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历史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112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历史沿革
分类号: F323.3
页数: 3
页码: 712-714
摘要: 本节记述山丹县山丹马场历史沿革,秦汉至中华民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关键词: 山丹县 山丹马场 历史沿革

内容

秦汉至中华民国时期 《五凉志·沿革》载:“汉阳大草滩即指古之大马营草滩,东自永昌高古城堡,西至民乐永固堡,南屏祁连,而大马营草滩正处祁连、胭脂两山间。”境内扁都口、平羌口、白石崖等要隘,控扼甘青交通。历代政府多在此设立牧场(牧监或牧师苑),修筑城堡,屯兵戍边。
  秦汉之际,为月氏、匈奴牧地,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过焉支山,破匈奴,西汉政府于大草滩置军堡,屯兵驻守,并设牧师苑,牧养官马。
  东汉光武帝时,汉阳有流马苑,由羽林郎兼领。晋永和中,前凉张祚以汉阳守马牧改永固为祁连郡。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北凉,“定秦陇,立牧地于河西,马多至二百万匹。”(《甘肃通志稿·军政五·马政》)
  隋炀帝于大业五年(609年)六月,至张掖,登焉支山,会见突厥及西域王公使者,并在青海与大马营草滩设牧监,孳养马匹。
  唐初,由于战乱,大草滩马匹荡然无存,唐太宗集中从突厥缴获的2000匹马和隋政府留下的3000匹马,移于陇右一带,兴办马场。《甘肃通志稿》载:“祁连大草滩在唐代养马最多时期即逾七万匹以上。”安史之乱后,吐蕃乘虚侵扰陇右,“监牧三百所皆失”,位于大马营草滩的“汉阳监”,亦未能幸免。
  明代洪武三十年(1397年)置太仆寺于陕西、甘肃。大马营草滩联结永昌卫、山丹卫和甘州左卫,为官营之重要牧地。到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设陕西、甘肃二苑马寺,寺统六监,监统四苑,甘肃苑马寺中甘泉监之广牧苑、祁连监之古城苑、武威监之洪水、和西、大川、宁番苑各占有大马营草滩之一部。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巡抚唐泽以其地重要,奏请设兵800名,马500匹,并增修各要隘险口。
  场内烽堠墩台,军垒营房设施,草创于汉武帝开拓河西之时,乃瞭望守备所必要,而较大规模地营建牧监厩舍及烽堠设施,明代为盛,大马营堡则重建于洪武八年(1375年)。
  清康熙八年(1669年),重筑马营城堡。康熙十年(1671年),设马营墩守备,以资守望。雍正十一年(1733年),陕西总督刘於义奏请于大草滩设马厂1处,由甘州提标经理。到嘉庆六年(1801年),大马营马厂孳生马达1.8万匹,次年仍有马1.57万多匹,后因朝政腐败,马厂也随之衰落。
  民国二年(1913年),大马营游击裁撤,官马由甘州提督派员经理。民国八年(1919年)归陆军部军牧司管辖。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五月,军政部筹设甘青牧场,定山丹大马营为场址,名“军政部甘肃省合办山丹军牧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国民政府颁布《十年马政生产计划》,分别呈报军政部及甘肃省政府备案,并勘定场界,绘图呈报。经军政部与甘肃省政府批准,从松山赶来母马1000匹,废弃10年的大马营马场复归中央政府经营。民国三十一年(1943年)春,军政部改大马营分场为山丹军牧场,直属军政部。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五月,马场始孳牧牛羊。嗣后,河西各县交的“抵丁马”陆续补充,各种杂劣马匹同厩混牧,数量与质量均无显著发展。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六月,山丹军牧场改隶联合勤务总部。7月,在兰州成立西北马政局,负责督察西北各马场。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某部,遵照上级电示,进驻马场,时有官兵605人,养马9763匹(基础母马4085匹),牛59头,羊2305只。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马场建制经历了多次大的变更。
  一、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山丹军马场与西北军区后勤部第一军马场(1949年9月—1956年12月)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二兵团三军接收马场,先隶属西北军区军牧部,后归总后勤部领导。1950年1月,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山丹军马场。自1954年8月1日起,马场实行企业化管理,同年改称西北军区后勤部第一军马场。1950年初,场部下设牧务、农事、总务三科,基层有5个牧务站。
  二、国营山丹牧场(1957年1月—1961年5月)
