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农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110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农业
分类号: F327.42
页数: 2
页码: 703-704
摘要: 本节记述了山丹县大马营乡农业发展情况。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
关键词: 农业经济 发展 大马营乡

内容

种植业 耕地面积11.1万亩,人均5.5亩,水浇地占34.54%。粮食作物以小麦、马铃薯为主。地处山区,气候冷凉,病虫害少,马铃薯、油菜品质好。主要农作物由20世纪90年代前后的大麦、油菜逐步转化为小麦、马铃薯、豆类和大、小油菜。1994年,种植马铃薯2000亩、油菜2.3万亩、豆类7940亩。1996年后实施地膜覆盖工程,地膜马铃薯、地膜小麦种植面积扩大。引进大西洋、夏坡蒂等脱毒马铃薯新品种,重点开展马铃薯制种、商品薯繁育,形成万亩马铃薯种植基地。建成夹河、新墩2个千亩脱毒马铃薯连片种植示范点。脱毒马铃薯、双低油菜、花卉制种、油纤亚麻、优质牧草、规模养殖等成为优势产业。2001年,建成以花卉为主的高标准温室大棚57座。2010年,进行以脱毒马铃薯、双低杂交油菜两大支柱产业为重点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种植马铃薯、小麦、油菜、大麦等作物10.55万亩。2013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1.03万亩,合计生产粮食34649.2吨,其中小麦11277.35吨、大麦1065吨、豆类234吨、马铃薯22037吨。全乡粮经草比例由1989年的70:28:2调整到2013年的22:46:32,饲草种植面积增长较快。
  畜牧业 全乡有草场面积22万亩。养羊在全乡养殖业中占比较大。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主要以农户放养为主。1990年前后,由舍饲养殖、良种引进逐步发展为专业户养殖与小区养殖相结合的模式。2013年,全乡羊饲养量16.13万只,出栏7.1万只,规模养羊户382户;规模养牛户162户,能繁母牛存栏1260头,出栏肉牛1000头;猪、鸡饲养量为823口、3.5万只,马、驴、骡总数为3252头(匹)。畜牧业总产值4095.6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1.7%。
  林业 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全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0.4万亩,其中退耕64878亩,荒造39789亩,人均5亩。投资65万元完成退耕还林围栏65公里。2005年开始,每年享受国家补助1000万元。退耕还林工程节省大量劳动投入,优质牧草、中药材、林下养殖等后续产业逐步发挥效益,成为全乡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支柱产业。2013年,在前山、新墩村完成“三北四期”防护林2000亩,种植柠条40万株、沙棘雌株苗木8万株。依托退耕还林生态特色产业,建成双泉滩万亩退耕还林绿色生态示范区和夹河、新墩、马营、前山4个科技示范村。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山丹县志(1989—2013)》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共37编,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建置,人口与居民,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协,人民团体,民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水利,农村工作,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劳务经济等。反映的是1989-2013年25年间山丹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大马营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