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种植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112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种植业
分类号: F307.1
页数: 2
页码: 724-725
摘要: 本节记述山丹县山丹农场种植业,其中包括了粮食生产、经济作物、种植结构调整。
关键词: 山丹县 山丹农场 种植业

内容

1958年建场以来,开荒造田,平整土地,兴修水利,扩大灌溉,增加农业投入,实行科学种田,推广优良品种,调整作物布局,改革耕作制度,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产量、效益不断提高。从1978年开始至1984年,逐步落实农村经济政策,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职工生产积极性提高,呈现出农业增产增收,农场经济全面增长的新局面。2005年,全场总播面积27439亩,是1968年7235亩的3.8倍,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6863亩,总产637.1万公斤,平均单产377.8公斤,单产是1968年的9.1倍,农业总产值2203万元,职工收入18600元,农场经济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都发生变化,农场农业也进入良性循环、稳步发展的新时期。从2007年开始,调整种植结构,高效经济作物、制种作物的引进,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逐年减少。2012年对青阳口分场5000亩耕地实施土地整理建设,申请省级财政资金428万元,完成项目区田间道路建设7.82公里,修建防风林60亩,打机井两眼。2013年粮食种植面积为2005年的四分之一,产量为1.2倍,增产19%,农业总产值达6923.91万元,职工收入27000元。
  粮食生产 农场农业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1989年以来,以效益为中心,因地制宜,调整作物布局,啤酒大麦成为主要粮食作物。
  春小麦 春小麦一直是农场的主栽作物,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科学种田水平的提高,种子的更新,产量随之提高。小麦种植面积最大的年份是1974年,种植面积19095亩,占总播面积19622亩的97.3%,单产56公斤,总产106.7万公斤;单产最高年份是2012年,种植面积1216.04亩,平均单产509.6公斤。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营理念的转变,小麦种植面积逐渐减少,到1994年小麦仅有零星种植,职工口粮依靠市场解决。
  啤酒大麦 大麦始种于20世纪70年代,面积少,主要用作饲料。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啤酒销量的增加,啤酒大麦市场见好。1983年引种,先在青阳口盐碱地上种植。1987年全场大面积推广,成为农场高产、优质、高效作物,每年种植面积在9000亩以上。1992年种植面积大,平均单产378公斤,最高单产550公斤,主要品种为法瓦维特。由于啤酒大麦适应性强,产量高,效益好,1994年全场的粮食作物全部为啤酒大麦,面积达18900亩,占总播面积19932亩的95%,单产334公斤,总产631万公斤,商品率95%,产品畅销于全国主要啤酒厂家。2006年后,啤酒大麦市场疲软,粮食作物效益低,农场调整作物结构,把特种药材作为农场的支柱产业来抓,面积逐年扩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经济作物
  胡麻 胡麻从建场就开始种植,以解决职工生活的油品供应问题。由于山丹农业灌溉用水十分紧缺,胡麻大多种在半水地上,只浇底水,没有苗水保证,产量很低。后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变,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胡麻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1990年为胡麻种植面积最多的一年,达3379亩,总产38.3万公斤,平均单产109公斤。胡麻单产水平最高的年份是1998年,种植面积701.5亩,总产99.75吨,平均单产142.19公斤。
  油菜 油菜主要种植在气候相对冷凉,海拔比较高的青阳口地区,产量年际间差异很大,主要以甘蓝型大油菜为主,单产在150公斤左右,1990年是油菜种植面积最大的一年,达131 1亩,总产达20.6万公斤,平均单产157.2公斤,受市场行情的影响,播种面积常年变化。
  特种药材 属省农垦总公司特种药材管理处严格内控的计划种植的经济作物。1994年总公司下达种植指标,农场开始引种,至2013年已有20年的种植历史。随着种植经验的丰富,先进技术的应用,栽培措施的完善,特种药材产量效益逐步提高,已成为农场的支柱产业。
  葵花 葵花是农场的经济作物之一,20世纪80年代种植的主要品种是从内蒙古引进的三道眉变种葵花(黑葵花),茎秆较三道眉低,成熟较三道眉早,一般亩产200公斤左右。2002年引种美国食葵DK1 19,单产水平大幅度提高,一般亩产水平在250—350公斤。到2005年以后,食葵的品种较多,品种主要有5009、3939、3639、丰葵1号等。
  种植结构调整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农场农业一直是“以粮为纲”自给自足的经营方式,产品皆为内销,市场很少流通,限制了经济的发展。1981年省粮食厅、财政厅、农垦局决定,自1981—1985年,农垦系统国营农场免交粮食征购任务,农业税折交代金,为农场种植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利条件。调整结果,粮经作物种植比例由1978年的9.4:0.6调整到2005年的6.2:3.8。在粮食作物中,啤酒大麦占粮食作物面积的99.6%,小麦仅占0.4%,职工口粮以市场调剂解决,实现了农场增效,职工增收。2007年后,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超过了粮食作物,2012年粮经作物比例达2.77:6.23,职工平均亩收入由300—500元提高到500—800元。农场逐步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的啤酒大麦、特种药材和良繁制种基地。
  良繁制种 农场实行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家庭农场管理实行种植、良种、机械作业、灌溉管理、技术措施、产品“六统一”。1996年,青阳口承担四川成都第二农科所的油菜杂交制种、陕西“杂油中心”的油菜杂交制种任务,亩产值511.6—674.2元,比啤酒大麦亩产值331.5元增加179.5—284.3元。1999年开始,蒜薹、萝卜、香菜等的制种面积达1200亩,2005年蔬菜制种面积2576亩。2011年、2012年,青阳口分场分别给北京德瑞公司流转5000亩和7000亩地进行食葵杂交种植,2013年给酒泉天葵有限责任公司流转2244亩地进行食葵杂交种植,效益明显。
  设施农业 2009年4月,将场区公路两旁,场部至三分场一线戈壁荒滩,通过挖石填土,统一规划设计,集中连片建成43座葡萄日光温室大棚,定植34个棚的反季节鲜食红地球葡萄苗木,配套建成43个管理房,每个大棚安装架设保温棉帘卷扬机、滴灌设施、通电、通路。2010年春季定制剩余9个棚的果苗,架设安保电子围栏,外围营建了防风林带。2012年开始挂果。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山丹县志(1989—2013)》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共37编,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建置,人口与居民,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协,人民团体,民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水利,农村工作,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劳务经济等。反映的是1989-2013年25年间山丹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