西,官军败绩。八月,进攻山丹、甘州,凉州守将都督毛忠率军抵御,适逢援兵至,瓦剌退去。
  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 秋,蒙古鞑靼达延汗(仍称小王子)进袭山丹、永昌。
  弘治十三年(1500年) 都御史刘璋命卫都指挥武振重修白石崖渠。
  世宗嘉靖三年(1524年) 巡抚寇天叙镇压进入山丹的暴民,首领脱脱木儿及部属三十六人被俘。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 鞑靼兵自青海还,掠永昌,不久攻山丹,游击蔡勋、马宗援三战皆捷。巡抚都御史杨博主持筑边墙、浚壕沟,防御北方部族入侵。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 鞑靼俺答之子辛爱掠永昌、凉州,西向围甘州十四天始退,兵燹波及山丹。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 正月,弩木沟番兵进袭山丹卫,千户谢天赉、指挥王卿、刘继忠、百户黄堂等死难。
  穆宗隆庆六年(1572年) 自县城东门外教场起至古城洼界牌止的边墙壕沟浚筑竣工,计1 1 1里。
  神宗万历元年(1573年) 都御史廖逄节主持接长帮高重要村落的城堡,添筑敌角护门墩台、瓮城悬楼等。
  万历二十年(1592年) 补筑县城倾颓城垣,增筑南关。
  万历某年鞑靼青把都,自镇番(今民勤)昌宁湖移驻龙首山,被巡抚田乐击走。
  思宗崇祯十六年(1643年) 十二月,李自成部将贺锦攻破甘州,所部辛恩忠占领山丹。
  清
  世祖顺治二年(1645年) 六月,英亲王阿济格招抚河西,都御史黄图安巡抚甘肃,驻甘州,山丹入清朝版图。
  顺治七年(1650年) 始建庙学。
  圣祖康熙元年(1662年) 改黑城营守备为游击。
  康熙八年(1669年) 置永固城守备。
  康熙十三年(1674年) 十二月,仍设山丹营游击,置硖口营守备。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 改大马营守备为游击。增戍兵五百人于大马营,控扼雪山要路,增马步兵三千人于定羌庙,以守硖口,皆归肃州总兵官统率。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 以山丹地处边疆,军事驿递负担沉重,自本年起,免除额定应征的银米草豆和历年所欠的正赋。
  世宗雍正二年(1724年) 罢陕西行都司,置甘州府,以山丹卫置山丹县。
  高宗乾隆元年(1736年) 停征准噶尔部,罢征马粮及每亩附加五升的社粮。
  乾隆二年(1737年) 知县祁安期始建山丹书院。
  乾隆十八年(1753年) 六月,改黑城营游击为都司。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 山丹大水,淤田苗,毁南关城垣。次年,知县王亶望修复南关城垣。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 正月,派拨民户赴乌鲁木齐等处屯田。张掖、山丹、东乐共拨二百户,男女大小777口。
  宣宗道光二年(1822年) 知山丹县事颜廷彦捐俸银六百两,并于全县集资共两千多贯,购县城东南隅田姓地,建房六十余间。次年,移龙峰书院于此,易名仙堤书院。
  道光十一年(1831年) 冬,知山丹县事黄璟在嘉庆十五年县儒学教谕党双原手稿的基础上,考核润色,撰成首部《山丹县志》。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 八月二十五日,林则徐谪戍新疆,路经山丹县。二十五年九月,清政府召林则徐回京,旋命署理陕甘总督。
  道光三十年(1850年) 十一月初七,黑城暴动,署提督桂龄、总兵萨炳阿等围击。
  同治四年(1865年) 二月初七日,俄博暴动,马营墩把总马林响应,三月十五日占马营墩,十六日占永固、黑城,进占山丹县城。五月,甘凉道黎献收复山丹县城。
  同治九年(1870年) 十月初九日,暴民夜袭山丹城,纵火三层楼(今一中无量阁)等处,游击孙启后力拒身亡。次日,提督杨占骜派兵来援,暴民始退。
  光绪四年(1878年) 神甫王保禄建甘泉子天主堂。
  光绪十三年(1887年) 知县查之屏修复同治年间毁于兵燹的名刹大佛寺,次年竣工。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停科举,改仙堤书院为高等小学堂。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知山丹县事巢凤冈主持续修《山丹县志》。
  民国
  元年(1912年) 废驿站,设山丹邮寄代办所,公文一概交邮所传寄。
  二年(1913年) 始设山丹邮局。
  六年(1917年) 新河人张全贞(清贡生)赴北京任国会议员。张在京印《暖泉水利》一书。
  七年(1918年) 废甘州提督,改为镇守使,山丹为其辖地。
  八年(1919年) 陆军部于山丹大马营设甘肃省种马孳养场,有马2486匹,属甘肃督府直辖。
  十二年(1923年) 全县普遍种植鸦片,官府征收“烟亩罚款”,每亩银币5元。
  十五年(1926年) 甘肃督办刘郁芬改组大马营马场为第一马场。
  十六年(1927年) 5月23日,山丹地震,涉及村庄170余处,震倒土窑50余座、房舍5820间,死880多人、牲畜万余头。
  十七年(1928年) 河州暴动,甘州镇守使马麟奉令东调,至永昌,兵哗变,围攻凉州。其中一连乘机西攻山丹、洪水,被阻击后退入扁都口。7月攻陷大马营,杀害场兵100余人,掠去官马数百匹(一说为2000余匹),被掠私马无从稽查。
  十八年(1929年) 甘肃省政府迁东乐县治于洪水,山丹所辖童子、慕化两坝(今民乐县童子坝东西干渠、小都麻河、大都麻东西干渠等灌区)划归东乐县。上年大旱,是年旱情更为严重,春耕失种,夏禾枯槁,加之瘟疫流行,虫害成灾,多数农户无收成。粮价腾踊,小麦每老斗(22公斤)价4—5元银币。树皮草根,剥掘殆尽。老弱饥馁死亡,壮者外出逃荒。县城有人施舍炒面,人仅盈把,四乡来就食者日众。
  十九年(1930年) 2月,孙家营农民张来福、姜奎文、周秉谦、高天祥等人不堪灾荒苛政,杀死下乡催收烟亩罚款的警察局长应朝林,书“官逼民反”,祭旗暴动;6月,洪水因历经战祸,残破严重,东乐县治迁于东乐,所辖童子、慕化两坝仍归山丹管辖;12月,马仲英自称“甘宁青保安总司令”,立河西省,自任主席,撤换含山丹县在内的河西1 1个县县长。
  二十年(1931年) 马步芳(时为暂编第九师师长)部由扁都口进入山丹,与马仲英激战于三堡之南,马仲英败退肃州。马步芳所属三旅驻山丹、东乐等县。
  二十一年(1932年) 甘肃省政府令迁东乐县治于洪水,山丹所辖童子、慕化两坝仍归东乐县管辖。
  二十三年(1934年) 甘肃省第一次县长会议在兰州召开,决议之一有各县应强迫男子剪发(辫子)、女子放足。山丹城乡妇女从此无缠“三寸金莲”者,幼女多稍事裹束,俗名“条条脚”。
  二十五年(1936年) 11月,红西路军三十军八十九师的两个团及总部直属队骑一师进驻山丹,随即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委员黄超、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率部至山丹,接替三十军防务;县城内成立东街、南街、西街、北街、南关5个中华苏维埃市政府(相当于村级政权);成立苏维埃县政府,由何文奎等8名委员组成;12月,组建山丹县义勇军大队。红西路军驻守山丹期间,马步芳、马步青以三个旅的兵力围攻,红军在大佛寺、红沟、野猫山、西二十里铺、城北闇门滩等地与敌激战。作战中,红五军三十九团政委周畅昌负重伤,三十七团团长李连祥英勇牺牲;红军因被马步芳部分割包围,兵员、弹药无法补充,处境不利,红五军奉命撤离山丹,向高台进发。
  二十六年(1937年) 在红军组织下,山丹农民王煜亭等500余人在大黄山起事后惨遭失败。马营窑坡村中医但复三(湖北人)掩护红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陈昌浩,为其医治伤病,于陈痊愈后护送至西安。全县白喉流行,传染迅猛,旬月之间,竟然有一家死三五口者。时无有效药品,多在小儿身上缝缀布制老虎,希求禳厌免灾。在武威设甘新公路督办公署,骑五军军长马步青任督办,山丹境内设定羌庙、丰城堡、新河、山丹4个道班,征发全县民工筑路。民工自带口粮工具风餐露宿,饥寒劳苦。山丹段于次年基本完成。
  二十七年(1938年) 马步青以3000银元贷放各村,秋后索取粮食,再行贷放,年息50%以上,名为“青云义仓”,供其私立青云小学经费。山丹“神钟”被盗。甘肃省禁烟委员会令吸鸦片者领取执照、限期戒绝,执照分普通与贫民两种,当年发给山丹县普通执照27张、贫民执照1720张,但烟民极少戒绝者。山丹县征集壮丁,全县有毛立贤、王天德、车兆林等72人应征。
  二十八年(1939年) 县城文庙街设女子小学。
  二十九年(1940年)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电影放映队来山丹,在马号(今胜利街南商场)放映无声新闻纪录片,山丹城乡始看电影。举办全县小学生运动会,参加学校有第一、第二完校和青云小学,比赛项目有篮球、田径、武术等,为山丹县现代体育竞赛之始。
  三十年(1941年) 甘肃省政府组训编查队来山丹清丈土地,次年统计全县耕地23.4999万亩,田赋额106万斤。实施新县制,裁撤区署联保,成立乡镇公所,全县成立乡镇公所6个、保52个、甲480个。
  三十一年(1942年) 山丹县政府向省政府呈报户口概况统计,5月,山丹县共6704户40257人(女19253人)。
  三十二年(1943年) 始设县卫生院,编制7人,只有一般口服与注射用西药。
  三十三年(1944年) 4月,山丹县临时参议会成立。建山丹县立初级中学。10月,中国工业合作协会西北区办事处委托新西兰籍顾问路易·艾黎来山丹,与县政府洽商培黎学校自陕西凤县双石铺迁山丹事宜,并选定校址。随即由英籍教导主任乔治·何克率教职员及学生60余人来此建校。校址定于隍庙(今祁连堂)、发塔寺(今县人民医院),校名为培黎工艺学校。
  三十四年(1945年) 群众与学生在城南官坝湾植树万余株。山丹县参议会成立。
  三十六年(1947年) 2月,甘肃省政府重新厘定各县等级,山丹县为五等县。10月,由新西兰医生鲍勃·斯潘塞主诊的培黎学校医院对外应诊。冬,全县发“国民身份证。”
  三十七年(1948年) 山丹县政府向甘肃省政府报送《山丹县土地户口调查登记》,全县6100户,36293人,耕地42.18万亩(含水地11.55万亩)。
  三十八年(1949年) 山丹县政府召集会议,分配壮丁名额。甘肃省保安三团由山丹移驻武威。
  中华人民共和国
  1 949年
  9月21日,山丹解放。
  9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二兵团三军干部21人到山丹开展工作。成立山丹县人民政府,王怀璋任代理副县长。中国共产党山丹县委员会同时成立,杨雪霖任副书记,主持工作。全县3个区(龙山、中山、天山)27个乡的基层政权相继建立,组织山丹县支援前线委员会。通告全县国民党军政人员到公安局登记。
  10月,在全县各村(行政村或自然村)成立农会,至次年元月,29个乡成立48个农会,会员1499人。并在20个乡建立民兵组织,民兵共617人。
  1 950年
  1月26日,召开山丹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3月20日,甘肃省人民政府颁布禁烟禁毒令。个别农户种植鸦片,区乡府令翻犁改种,告诫吸毒者自行戒绝。至1955年,山丹县彻底禁绝烟毒。
  5月25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撤销张掖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山丹县属武威专署。
  9月,山丹文教卫生及部分行政干部的工资,实行“工资分”制。每工资分含实物为:粮食0.8市斤,白布0.2市尺,植物油0.05市斤,食盐0.02市斤,煤2市斤。依当月市场价格计算,用人民币支付。一般月工资为120—200个工资分。其他军政干部仍为供给制。
  改民国时期的田赋为农业税(公粮)。是年底至次年初,测量土地,评定等级。
  1 951年
  6月20日,山丹县抗美援朝分会成立,号召订立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和优待烈士军人家属。全
  县各阶层捐出人民币、粮食、黄金、白银、银币、首饰及耕畜、狐皮、清油、生猪等,合19.5亿元(今币19.5万元)。
  7月,取缔一贯道。1953年4月审理结束。道首依据情节轻重,逮捕、管制或集训,道徒全部退道。
  7月,城乡青年踊跃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10—12月,在一区三乡进行土地改革试点工作,12月1日起在全县展开,次年3月8日结束。
  1 952年
  2月,开始组织农业互助组。县上重点领导城北互助组,积累经验,指导全县。至1953年12月,全县1.9167万个男女劳动力组成1 123个互助组。
  8月1日,全县国家工作人员开始实行公费医疗,标准为每人每月2万元(今币2元)。
  10月3日,民乐县五墩、东乐、西屯三个乡划山丹县管辖。
  1 953年
  7月1日,第一次人口普查,全县13378户64898人(女29261人)。
  是年,原实行供给制或包干制的干部工资调整为工资制。
  1954年
  2月1 1日,山丹发生7.3级地震,龙首山为震中,地震烈度10度。全县死50人、伤329人,倒塌房屋7277间,伤亡牲畜282头。
