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公共卫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1025
颗粒名称: 第四章 公共卫生
分类号: R126.4
页数: 4
页码: 593-596
摘要: 本章记述山丹县公共卫生,其中包括了卫生应急、医疗保障、卫生服务。
关键词: 山丹县 卫生 公共卫生

内容

第一节 卫生应急
  2003年前,县上没有专门的卫生应急管理机构,传染病暴发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以防疫站的防疫股、卫生股为主开展调查控制,遇有大的事件由县政府统一协调。2003年“非典”发生后,县政府专门成立防治“非典”领导小组和办公室,“非典”结束后撤销。2007年,县委成立山丹县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县政府成立应急办公室(后县政府成立山丹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统一领导全县突发事件应急工作。
  “非典”防治 2003年4月、5月,省、市相继发生“非典”病例。山丹县地处交通要道,流动人口广,劳务输出人员多,防治形势严峻。县上设立救治医院1所、卫生检疫站5个、发热门诊16个,抽调131名卫生技术人员充实到医疗救治和卫生检疫的一线,坚持24小时值班、零报告、日报告制度,开展应急技术演练和防治知识宣传。到7月,发放自我防护知识小册子、宣传图片、宣传画等宣传材料4.5万余份,检诊3378人,家庭留观2181人,隔离观察室留观38人。全县未发生非典病例和疑似病例。
  问题奶粉处置 2008年3月,三鹿奶粉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后,确定县医院、县中医院和县妇幼保健站为定点救治医疗机构,对全县3岁以下儿童进行摸底调查,接诊患儿5885名,确诊148人,均治愈出院,无患儿死亡事件发生。
  地震应急 2003年10月25日山丹发生地震后,迅速成立下乡医疗队,自带帐篷、灶具、急救器材、药品,进入灾区开展灾后医疗诊治工作。连续下乡21天,抽调医务人员180人,出动车辆31次,走访农户800多户,诊疗3300人次,免费送药8万余元,发放抗震救灾及健康宣传材料1万多份。
  煤矿透水事故卫生应急 2004年5月23日,山丹吴涛煤矿透水事故发生后,由192名技术骨干组成的医疗救治抢险队,带上急救器材、药品奔赴现场,守候抢险48天,为抢险队员和矿难家属送医送药,出动车辆60次,免费发放药品2.1万元。
  第二节 医疗保障
  城市医疗保障 1989年全县公费医疗继续执行1986年的分档定额包干制度,到1996年,8年公费医疗总支出285万元,年均35万元左右。随着药品价格的不断上涨,享受公费医疗的人员逐年增加,财政投入实行定额投入,个人负担的部分越来越多,公费医疗制度逐渐不适应群众的医疗保障需求。1997年实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后,全县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医疗保障职能由县卫生局移交县社保局。2005年11月、2006年11月和2007年6月执行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城市低保人员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垫付报销工作。
  农村医疗保障 2003年山丹县被甘肃省列为5个试点县之一。2005年5月,成立山丹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同年,四级财政到位资金201.33万元,年底参合人数136294人,参合率90.20%,2999名参合住院农民获得合作医疗补助261.29万元。2006年2月,调整补偿标准,提高报销比例,降低门槛费,并对参加合作医疗的孕妇住院自然分娩费用纳入报销范围。对计划生育二女户、独生子女领证户、五保户、特困救助户、军烈属、残疾人、80岁以上老人七种特殊人群,在原报销比例的基础上提高10%。
  2008年8月,县政府出台《山丹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中央和地方财政补助的80元,及农民每人每年统筹缴纳的5元全部纳入大病统筹基金账户管理,并将最高补偿提高到5万元,对七种特殊人群取消报销起付线。孕产妇住院正常分娩给予定额补助300元。2011年,在全市率先实行金穗惠农新农合“一卡通”服务,实现了参合农民“一站式”就医补偿的目标。2013年全县定点住院医疗机构增至13个,其中县级4个(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计生站),乡级9个(8个乡级中心卫生院、卫生院及大马营中心卫生院花寨子分院)。四级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280元,个人自筹80元,人均达到360元的标准。
  在2012年先期开展农村儿童急性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宫颈癌、乳腺癌、重性精神病、耐多药肺结核、终末期肾病、艾滋病机会性感染、先天性耳聋等9类重大疾病新农合保障基础上,2013年新增加肺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血友病、I型糖尿病、甲亢、唇腭裂、老年性白内障、儿童脑瘫、苯丙酮尿症、儿童尿道下裂、肝癌、胰腺癌等18种疾病(27个病种)作为农村重特大疾病,纳入新农合保障范围,进行重点保障。
  第三节 卫生服务
  爱国卫生 1953年成立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协调乡镇、部门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
  从2001年开展以清理“三堆”、灭鼠灭蝇、清洁街道庭院为重点的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建成省级卫生县城和市级卫生县城、市级卫生之乡11个、省级卫生乡镇1个。创建省级无烟学校1个、市级卫生乡镇2个、市级卫生社区3个、卫生村1个。组织各乡镇、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推进“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明显提高。2006—2008年落实《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计划,推行“相约健康社区行”和控烟活动,大力实施农村改厕工程,2008年争取项目资金17.5万元,新建500座粪尿分集式卫生厕所。2009年争取项目资金100万元,新建2000座粪尿分集式卫生厕所。2010年争取项目资金200万元,新建2000座粪尿分集式卫生厕所。201 1年争取项目资金100万元,新建2000座粪尿分集式卫生厕所。2012年争取项目资金50万元,新建1000座粪尿分集式卫生厕所。2013年争取项目资金260万元,新建1000座粪尿分集式卫生厕所,改善了群众的健康生活水平。
  社区卫生 山丹县清泉镇卫生院始建于1958年3月,2006年在卫生院基础上筹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0年投资1000万元新建清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清泉镇卫生院合署办公。历经50多年的发展,已建成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健康指导、康复为一体的中医药服务特色突出的一级甲等卫生院,是新农合、城镇医保以及多家商业保险机构的定点医疗机构。至2013年,建立家庭病床234张,入户1.9万户,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6.5万份,实行健康档案动态管理。对社区居民疾病谱分析研究,归纳整理出患病率前10位的疾病种类,对3594名高血压患者、689名糖尿病患者和1 124名运动系统疾病和其他慢性病患者进行动态管理。
  2013年,卫生院占地面积330平方米,建筑面积3050平方米,固定资产980万元,编制病床70张,有职工59人(高级职称4人、中级7人、初级29人;本科学历28人、大专26人、中专5人)。到2013年,依托省、市培训项目,培养全科医师28人、全科护士26人。免费为1.6万名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设置公共卫生科、全科门诊、中医康复科、医技科、计划生育指导科、质控科、合作医疗办、财务科、办公室。投资335万元购进德国爱克发CR诊断仪、日本东芝580彩色多普勒、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球分析仪、尿分析仪、同步三导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中医康复等医疗设备286台(件)。业务收入从2007年的41万元增长到2013年的525万元。
  2012年,清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甘肃省卫生厅命名为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山丹县志(1989—2013)》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共37编,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建置,人口与居民,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协,人民团体,民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水利,农村工作,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劳务经济等。反映的是1989-2013年25年间山丹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