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县属卫生医疗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101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县属卫生医疗机构
分类号: R199
页数: 6
页码: 577-582
摘要: 本节记述山丹县属卫生医疗机构,其中包括了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
关键词: 山丹县 卫生 卫生医疗机构

内容

县人民医院 山丹县人民医院(简称“县医院”)始建于1943年,只有几间土坯房,设备十分简陋。1950年3月成立县人民卫生院,至2013年,县医院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急救、康复于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建有门诊楼、外科楼、内科楼、康复楼、行政办公楼,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8万平方米。职工由建院时的5名转业军人发展到405人;固定资产由1995年的381.72万元增加到4400万元,有病床500张,科室由内、外两个门诊室发展到36个。其中,职能科室9个(院办室、财务科、总务科、药械科、医务科、护理部、质控科、感染管理科、门诊部),临床科室18个(普外一科、普外二科、骨科、神经外科、妇产科、内一科、内二科、内三科、内四科、儿科、心理卫生科、耳鼻咽喉科、眼科、口腔科、中医康复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医学美容科),医技科室9个(功能科、检验科、放射科、手术室、内镜中心、消毒供应室、高压氧科、血液净化科、体检中心)。是西北民族大学、张掖医专、甘肃省卫校、甘肃省中医学校、武威卫校的临床教学医院。2008年,县人民医院成立甘肃省肝胆胰外科研究所山丹分所、兰州大学临床医学院肿瘤防治中心山丹分中心。2009年被确定为中央补助甘肃省包虫病防治项目外科治疗定点医院、甘肃省“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手术定点医院。
  2013年有专业技术人员36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人,副高级职称26人,中级职称85人,初级职称200余人;市管拔尖人才2人,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县管拔尖人才6人,县学术技术带头人6人。1996年10月评审为全国二级甲等综合医院,1997年被世界科教卫生组织授予“全国爱婴医院称号”。
  1989年成立山丹县卫生职业技术学校,设置长期专业班和短期培训班,长期专业班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在职卫生专业人员,学制三年。第一期招生医士班学员52人,学制三年。1992年医士班招新生43人,主要培训乡村医生。
  1989—2012年,县医院通过配套、借贷等多种方式,购置进口B超、脑电图、纤维胃镜、纤维结肠镜等大型医疗设备,提高医疗质量,基本能够解决看病难、住院难问题,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购置安装2台两吨旧锅炉,1台新锅炉,解决全院供暖问题;安装无塔上水器1台,住院部电梯,方便病人及医疗运行。1996—2004年,投资600多万元购置彩超、CT、电子胃镜、结肠镜、CR和血液透析机等大中型先进医疗设备70多台(件)。先进设备的投入,使医院的诊断技术、医疗服务功能和医院品牌意识强化,就医条件、诊断水平明显改善。2005—2013年,为改善医疗条件和就医环境,继续加大投资,新建外科楼、康复楼、门诊楼等设施。在医疗设备方面,2007年争取国家项目配备依维柯救护车一辆,急救呼吸机和便携式心电除颤仪各1台,改善急救设施。2008年6月,“甘肃省2006年县医院及少数民族自治州医疗救治项目”为县医院配置眼科手术显微镜、手术无影灯、麻醉机、多功能手术床;9月,为处置“三鹿问题奶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卫生厅紧急采购价值4.89万元,深圳兰韵F-60全数字化超声诊断仪。在改善医疗环境方面,继2005年1月高标准传染病住院楼投入使用后,2006年完成住院部病房整体改造装修及门诊楼地板铺设,并将护理站由原来的封闭式改造为开放式柜台。2007年与甘肃省人民医院协作,安装开通远程会诊系统,为疑难危重患者提供远程诊疗服务,实现省内医学专家资源共享,减轻了患者外出就医负担。2007年4月成立隶属急诊科管理的重症监护室。2008年9月康复楼续建工程竣工,建筑面积1265平方米,增设五官科病区、中医康复科两个科室,投资10.48万元配置单元病床60张。2012年完成中央投资2880万元的县医院标准化建设项目,修建门诊楼、住院部大楼,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