  6月25—29日,山丹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出席正式代表90名、列席代表10名。
  10月28日—11月1日,中国共产党山丹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正式代表57名、列席代表10名,选举刘逢皓为县委员会书记。
  是年,从兰州、新疆等地引进国光、红星、黄元帅、黄奎等苹果树苗,山丹始栽培苹果树。
  1 955年
  6月,兰新铁路山丹段紧张施工。全段长约90公里,正线路基土石方达300多万立方米,桥梁涵管总长2000米,上道砟17万多立方米。
  8月,山丹县粮食征购实行“三定”(定常年产量、定国家收购余粮60%—80%、定返销农村缺粮户用粮)。是年全县征收公粮324万公斤、统购粮330.65万公斤,核定农村返销粮32万公斤。
  10月,撤销区一级建制,全县37个乡合并为15个乡。
  10月,酒泉、武威专区合并为张掖专区,驻张掖,辖山丹。
  11月1日,兰新铁路兰州至张掖段开始通车。
  1 956年
  3月5日,《山丹报》创刊。
  3月15日,山丹县人民秦腔剧团成立。
  5月11日,山丹县广播站开始播音。
  5月,兰州移民253户1258人来山丹农村垦荒。此后,河南省淮滨、获嘉、辉县移民1238户5591人于6月、9月来山丹定居耕种。因不适应环境,后大多自行返回原籍。
  7月10日,西北地区最大的一座现代化竖井——山丹煤矿第3号矿井——动工修建。
  7月30日,白石崖渠干砌工程结束,渠长31.4公里,设计流量5.5秒立方米。
  12月,取消土地分红、全部按劳分配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到196个,131 19户农民全部入社。
  私营商业232户(含饮食业80户),从业人员290人;手工业者606户,从业人员1390人,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组成公私合营商店、合作社、合作小组等。
  1 957年
  5月5日,山丹矿务局电厂竣工试车。7月19日开始发电。
  7月,成立县卫生防疫站,对麻疹、天花、白喉、伤寒等传染病进行普查预防,建立疫情报告制度。
  9月,祁家店水库竣工。
  1 958年
  5月15日,山丹耐火材料厂投入生产,耐火砖耐火能力最高达1780℃,设计年产量5000吨。
  7月28日,山丹煤矿1号矿投产,从采煤、装运、提升、选矿直至装车全部机械化,设计年产量30万吨。
  9月,撤销乡建置,全县设红旗(驻城区)、红光(位奇)、红星(驻花寨)3个人民公社。
  12月20日,国务院颁布《关于甘肃省行政区划变更决定》,撤销民乐县,并入山丹县。在原民乐县境设洪水、丰乐两个人民公社。
  冬,山丹及永昌部分地区和军马场在大马营滩联合围猎,数万群众经两昼夜围追堵截,于头道槽仅黄羊猎获2000余只。
  至年底,山丹县安置上海移民1908户5799人,河南移民3922户1.4071万人。
  1 959年
  1959年夏,恢复自留地,社员家庭可少量饲养驴、羊、猪、鸡;1961年2月,增划自留地,由原来占耕地的5%增为7%,社员开小片荒地,饲养猪、羊、鸡等。
  是年,县供销社销售过磷酸钙,山丹开始使用化肥。
  县委书记刘逢皓主持修建县委大楼。1960年主体工程完成后停工,1970年安装门窗暖气使用,1981年4月县委、县政府迁入办公。
  是年精简干部。全县党、政、群机关干部532人,精简200人;企事业单位1874人,精简157人。
  1 960年
  10月,全县大面积试种冬小麦。
  11月,寺沟水库竣工,最大库容131.2万立方米,国家投资78万元,群众投工90.47万个工作日。
  是年底,在“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开展以保粮保钢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中,全县共精简职工2389人(含县办工业企业1963人),回农村2328人,下放基层61人。
  1 961年
  5月,山丹县公共食堂全部停办。
  9月,山丹铁厂、山丹焦化厂停办。
  10月,全县8个人民公社调整为32个(山丹片16个,民乐片16个)。
  1 962年
  1月1日,恢复民乐县建制,山丹、民乐两县分设。
  春,山丹县农村人民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管理体制,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
  是年,全县精简压缩职工及城镇人口874人,其中职工250人、城镇居民624人。
  1 963年
  12月下旬,各社队开展“小四清”(清账目、清仓库、清财物、清工分)。
  是年,山丹面粉厂建成投产,年生产能力3623吨。
  1964年
  2月25日—3月2日,中国共产党山丹县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中共山丹县第四届委员会,郝国柱任书记。
  7月1日,第二次人口普查。全县2.243万户10.6721万人(女5.0189万人),比1953年增加4.1823万人。
  1 1月中旬,中共甘肃省委派山丹县社教团3957人进驻山丹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翌年5月底结束。
  1 965年
  1月,县、公社、大队均建贫下中农协会,会员25676人。
  3月,全县建置城关镇、西湖(后改为清泉)、东乐、位奇、陈户、花寨子、大马营、霍城、李桥、红寺湖、老军11个人民公社。
  3月16日至21日,山丹县第一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召开,出席正式代表569名、列席代表146名,选举产生山丹县第一届贫下中农协会委员会,孟金瑞任主席。
  4月,城镇人口口粮标准提高1公斤,为13.84公斤。
  1967年
  8月,北京“六·二六”医疗队来山丹下乡为群众治病。
  是年,在祁家店水库建成水电站,为山丹县小水电之始。
  1969年
  1月,兰州等地“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城镇居民及职工家属1246人被安置在生产队或农场劳动。
  3月,全县中小学一律实行春季招生。中学实行二、二分段制(初、高中各两年)。
  是年,县政府投资6万元建年加工油品932.5吨的榨油厂,当年投产。
  是年,张掖地区行政公署利用停办的县水泥厂原址筹建地属企业山丹水泥厂。
  1970年
  3月,为适应兰州钢铁厂、河西堡铁厂需要,甘肃省革命委员会重建山丹焦化厂,隶属省重工业局。
  3月26日,《甘肃日报》(下午版)以整4版篇幅,报道红寺湖公社(127户748人)挖地下水0.02秒立方米的事迹,称为“0.02”精神。
  秋,县良种场在县城北打成全县第一眼机井,深80米,灌地200多亩。
  11月,筹建羊虎沟煤矿。
  是年,张掖地区行政公署在东水泉原矿区的基础上筹建地属企业东水泉煤矿。
  1 971年
  1月9日,中国共产党山丹县第五次代表大会闭幕,县委常设部门改组为办公室、政治工作部、保卫部、生产指挥部,选举武三成任山丹县委员会书记。
  10月,山丹县第一批经政府推荐的工农兵大学生进入高等学校学习。
  是年,全县部分大队办起合作医疗站33处,医疗站配备“赤脚医生”(经过培训的农民医生),有条件的大队筹集合作医疗基金,社员一般病可免费治疗。
  1 972年
  是年,霍城试种甘蓝型油菜种子。
  1 973年
  12月,县委撤销政治工作部、生产指挥部,恢复组织部、宣传部、县级机关党委等部门。
  是年,县设打井办公室。67个大队181个生产队抽劳力2100多人,组成143个专业队,当年打井164眼。
  是年,山丹县磷肥厂基本建成投产,当年生产磷肥2000吨。1987年转产磺化酚腐殖酸铬(PSC),改名山丹县龙首化工厂。
  是年,“三北”(东北、华北、西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山丹段开始建设,于县城东北1.5公里处建机械林场。
  1 974年
  秋收后,全县10个人民公社抽调2.59万劳力,划分29个“战区”开始条田建设,时称“大兵团作战”。经多年整修,至1988年,全县建设条田16.2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54%。
  10月,县文化馆举办业余文艺调演,6个农村代表队,山丹一中、耐火厂2个城镇队共200多人,演出戏剧、歌舞、武术等。
  1 975年
  2月,召开全县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代表大会,表彰上山下乡、回乡知识青年先进集体和个人以及先进安置社队。
  是年,由新疆农八师引进卡拉库尔羊300余只。羊羔出生后3—7天宰杀剥皮,毛卷曲,光泽好,制裘美观,供出口。
  1 976年
  夏,白石崖新渠渠底加固工程开始,加固渠底28.36公里。
  是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1.0406亿市斤,为山丹第一个突破亿斤年。
  1 977年
  12月,山丹县科学技术委员会重新成立。后陆续成立16个专业学会、10个乡级科学技术普及协会,交流科技信息,推动科普活动。
  是年,祁店水库由省上投资修建鱼池,购进鱼苗18万尾,后捕捞成鱼600多公斤。
  是年,甘肃省经委批准新建山丹县炭黑厂。
  1 978年
  5月,刘家峡水电站送电至山丹,建山丹县供电所。嗣后相继设崖头、东乐、李桥、红寺湖4个变电站。
  1 979年
  1月6日至9日,中国共产党山丹县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王凤鸣任县委书记。
  10月,李桥水库经多年施工,有效库容为1416万立方米。
  是年,个体经济发展,城乡申请经商者甚多。至1988年,个体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共1890户,从业2760人,资金202万元。
  1 980年
  2月19日,甘肃省委第一书记宋平来山丹视察。
  春,全县750个生产队实行各种承包责任制,有专业承包、联产计酬,以队作业、定额计酬,分组作业、联产计酬,大包干到组等形式。
  春,调整粮油种植比例,油料种植面积由上年的3.3577万亩增至6.3506万亩,其中甘蓝型大油菜种植尤广。粮食由1978年的40.32万亩减为38.135万亩,秋收产量增加1230万公斤
  是年,国家投资180万元、地方贷款26万元,建地属企业山丹县化工厂。
  1981年
  5月,在距县城西南5公里的暸高山顶(海拔2030米)建10瓦电视差转台1982年3月,安装50瓦差转机,县内大部分地区可收看张掖电视台转播的节目。
  8月,调整学校布局,裁并13所小学附设的初中班和位奇、东乐、霍城、马营4所中学的高中部。
  8月,开始在全县进行地名普查,至1983年4月,编印完成《甘肃省山丹县地名资料汇编》。
  秋,西干渠改建工程竣工。同期,改建东干渠8.8公里。
  1 1月,山丹县中医医院成立。在县城南街建成两层综合楼,面积834平方米。
  是年,从民乐、张掖、泾川等地引进苹果梨,质脆核小,汁多味甜。
  1982年
  春,全县实行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以土地为主的生产资料承包给农户。24314户承包集体土地54.76万亩。
  4月,对全县农业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及农林牧副各业生产现状进行调查,至1986年12月,编印完成《山丹县农业区划汇编》。
  5月,县上投资50万元,职工居民参加义务劳动,新辟文化街、北大路,拓宽北环路、青年街、清泉街、仓房街,次年全部铺沥青路面。
  6月9日, “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开馆典礼剪彩,馆藏艾黎捐赠的中国古代文物3800余件。
  7月1日,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县33866户169267人(女81792人),比1964年多62546人,比1953年多104369人。
  是年,修建县医院门诊大楼,面积1615平方米。
  是年,全县开展林业“三定” (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工作,给16969户划“三荒地”2.64万亩。此后逐年增加。
  1983年
  1月,中共甘肃省委决定成立“两西农业建设指挥部”(以定西为主的甘肃中部干旱贫困地区和河西走廊商品粮地区简称“两西”),山丹县设“两西办公室”,实施“两西”建设计划。
  1月,市场开放,社员生产的粮、油、猪、蛋、皮毛、牛羊等农副产品完成任务后允许上市,恢复和开放以个体户为主的小商品市场。
  2月,职工可留职停薪进行个体经营。零售商业、饮食服务业和副食品加工业实行经营承包。
  11月,县以下建置政社分设,人民公社改称乡镇,生产大队改称村,生产队改称组(社)。
  1984年
  1月,中国共产党山丹县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中共山丹县第七届委员会,李英明任书记。
  8月31日,路易·艾黎、中国对外友协副会长刘庚寅、卫生部顾问马海德、甘肃省副省长葛士英、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屺阳为山丹培黎图书馆落成剪彩。
