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县级文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104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县级文物
分类号: K878
页数: 3
页码: 620-62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对山丹县县级文物遗址简介情况的具体内容介绍。
关键词: 山丹县 文物古迹 县级文物

内容

过会台遗址 位于大马营乡楼庄村,整体为黄土山丘,顶部为不规则平台,东西长250米,南北宽350米,占地面积8.75万平方米。东南高,西北低,平台四周皆为沟壑,根据整个地形看,早期四周水源充足,为焉支山水系。生态植被茂盛,是良好的生存地域。地表遗存较多夹砂红陶残片和打磨的石器残块。山丘四周断崖之中文化层叠压丰富,厚3—5米,距地表深9米,采集有磨制石器、彩陶片。根据出土物,确定同属四坝文化。
  大佛寺遗址 又名土佛寺,位于清泉镇清泉村西侧暸高山下。整体坐西向东,背靠暸高山,始建于北魏,明正统六年(1441年)复建,万历九年(1581年)重建。清同治年间毁于兵燹,光绪十三年(1887年)至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修。原建筑群占地7500平方米,堂殿近百间,大佛殿面阔五间七层均单檐,内置释迦牟尼泥塑坐像,1971年全被拆毁。1992年在原址复修主体建筑,建成高39米的七层檐歇山顶砖木结构大雄殿,琉璃瓦压顶,内塑通高35米的贴金释迦牟尼大佛。寺院分前院后院。
  山丹城址 西夏始建,明代扩建。古遗址坐落于河西走廊蜂腰部,南北宽1 170米,东西长1200米,面积140万平方米。早期有夯筑墙体围城,20世纪60年代起逐年破坏,现残存东南角黄土夯筑墙体。其他墙体及瓮城不存,只存北墙体上的无量阁。
  阴骘寺石窟 也称赐儿山石窟,位于位奇镇新开村西南阴骘寺赐儿山山崖之间。明清续建庙宇300余间。20世纪50年代人为拆毁。为砂岩构造,南北走向,山体上部呈陡峭断崖,下部为坡形状,石窟凿于断崖之间。面积1万平方米。石窟面向东,其中有四处较大的石窟,一孔石窟为早期送子观世音窟,其他窟内为现代彩绘佛教图案。近年来,当地佛教徒复修庙宇,维修石窟,增添木建结构的歇山顶山门、钟、鼓楼亭、歇山檐廊等。六角须弥砖塔位于阴骘寺赐儿山山腰之间的一块砂石岩体之上,砖塔整体为青砖建筑,通高6米,直径1.70米,分别有六角形须弥座两重2米,覆钵1.30米,覆钵之上有砖雕结构吻嘴、昂、转轮、塔顶等。
  东乐城址 明代建筑。地处东乐乡政府所在地,呈东西长方形,面积13万平方米。遗址现残存东北、东南角墩,南墙残存200米。瓮城残存西北侧角墩。
  丰城堡城址 明代建筑。位于老军乡政府西南侧。坐北向南,面积3.9万平方米。城门向南开,版筑墙体为残垣断壁,残存东北角和西南角墙体,其他墙体为鱼脊状。城门两侧有墩台,顶部剥落坍塌。遗址内有民用住宅房舍。古城址西南侧古道上有关门一座,残存两座墩台。
  山羊堡滩驿站 明代始筑,沿用至清代。位于东乐乡西屯村,面积2921平方米。障燧布局特殊,外围有障墙,西南角有小围院,内有烽火台。障西墙部分倒塌,障墙为黄沙土夯筑而成。障内有散落的残汉砖,围院和烽火台保存相对完整。驿站主要是古道燃放烟火、传递军情、滞留商贾往来休息之所。
  老爷庙遗址 明代始建,沿用至今。位于陈户乡东门村。仅存山门建筑,系新河堡附属古建筑,面积72平方米。此建筑为重檐硬山顶,有廊柱、大小斗拱、两层望板,室内有金柱两根,顶部有主梁和驮梁、驮峰、檩条构成,四周有檩条、平坊与围柱等连接,早期墙体由土坯砌筑。近年由当地群众维修,门窗、墙体更换,室内雕塑彩绘泥胎关羽、周仓、关平肖像。
  彭家山湾门洞遗址 明代开凿,沿用至民国。位于陈户乡山湾村东南侧陈户至花寨公路旁,李桥水库大坝东北头。早期由于被山体阻挡,无法通行,由明代武都督彭智主持在山体凿通一座石门洞,由陈户通向花寨,然后通向大马营军马场。石城门洞由北向南,洞门上部立面呈三角形拱券,下部两壁面稍陡直。现已废弃。
  王允中家族墓地 明墓。位于清泉镇北湾村。由于修建水库和开荒种地,保留在表层的封土堆不规则,比较零乱。此墓为明代平羌将军王允中(山丹人字继尧,号道安,因军功补袭父职为游击)家族墓。王允中经历明朝隆庆、万历、天启三代,率军抗击鞑靼、瓦剌等,病故御葬,诏赐武进士、兵部尚书等衔。20世纪50年代修建祁家店水库,主墓被省博物馆发掘,墓地的“神道”石雕翁仲、石羊、石马被迁于南湖公园,周边其他古墓尚存,分布面积东西长400米,南北宽200米。
  无量阁 县城内仅存的一座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矗立在正北城墙之上。始建于明代,为三层箭楼。1954年地震,复修为一层。无量阁进深一间9米,面阔三间15米,占地面积135平方米。周围有廊柱18根,金柱12根,各廊柱上有斗拱,柱上有牙阙。屋顶铺砌青板瓦和筒瓦并滴水。无量阁周围都设窗。1997年、2007年两次维修,顶部全部更换琉璃瓦,但整体木结构没有更换。
