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1047
颗粒名称: 第四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
分类号: K878
页数: 3
页码: 622-62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丹县境内以民间故事、民间谚语、民间歌谣为主的民间文学,以民歌、民间小调、太平车音乐为主的民间音乐,以山丹烙画、剪纸、刺绣、麦秆画为主的民间工艺美术以及地域特色鲜明的秧歌、社火、民间传统习俗、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存丰厚。
关键词: 山丹县 文物古迹 县级文物

内容

境内以民间故事、民间谚语、民间歌谣为主的民间文学,以民歌、民间小调、太平车音乐为主的民间音乐,以山丹烙画、剪纸、刺绣、麦秆画为主的民间工艺美术以及地域特色鲜明的秧歌、社火、民间传统习俗、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存丰厚。
  2005年,启动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组成由县上领导、文化工作者、专业技术人员、高级教师、民间艺人、农村文化实用人才等17人为成员的评审委员会,对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评审。文化馆于2006年、2009年集中力量对全县8个乡镇的非物质文化现状进行摸底调查、发掘整理,共搜集整理民间故事200多篇、民歌300多首、拍摄照片资料400多张、录制录音磁带40多盘。收集山丹宝卷20多卷,有代表性民间剪纸、刺绣200多幅,农耕文化实物500多件。编辑出版关于非遗方面的书籍20多部。经过挖掘排查,筛选出9类7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公布为全县第一、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人选市级非遗保护项目21项,省级非遗保护项目3项。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分别为山丹舞龙、山丹宝卷(作为河西宝卷的组成部分被打包纳人)、山丹民间剪纸(作为河西民间剪纸的组成部分被整体打包纳人)。确定市级非遗保护项目传承人26人,省级4人(民间剪纸传承人周玉梅、刘瑰华,宝卷传承人陈多祝,耍龙传承人翟新荣)。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山丹县志(1989—2013)》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共37编,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建置,人口与居民,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协,人民团体,民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水利,农村工作,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劳务经济等。反映的是1989-2013年25年间山丹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