  9月2日,山丹县培黎图书馆举行开馆典礼,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震为图书馆题词。
  10月,山丹一中修建教学大楼,次年9月落成。
  1 985年
  春,普遍推广地膜覆盖种植西瓜技术。
  3月,耐寒高产春小麦品种“高原338”在霍城推广示范,秋收平均亩产537.8公斤。
  夏,修建县人民医院住院部大楼。
  8月14日,山丹、水昌发生边界纠纷,后经甘肃省人民政府裁决,将原为山丹辖地的尖山滩、东水泉滩、长沟东洼、定羌庙东滩、骟马墩滩以及大黄山东侧大干沟以东的地区划归永昌。
  9月20日,芦堡学校新建工程竣工。
  1 986年
  3月,山丹培黎农林牧学校修建教学大楼。
  5月,全县第一所农村中心幼儿园清泉乡双桥幼儿园成立。
  7月,山丹县13万亩小麦丰产示范科研项目通过省级技术鉴定,丰产田平均亩产322.5公斤,增产114公斤。次年获国家农牧渔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省农业厅技术改进一等奖。
  9月,啤酒大麦在山丹试种成功。
  1 987年
  2月,中国共产党山丹县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中共山丹县第八届委员会,高新民任书记。
  4月,东街百货大楼落成营业。
  夏,防疫保健综合楼竣工。
  秋,东乐乡人畜饮水工程竣工。
  12月27日,路易·艾黎因病在北京逝世。次年4月25日,路易·艾黎的骨灰由北京运至山丹,依遗嘱,部分骨灰撒在四坝滩及川口一带,部分安葬于艾黎陵墓。
  是年,静安村自筹资金18万元,县教育局拨款3.5万元,新建静安学校两层教学楼及宿舍。
  1988年
  4月28日,县委、县政府成立山丹县志编纂委员会,开始修志工作。
  5月,县博物馆在县城西北17公里处龙首山口子西侧的草场洼发现新石器时代墓葬群,出土彩陶及少量玉器、石器,属马家窑类型的马厂文化。
  7月,山丹县中小学教师及科技人员评定职称。具备专业技术任职资格1485人,其中高级职称29人(教师24人)、中级职称396人、初级职称1060人。
  9月,电视连续剧《第二故乡》开拍,记述路易·艾黎在甘肃的经历。
  秋,芦堡村人畜饮水工程竣工。
  是年,全县油料播种面积12329万亩,产量达1430万公斤,为历史最高水平。
  山丹史略
  郭兴圣
  上篇 远古至唐代
  先秦以前 山丹的山水,最早见于历史著作的是弱水。《尚书·禹贡》记述:“(禹)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弱水上源即山丹河,下游即与山丹河汇流的黑河。禹的时代“导”弱水似乎是一种传说,但从这句话中可以推测到源于山丹的弱水,在秦以前是一条水源充沛、径流大的河,才会名见于经传。从地形和生态环境上看,山丹县境南端耸立着祁连山系的冷龙岭,海拔4444米,终年积雪,滋润大草滩和山丹大部分耕地。龙首山是北境屏障,阻绝巴丹吉林沙漠的南移。隆起于县境东南的焉支山,海拔3976米,松杉茂密,植被良好,是寺沟河、流水沟等的水源涵养林地。可以想象,在2000多年前,山丹绝对是森林葱郁、水草丰茂,适宜孳牧牲畜的理想乐园。
  1947年,考古学家裴文中应山丹培黎工艺学校校长路易·艾黎的邀请,来山丹四坝滩考察并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界定名为“四坝文化”。1988年,县博物馆文物工作者在县城西北17公里处龙首山口子西侧的草场洼,发现新石器时代墓葬群,其中有马家窑文化石器的彩陶、玉器、石器物。足可证明,这里的先民活动,可以上溯到夏商时代。
  秦时(距今2200多年),西戎一个叫月氏的部族,赶走乌孙,独占河西走廊,游移于祁连、敦煌之间。他们没有长期定居的村落城邑,随着畜群逐水草丰美之处移徙放牧,叫做“行国”。司马迁《史记》说,当时月氏有一二十万能弯弓善射的骑士,可见国力强盛,人口众多。那时的大草滩上,焉支山麓、弱水两岸,不少较为开化的月氏人在此繁衍生息,放牧畜群。
  公元前209年,北方匈奴族头曼单于(匈奴最高首领)送他的儿子冒顿到月氏做人质,后冒顿逃回匈奴,杀父自立,称冒顿单于。他加强内部组织,健全军事制度,国势逐步强盛。冒顿首先向东灭亡活动在今内蒙古、东北的东胡,接着向西击败月氏。汉文帝前元三年至四年(公元前177年—公元前176年),冒顿再次击败月氏,迫使其西迁。汉文帝前元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老上单于联合乌孙,大举进攻月氏,杀月氏王,月氏大部被迫移徙至今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及迤西地区,叫大月氏;残留部众入祁连山与羌人杂居,叫小月氏。河西地区被匈奴占有,山丹县境属匈奴右贤王下属的浑邪王管辖。因而,历史上把河西地区叫做“匈奴右地”。
  汉初建县 匈奴强大了,地盘东达今蒙古乔巴山,西至哈萨克斯坦东部的额尔齐斯河上游,北起俄罗斯的贝加尔湖,南抵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阴山山系与呼和浩特市。匈奴在蒙古国乌兰巴托设单于庭,统率拥有30多万能骑善射将士的劲旅,严重威胁西汉王朝。汉文帝刘恒和汉景帝刘启一边防御匈奴的侵袭,一边发展生产,恢复经济。经过40年的努力,国库充实,军事力量逐渐加强。到汉武帝刘彻时,开始执行主动出击,集中力量用兵匈奴的战略方针。
  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三月,派骠骑将军霍去病统率骑兵万人,从陇西郡(今甘肃临洮)出发,经青海河湟地区,沿今大通河川,穿大斗拔谷(今民乐扁都口),过焉支山千余里,与匈奴激战。俘虏浑邪王子,缴获休屠王祭天金人,大获全胜。河西大捷鼓舞了汉武帝的信心。同年夏,又派霍去病和公孙敖从北地郡(今甘肃庆阳、环县)出发,分兵两路进攻匈奴。霍去病经今宁夏、内蒙古南部,过居延泽(今内蒙古额济纳旗的东西居延海),南折抵觻得(今张掖市甘州区西北),跨河西走廊,攻祁连山,俘虏匈奴单桓、酋涂诸王及王母、王子59人,相国以下将军、都尉63人,匈奴在河西的力量被彻底击溃。同年秋,匈奴伊稚斜单于对河西浑邪王、休屠王损兵折将,丧失土地的败绩大为恼火,要杀掉他们。二人恐惧不安,派人与汉联系,准备投降。汉武帝派霍去病率兵迎降,但后来休屠王反悔了。霍去病便率精锐部队急行军与浑邪王会见,杀了休屠王,合并部众数万人降汉。朝廷安排他们在今
  黄河河套以北边塞地区驻牧,名为“蜀国”。短短一年内,取得如此伟大的胜利,历史学家称霍去病为“断匈奴右臂,张中国之掖(腋)”的英雄。那一年他才20岁!
  军事胜利为政权建设开辟了道路。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河西地区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郡,在今山丹境内置删丹、日勒二县,隶属张掖郡。至此,山丹历史揭开新的一页,真正成为汉王朝的一部分。
  此后,汉王朝又用兵西域,河西便成为东西交通干线,使节商旅,往来不绝,与20多年前张骞通西域时相比,气象迥然。有了政府和驻军,随之而来的是粮饷供应问题。为了巩固边防,寓兵于农,汉王朝实行戍边屯田和移民屯田,即“军屯”和“民屯”。张掖、酒泉置郡以后,连同上郡、朔方、西河(包括今陕西绥德、榆林以北黄河西岸和内蒙古河套一带)等边境地区设田官,共派戍边士卒60万人屯田,这是张掖军屯的开始(《史记·平准书》)。汉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汉王朝再次选调退役军官率领部队屯田张掖郡。军屯的田卒既守边又种田,国家供给他们生产生活资料,收获全部上缴国家。移民来边地屯田的多是内地贫苦农民或犯法罪人及其家属,由国家供给农具、种子,他们向国家交纳地租。山丹县境东部的日勒县(治所在今硖口东古城洼)置都尉治泽索谷,就是戍边屯田兼而有之的军屯组织。《居延汉简》中记载,当时已普遍使用牛耕,并有垄(埂子)畎(垄间小沟,种植作物)轮换耕作的“代田”。
  西汉时,山丹地区由畜牧社会进入农业社会。这一重大进步,迅速促进山丹的生产发展和人口繁衍。西汉时,张掖郡有24000多户,近9万居民,山丹地区(删丹、日勒二县)当时至少有上万人口了。
  战乱割据 安定繁荣的局面极为短暂。西汉末年,国势渐弱,国家对边境控制已感鞭长莫及。匈奴时刻窥测形势,企图再起。汉昭帝元凤三年(公元前78年),匈奴单于派犁汙王探察边境虚实,认为当时的汉王朝,酒泉、张掖兵力薄弱,如出兵袭取,就能收复失地。于是右贤王、犁汙王率4000骑兵,分三路入侵日勒、乌兰(今张掖市甘州区碱滩乡的东古城)、番禾(今永昌县),张掖太守、属国都尉出兵迎击,大破匈奴,逃脱者仅数百人,犁汙王被归附汉朝的匈奴义沮渠王射死。
  王莽代汉,建立新朝。为了巩固政权,始建国二年(10年),分兵十二路同时出击。派奋武将军王骏、定胡将军王晏出张掖。百姓转运粮秣兵器,官吏督促严急,完不成任务用军法处置。删丹、日勒地处边塞要冲,人民苦于应征转输。
  公元23年,王莽政权摇摇欲坠。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北)人隗嚣起兵响应刘玄,聚众10万,杀死王莽官吏,占据陇西、武都、金城和河西四郡。删丹、日勒被隗嚣割据。
  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平陵(今陕西兴平市东北)人窦融被刘玄任命为张掖属国都尉,后来,行使河西五郡大将军职权。窦融结交地方豪杰,联络羌族胡人,实行宽松平和的政策,努力发展生产,上下团结,势力渐盛。他整顿边防,训练士兵,一旦匈奴入侵,他与各郡互相声援。内地人民因逃荒或避乱,多来归附,删丹人民也得到短暂的休养生息。10年后,窦融和河西五郡太守到洛阳朝见光武帝刘秀。而后,删丹开始奉行东汉王朝的政令。
  从2世纪初起,羌族侵扰又成为删丹的一大威胁。108年正月,羌族一度占领张掖、日勒。120年,上郡(今陕西榆林一带)沈氏种羌入武威、删丹,西掠张掖。162年冬,滇那种羌又入侵,删丹饱受战乱之苦。
  东汉献帝兴平元年(194年),凉州领属的河西四郡因距首府陇县(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遥远,加上寇盗梗阻,黄河天险,要求另行置州,以便统辖。东汉王朝另以河西地区置雍州,分张掖郡地置西郡,治所在日勒,辖删丹县。据青海《互助县志》记载,互助曾属西郡所辖,可知西郡境域曾延伸到青海部分地区。
  其实,经受184年黄巾军起义打击的献帝政权,对于豪强割据已无力顾及。曹魏代汉后,西平(今西宁市)太守麴演联合河西反抗曹丕,张掖张进、酒泉黄华各自捉拿郡太守起兵响应。金城(治所在今永靖西北)太守苏则出兵进攻张掖,杀死张进。曹丕黄初二年(221年),驻牧在今民乐、肃南地区的卢水胡首领治元多等攻删丹、日勒、显美(治所在今永昌县城东),东至武威,凉州刺史张既率兵进攻。显美决战,胡兵溃退,斩杀俘获胡兵数以万计。虽经两战平定了河西,但两次战火都波及删丹,使删丹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破坏。
  五凉纷争 晋朝灭魏后,对河西的控制更是力不从心。入侵河西的有鲜卑、匈奴、氐、羌各族,持
  续达170余年。陷于战乱焚掠之中的删丹、日勒,真可谓疮痍满目。
  鲜卑族由塞北迁入河西,晋初日渐强盛,首领秃发树机能勇敢多谋,在金山(今民乐洪水城西)战败晋凉州刺史苏愉。晋武帝咸宁四年(278年),树机能部将若罗拔能等杀晋凉州刺史杨欣于丹岭(《甘宁青史略》注:疑即山丹岭,山丹有焉支山),朝廷震动。晋武帝派马隆率军西征,且战且进。到武威,鲜卑族一些部落投降,树机能战败,被部下杀死。
  此后是张轨所建前凉。惠帝永宁元年(301年),西晋王朝任命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西北)张轨为凉州刺史。张轨联合汉族和少数民族首领,稳定当地秩序,扩建姑臧(今武威凉州区)城,保卫州境,兴建学校,河西地区一度安定。345年,他的孙子张骏称假(“假”是代理的意思)凉王,势力更为强盛,占有河西、新疆东部和宁夏西部地区,删丹属前凉。
  这一时期,西郡行政建置有所变动。《晋书·地理志》记载: “西郡,统县五,为日勒、删丹、仙堤、万岁、兰池。”日勒县城在今老军乡的古城洼。删丹县境在今清泉镇、东乐乡一带,县城位置无考。仙堤县城在今山丹县东十里铺。万岁县位于今县境南部,县治为东汉窦融所筑万岁城,确址不详。
  东晋孝武帝太元元年(376年),氐族人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进攻前凉,围姑臧,前凉国君张天锡兵败投降。前秦占有河西,删丹归前秦。
  386年,前秦大将吕光(氐族)征服西域30余国东还,前秦凉州刺史梁熙畏惧其兵势强盛,便置兵防御。吕光攻武威,城破,杀梁熙,自任凉州刺史。河西郡县多降吕光,惟独西郡太守宋泮坚守日勒,拒不投降,后城破被俘,宋泮被杀。
  前凉张天锡投降前秦后,趁383年苻坚兵败淝水之战的时机,又投奔东晋。其次子张大豫国亡时藏匿河西,后聚众数千攻吕光,占昌松郡(今武威东南),进逼武威,被吕光击败。张大豫从西郡裹挟百姓5000余户东逃临洮。此后,吕光自称凉州牧、酒泉公,建后凉政权,删丹归属后凉。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二年(387年),后凉张掖太守彭晃反对吕光,吕光亲率骑兵3万,倍道兼行,经日勒、删丹进攻张掖,城破杀晃。
