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省级文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104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省级文物
分类号: K878
页数: 1
页码: 619-62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丹县省级文物遗址简介情况的具体内容介绍,主要包括四坝滩遗址、壕北滩遗址及墓群、山羊堡滩墓群、马寨无量殿、艾黎与何克陵园等。
关键词: 山丹县 文物古迹 省级文物

内容

四坝滩遗址 位于县城南5公里的四坝滩,川口沙河东岸的高台地上,东西长400米,南北宽500米,面积20万平方米。1947年春,山丹培校学生开荒种地发现夹砂红陶罐,路易·艾黎请考古学家裴文中、何乐夫来此考察。1953年安志敏来丹进行调查,遗址堆积层厚0.6—3米,出土文物有石斧、石刀和敲砸器等,陶器有单耳罐、双耳罐、杯、壶、器盖、小型器物等,多素面,也有少量刻画纹饰。1957年被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重新公布)。该遗址至今有4000年左右的历史,是山丹县境内较早的遗址之一。
  壕北滩遗址及墓群 位于山丹县城南4公里,焦化厂围墙东南侧。遗址在山丹河南岸高台之上。南北宽100米,东西长2000米,面积20万平方米,明代长城在遗址之间穿过,遗址中部有汉代墓群叠压,还有培校农场。遗址文化灰土层0.2—0.3米,地表遗存粗沙红陶残片和石器。1987年第二次文物普查,发现单耳红陶罐和彩陶片、素陶片。此文化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为研究山丹历史提供了实物佐证。1 993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山羊堡滩墓群 汉墓。墓群分布在由东向西的古山丹河南岸的山羊堡滩上,面积400万平方米。墓群分布广,封土堆分散零乱。出土文物有陶罐。地面散落大量子母砖块、灰陶片。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有单位在墓群西端开辟农场。90年代初,县上成立农田开发区,成立东乐乡山羊堡村民委员会。修建房屋村落较多,开垦面积较大,严重破坏了墓群整体分布结构。1993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马寨无量殿 位于位奇镇马寨村小学院内,始建于明代,据传清代曾维修,坐落于城堡北垣正中墩台上,为土木歇山顶。占地658平方米,建筑面积168平方米。无量殿一字正脊,四出垂檐、垂脊,飞檐兽吻,24根檐柱组成回廊。屋顶用望砖压顶。檐下四周有斗拱,耍头、昂、额枋。檐柱上有“牙阙”,廊柱间檐枋下雕刻有缠枝莲花和吉祥纹饰。室内梁架呈三角形状,彩绘“龙、云、朱雀”等。进深4米,间宽五间13.84米。201 1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艾黎与何克陵园 1945年7月,乔治·何克殉职后被葬于山丹培校校办工厂院内,称何克墓。1979年、1985年两度扩建修缮,称何克陵园。1987年12月,艾黎部分骨灰下葬于何克陵园,始名“艾黎与何克陵园”。陵园位于县城南门外山丹河北岸,仿西建筑。陵园平面呈梯形,坐东面西,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中轴线首置为照壁,外墙内墙均用大理石贴面,分别镶有楚图南题写的“艾黎与何克陵园”和邓小平题写的“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永垂不朽”13个镏金大字;向里有大理石贴面的艾黎、何克生平碑;再向里为艾黎墓与何克墓,墓后为纪念碑。1993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山丹县志(1989—2013)》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共37编,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建置,人口与居民,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协,人民团体,民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水利,农村工作,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劳务经济等。反映的是1989-2013年25年间山丹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