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全国重点文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104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全国重点文物
分类号: K878
页数: 2
页码: 619-62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丹县汉明长城被国务院整体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长城遗址的简介概况。
关键词: 山丹县 文物古迹 重点文物

内容

2006年,山丹汉明长城被国务院整体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丹县境内汉长城始建于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呈东西走向,全线以壕沟代替墙垣。县汉长城位于县境北部,呈东南—西北走向。全长94千米,实存93千米,墙体25段,实存32千米;壕堑42段,全长约63千米,实存约61千米。关堡14座,单体(烽火台、敌台)160座。明长城建于明嘉靖二十六至二十七年(1547—1548),隶属于明朝时的甘肃镇管辖,东接永昌县水泉子乡,西至龙首山脉的烟洞沟,呈东南—西北走向,全长271千米,实存约181千米,其中墙体68段,长约143千米,实存约111千米;壕堑61段,全长约128千米,实存约70千米。像这样不同历史时期修筑且迄今留存较为完整的长城在国内实属罕见,被国内外长城专家誉为“露天长城博物馆”,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外有识之士的广泛关注,在国内外长城学术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2006年山丹县被确定为长城保护试点县。2009年公布《山丹县长城保护管理办法》,是全省第一个由县级政府出台的长城保护管理办法。
  2008年以来,山丹县以项目建设带动长城保护工作,得到国家、省、市文物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2008年完成老军乡硖口古城过街楼(明长城的附属建筑)的加固维修。2011年实施境内明长城新河段抢险加固、防洪工程,次年完成新河段防护工程,2013年完成新河段及丰城堡下段防洪工程。
  县境内长城关堡较有名的有硖口城址,位于老军乡硖口村。平面呈长方形,坐南向北,古城由内城和罗城两部分组成,城墙由黄土夯筑,夯层厚0.18—0.22米。内城有南、北两门,均有瓮城。残存角墩2座,马面1处,原城门有“石峡口堡”石刻,过街楼1座。硖口古城过街楼位于内城正中,平面略呈正方形,顶为歇山式两面斜坡带戗脊。过街楼中间分为上下两层,外观为三层楼阁,四出重檐歇山顶。整体为土木结构,中间布双排通天立柱,形成天井空间,立柱固定在墩台内。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山丹县志(1989—2013)》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共37编,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建置,人口与居民,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协,人民团体,民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水利,农村工作,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劳务经济等。反映的是1989-2013年25年间山丹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