  东晋安帝隆安元年(397年),后凉吕光杀尚书沮渠罗仇与其弟三河太守沮渠麴粥,由此引出了北凉国主沮渠蒙逊。沮渠蒙逊是匈奴沮渠王的后裔,以官为姓,驻牧于临松(今民乐县南古)一带,史称卢水胡。罗仇被杀,侄子沮渠蒙逊趁办丧事之机,结盟起兵,反对吕光,攻占临松郡,屯兵金山(今民乐洪水城西)。吕光派儿子吕篡率兵讨伐,在匆谷(删丹县境)打败蒙逊,蒙逊逃入山中。蒙逊族兄沮渠男成乃后凉将军,闻听蒙逊起兵,亦在乐涫(今酒泉市东)聚众数千响应。酒泉太守垒澄讨伐男成,兵败身亡。男成围攻建康(今高台县骆驼城),派使者劝建康太守段业共同反对吕光,段业拒绝。双方对峙20多天,后凉援兵不至。段业本与吕光近臣不和,此时心怀疑惧,以致动摇,最后于男成妥协。男成等拥戴段业为凉州牧、建康公,另立政权,史称“北凉”。不久,沮渠蒙逊率部众投奔段业,被任命为镇西将军。
  同一年,鲜卑族秃发树机能的后裔秃发乌孤占金城(今皋兰县西北)、西平(今青海西宁),自称“西平王”。黄河南鲜卑族十二部大人(部落首领)都来归附,遂势力强盛,史称南凉。段业任命的敦煌太守李暠,400年自称凉公,史称西凉。这样,在今天兰州以西至敦煌的河西走廊地带及青海河湟之间,当时氐、匈奴、鲜卑、汉族均曾建立过割据政权,彼此争夺兼并,战乱连年,日勒、删丹地区更是首当其冲,成为厮杀的战场。
  398年,段业派沮渠蒙逊进攻西郡,部下多有顾虑,蒙逊说: “西郡地处焉支山要冲地带,不可不取。”蒙逊率兵东经删丹,包围日勒,引水灌城。城溃,俘后凉西郡太守吕纯,声威大震。当时,后凉吕光的张掖太守吕弘坐镇张掖,段业派沮渠男成与王德进攻,吕弘慑于北凉的威势,弃城引兵东走,北凉国都迁入张掖。
  安帝隆安三年(399年)夏,后凉吕光派太子吕绍和吕篡伐北凉,段业向南凉王秃发乌孤求救,南凉派大将利鹿孤和后凉降将杨轨率兵救援。吕绍看到南凉、北凉协力对己,自怯军力不敌,欲从三门关(在今山丹县北龙首山,俗名大口子)沿山东还。吕篡说沿山撤退示弱于人,会自取败亡,不如结阵迎敌,敌人畏我可不战而退。吕绍遂引兵向敌。段业准备发起攻势,沮渠蒙逊说: “杨轨背叛吕光,今凭借鲜卑力量,有觊觎之心,不可靠;吕绍重兵深入,乃‘置之死地而后生’,不可轻敌。现在不战安若泰山,战则危若累卵”。段业按兵不动,吕绍也撤兵东还。删丹、日勒人民虽免于锋镝之灾,但大兵集结,转
  输支应,早已疲困不堪。
  段业看到沮渠蒙逊勇猛过己,便让门下侍郎马权代蒙逊任张掖太守。马权也是豪俊之士,深受段业器重,蒙逊很不安,便对段业说:“天下英雄您不必担心,要紧的是提防马权!”昏庸的段业竟借故杀了马权。蒙逊又离间段业与自己族兄沮渠男成的关系,目的是把段业的辅佐大臣除掉,自己好取代段业。他先是向沮渠男成表态,要联手除掉段业,让男成做北凉王。男成说:“段业原本孤身一人,是我们拥立的,而且待我们如同鱼水,谋害他会自取灭亡。”蒙逊便另设计谋,请求任西安(今甘州区碱滩乡东古城)太守。段业乐意他出居外职,便答应了。
  蒙逊先约沮渠男成同祭兰门山,暗地里又派人告诉段业,男成要利用祭山活动造反,糊涂的段业就逮捕了男成。男成向段业揭发了蒙逊的阴谋,并建议他假戏真唱,将计就计,宣布男成罪状,假言被杀,蒙逊定然造反,然后让自己率兵讨伐,定可平息叛乱。段业不听,杀死男成。于是沮渠蒙逊哭着对部下说:我兄长忠于段王,可是无辜被杀,各位能为他报仇吗?男成一向为部下拥戴,将士愤恨泪下,响应起事。向南到了氐池(今民乐县),已聚兵万人,北凉的将军和羌胡首领多起兵支持蒙逊。401年五月,蒙逊攻张掖,守将出降,段业被杀。蒙逊自称凉州牧、张掖公,代段业成为北凉国主,他大封官吏,任命段业降将田昂为西郡太守。
  406年,南凉秃发傉檀伐沮渠蒙逊,蒙逊据城坚守,傉檀掠日勒、删丹、赤泉(今民乐洪水南),抢收当地成熟庄稼后撤军。
  407年秋,秃发傉檀又集结胡人和汉族士兵5万人,进攻沮渠蒙逊。至西郡,双方战于均石(《资治通鉴》注:西郡界),傉檀大败,蒙逊进围南凉西郡太守杨统于日勒,杨统出降。这次战事的规模远远超出西郡及其周边地区的承受能力,傉檀曾一度运谷4万石,供给西郡,可见双方耗费不赀。410年,秃发傉檀又派左将军枯木等进攻北凉,掠临松居民1000多户后退兵。此后,蒙逊率2万骑东征。在焉支山麓驻扎期间,北方胡人首领率部下3000多人归降,蒙逊声势愈盛,至西郡,步骑已达3万。东抵显美,裹挟几千户居民西归。傉檀追至穷泉(在今永昌县境),蒙逊乘其屯驻未稳、壁垒未成便发起攻击,傉檀大败,仅以单骑奔还。蒙逊乘胜进围姑臧,傉檀请和。
  411年,蒙逊进攻姑臧(今武威),城破,俘南凉守将焦朗。进而伐南凉,围乐都(今青海乐都),三旬未破,秃发傉檀以子安周为人质,蒙逊退兵。
  不久,傉檀又进攻北凉,五路进兵,至番禾(今永昌县)掠5000户居民东归。当日风雨阴晦,蒙逊追兵猝至,傉檀败走,北凉军又围困乐都,傉檀以子染干为人质请和,蒙逊退兵。
  412年十月,蒙逊迁都姑臧。十一月,自称河西王。之后,蒙逊继续进攻南凉,并向西凉用兵。420年,沮渠蒙逊与西凉国主李歆在蓼泉(今临泽)重兵决战,李歆兵败被杀,蒙逊占领酒泉。李歆弟敦煌太守李恂据守敦煌,蒙逊筑堤壅水灌敦煌城,李恂自杀,部将宋承等投降。蒙逊屠敦煌,西凉灭亡。南朝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西秦国主乞伏炽磐(鲜卑族)派太子暮末、征北将军木弈干等率步骑3万出貂渠谷(位置不详),攻占河西白草岭、临松郡(今民乐南古),打败北凉军,徙居民2万余口东归,今山丹、民乐那时遭严重破坏。次年四月,乞伏炽磐令平远将军叱卢犍等袭击北凉镇南将军沮渠白蹄。在临松战斗中白蹄被俘,西秦军再次胁迫居民5000余户移居袍罕(今甘肃临夏)。
  426年八月,西秦乞伏炽磐伐河西,派太子乞伏暮末率军3万攻西安(今甘州区东古城)、番禾(今金昌市永昌县西)。沮渠蒙逊一面发兵抵御,一面与夏主(十六国之一,匈奴族所建,都长安,占有陕西北部及内蒙古的一部分)赫连昌联络,请夏国进攻西秦的苑川(今甘肃靖远西南)、南安(今甘肃陇西以东),秦兵撤退。
  431年,北魏(鲜卑族拓跋部在今山西北部与内蒙古部分地区所建)太武帝拓跋焘册封沮渠蒙逊为凉王,辖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西海、金城、西平七郡。北凉一时拥有河西地区与青海东部,此乃其鼎盛时期。
  433年,沮渠蒙逊病死姑臧。439年,北魏灭北凉。沮渠蒙逊自397年起兵至病故的37年中,几乎把全部精力投放到战争之中,堪称一代枭雄。但从民本思想上讲,真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五凉纷争期间,日勒、删丹的百姓暮惊烽火,朝死锋镝,逃窜流徙的不知道有多少。那时的焉支山下,弱水两岸,恐怕真的是“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了。
  沮渠蒙逊招揽人才,提倡儒学,努力接受中原文化。他的《劝农令》和一些诏书,文辞可观。他还译佛经,兴佛寺,促进文化交流,这些都是值得记述的。
  五凉纷争还有一段尾声,主角是秃发保周。414年,南凉亡于西秦,秃发傉檀的儿子秃发保周投奔沮渠蒙逊,后奔北魏。北凉灭亡后,北魏使保周为张掖王,分占各郡,删丹、日勒属北魏。谁知保周不顾都是鲜卑族的同种关系,就在北魏灭北凉的439年冬,率诸部鲜卑,据张掖叛北魏。440年四月,保周屯兵删丹,北魏派永昌王拓跋健率兵讨伐。七月,在番禾击破保周,保周窘迫自杀。
  隋唐时期 581年,杨坚废北周静帝自立,建立隋朝。当时北方基本平定,河西各族争战亦日渐缓和。五凉时,设置郡县过多,仅今张掖市甘州区、山丹县、民乐县境内,就设有张掖郡、西安郡、西郡、祁连郡、临松郡、金山郡等。西郡约与今山丹县境相当,设山丹、弱水、仙堤、万岁、兰池五县,真是“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民少官多,十羊九牧”。隋文帝改张掖郡为甘州,领三县:酒泉县(今张掖市甘州区和临泽县)、山丹县、福禄县(今高台县和酒泉市)。隋炀帝大业时,改甘州为张掖郡,领张掖(酒泉县改)、删丹(山丹县改)、福禄三县。原来的临松县(今民乐县南古城一带)并入张掖,金山县(今民乐县洪水镇一带)并入删丹。此外,《新唐书·地理志》将同城守捉(驻今内蒙古额济纳旗)记入删丹境内。王秉德先生《张掖东古城说古》记:“武则天‘垂拱元年(685年),安北都护所属金徽州都督仆固始为乱,大批同罗,仆骨族难民逃入甘州边境,武后命侨置安北都护府于甘州删丹县同城’。”同城距删丹有千里之遥,当时出于何种考虑而如此建置,不得而知。
  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二月,隋炀帝杨广从洛阳出发,经长安至西平(今青海西宁),40万大军平定吐谷浑。六月,越祁连至张掖,登焉支山,会见西域高昌王麴伯雅、伊吾(今哈密一带)吐屯设(突厥族守伊吾官名)等27国使者,并令武威、张掖官民穿上新衣前来迎接,借以夸耀隋王朝的富庶和强盛。西域王公献地数千里,隋炀帝成功实现“不动兵车,混一戎夏”的战略。
  耀威巡边并没有挽救隋王朝的崩溃。隋朝末年,各地义军纷纷起义,拥兵自重的隋朝官员也都割据一方,称帝称王。617年,金城郡(今兰州)家资巨万德金城府校尉薛举,劫持金城令郝瑗发兵,囚禁驱逐隋朝官员,据陇西全境,自称秦帝。七月,武威鹰扬府司马李轨约众起事,结纳民间豪杰,派部将安修仁联合突厥、吐谷浑,自称河西大凉王。李轨和薛举将军常仲兴在昌松(武威、古浪之间)会战,常军败没,李轨占有河西五郡,删丹为李轨割据。
  618年,李渊逼隋恭帝禅位,当了皇帝。李渊当然不会忘记河西地区,他派密使送书信给李轨,称其为“从弟”。李轨大喜过望,派弟李懋到长安朝贡,李渊封李轨为凉州总管、凉王。619年,李渊听说李轨自称皇帝,给自己的表章上竟然写着“皇从弟大凉皇帝臣轨”,这就难以容忍了。五月,李渊派安兴贵(李轨部将安修仁长兄)来凉州策反。李轨任命安兴贵为左右卫大将军。安兴贵劝李轨学东汉窦融,归顺入朝,李轨不听。安兴贵和修仁暗地里联络吐谷浑、突厥等进攻李轨,李轨势穷请降,被押送长安处死。从此,河西平定,删丹属唐。
  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李世民任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统率候君集、李道宗、李大亮等五路大军并联合突厥契芘部进攻吐谷浑。双方在青海湖之北与黄河源积石山之西的地区多次激战,吐谷浑伏允可汗兵败为部下所杀。唐王朝立伏允之子慕容顺为西平郡王、吐谷浑可汗。历时两年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为新建立的唐王朝解除了西境边患,李世民的欣喜是可以想象的。“秋七月,遣使劳诸将于大斗拔谷”(《资治通鉴》)。据此可知,当时的扁都口大军云集,战后休整,人唱凯歌,日照金甲,自是一番欢庆胜利的热烈景象。
  吐谷浑对河西的威胁解除后,接着又是吐蕃入侵,相持120多年。
  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吐蕃大将悉诺逻攻入大斗拔谷,进犯甘州。他们以掠夺人畜财物为目的,拿不走的房舍全烧光了事,删丹县遭受严重破坏。次年春,凉州都督率兵随其后。大雪天,吐蕃士兵冻死不少,从积石军(今青海贵德)西归。君㚟派人抄小路深入敌后,烧路边草,悉诺逻到大非川(青海湖南),马无饲草,死亡过半。唐军追到青海湖之西,破吐蕃军。
  728年,吐蕃再次侵入删丹,河西节度使肖嵩(驻武威)派左金吾将军杜宾客率强弩手4000人,在祁连城(今民乐永固)截击,自晨至暮,驰突杀伤。吐蕃一名大将被俘,军士溃散,逃入山中,哭声遍野。
  几乎同时,焉支山上再添一道景观——宁济公祠。古代帝王多爱封祀山神,仿佛此举可使神灵坐镇名山福佑一方。唐玄宗在封东岳泰山、北岳恒山之后,又认定焉支山在张掖、武威两郡之间,“积高之势,四面千里”。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封焉支山神为宁济公,命太子少保河西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建宁济公祠堂于焉支山南麓,由当时名士杨炎撰写碑记(王秉德辑录入《张掖春秋》第二集)。碑记中说,每年盛秋文武官员祀神之时,同时举行盛大的阅兵典礼,其中“金鼓七校,车徙十万……大阅兵于山外”。这些记述,虽不免于夸张,但规模之大,一定是非同一般的祭典。从那时起,删丹焉支山的宁济公祠(俗名中山寺),每年农历六月六日前来朝拜的人络绎不绝,至今已成定俗。
  但山神并没能护佑删丹。就在建庙10年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十月,吐蕃围凉州(今武威),河西节度使杨志烈不得军心,士无斗志,最终败退。主将杨志烈西奔甘州(今张掖),后被西突厥沙陀部所杀。至此,吐蕃占据删丹。
  此后的87年中,删丹劳动人民为蕃汉奴隶主或农奴主放牧种田,世代为奴。吐蕃奴隶主强迫汉人改换发饰服装,只许每年元旦穿戴唐衣冠祭拜祖先,祭完仍须换装。杜牧《河湟》“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诗句;元稹乐府《缚戎人》“眼穿东日望尧云,肠断正朝(元旦)梳汉发”诗句,正是置身战地的边陲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三月,沙洲(今敦煌)人张议潮结交豪俊,举行起义,吓跑沙洲吐蕃守将,克复沙洲。大中五年(851年)十月,张议潮派其兄张议泽至长安献沙、瓜、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11州图籍(表示献土地称臣民),唐王朝任命他为归义军节度使,删丹复归于唐。872年,张议潮病逝长安。
  20多年后,崛起于今蒙古及俄罗斯贝加尔湖一带的回纥西迁,其时唐朝政局动荡不安,无暇顾及河西地区的局势。河西孤立。回纥攻占甘州,立有可汗,史称“甘州回鹘”,删丹由回鹘驻牧。
  经受长期战乱,删丹疮痍满目,元气大伤。《新唐书·地理志》载,此时甘州只有6284户22092人,与西汉时比较,地域虽略有缩小,而户数、人口却均减少3/4 !