  1957年3月,山丹马场由总后勤部移交农垦部管理,改名国营山丹牧场,为农牧企业。总场场部机关设党委办公室、场长办公室、经营办公室、工业办公室、行政办公室和基建、计财、粮食、供销、福利5科与工会,下辖10个分场及机械修配厂和农垦大学。
  三、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丹军马场(1961年6月—1966年8月)
  1961年6月,国务院批示山丹军马场重新收归军队,由总后勤部管辖,为中央直属企业。8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山丹军马场。场部设政治部、行政办公室及计财、劳动工资、军马兽医、农机、供销、粮食、基建诸科和工会,场直单位有综合加工厂、修配厂、职工医院,总场下辖7个分场。
  四、总后勤部青藏办事处军马局与总后勤部西安办事处军马局(1966年9月—1975年12月)
  1965年8月,总后党委为加强对直属军马场的领导管理,在白城子、大同、青藏办事处各组建一个军马管理局,负责管理所属马场,建制归办事处,业务受总后军马部领导。局机关设政治部、行政办公室及计划财务、物资供应、生产基建、管理4处和科研所,并将山丹军马场下属各分场划为3个团级场,一、四分场合并为军马一场;二、六分场合并为军马二场(五分场前已并入六分场);三、七分场合并为军马三场。1968年元月,筹建军马四场。是时,山丹4个马场直属军马局管理。
  1973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将山丹场区沿祁连山北坡的11条沟(白石崖沟除外)作为门源、祁连县和山丹军马场三家的共牧区。
  五、兰州军区军马总场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后勤部马场管理局(1976年1月—2001年9月)
  1975年10月,组建兰州军区军马总场。兰州军区军马总场具体管理工作由兰州军区后勤部负责,总场下辖山丹军马一、二、三、四场和机械厂5个团级单位和总场中学、医院、电厂、科研所4个营级单位。总场机关编制政治部、行政办公室及计划财务、农机、畜牧、基建、物资、供销5处和人民武装部。
  1986年12月,军马总场改为兰州军区后勤部马场管理局。局机关有政治部、行政办公室及计财、农业、畜牧、工业、科教、劳资、供销7处。局下辖山丹军马一、二、三、四场和机械厂、局中学、科研所、职工医院等团级单位和电厂。
  六、中国牧工商(集团)时期(2001年9月—2013年7月)
  2001年9月,马场管理局由军队移交中国牧工商(集团)总公司,更名为甘肃中牧山丹马场总场,实现了由军队保障性企业向社会化企业的历史性转变(管理体制仍沿用军队时期的模式)。2002年3月,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甘肃中牧山丹马场总场”。总场机关部门由14个缩减为10个(党委办公室、场长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财务金融部、生产管理部、投资管理部、稽核部、安全保卫处、社会事务处、工会筹建办),牧业连队由18个合并为13个。2004年7月,设立张掖市人民政府驻山丹马场办事处,市公安、民政、人社、国土、交通、税务、工商、旅游局分别在马场设立分局,总场下设一、二、三、四场及王家庄、长山子、山丹、张掖馨园四个社区管理委员会,担负场区社会事务管理。随后启动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马场内部保卫机构移交张掖市公安局,教育系统整体移交山丹县,山丹马场结束了57年企业办社会历史。2006年中牧集团隶属关系变更为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总公司。
  七、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时期(2013年7月—)
  2013年7月,根据企业重组要求,山丹马场作为中国农业发展集团二级企业,由中国农业发展集团直接管理,原有机构不变,下辖一、二、三、四场,油脂公司、食品公司、酒业公司等7个企业和自然保护站、农牧研究所、职工医院、兰州干休所、张掖馨园社区、王家庄社区、山丹社区等7个事业单位。化肥厂、机械厂租赁经营,马场电力局移交国家电网张掖电力公司。
  山丹马场总场驻地大马营南王家庄。一场驻九碗泉,二场驻刘家老庄,三场驻甘泉子,四场驻头坝河,机械厂驻王家庄。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山丹县志(1989—2013)》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共37编,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建置,人口与居民,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协,人民团体,民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水利,农村工作,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劳务经济等。反映的是1989-2013年25年间山丹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