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工副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1123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工副业
分类号: F307.5
页数: 3
页码: 718-720
摘要: 本节记述山丹马场工副业,其中包括了农产品加工、畜产品加工、服装生产、农机修造。
关键词: 山丹县 山丹马场 工副业

内容

1949年以前,山丹场区没有工副业生产,20世纪50年代开始加工少量的毛毡、毡衣、醋、豆腐等,并有挖煤、酿酒等小规模生产。60年代初,为满足场内农牧业生产和职工生活需要,利用自然资源和自产的农牧产品,逐步开展农机修造和酱油、糕点、面粉、白酒、食油、皮毛等的加工及原煤生产。随着生产发展的需要,又增加磷肥、水泥、小水电、砖瓦等生产项目。1970年后,工副业发展速度较快,年平均盈利85.42万元。90年代中期以来,以农畜产品为依托,逐步培育起油脂、酿酒等一批深加工企业和化肥生产、机械加工、水电等支农企业。投资1400万元,建成年产5万吨食用植物油的生产加工厂,其生产工艺、规模均达甘肃省领先水平。
  2001年,场区工业企业有化肥厂、机械厂、面粉加工厂、服装厂、萤石矿各1家,煤矿、水电站、榨油厂,地毯厂各2家,供(配)电所、酒厂(车间1个)各3家,基建工程队5家。2002年后,通过企业改革,组建化肥厂、机械厂、酒业公司、矿业公司、电力公司、供销公司、丹马油脂有限责任公司等7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二级企业。2005年,马场工业企业摘掉连续5年亏损的帽子,实现利润13.16万元。工副业经营体制随之发生变化,单一的国有独资经营格局被打破,民营投资加工企业不断涌现。到2009年,总场工商业比重占到总产值的18%。2009年,对租赁经营的供销公司、九碗泉酒厂、焉支山酒厂、牧马人酒厂资源整合,收归国有经营,成立供销公司和酒业公司。
  农产品加工
  油料加工 1994年,三场榨油厂通过改造精炼设备、更新工艺流程,油品质量等级大幅度提升,生产二级油、一级精炼油、高级烹调油192万公斤,通过小包装上市,拓展销售市场,实现工业产值1722.09万元,利润29.8万元。1995年,投资53.8万元,建成浸出车间,生产规模扩大近3倍。1994—2002年,共生产各类(级)清油27336.28万公斤,实现产值15498.78万元。二场自筹资金130多万元,对榨油厂改扩建,新建油渣浸出车间,出油率提高10%左右,油渣含油量降至1994年的1%。1994—2002年,该场生产一、二级食用油1268.73万公斤,实现产值1.03亿元。2003年,二、三场2个榨油厂整合为油脂公司,是甘肃省较早大规模生产精炼菜籽油和小包装菜籽油的企业,当年生产清油367.97万公斤,实现工业产值3026.08万元,利润67.8万元。企业自成立以来,立足国内最大的油菜籽连片种植基地(常年耕地40万亩,年种植油菜籽20万亩以上,产量4万吨左右,种植区域海拔2600—2800米,平均气温0.2℃,土壤肥沃,气候冷凉阴湿,昼夜温差大),以高原绿色油菜籽资源为依托,生产的“丹马”牌系列菜籽油质量稳定可靠,香味浓郁,营养健康,畅销省内外。2005年,投资4418万元,年产精炼菜籽油3000吨,二级油3000吨,三级油1.5万吨,四级油9000吨,调和油1.8万吨及酸化油502吨,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2007年,投资1 18.5万元,完成二油厂榨油工段技术改造,年加工菜籽6万吨,生产各类食用油2981吨,产值2700万元。2008年、2009年,生产各类食用油2126.31吨、1326.75吨,产值2668万元、1448.67万元。2010—2013年生产各类食用油3908.41吨,产值7762.41万元。2004年,“丹马”牌菜籽油被评为“甘肃名牌产品”,2005年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和中国植物油协会评为“放心油”。2008年, “丹马”商标被评为甘肃省著名商标,2009年,企业被评为甘肃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成为省内油脂行业的知名品牌。
  酿酒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山丹马场开始酿酒,四个场,场场有酒厂。1994—2001年,一场九碗泉酒厂生产白酒,有青稞大曲、九碗泉特酿、九碗泉佳酿、老龙泉、九碗泉玉液等10多个品种。二场加工厂生产青稞散酒。三场焉支山酒厂生产白酒和保健酒,白酒有焉支玉液、焉支特液、焉支大曲等品种,保健酒有虫草三鞭酒、鹿血饮、筋骨壮等品种。“焉支山”牌滋补系列保健酒获“94年度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亚太贸易博览会”金奖等奖项。1994年7月,兰州军区后勤部为乌龙液酒厂贷款120万元,用于新建酿酒车间、更新蒸气锅炉、发酵池及辅助设施的建设,酿酒工艺提高,白酒产量、质量上升。白酒主要有乌龙液、简装青稞酒、青稞王、一品红等10个品种。当年,四家酒厂白酒产量达358吨,产值236.5万元,利润43万元。2002年,场区酒厂统一为“丹马牌”品牌,当年白酒产量达3637吨,产值801.6万元。2005—2013年,总场对各酒厂实行租赁经营。受资金、技术、产品、市场等多种因素制约,各酒厂经营状况不佳。总场每年收取一定数额的租金。2009—2013年,重新整合场区酒业资源,将九碗泉酒厂、焉支山酒厂、乌龙液酒厂、保健酒厂收回,重新组建酒业公司,设立董事会,选聘经营管理人员,组织生产白酒。2013年白酒产量为76.7吨,产值588.6万元,利润22.8万元。