  下篇 西夏至民国
  西夏蒙元 唐末历五代至宋初的100多年中,删丹始终为回鹘(今裕固族先祖)控制。到宋仁宗天圣六年(1028年),西夏灭回鹘,占甘州,删丹又属西夏。南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成吉思汗占河西,删丹又归属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如从872年算起,至纳入元朝版图止,删丹在354年间是与中央政权隔绝的。
  甘州回鹘和中原政府的交往不外请封号、请婚和偶尔进贡方物等,唐、五代及北宋政府也多给予封号或赐婚,以示羁縻,回鹘对占领地区仍自行其是。
  继回鹘之后,占领河西的是党项羌族建立的夏国,也叫西夏。西夏本姓拓跋,驻牧于陕北、宁夏等地。唐初归顺,唐太宗赐姓李,表示优宠。北宋太宗赵光义为笼络党项族,召见首领李继捧,赐姓赵,改名保忠。其弟李继迁出走夏州(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一带),与宋对抗,迁徙无常,日渐强大。李继迁死后,其子赵德明不断侵扰边境,对甘州回鹘威胁更大。1028年五月,西夏王赵德明令其子元昊引兵袭破甘州回鹘夜洛隔可汗,夺甘州,占删丹。
  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赵元昊继父自立,建官制,订法律,整顿军事,创制文字,翻译儒家著作,始具建国规模。1035年,西夏在甘州设甘肃监军司、镇夷郡、宣化府,以删丹为甘肃军,总共布置兵力3万人,防备吐蕃、回鹘,足见当时删丹在军事上的重要性。
  关于删丹县城的位置,道光本《山丹县志》记,西夏时开始于今址建城。之前删丹古城位置,诸说纷纭,有说在今花寨子乡的寺沟,又说在霍城附近。其实以前城邑建设,多从军事需要考虑,边境尤其如此。汉武帝时,删丹县草莱新辟,四野未靖,县城随军事司令部相地设置,筑堡以守望,逐步形成城邑。这些城邑的兴废,与各时期军事实力的强弱相伴随。
  唐末五代,中原政权无力西顾;吐蕃、回鹘又多以帐幕逐水驻牧,城垣倾圮,汉时删丹古城遂湮没无考。
  如果从觻得古城、屋兰、仙堤县城与日勒郡治的设置看,基本上是北倚龙首山、面临弱水滨形成一条交通线。汉唐时,在今山丹县城或附近筑城,无论从军事或交通的角度讲,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前几年,山丹一中施工时发现唐墓一座,墓主为韩姓武骑都尉。墓铭中说到,该墓位于删丹县城之西的甘峻乡,唐删丹城就在今县城附近,这一发现似可印证上述观点。
  从872年到1226年,在回鹘、西夏占有删丹的354年中,由于文献少、史料少、要了解当时删丹的历史,困难很多。《宋史·地理志》不包括河西。当时发生在这里的事皆记入《外国传·夏国》中,且极为简略。作为“本国”的西夏,历史著述更少。这一时期,可以说是山丹悬隔绝域时代。要认识当时的历史,只有等待将来的考古发现与新的研究成果了。
  南宋理宗宝庆二年,蒙古成吉思汗二十一年,西夏末主宝义元年(1226年),成吉思汗分兵东、西两路夹攻西夏。他所率领的东路军驻浑垂山(今酒泉市北),名为避暑,实际上四处抾掠。五月,破肃州。六月,移师甘州。从征将领察罕之父曲也怯律为西夏守甘州,察罕射书劝降,并求见其弟。察罕遣使晓谕城中早降,曲也怯律副将阿绰等杀害怯律全家和蒙古使者,据城坚守。城破,成吉思汗要全部活埋守城夏军与居民,察罕劝谏,说百姓无辜,便只杀死阿绰等人。蒙古占有删丹,由元帅竺迩镇守。此时,改删丹为山丹。
  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蒙哥可汗(宪宗)死后,忽必烈在开平(内蒙古多伦北的石别苏木)继大汗位。他的幼弟阿里不哥在漠北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称帝,密约关中、陇、蜀等地将领响应。忽必烈派廉希宪与汪良臣防备。九月,阿里不哥派将领阿蓝答儿劫夺六盘山府库后,至甘州与浑都海会合。忽必烈派将军八春、汪良臣与诸王哈丹率军进讨。此时,山丹守帅按竺迩年事已高,已把军队交给儿子。战事在即,他却毅然引兵出战。双方激战于山丹耀碑谷(今县城西北大口子),大风扬沙,天色晦暗。午后,大破叛军,俘杀阿蓝答儿、浑都海,西部平定。
  蒙古族是从塞北来的游牧民族,处于氏族社会末期,他们不懂得保护劳动力,战争进程中杀戮过甚。蒙古王公在占领地区大量侵夺耕地,要么使之荒芜,变为牧场;要么强迫汉人为农奴或佃户,粗放耕种。如果大汗把某一地区分封为他们的领地,就握有更大的权力,几乎是独立的国君。元初,山丹是阿只吉大王(察合台之孙,封威远王)的领地。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阿只吉大王行山丹城事”,封建领主与军政大权兼而有之,他的权力更大了。至元七年后,忽必烈专门诏令山丹直接隶属甘肃行省,仍设达鲁花赤(蒙语,路、府、州、县的行政长官)主持政务。封建领主与地方长官各立门户,相互制约,集权情况大概稍好一些。
  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升山丹为州。
  此前约一二十年,蒙古汗国已意识到农业的作用,派董文用任西夏中兴等路行省郎中,主持兴水利、垦农田。自从浑都海叛乱之后,百姓惊恐,往往窜匿山谷。董文用在城邑通衢张贴安民告示,人心稍定。《元史·董文用传》说他“垦中兴(今宁夏银川)、西凉、甘、肃、瓜、沙等州之土为水田若干,于是民之归者户四五万,悉授田种,颁农具”。这些举措,对山丹地区的农业恢复自然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重筑山丹城,周长一里二百六十步。
  元代,对山丹影响较大的是驿站。古代,叫驿传,蒙语称为“站赤”。为了“通达边情,布宣号令”,元政府特别重视驿递的管理,经由河西的国际驿道尤为重要。专门供应驿站差役费用的叫“站户”,设提领、驿令等官管理,不与民户相混。如有缺额,由民户补充。《元史·兵志》记载:“沿途站户三五户供应马一匹,十三户供车一辆,一切公用杂物,全由站户支应。过往官员食宿供应,都有明文规定,如正使住宿,每顿支米一斤、面一斤、羊肉一斤、酒一升,路过减半,随从另有标准。”事实上,除过往官员信使外,中外僧人、色目(西域各民族)商人的接待,官物及官吏私物的运输,全部压在站户身上。设于山丹城内的青寺驿,养马80匹、牛30头、驴30头,供食用的羊150只,规模不小。至元十四年(1277年),元政府给山丹城等驿钞千锭为本金,取利息,添补驿站费用,但杯水车薪,无济于事。“永昌站户饥,卖子及奴产者甚众,命甘肃省赎还,给米赈之”(《元史·世祖纪十三》)。支差到了鬻儿卖女,已是山穷水尽的绝境。所以,站户逃亡日多,政府不得不从诸王封地的民户中补充,令投下户也按一般民例支应驿站徭役。驿站保证国际驿道畅通,促进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功绩不可抹杀,但驿道沿途
  却洒遍了人民的血汗和泪水。
  明代开发 元政府横征暴敛与民族压迫的政策,由于军事力量的削弱而失去了支撑点。顺帝时,以刘福通等为首的红巾军起义,动摇了元朝的统治。之后,郭子兴义军中的朱元璋脱颖而出,力挫群雄,于1368年称帝,定都南京,是为明太祖。
  明军北进,直捣大都,元顺帝于同年闰七月逃往塞外。元左丞相、河南王扩廓帖木儿(又名王保保)在太原被明军击败,退居甘肃。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明将徐达、李文忠、冯胜征讨王保保。四月,元军大败,王公及文武官员1860余人与将士8万被俘,王保保仅与妻、子数人北逃和林。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分兵三路远征朔漠,徐达自雁门关出趋和林,李文忠出应昌(在今内蒙古),宋国公冯胜为征西将军,取甘肃(今河西地区)。六月,冯胜至兰州,部将傅友德率轻骑五千人趋西凉(今武威),败元将失剌罕之兵。至永昌,败元太尉朵儿只巴。西进扫林山(今地不详),杀元平章不花,降太尉锁纳儿,元甘州守将上都驴献城迎降,平章委弃城逃走。甘州平,山丹人明版图。
  明太祖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置山丹卫,任命庄得为都指挥,下领五所。
  元顺帝于洪武三年(1370年)死后,他的儿子爱猷识理达腊、孙子脱古思帖木儿继位,时常出没塞下,为明边患。约在明成祖永乐初年(1403年),被鬼力赤(非元主后裔)篡位,称可汗,去国号,改称鞑靼。此后20多年,蒙古族另一部落瓦剌兴起,河西地区边警时起,战祸连绵。据新版《甘肃省志·大事记》和光绪本《山丹县志》载,自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年)至思宗崇祯元年(1628年)的192年中,鞑靼、瓦剌入犯甘州达37次,直接侵扰山丹有8次。
  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年)五月,蒙古阿台朵儿只伯犯山丹,指挥陈圮战死。
  天顺五年(1461年)八月,鞑靼部孛来犯山丹、甘州、凉州,守将都督毛忠率军抵御,适逢援兵至,鞑靼部败退。
  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八月,鞑靼达延汗(又叫小王子)进犯山丹、番禾。
  明武宗正德六年(151 1年)十月,达延汗入侵山丹,再犯甘州,甘州副总兵在柴沟击败达延汗。
  明世宗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鞑靼兵自青海返回内蒙古,掠番禾,不久袭扰山丹。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八月,鞑靼3万骑攻番禾、凉州,后进围甘州14天始退,战火波及山丹。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鞑靼部进攻山丹卫,大败明军,千户谢天赉,指挥王卿、刘继忠,百户黄堂等战死。
  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秋,原驻牧于镇番(今民勤)昌宁湖一带的鞑靼部青把都儿移驻龙首山,意在挑衅,被巡抚田乐击败。
  此外,还有明世宗嘉靖三年(1523年),回部首领脱脱木儿的暴乱。至于小股盗边或过境抢掠而史志未载的,当若干倍于此,山丹居民遭受的战乱之苦,是无法计数的。
  明太祖很重视边防建设。在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移陕西行都司于甘州,并添设挂印总兵官镇守,辖12卫和4个守御千户所,包括西至肃州、东至青海西宁的广大地区。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都指挥庄得扩建山丹卫城,共7里209步,高2.8丈,厚3.5丈;城壕深9尺,阔2.5丈。辟东、南、西3门,建箭楼7座,筑逻铺28处。明神宗万历十九年(1591年),山丹地震,损毁城墙。次年,补筑倾颓城垣,增筑南关,东、西与南城墙相当。清高宗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山丹大水,冲毁南关城墙。次年,知县王亶望修复。
  经明清两代多年经营建设,县城东、南、西诸街路面宽阔,两侧多为商铺,高脊重檐,廊庑整齐,寺观坛阁,错落于街巷间。头坝、二坝、四坝诸渠,流经南关、王家什子及城区东北部,有“三龙穿城”的美誉。城内田园散布,夏日清荫森森,秀禾畦畦,风光宜人。1958年后,为了公私用地,城墙大部被拆。至今,仅存山丹一中内无量阁台基一段。
  山丹境内,汉代已筑有长城,今倾圮遗址尚存。明世宗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巡抚都御史(省级军政长官,驻张掖)杨博亲自勘察筹划,修筑边墙。自山丹教场(东门外)起至古城洼(今绣花庙十五里口)界牌(山丹永昌分界处)止,共筑边墙19995丈,计111里,其中包括龙首山至红寺儿及山丹段。工程项目有:1.筑墙。大墙底阔1.2丈,项阔6尺,实台高1.35丈,裙墙3.5尺,共高1.7丈。中墙较矮,
  共高1.5丈。2.挖壕堑。壕口宽2丈,深2丈。3.削崖掘阱。崖柞是依山构筑的防御工事,削陡山崖,下掘陷阱。或于阱中立竖木(称为柞鄂,本为捕兽装置),崖高阱深各3丈左右,阻障军行。4.砌叠水。山口多有溪涧,于溪口中砌石做叠水,高1.4丈,叠水下凿石井,深丈余,水可流而人不可越。5.备垒木。战时从山上滚下撞击敌军。6.凿石梯。历经24年,于明穆宗隆庆六年(1572年)完成。经430多年风雨侵蚀及人为破坏,城墙大都颓倾,今山丹县新河北尚保存数十里明代边墙,是河西地区最完好的。现这里建有长城文物陈列馆,游览历史陈迹的人不少。
  烽燧,又名“烽候”,是边防用烽燧报警的土堡哨所。报警有两种信号:白天放烟叫“燧”,夜间举火叫“烽”。山丹境内筑烽候,与筑边墙同时开始,也是杨博委派属员督修的。烽燧定点至关紧要,不但要扼冲据险,更选好制高点,居高望远,在一定区域内起瞰制作用。山丹卫领墩69处,守瞭军310名。烽燧分军事烽燧、苑马寺烽燧(保护牧场马群)、驿站烽燧与屯庄烽燧4类。形制为覆斗形,底部边长8—10米,顶部边长6—8米,高度依地势而定,4—10米不等。守瞭军极为辛苦,不避烈日风寒,不分晴雨昼夜,值班守望,不敢懈息,稍有违犯,即军法从事。那些犯罪谪戍的更是辛苦,连按期更换轮休的机会都没有。
  明政府还重视村落堡寨的防守设施建设。明神宗万历元年(1573年),都御史廖逢节主持接帮城堡工作。接帮城堡有石峡口、丰城铺、东花寨堡、卢家寨堡、新开坝堡、暖泉、范家营、杨家坝与今属民乐县的四家儿堡、赵岗堡、三堡等。接筑高5尺—1.5丈不等,连旧城墙共高3.5丈;加帮底阔7尺—1丈,顶阔6尺—7尺不等。添筑敌角台、悬楼、敌角楼、墩房、水洞共134座。如遇小股匪乱,这些村堡有一定防守能力。民国末期,芦堡的城墙、角台、悬楼、瓮圈、地道等尚属完好。
  明代农业中,屯田制的完善对发展经济有一定的历史作用。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实行军屯、民屯, “其制:移民就宽乡,或招募或罪徙者为‘民屯’,皆领之有司。而军屯则领之卫所。边地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内地二分守城,八分屯种。每军受田五十亩为一分,给耕牛农具……(洪武)三十五年定科则:军田一分,正粮十二石,贮屯仓,听本军自支,余粮为本卫所官军俸粮”(《明史·食货志》)。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定赏罚条例:12石之外,以超产6石为比率,多者赏钞,缺者罚俸。
  明时,山丹移民人数无可考查。但民间广为流传,先祖是明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大槐树下来的,有些还是“白菜军”。因为蒙古人撤回大漠之后,河西地区空旷无人,为充实边防,需大量移民,百姓又不愿来,就罗织罪名,偷拔人家一棵白菜,也要充军河西。各地移民集中到山西洪洞县,便整队出发,那里有棵大槐树,便永远留在背井离乡的移民记忆之中了。
  过了100多年,屯田的弊端显露出来了。明世宗嘉靖时,甘肃巡抚、都御史杨博给皇帝上奏章,说甘肃州屯田“种未入士,名已入册,或人已在逃,粮犹如故,(官府)不知虏至则不得耕牧,水淤则不能灌溉……官司一例追征,更无分别。(百姓)未受富饶之利,先罹剥肤之害,以故宁甘贫窭,不敢承认(承担开垦耕种的责任)”(《甘州府志·艺文〈查处屯田计安地方疏〉》)。朝廷采纳杨博的建议,对抛荒的田地,听其尽力开垦,永不起科(征收田赋);原来征税的土地,荒芜日久,仍要用力开量的,屯户应纳粮食,一律免征。又过了20年,都御史廖逢节会同总督戴才呈报朝廷,指明影响屯田的还有其他原因:军屯的士兵已确定,但未给田地;给了田地的,又缺乏耕牛籽种;有人依仗官府,霸占水利,强夺粮食。他们建议荒地召人尽力开垦,五年后征税。各营堡卫所于驻军中抽调1/5,每名拨地25亩,朝廷供给耕牛籽种,秋收后交粮15石。若遇荒年,只按实产征收,不得逼令包赔,以致逃亡。
  明代,河西地区边患严重,人口锐减。山丹卫在太祖洪武年间居民6363户,人12720口。至世宗嘉靖年间,相距约150年,户数减为1551户,少了3/4;居民5406口,少了1/2强(《甘镇志·岁计》)。其原因一方面因战争频仍,居民非死即逃;另一方面由于屯田弊端甚多,农民不得已离开土地而另谋生路。杨博、廖逢节等采取轻徭薄赋、缓和矛盾以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自然是正确的。
