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电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105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电影
分类号: G229.27
页数: 2
页码: 625-62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丹县电影机构的成立情况和播放场次统计概况的具体内容介绍。
关键词: 山丹县 文化 电影

内容

1958年12月建成山丹县最早的红星电影院,地处胜利街东口,土木结构,内置木质连椅,使用长江35型提包机放映。1964年改建为砖木结构,设定800个固定座位。1965年成立两个农村电影队,在全县农村人民公社巡回放映。20世纪六七十年代撤销电影队。
  1972年成立山丹县电影发行放映管理站,下辖14个电影队,有电影放映员40余名。同年在县城首次放映宽银幕影片。1978年,全县10个人民公社相继成立电影放映队,农村放映点扩大到164个,年均放映场次达4100多场。1979年城乡210个放映单位完成放映场次2070场,观众达466万多人次。1981年,霍城乡建成影剧院。1982年、1985年,东乐乡、芦堡村建成固定座椅影院,芦堡村购置16毫米氙灯放映机,免费为群众放映电影。
  1983年,电影发行放映管理站改称为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新成立6个农村电影队和16个个体联办电影队。农村放映单位达32个,放映人员增加到60人,年放映电影3000多场次。后电视录像逐渐增多,放映场次逐年下降。1986年更新放映设备,安装5505型3000瓦氙灯自动放映座机和金属银幕。1987年被甘肃省文化厅评为“文明电影院”。1988年,公司下属31个放映单位,工作人员60多人,其中城市影院一座,乡办电影队10个,村办队4个,个体办队8个,驻丹场矿电影队7个,年放映场次1400场以上,总收入17万余元,其中县电影院放映场次达1025场,收入12.5万元。
  为扩大城市影院市场,1990年9月在北环路设建北环影院1座,占地150平方米,内设固定座椅320多个。在全国优秀宣传橱窗评比中,放映公司选送的作品获三等奖。1991年,北环影院被甘肃省电影院等级评审委员会认定为“乙级电影院”,被张掖地区行署文化处评为“优秀电影院”。1992年,在建党70周年献礼影片展播放映活动中被省电影公司评为优秀放映单位。
  随着电影市场日趋下滑,1991—1999年,全县只维持城市电影院的正常运行,保留两个县办电影队。北环影院于1993年停映。同时停映的有各乡办队、村办队、个体和场矿放映队。1995年逐步恢复城区各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影片的观看,到2005年时,随着各学校多媒体和阶梯教室的建成,该项活动终止。
  2008年6月,为配合政府旧城改造,电影公司土地及房产由政府公开拍卖,由买房代建电影院主体工程。因拆迁等原因,新建未能按时动工。同年,全县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在位奇镇芦堡村启动。6个农村数字电影放映队每年为全县116个行政村、农牧场(包括山丹农场和山丹军马场)、厂矿企业放映电影1390多场次。2010年东乐乡电影院因修建拆毁,放映设备无存。
  2012年,建成清泉、位奇、东乐、陈户4个乡镇固定电影放映点。省广电局为每个固定放映点配备双层遮光窗帘数个、6米×8米的荧幕一个、加固观影座椅100把、3匹立式空调两台。2013年位奇镇成功申报固定电影放映点1个,由省财政厅拨付资金40万元修建。同年8月,投资270多万元建成的全县首家民营数字影院山丹鑫海源电影城投入运营,半年实现票房100多万。影城内设大、小两个放映厅,建筑面积800平方米,总座位数208个,外设200平方米的电影主题休闲区供观众休息。霍城镇电影院因修建住宅楼拆毁,放映设备无存。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山丹县志(1989—2013)》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共37编,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建置,人口与居民,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协,人民团体,民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水利,农村工作,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劳务经济等。反映的是1989-2013年25年间山丹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