  副食品加工 1994年前后,场区有几家小型的国有副食品加工企业,主要产品有酱油、食醋、面粉、酥油和豆腐等,产量很小。1998年,副食品加工企业实行租赁或买断产权,全部由个体经营。2000年4月,四场投资19.76万元,改扩建副食品加工厂,并改名为牧马人保健食品厂,引进外地先进技术,提高酱油、食醋的等级,生产保健醋、“牧马人风味”系列佐餐酱制品10余个品种,主要有火腿酱、酥黄酱、蒜泥酱等。由于销路不畅,效益不佳,2003—2013年,由职工租赁经营,生产具有马场特色风味的牦牛酸奶。
  饲料加工 1994年前后,场区饲料加工企业仅有三场饲料加工车间一家,主要原料为自产大麦、青稞、粮食渣头、作物秸秆,另外购进少量豌豆、玉米和微量元素添加补充。主要供应种牛、种羊和职工家庭养猪等。2003年,该饲料车间停产。总场面粉加工厂利用小麦精选后的下脚料加工单元饲料,麸皮作为饲料,主要供应总场及周边职工家庭养猪、养鸡等。
  化肥生产 1970年,三场在山丹转运站建成小磷肥厂,有职工50余人,年产磷肥2000—3000吨。由于土法生产,工艺落后,长期处于半停产状态。1975年后生产逐步正常。1994年,三场复肥厂投资25.7万元对生产线进行改造,工艺跃居同行业先进水平,产品有效磷含量由12.34%提高到18%以上,当年产量达8091.21吨,实现产值1108万元,利润139万元。1998年4月,复肥厂投资33.2万元,对颗粒肥生产线进行技改和扩建,日产量由12吨提高到23吨,当年生产各类化肥2.04万吨,实现工业产值2082万元,利润146万元,职工年平均工资达6500元,成为山丹场区的盈利大户。2004年开始实行租赁经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2009年,复肥厂投资12万元改造生产线,当年生产各类化肥4635.47吨,实现工业产值386.5万元,利润57万元。2013年停产。
  畜产品加工 1994年以来,着眼马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畜牧产品资源,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皮毛、地毯、饲料等畜产品加工企业,万头牛、2万只羊屠宰加工生产线陆续建成,延伸畜产品加工链条,提高了经济效益。
  皮毛加工 1994年,机械厂飞马皮革制品厂投入资金近10万元,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采用生皮熟制和上光新技术,扩大制革产量和品种,主要产品有皮夹克、皮风衣、皮鞋、皮背心、皮手套、皮背包、皮手提包、皮腰带等。1996—1997年生产最旺盛时,安置职工320多人,8个班组满负荷生产,产品占据张掖地区近80%的皮革市场份额。1998年,皮革市场发生变化,产品销量大幅缩减,库存积压严重。1999—2013年由个人租赁承包经营。
  地毯加工 1994年以来,总场、二场的地毯厂均因经济效益低下,相继关闭停产,一、四场的地毯厂坚持正常生产,产品主要有仿波斯地毯、仿毛合织波斯地毯、挂毯、美术地毯、仿古地毯等。2002年,一场地毯厂停止生产,职工由一场划给生活田自己经营。四场地毯厂关闭停产后,职工另做安置。
  服装生产 1999年,为安置下岗女工,总场投资68万元,改造维修闲置库房,组建小型服装厂,安置下岗女职工20人,主要加工马场内需的劳保服装等用品,共生产劳保工作服2823套、披肩帽779顶、五指帆布手套14945双、口罩56640只、编织袋431922条。销售工作服2823套、披肩帽438顶、帆布手套11355双、口罩55847只、编织袋397800条。由于流动资金短缺,生产设备和工艺落后,产品销路不畅,2002年下半年停产。2003年3月,总场为服装厂职工划分生产田予以安置。
  农机修造 兰后山丹机械厂成立于1957年,是场区农机修造的骨干企业。1989年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九七九七工厂。20世纪80年代,机械厂机关设科、处、室8个,下辖车间(队)9个,职工737人,主要从事农用系列挂车、汽挂车、割晒机、镇压器、连接器和农机具零配件的制造;拖拉机、汽车大修等。1993年,全厂实现产值1105万元,利税51.53万元,职工人均年收入2059.32元。2008年,机械厂自行设计的马铃薯种植机、培土机、收获机成为甘肃省农业机械补贴产品。
  2009年生产悬挂四铧犁、圆盘耙、折翼液压圆盘耙、镇压器、播种机、牵引割晒机、悬挂割晒机、马铃薯种植机等13种产品,被列为甘肃省农民购置农业机械补贴对象。从2010年起整体向外租赁经营。场区小型维修主要在各场、队,均设有修配所和修理车间。1995年,机械厂研制生产农用机具单铧双向翻转犁,各项性能指标达国家标准,四年生产3000余部。1999年完成分层施肥播种机设计改造,试验生产东方红拖拉机支重轮、链轨板、悬挂四铧犁等农机具。2000年完成分层施肥播种机的研制,达设计要求。2006—2008年,复肥厂研制生产氮钾硅镁肥,丰产效果明显。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山丹县志(1989—2013)》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共37编,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建置,人口与居民,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协,人民团体,民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水利,农村工作,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劳务经济等。反映的是1989-2013年25年间山丹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