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撤乡并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110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撤乡并乡
分类号: D035.1
页数: 1
页码: 705
摘要: 本节记述了山丹县大马营乡进行的行政区划调整工作。
关键词: 行政区划 大马营乡

内容

2005年4月行政区划调整,撤销花寨子乡,并入大马营乡。
  花寨子乡原为花寨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花寨子乡。位于县城东南36.5公里处,东倚被誉为“丝绸之路绿宝石”的焉支山,西邻李桥乡,南与亚洲第一大马场——山丹军马场相连,北与陈户乡接壤,面积83.93平方公里。2004年辖新泉、楼庄、城南、花寨、高湖、山湾、上河、中河、下河9个村,60个村民小组,2408户9587人,撤乡并乡后,原有9个村名称不变,归属大马营乡。花寨子乡海拔2100—2700米,年均降水量150—230毫米,平均气温2.8℃。境内山川交错,河流纵横,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有山丹“小江南”之称。耕地面积308万亩,沿马营河、寺沟河流域分布,可种植优质小麦、大麦、洋芋、豆类、油菜、亚麻、中药材等,具有发展高新农业和特色经济的有利条件。2004年农业总收入185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2522万元,分别比1995年增加304.15万元、10222万元,增长19.7%、444.4%;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5年的1085元增至2740元,增长153.6%。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山丹县志(1989—2013)》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共37编,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建置,人口与居民,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协,人民团体,民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水利,农村工作,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劳务经济等。反映的是1989-2013年25年间山丹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大马营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