  总括起来,明代对河西农垦还是比较重视的。如明太祖洪武三十年(1397年),陕西行都司辖区有屯兵3.35万人,屯田1.63万余顷,收成二分输官,八分留给屯兵。甘州、山丹等地因气候寒冷,四月雪消方可耕种,苗刚结穗寒霜已降,军士缺粮,朝廷调凉州等地储粮接济仍不足。明宣宗宣德六年(1431年),朝廷派官来河西调查豪强官僚占地霸水问题,派御史等官专掌水利,兼收屯粮。年底,又命监察御史来
  巡视屯田水利。明孝宗弘治五年(1492年),朝廷逮捕侵占甘州屯田、削减军饷的甘肃总兵官周玉、巡抚都御史马续和太监傅德。
  明孝宗弘治十三年(1500年),巡抚都御史刘璋命山丹卫都指挥武振组织民力,修白石崖渠。工程情况及效益虽不明了,但也可说明当时地方官员对农田水利的重视。
  由于农业较有发展,明代,山丹卫纳官粮4675石(《重刊甘镇志·岁计》)。
  清代荣悴 明思宗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破潼关,占西安,攻克平凉等地。遣将贺锦、田见秀等攻取陕北、陇东地区,进占安定、会宁、秦安,移兵向兰州,兰州守将迎降。十二月,渡黄河,庄浪、凉州二卫降,进围甘州。巡抚林日瑞联合羌人,严阵以待。林率领副将郭天吉扼守河岸,冰封河,义军踏冰过河,直抵甘州城下。林日瑞入城坚守,适逢大雪,守城士兵手足皲裂,辛苦埋怨。义军在雪上掘坎,乘夜强攻,城破。林日瑞和总兵官马爌等拒降被杀。义军将领辛恩忠占领山丹。清世祖顺治二年(1645年)六月,清英亲王阿济格招抚河西。自此,山丹人民受清廷管辖。
  山丹南与青海为邻。清世祖顺治八年(1651年),甘肃总兵官张勇为交换马匹、皮张,在洪水(今民乐县城,时属山丹)开放市场,与蒙、藏各族交易。清圣祖康熙四年(1665年),青海额鲁特部(蒙古族)首领怀阿尔赖乘机与其兄弟3人,率部众驱马数千,移帐于白石崖口外的野马川。怀阿尔赖部下亦牧亦兵,有3000多人能舞刀射箭。不久怀阿尔赖部北进,很快占据焉支山。多次谈判,怀阿尔赖仍坚持不肯离开大草滩,清政府只得增派部队,驻守大草滩,双方对峙,甘凉间交通梗阻。后张勇部将王进宝奇兵掩袭,突发大炮,怀阿尔赖的马匹受惊,腾越不能控制,清军鼓噪呐喊,地动山摇,额鲁特军队溃散南逃,大草滩终于收复。这次战斗,在山丹民间流传甚广,近于传奇。为巩固边防,清王朝于圣祖康熙十年(1671年)在永固(今民乐永固)建城堡,任命王进宝为副将,屯兵驻守。并在马营墩(今民乐)设守备,驻马步军148名,连同前在此设置的黑城营(今霍城)守备、洪水参将,以及稍晚部署的山丹营游击、硖口营守备、大马营游击等,形成联防,解除边患。
  翻开《中国历史地图集》,明代陕西布政使司的山丹卫,北越龙首山是鞑靼,南至祁连山外是额鲁特蒙古,西出嘉峪关就是吐鲁番部,南北边境线相距约100公里,真个是地处前线的边境要冲。这种情况的改变,不能不归功于清代康、雍、乾三朝的开拓扩张。1636年前后,皇太极为便于包围侵略明王朝,先征服了漠南(今内蒙古)蒙古部。圣祖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亲率大军在昭莫多(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南)大败称雄20年、控制天山南北路和蒙古国的准格尔部首领噶尔丹,逼得他第二年自杀,解决了北部威胁。当噶尔丹与清军久战之时,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占有伊犁,助清攻噶尔丹,逐步成为西域大部落。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策妄派兵南侵西藏,于第二年攻陷拉萨,杀害藏族政治首领,囚禁达赖喇嘛。1720年,清军由四川、青海两路援藏,策妄兵败归伊犁。清世宗雍正二年(1724年),年羹尧等征服青海额鲁特蒙古的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出逃漠北,统一青海。清高宗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将军兆惠率军进占伊犁。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军进攻天山南麓伊斯兰教首领大、小和卓,取得最后胜利。至此,内外蒙古、天山南北麓、西藏、青海地区均归清王朝版图。地处边境前沿的山丹也成为清朝的一部分。
  清政府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清初,丁粮或丁银(按成年男性征收的人头税)与田粮(按地亩征收的农业税)分别征收,富者田连阡陌而丁口甚少,贫者无论丁口多寡,而田无一垄,负担不均,穷的越困苦。圣祖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规定,依照上年各地所报丁数,固定税额,并入田赋,还规定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这不仅简化了稽征手续,也给贫苦人民减免了一些负担。清朝多次豁免丁银田赋,自清世祖顺治六年(1649年)至德宗光绪十三年(1887年)的230多年中,共给山丹县减免26次(光绪本《山丹县志》)。
  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经山丹人民千百年的经营规划,山丹至清代已形成系统分明的渠道与灌区。全县分五大渠系,县城南的是草湖渠,源于马营各泉源沮洳的是暖泉渠,源于黑城泉头的是东中渠,源于祁连山的是童子渠,靠山水形成的径流是慕化渠(后两渠今属民乐县,叫童子坝河与大都麻河灌区)。五大渠下分干渠14道,灌田11.42万亩。一套严密的水规章程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
  19世纪中期的清宣宗道光年间,山丹户数达15082户,人口为93493人(见光绪本《山丹县志》)。
  与明世宗嘉靖时比较,户数增加1倍多,人口增加7倍多。
  山丹官办教育,见于志书的最早为明代。明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年),都御史马昂重修山丹卫学。明宪宗成化四年(1468年),都御史徐廷璋增修山丹卫学。孝宗弘治十五年(1502年),都御史刘璋修山丹卫学。清高宗乾隆元年(1736年),知县祁安期、苏泰建山丹书院。乾隆十六年(1751年),知县明福建龙峰书院。宣宗道光元年(1821年),知县颜廷彦将龙峰书院移修于县城东南隅。德宗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改书院为小学堂,并增办蒙养学堂多处。这些知县或捐出自己俸银,或划出荒田出租,或发动绅民捐助,筹集资金,维持学校开支和购置图书。他们常到书院检查并亲自讲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宣宗道光十一年(1831年),知县黄璟以荒地成立“科举盘费义田”,把地租收入用来资助贫寒子弟参加科举的盘费。这些政绩,都记载于县志之中。
  对山丹县影响很大而且破坏严重的是清穆宗同治四年至十三年(1865—1874年)的兵燹。同治二年(1863年),宁夏马应龙组织回军在金积堡起义,河陇震动。河西地区汉族地主官绅惊慌失措,河西地区相互攻杀、由此开始。
  十年战乱,无辜百姓死伤无数。山丹县蒙受的灾难,绝不是“深重”二字能概括得了的。左宗棠也承认:“甘肃频兴兵燹,孑遗仅存,往往百数十里人烟断绝!”经过德宗光绪年间的休养生息,至宣统元年(1909年),山丹知县张瀛学上报山丹地理调查表,按村分别统计户数人口,山丹全县(包括今属民乐县的童子坝灌区和大都麻河灌区的几十个村镇)户数为20294户,人口为78614人,比道光中期的93493人仍然少了近15000人。
  民国衰微 1911年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但是由于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对旧制度触动不大,山丹因偏僻闭塞,亦没有激起多大的波澜。民国期间,对山丹影响最深的莫过于马仲英和马步芳的统治。
  马步芳1931年4月开始统治河西。其所部三旅驻扎山丹、民乐。以后,国民党政府派马步青率陆军骑兵第五师(后改第五军)驻武威,所部分驻河西各县。山丹为张掖驻军一百师辖区,师长韩起功,凶狠贪婪,苛求无厌,集军政财权于一身,为虐长达10年之久。
  1941年冬,国民政府监察院长于右任来河西视察,亲眼看到河西人民在马家军压榨下的痛苦生活,回重庆后,说服蒋介石调马步青为青海柴达木屯垦督办并令率部前往,改由蒋介石嫡系的骑兵第十师谭辅烈部驻防张掖,辖山丹等县。马家军虽走,但所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据当时山丹县政府统计,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全县户数仅6704户,人口40257人,比清宣统元年(1909年)的78614人竟少38357人。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三军十九团解放山丹。
  站在21世纪的新起点上,回顾山丹历史,总是别有一番滋味。生活在这片沃土上的各民族的先行者们,既经历了金戈铁马、战乱相继的凄苦岁月,也曾有过铸剑为犁、安居乐业的太平时期。不论怎样,他们对山丹的开发都做出了各自的贡献。
  (选自《山丹史话》,有删减)
  明清民国时期山丹教育述略
  山丹始有行政建置距今已有二千一百多年的历史,而教育事业有文献可考却始于明代。
  明代,山丹地处边陲,其行政建置为山丹卫。明英宗正统五年(1440年),山丹卫指挥使杨斌始于卫城(今县城)东南隅(今县公安局武警队址)创建山丹历史上第一所官办学校,即山丹卫学。彼时,置儒学教授、训导各1员,主持教育和学务。都察院右副御史马昂驻节甘肃(驻张掖)期间,曾于正统十三年初(1448年)视察山丹,目睹山丹卫学校舍破旧简陋,“师生朝夕寓教空舍”之情景,即命山丹卫指挥佥事彭智重修校舍。彭智是一位文武兼备的吏才,任内重视教育,颇有政声,受命后立即动员僚属及城乡士庶募集筹资,储材陶甓,邀集工匠,遂于是年二月在原校址开工重修卫学。至是年六月,重建工程告竣, “讲堂斋舍,罔不咸备”,学校面貌大有改观。成化四年(1468年)和弘治十五年(1502年),都御史徐廷璋、刘璋,佥事李克嗣主持扩建山丹卫学,增建大成殿及两庑斋舍数座,使学校面貌有所刷新,规模有所发展。据清《山丹县志·学校源流》记载,明代山丹卫学生员额数每年文武各12名。明代,除城内山丹卫学外,乡下无官办学校,只有大的堡寨设有私塾。
  清初,沿袭山丹卫建置,山丹卫学生员额数仍沿袭前例。至雍正三年(1725年),废卫置县,山丹卫学随之告终。雍正十一年(1733年),山丹县知县祁安期于县署(今东街小学址)东侧创建书院一所,名山丹书院。次年,山丹书院额进文童34名、武童19名。乾隆十六年(1751年),知县李复发主持重修山丹书院,旋取山丹晋置仙堤县名改山丹书院为仙堤书院,并增拨学田、学粮,增加书院经费。之后,历任知县苏泰、明福、恩光、杨鼎、郑长箓等都很重视教育,或捐资募钱修葺校舍,或增拨学田学粮充实书院经费,或延请师长教读,或亲临书院课士指导。由是,山丹学子日多,文风日盛,人才辈出。乾隆五十年(1785年),知县明福(旗人)在重修仙堤书院后,取县城北境龙首峰之名,改仙堤书院为龙峰书院。道光二年(1822年),知县颜廷彦捐俸银600两,又募钱2000贯,买城东南隅(原山丹卫学址)田姓土地数十亩,修建校舍68间,移龙峰书院于此,复改书院为仙堤书院。彼时,除县城仙堤书院外,县城东街设有义学一所。乡下除大堡寨设有私塾外,无官办学校。道光七年(1827年)三月,山西平定举人黄璟出任山丹知县。他到任伊始,首先关心的是山丹的教育事业。当他了解到山丹教育事业落后的原因在于“地瘠民贫,少薪资以延师长教子弟”,即捐俸银于县城文昌宫(今县文化馆西侧)增设义学一所。次年,又在西关观音堂建义学一所。道光九年(1829年),黄璟又动员地方士庶捐资建校,在新河堡内和堡东门外,硖口堡牛王庙,马寨堡内,黑城堡(今霍城)大寺和堡东关,永固城关外三宫庙,姚家寨(今属民乐)内共建义学8所。至此,山丹县有书院1所,城乡义学11所,大大方便了城乡学子就近就读,山丹教育面貌大为改观。道光十二年(1832年)六月,即黄璟调任皋兰知县离任前,派员从省城购买图书十余种百余册,藏于仙堤书院,供师生阅览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六月,受戊戌变法影响,知县巢凤冈主持,对仙堤书院加以改造,增建讲堂1座、礼堂1座,收藏书册器具室3间,教员住坐室3间,学生自习室36间,厨房、柴房、侧房及伙夫、挑水夫等居住杂室13间。在校内建体操堂1座,书院外辟体操场1处。书院改造后更名为山丹县高等小学堂。设校长1人、董事1人、司事1人,延请师范生充任教员,另请体操教习1人。其时,山丹县高等小学堂有学生30余人。课程设置一改往昔只重经文而轻数理的传统,开设修身、中国文字、外国语言、中外历史、中外地理、算学、博物、图画、体操等新型课程。又从省城购买各种图书600余册,供师生阅览。高等小学堂建立后,学校在名称、设施、教员、课程设置等方面都有了新意。同年,将原有11所义学中的6所改称蒙养学堂。次年,知县方景周主持,在东二十里铺、西二十里铺、花寨堡、慕化坝(今属民乐)添设蒙养学堂4所。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将城乡所有蒙养学堂一律改称初等小学堂。各初等小学堂学生十五六人至十七八人不等,连同高等小学堂学生数,全县每年有学生200余人。本县东乐堡,清代是东乐县丞驻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东乐县丞周能珂在堡内创办天山书院。同治十二年(1873年),左宗棠率部西征,经东乐,捐资助学,遂改天山书院为仰支书院。
  宣统元年(1909年),除原有学堂外,城内增设半日制学堂1所、师范讲习所1所,并于时属山丹县的洪水堡东街增设高等小学堂1所。
  清代,山丹县署置礼房主管学务、科举、祭祀。置教谕署管理学政、书院、义学。教谕署主官为教谕,多有刚入仕途的举人充任。不少教谕还兼任书院山长(校长)。当时,学校经费“或取之于官府,或取之于义仓”,并由县署拨给一定数量的学田学粮资助。教谕崔恒泰(陇西人)、党行义(陕西武功人)都曾为山丹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过贡献。
  明代,本籍人刘裔(曾任成县知县)、周显(曾任湖北襄阳府训导)、张铭(曾任河南汲县知县)、李进(曾任四川绵州训导)、王建侯(进士,曾任户部主事,蓟北参政道)、陈思论(曾任河南夏邑知县)、陈思诚(曾任河南柘城知县)、吴承勋(曾任山西忻州训导)、史良杰(曾任山东济宁知县)、周维新(曾任安徽颍州同知)、刘尚文(曾任四川彭县知县)、马应龙(曾任湖北谷城教谕)。清代本籍人梁参乾(曾任山西闻喜知县)、周家志(曾任四川丹棱知县)、赵廷鉴(曾任陕西咸阳府教谕,延安府教授)、刘从善(曾任安西州学正)等许多吏才及明代本籍学者刘喜、徐昊,清代本籍学者高远振、茹溶、贺璋、陈兆麟等,都是经山丹卫学和仙堤书院培养走上仕途和学有所成者。
  民国元年(1912年),改山丹县高等小学堂为高等小学,并将原有初等小学堂一律改称初级小学。十一年(1922年),将时属山丹县的洪水镇高等小学堂改称山丹县第二高等小学。二十二年(1932年),在芦堡过街楼西侧(今芦堡学校址)设第二高等小学,因民国十八年洪水镇划归民乐县,芦堡高等小学按顺序为第二高等小学。二十六年(1937年),在今县法院址设青云小学(后改为中正小学)。二十八年(1939年),在文昌宫(县文化馆西侧)设山丹女子小学。二十九年(1940年),县长薛兴唐提出乡有完小,保有初小,发动各乡捐款建校,兴办富源乡中心学校(祁家店)、封云乡中心学校(新河)、维新乡中心学校(花寨子)、复兴乡中心学校(黑城)。原第一、第二高等小学更名为龙峰镇中心学校、仙堤乡中心学校。至此,全县有完全小学8所。
  民国初期,因战乱灾荒,各乡原有初等小学堂大多停办,农村幼童多入私塾就读。民国二十九年,各乡多以庙产为校,设立初级小学,全县共建初级小学49所,其中龙峰镇设有东街、东关、西关、碗窑沟、城北5所初级小学;富源乡设北湾、七号、七坝、南湾、西二十里铺、大桥寨(大桥寨以西时属民乐县,不在统计之列)6所初级小学;仙堤乡设位宽、刘伏、孙家营、马寨、山湾、东二十里铺、刘英、高寨、十里铺、位奇、汪家庄11所初级小学;封云乡设甘泉、硖口、老军、焦家湾、寺沟口、范家营、寺沟河、王城、徐家盘山、周家坑、陈户寨11所初级小学;维新乡设大马营、圈沟、夹河、上寨、下寨、土坡头、高家湖、新开、高庙、吴宁寨10所初级小学;复兴乡设杜家庄、西坡、双峰、白家、西山、河湾6所初级小学。另外,全县还有村学27所。民国三十四年,改中心学校为中心国民学校、初级小学为保国民学校,校名前按学校等级冠以乡镇村名。
  中学创建起步晚,民国十七年(1928年),曾于文庙(今县法院址)设初级中学1所,半年后因经费拮据、师资生源缺乏而停办。至民国三十四年(1944年)8月,利用县城北街元帝庙、地藏寺、药王宫、北斗宫等庙产正式创办山丹县立初级中学,本县始有初中。