  芦堡过街楼 位于位奇镇芦堡村,为四出歇山顶建筑,修建在城堡墙体墩台之上。始筑于明代,沿用于清代。墩台由青砖包筑,墩台南北底宽17.5米,东西底宽17.5米,高4米。门阙南北向开,门宽3.2米,深12.6米,高3.3米,呈拱形。占地面积150平方米。墩台之上修建四出歇山顶三间楼阁。顶部由板瓦和筒瓦压顶。楼阁四周有檐柱18根,内柱10个,有牙阙,大小斗拱40个,望板两层。室内顶部为草伏,大梁3道,驼峰为工字形。整体木建楼阁包括廊柱面宽13米,进深9米。
  圣经楼 位于位奇镇高寨村小学内。始建于明代,据传清道光时重建。由黄土墩台和木楼两部分组成,黄土墩台东西长22米,南北长21.5米,高6米。木楼高6米,东西长14.6米,南北深7.6米,面积576平方米,歇山重檐,两层立柱和一层内柱直通顶部,中为空井,顶部一条正嵴,四条垂嵴,四条肷嵴,西侧山花组成,形成两坡和四坡的混合形式,外檐出挑,四周有廊柱18个。
  仙堤楼 原为南街私宅楼阁,后迁至南湖公园。建于清代,保留清代建筑风格。整体为两层木结构建筑,楼阁坐南向北,硬山顶,通高7米,东西长10.68米,南北7.2米,廊宽1.9米。占地面积70平方米,共有两层,上下两层都有望板,斗拱各16个,廊柱牙阙完整,并雕刻缠枝莲花与吉祥纹饰。
  叶庄牛王宫庙 位于东乐乡城西村叶家庄,为晚清建筑。坐南向北,硬山顶,望砖压顶。面宽三间7.6米,进深5.1米,廊深2.3米,通高7米。面积56.24平方米。金柱8个,南墙内4个,室内4个金柱有牙阙,金柱与牙阙内壁上有壁画,两面山墙有壁画。廊柱4个,彩绘斗拱9个,两侧山墙墙柱为砖雕柱,图案为莲花、天马、寿鹿、朱雀、吉祥如意、宝瓶莲花。
  硖口摩崖石刻 位于老军乡硖口村。青褐色石质,石刻宽1.5米,通高1.4米,面积2.1平方米。石刻以阴线镌刻出“锁控金川”四个大字,笔画轮廓线清晰分明,中间略凸鼓,繁体楷书,从右至左上下竖读。
  硖口羊路沟岩画 位于老军乡硖口村南侧,由春秋战国时代的牧羊人勾勒雕刻。岩画雕刻主要在三座山体的石崖壁上,距地面150米,分布面积1000平方米。石质为灰褐色,其图案内容有骆驼、牛、羊、狼吃羊、人牵羊、飞禽等20多幅画。此画由打砸器捶击为点状线条,图案造型简练夸张,内容丰富。
  靳家大院 民国建筑。位于清泉镇南关村。周边均为民居。南北宽10.5米,东西长9.3米。由前院、过厅、后院、堂屋组成,坐西向东。前、后院结构相同。中部是过厅,过厅结构完好,前后门厅均有穿廊,牙阙雕刻精致,斗拱错落有致。穿廊内有廊柱、斗拱、牙阙,模印阳文对联两幅。堂屋内有金柱,金柱之间镶嵌木质屏风,屏风后是土台供桌。前后院四个侧门楣上有泥塑的倒吊金瓜和模印八仙的象征物,阳文模印词。现存“型仁”“晋和”两方,图案分别为芭蕉扇、葫芦和寿桃。
  吴家街门 位于县城内清泉镇西街村。街门通高5米,面宽5米,深5米,占地面积25平方米。木质结构,硬山顶,望板4层镂刻缠枝莲花,组成斗拱4组,斗拱高0.7米,斗拱下平坊两层,也雕刻吉祥纹饰,门前廊柱镶嵌牙阙。门内上额镶嵌牌匾,雕刻“和气致祥”四个大字,时间为“民国六年岁次丁巳”,题款为“吉人甫题”。始建于民国六年(1917年),拆于1989年,只保留街门,使用人吴述军。吴家街门是典型的木结构工艺建筑。
  兰池文物园 位于南湖公园西南角,西侧是围墙,周边是南湖公园设施设备及景观,民居、农田坐东向西,门向北开。东西长60米,南北长50米,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园内有石雕15尊,分别是翁仲4尊、石骆驼1尊、石羊2尊、石虎2尊、石马1尊、龟碑座1座、发塔碑1座,分别由碑额、碑身、碑座组成,均为砂石岩,大部分来自于明代王允仲家族墓地神道。石雕收集于20世纪80年代。
  南湖公园左公柳 清代种植。位于南湖公园内,周边是南湖公园设施设备及景观。占地面积40平方米。老柳树整体通高10米,树主杆直径2米,树冠直径20米,分主枝5个,枯死2枝。周边为艾黎广场与游泳池。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山丹县志(1989—2013)》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共37编,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建置,人口与居民,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协,人民团体,民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水利,农村工作,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劳务经济等。反映的是1989-2013年25年间山丹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