  民国初,县署设劝学所管理学校。八年(1919年)改为教育局。十三年后改称教育科,为教育主管部门。
  (选自《山丹县第一中学校史》甘出准059字总947号〔2004〕26号,原名“明清及民国时期山丹教育事业述略”)
  重要教据表
  说明:1.下列表数字主要摘自统计资料,均按现有行政区域范围统计。2.由于统计范围、统计口径与计算方法不同,某些指标难以划一,只能照列原有数字。有的年份数字不全。3.有关产值等数字除注明的均为当年价。
  表附-1 全县主要经济指标 单位:万人、、亿元、%
  注:1.总人口指标中,人口总量为公安年报数,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计划生育年报数。2.200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2000年低,是因为从2001年开始山丹县不再统计山丹石油公司的油品销售额。3.自然增长率为‰、增长速度为%。4.城镇居民收入调查始于2001年。
  撤乡建镇批复
  甘肃省张掖地区行政公署文件
  张署发〔1998〕127号
  张掖地区行政公署
  关于山丹县清泉、位奇、霍城三乡撤乡建镇的批复
  山丹县人民政府:
  你县《关于清泉、位奇、霍城三乡乡建镇的报告》收悉。经研究并报省政府审批,同意清泉、位奇、霍城三乡撤乡建镇。建镇后实行镇管村体制,原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撤乡建镇所需经费自行解决。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张掖市人民政府文件
  张政发〔2004〕79号
  张掖市人民政府关于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各县(区)人民政府:
  你县(区)报来《关于调整乡镇行政区划的请示》收悉,经市委、市政府研究,上报省政府同意,现批复如下:
  ……
  山丹县:撤销城关镇,并入清泉镇;撤销红寺湖乡,并入清泉镇;撤销花寨子乡,并入大马营乡。
  ……
  各县(区)乡镇调整合并后,有关乡镇的行政区域界线均以本县(区)上报的关于乡镇行政区域调整撤并的请示或报告标绘的界线为准。
  望你们认真按照市政府《关于印发张掖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张政发200461号文件)所确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周密部署,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切实做好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工作,妥善处理有关事宜,确保乡镇撤并工作按期完成。
  二〇〇四年九月三十日
  撤乡建镇通知
  张掖市人民政府文件
  张政发〔2014〕93号
  张掖市人民政府
  关于山丹县临泽县陈户乡等5乡撤乡建镇的通知山丹县、临泽县人民政府:
  根据《甘肃省民政厅关于山丹县临泽县陈户乡等5乡撤乡建镇的批复》(甘民复〔2014〕100号),同意山丹县撤销陈户乡、大马营乡、东乐乡,设立陈户镇、大马营镇、东乐镇;……撤乡建镇后,实行镇管村体制,原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在撤乡建镇工作中,要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一系列要求,做到节俭、高效、有序。
  特此通知
  张掖市人民政府
  2014年8月4日
  限外辑要
  (2014—2019)
  201 4年
  1月27日,全县首届农民电视春节联欢晚会开幕。
  3月2日,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第五督导组第一组长李沛文,省政协常委、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主任、省委第五督导组组长黄周会,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巡视员、省委第五督导组副组长何坚明一行7人来山丹县调研指导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3月18日,全省国家级及省级开发区工作考核组对全县工业园区2013年工作情况进行考核。
  4月18日,张掖国际物流园开工奠基仪式在县城北工业园区举行。
  是日 旅游观光小火车启动运营仪式在大佛寺景区举行。
  5月6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甘肃电视台等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记者来山丹县采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情况。
  6月16日,第五届焉支山旅游文化艺术节暨首届甘肃省焉支山民歌大赛在国家4A级景区山丹焉支山举行。
  6月19日,全县二轮修志暨《山丹县志(1989—2013)》编修工作会议召开。
  7月1日,市、县领导深入山丹县洪涝灾害现场指导救灾工作。
  8月18日,张掖国际马文化产业园——丝路马城(HC)项目——开工仪式在金张掖北三环金边带区域举行,山丹县介绍项目概况。
  9月1 1日,2014丝绸之路国际生态产业博览会暨绿色有机产品(张掖)交易会在张掖玉水苑开幕,山丹县设展区。
  10月22日,东乐乡举行撤乡建镇揭牌仪式。
  11月4日,县上举行化新路(化工厂—新河)建成通车仪式。
  11月8日,陈户乡举行撤乡建镇揭牌仪式。
  12月4日,大马营乡举行撤乡建镇揭牌仪式。
  201 5年
  1月27—28日,山丹举办由甘肃省商务厅主办、县政府承办的对外劳务合作对接会。
  3月9日,国家地震局灾害风险评估专家组一行10人来山丹县考察调研地理地貌情况、人口密度、建筑物结构类型、抗震能力和地震应急准备能力情况。
  3月25日,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市市长莉安达·戴尔济埃和克赖斯特彻奇市中国姊妹城市委员会主席伯纳德·邓肯、塞尔温区区长凯尔文·科伊带领市长代表团和市民代表团来山丹考察访问。
  4月29日,省政协调研组来山丹专项调研焉支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是月,刘晓云任中共山丹县委书记。
  5月18日,县委举办“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课,对全县“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作动员部署。
  5月23日,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召开,接受刘晓云辞去县长职务的请求,任命陆思东为山丹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代理县长。
  6月7日,《张掖国际物流园总体规划》评审会在兰州召开,《规划》顺利通过由清华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城市学院、兰州海关、兰州交通大学、市规划局、市交通局等单位专家组成的评审组评审。
  6月15—19日,县上组织焉支山旅游景区、旅游商品企业赴嘉峪关参加“丝绸之路旅游产品展览会”,展出周玉梅剪纸、山丹烙画、麦秆画、绣球、山丹四珍等10余种40多件特色旅游商品。
  6月17日,由CCTV老故事——《故乡》栏目组10集大型纪录片《丝路上的佛光》摄制组来丹采风拍摄。
  6月25—26日,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率领九三学社中央调研组来丹,就“祁连山贫困片区扶贫开发”工作专题调研。
  6月30日,山丹第一架多旋翼植保无人飞机在位奇镇十里堡村旭辉农牧专业合作社投入使用。
  7月1—5日,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EMBA教育中心、省委宣传部、张掖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15“行知中国·丝绸之路全球商学院智慧精英挑战赛”在硖口古城开赛。
  8月7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区域生态经济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董锁成一行就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模式来山丹调研。
  8月23日,由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甘肃省体育局、张掖市人民政府、中国长城学会联合主办,张掖市体育局、山丹县承办的2015中国·张掖腾讯益行家古长城公益挑战赛在山丹县硖口古城落幕。
  9月1日,县上举办2015年“博兴杯”千人徒步活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9月12日,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指导,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卫计委、省文化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牵头联合摄制的电影故事片《黄天厚土》在大马营镇前山村举行开机仪式。
  9月22—23日,中共甘肃省委精准扶贫对策调研组专项调研山丹精准扶贫对策研究。
  10月23日,中国新闻社甘肃分社、中国日报甘肃记者站采访组来山丹,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现代农业、旅游文化、职业教育等方面进行集中采访报道。
  是日,山丹县首个自建项目——山丹县人民公园(智行广场)地下人防工程竣工验收。
  12月3日,甘肃省山丹县山丹河水利风景区暨湿地公园总体规划项目评审会在北京召开。
  12月30日,在中共山丹县委十四届十一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提出实现“生态工业山丹、现代农业山丹、文化旅游山丹、和谐平安山丹、全面小康山丹”的“五型山丹”总体工作思路。
  201 6年
  3月3日,县上举办手工艺品展迎接“三八”妇女节,展出刺绣、剪纸、烙画、雕刻、面点等七大类32个品种1000件作品。
  4月22—27日,县上与中国甘肃网、兰州城市学院联合主办“寻访路易·艾黎足迹文化考察活动”,首次对路易·艾黎从陕西凤县双石铺到甘肃山丹足迹进行文化考察,并召开座谈会,详细了解艾黎在山丹的活动情况。
  5月30日,农业部办公厅公布28个全国首批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名单,山丹县是全省唯一上榜县。
  6月15日,山丹县举行城区集中供热项目签约仪式,县政府与吉林东华热力公司签订城区集中供热项目合作经营协议。
  6月15—16日,省委副书记欧阳坚率全省重点项目观摩团对焉支山文化创意产业园、黄河矿业煤电一体化项目进行观摩。
  6月30日,山丹县2016年交通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大马营镇举行,总投资11.28亿元,总里程108.74公里的省道590山丹至马场二场二级公路、省道315花草滩至焉支山景区旅游公路、山丹至大佛寺景区旅游公路3条公路集中开工建设。
  7月6日,全省农技推广社会化服务观摩团来丹观摩,来自全省14个市州、48个重点县区的农技中心(站)主要负责人及专家72人参加现场观摩。
  7月9日,山丹羊肉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揭牌仪式在兰州举行,成为张掖市首个获得地理标志的农特产品。
  7月14日,山丹河城区段河道治理与景观提升工程开工仪式在南湖公园北门举行,标志山丹河河道治理迈出实质性步伐。
  7月25日,第32届全国碳素信息交流会在山丹艾黎国际酒店召开。来自国内外90多家企业、科研院所的150多位碳素供应商、投资商、贸易商、技术开发商代表和碳素行业专家参加会议。
  7月27日,省政府公布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山丹县过会台遗址、圣经楼、靳氏民居和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并入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艾黎与何克陵园)4处不可移动文物被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山丹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增至8处。
  7月27日,全国首个“三农”服务型平台——找活儿APP在李桥乡诞生,标志着全县电子商务工程打破传统农村电子商务模式,跨越到一个新起点。
  是月,山丹县入选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000万元。
  8月4日,兰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基地在山丹县创新创业大厦揭牌成立。
  8月8日,全县首届旅游文化美食节开幕,21日结束。其间举办美食名吃招牌菜烹饪比赛、厨师技能大赛、 “山丹穗子拳”大赛、专场啤酒节、文艺晚会等活动。
  8月29—30日,全省创建省级园林县城核查验收组来丹核查验收园林县城创建工作,认定山丹县基本达到省级园林城市标准。
  9月14日,全县第一张“五证合一”(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统计登记证)营业执照发放,全县“五证合一”营业执照进入实质性批量发放阶段。
  9月18日,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路易·艾黎国际主义精神与‘一带一路’建设国际论坛”张掖分活动在山丹举行。
  9月27—29日,山丹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王继虎当选县十八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周文云、杨依福、周得辉、王建生当选县十八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陆思东当选县人民政府县长,郑英、周祖国、宋永福、严秀峰当选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宏荣当选县人民法院院长;洪勇当选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10月10—13日,中国共产党山丹县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召开。县委书记刘晓云代表第十四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团结拼搏继续前进为全面建设“五型山丹”而努力奋斗》的报告。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山丹县第十五届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出席张掖市第四次党代会代表。13日下午,中国共产党山丹县第十五届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刘晓云当选县委书记,陆思东、李德宏当选县委副书记;宋建军、郑英、杨城、杨友楠、徐明涛、李云、李锐当选县委常委;宋建军当选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11月30日,山丹羊肉广州品鉴会暨山丹羊肉体验馆揭牌仪式在广州市白云区举行。
  12月9日,《山丹县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审定会议在县多功能会议室召开。
  201 7年
  2月4—12日,新城区广场举办“金鸡报晓歌盛世·五彩山丹颂和谐”为主题的“五彩山丹·和谐之春”民俗文化灯展。
  2月21日,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暨全县生态环境问题“大发现大整治”和城乡环境卫生“大清洁大整治”专项行动推进工作会议召开。
  3月17日,甘肃山丹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举行开业揭牌仪式。
  4月16—17日,山丹县举行纪念路易·艾黎120周年诞辰、来华工作90周年、逝世30周年暨庆祝培黎学校建校75周年活动,中外嘉宾、张掖市干部群众及培黎学校师生代表参观艾黎故居、艾黎与何克公园、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以及正在建设的艾黎纪念馆、培黎国际职业学院。山丹培黎学校名誉校长、省政协原副主席邵克文,全国友协、省政府外事办、省友协相关人员及路易·艾黎亲友团参加活动。
  5月20日,张掖市武术比赛开幕式在县全民健身中心举行。
  6月2日,全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动员大会召开。
  6月16日,山丹吉祥物——五彩驹发布会召开。县上四大班子领导、县直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参加。市委宣传部、文广新局、旅游局、张掖日报社、张掖电视台等单位负责人应邀参加。
  6月27日,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巡查组巡查全县安全生产工作。
  7月25日,首都师范大学确立山丹一中为“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学校”授牌仪式暨交流座谈会在山丹一中举行,该校党委书记郑萼为山丹一中授牌。
  7月26—27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马铃薯食品专业委员会年会暨行业发展大会在山丹县召开。全国各地马铃薯产业骨干企业、休闲食品相关产业代表和美国马铃薯中国联络处、荷兰科瑞欧有限公司中国代表处、国外代表近300人参加大会。
  8月16日,首届张掖·山丹花旅游文化艺术节在大马营镇下河村果子沟景区开幕。县上四大班子领导及机关干部、群众2000多人观看演出。
  10月17日,全县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会议召开。
  10月27日,全县重大交通建设项目山丹至大佛寺景区旅游公路建成通车。
  1 1月24日,县政府与甘肃银行张掖分行金融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举行。
  12月22日,第三届祁店冬至民俗文化节在清泉镇祁店村举办,民俗文化活动包括开幕式、文化表演、品尝特色美食牛娃子饭、特色民俗“祷老爷”展示、山丹特色美食展销、山丹特色产品展销、篝火晚会、祈店冬至民俗文化主题摄影展、赛羊大会、羊肉美食节暨羊肉烹饪大赛等环节,展示山丹民间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12月22日,第四届山丹县道德模范颁奖晚会举行。县领导及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第九届政协委员和乡镇、部门、单位干部职工及社会各界群众代表500多人观看晚会。
  12月23日,首届“美羊节”暨“美味山丹”电商农产品高峰论坛举办。
  201 8年
  1月5日,河西学院产学研暨创业就业基地授牌仪式在山丹精海农副产品加工公司举行。
  1月17日,新能源电动公交车投入运营启动仪式举行,23辆新能源公交车正式投入运营。
  2月27日,“彩虹山丹”项目建设协调推进会召开。
  4月13日,矛盾纠纷多元化调处中心和县信访局揭牌仪式举行。
  4月23—28日,山丹县庆五一表彰大会暨“劳动杯”职工运动会在县全民健身中心举行。表彰“五一劳动奖章”先进个人12人、“五一劳动奖状”先进集体1 1个、“工人先锋号”优秀班组10个。全县35支代表队的700多名运动员参加。
  5月9—10日,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调研组回访“饮水思源——中小学饮水安全计划”和“山丹县中心敬老院慈善捐助”项目实施情况。
  6月23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青林一行就《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办法》《甘肃省风景名胜区条例》《甘肃省自然保护区条例》的修订工作来山丹进行调研。
  7月11日, 《山丹县志(1989—2013)》评审会召开。甘肃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张掖市地方史志办公室负责人及甘州、临泽、高台、民乐、肃南5县区史志办负责人应邀参加会议,县领导、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主要撰稿人员参加。
  7月16—18日,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重大引领性农业技术现场观摩交流活动在山丹县举办。
  7月21日,2018中国·张掖祁连山国际超百公里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暨2018China100山地越野赛在山丹县开赛。
  8月9日,山丹羊肉美食村开业。
  8月17日, “牵手七夕节·相聚赐儿山”——山丹县首届赐儿山民俗文化旅游艺术节在位奇镇新开村开幕。
  8月18日,由甘肃省体育总会主办的2018年西北五省武术邀请赛暨甘肃省传统武术锦标赛在山丹县
  开幕。
  8月21日,全省插花型贫困县退出第三方评估检查组和督导组进驻山丹县,开展2017年度插花型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工作并召开对接会议。
  8月28日,县上举行G312线马营口至山丹西(山丹段)公路工程开工奠基仪式。
  9月1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学会、清华大学佛学文化研究中心和山丹县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首届丝路·张掖河西走廊佛教文化论坛在山丹县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央音乐学院、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敦煌研究院、肯尼亚普旺尼大学、河西学院等30多所国内外大学的1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人民政协报》《中国民族报》《中国文化报》、中国网、腾讯网、凤凰网、香港卫视等媒体采访报道。
  9月29日,山丹县举行迎国庆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农商银行杯”诗词大会。
  1 1月6日,山丹举办全省农膜回收行动推进现场培训班。省、市、县农业环保站负责人及省级农膜回收利用专家、部分企业、回收网点代表300余人参加培训。
  201 9年
  1月7日,县政府和中国中化集团举办的山丹县农特产品展示展销推介会在北京凯晨世贸中心启动。
  1月16日,全省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专项督查组来山丹县督查。
  1月18日,省生态环境厅、水利厅等部门联合督查组来山丹督查祁连山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情况。
  2月1 8日, “文化进万家·非遗闹元宵”——山丹县2019年元宵民俗晚会举行。
  2月22日,省委第九巡视组向山丹县反馈巡视情况并召开会议,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成勇出席会议,对抓好巡视反馈工作提出要求;省委第九巡视组组长姜毅反馈巡视情况并提出整改建议。
  3月5日, “弘扬志愿精神·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举行。
  是日,山丹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暨加强和改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会议召开。
  3月8日,山丹县第二届“二月二”民俗旅游文化节在东乐镇集镇新区广场开幕。
  3月,山丹县第一部乡镇志——《东乐镇志(远古—2014)》完成编印。
  4月9日,山丹县举行迎接全省第十届双拥模范县城创建命名考评验收工作推进会议暨山丹县为烈属、军属和退役军人等家庭悬挂“光荣之家”荣誉牌启动仪式。
  4月26日,山丹县“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庆五一“劳动杯”职工运动会在全民健身中心开幕。
  5月11日,由中国登山协会、张掖市体育局、张掖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局、张掖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山丹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9年“5·19——我要走·走进新时代”全国徒步联动日(山丹站)徒步活动在国家4A级景区焉支山森林公园举行。
  6月5日,全县“维护民企权益、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和“首席服务官”推进会召开。
  6月10日, “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山丹县“经典蕴藏·活色生香”非遗文化艺术节在龙首广场开幕。
  7月4日,2019年“清华园杯”甘肃省青少年自行车锦标赛在山丹开赛。
  7月15日,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甘肃省百姓文化广场惠民演出走进山丹暨第二届彩虹山丹文化旅游艺术节在山丹县彩虹山丹如意花海景区开幕。
  7月20—21日,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评估组对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情况开展现场调查。
  7月25日,山丹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会议召开。
  8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山丹培黎学校和山丹马场考察调研,了解职业教育培训和祁连山生态环境修复保护等情况。
  8月27日,县委副书记、县长陆思东主持召开县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省领导干部大会和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山丹县贯彻落实工作。
  8月28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百校千企教育科技公司、添旺添福集团一行来山丹县就职业教育发展进行考察交流。
  9月3—5日,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协同国家发改委有关部门、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和首创集团、网库集团等有关企业的专家教授、企业家一行来山丹考察对接相关项目。
  9月1 1日,农业农村部制种大县奖励政策落实及种业发展情况调研组来山丹县调研。
  9月12日,全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议召开。
  9月17日,山丹县举行山丹县管道天然气建设项目开工仪式。
  10月24—25日,省教育厅专家组对培黎国际职业学院设置工作进行调研。
  10月31日,张掖市政府山丹县专场新闻发布会举行,就山丹县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情况进行通告。
  10月,《山丹年鉴2018》被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评为“第六届全国地方志(年鉴类)优秀成果二等奖”,是全国获此殊荣的237部省、市、县(区)年鉴及专业年鉴之一。
  11月18日,县档案馆新馆揭牌开馆。
  11月19日,中组部、团中央第19批博士服务团来山丹县考察调研。
  是日,山丹县综治中心举行揭牌仪式,中央政法委基层社会治理局局长朱其高、省政法委副书记孙燕飞揭牌。
  11月21日,县科技馆举行开馆仪式。
  12月3日,山丹县“携手慈善·为爱发声·让爱与我们同在”2019年度残疾人慈善联谊会在文化旅游创意中心举行,县领导及社会爱心组织、志愿者、残疾人共300余人参加。
  12月4日,冯军任中共山丹县委书记。
  12月6日,县上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评估测评大会,对全县主题教育总体情况进行评估测评。市委第一指导组成员,全体县级领导,各乡镇、县直各部门,企事业及驻丹单位主要负责人,社区负责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负责人,基层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代会代表300余人参加会议。
  12月6—8日,甘肃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一行8人对培黎职业学院设置工作进行现场考察评估。
  12月10日,甘肃省委党校2019年秋季学期中青二班学员员来我县围绕“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主题开展社会调研。
  12月16日,全县科级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培训班在县文化创意中心开班,全县400多名科级干部参加第一期培训学习。
  1 2月22日,山丹县冬至民俗文化庙会开幕式在清泉镇祁店村举行。
  12月23日,张掖市大众冰雪节暨山丹县冬春文化旅游启动仪式在山丹县佛山滑雪场举行。
  12月30—31日,县委书记冯军,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继虎,县委副书记、县长陆思东,县政协主席周得玮带领县党政考察团赴甘州区、临泽县、民乐县考察学习。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山丹县志(1989—2013)》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共37编,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建置,人口与居民,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协,人民团体,民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水利,农村工作,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劳务经济等。反映的是1989-2013年25年间山丹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