  县中医医院 山丹县中医医院(简称“中医院”)成立于1982年4月,到2013年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保健、康复、科研为一体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医院占地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固定资产2600余万元。编制床位200张,实际开放床位130张。医院设六个病区,开设了内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外科(普外科、骨科)、妇科、儿科、肛肠科、乳腺病科、针灸推拿科、皮肤病科、肝病科、功能科(心电图室、彩超室、胃镜室、经颅多普勒室)、检验科、放射科等25个临床、医技、职能科室。有肺病、肝病、中风病、糖尿病、脾胃病、皮肤病、针灸理疗、风湿病、肾病等9个专科专病,其中肺病、呼吸病、风湿病专科为省级重点专科,肝病、针灸理疗专科为全国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拥有螺旋CT、彩超、D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腹腔镜、电子胃镜、C型臂X光机、五分类血球仪等大、中型医疗设备,中医特色诊疗设备48台(件)。
  多年来,县中医院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常见病和多发病,开展胆囊摘除、胃切除、子宫全切除等外科、妇科各类手术及四肢骨科手术,同时开展腹腔镜手术。医院的应急能力和处理急、危、重、疑难病人的综合能力与本地综合医院相当,并独具中医特色。2013年重症抢救中医参与率91.5%,门诊中药处方比例86.8%,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总处方比例的39.6%。
  加强专科专病建设,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规范肺病、风湿病2个省级重点专科;将针灸理疗、中医儿科、中医骨伤护理专科纳入医院重点专科发展项目,前两科申报市级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肝病科申报省级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挖掘中医药传统优势,各科室设置中医综合治疗室,开展冬病夏治、针刺、艾灸、推拿按摩、捏脊、火罐、热敷、熏洗、按摩、刮痧、足浴、药浴等中医诊疗。新增盐疗、蜡疗、穴位埋线、小针刀等项目。将中医药治疗率纳入科室管理考核,制定17个常见病和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满足患者就医需求。
  以全国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能力建设项目为依托,完成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平台建设,实现全国联网培训。组织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中医药人员分期分批来院培训31期1825人次,使基层中医药人员学到简便易学、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的新技术。2013年特色理疗达24113人次,受到群众好评。
  1998年通过二级乙等综合性医院评审,2001年借全县企业改革之际,投入资金267万元,整体接收县服务公司(占地面积97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2004年被省卫生厅指定为甘肃省中医学校教学医院,2008年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审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2011年6月通过中国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的验收,是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定点医院。获得全市“医院卫生模范单位”、全市“中医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抗击非典先进单位”“县级精神文明单位”等称号。2013年7月通过国家二甲中医医院复审。
  2013年,全院有职工182人,其中正式职工105人,招聘36人,同工同酬26人,临时工12人,返聘职工3人;业务人员144人(临床医生49人,占34%;护理52人,占36%;药剂20人,占14%;功能、检验23人,占16%),占职工总数的79%;行政、财务、总务人员34人,占19%;行政管理人员4人,占2%。医院开放病床200张。全年收住病人6093人次,年门诊14.66万人次,门诊中医治疗率84%,住院中医药治疗率96%,同比提高10.3%,年收入2447.3万元。
  县妇幼保健院 山丹县妇幼保健院成立于1957年,时称县妇幼保健站。1988年开展门诊妇产科。1990年开展剖宫产项目和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1999年12月搬入建筑面积1324平方米的妇幼保健综合楼,床位49张,设门诊部、住院部、防保部、检验科、X光室、男女婚检室、B超、心电图8个科室。2001年开设婚前医学保健门诊,门诊和住院部增设儿科,开展儿童常见病及和多发病的诊治,购进新生儿高压氧舱、新生儿蓝光箱及新生儿蓝光床、心电监护仪,对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重新生儿进行全方位的救治。2007年增加13个自收自支编制。2006—2008年,投资60余万元,为检验科、妇产科、儿科增添医疗设备,改扩建业务用房3间。2008年10月,投资30万元安装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2009年投资105万元,改建医疗服务用房900平方米,新建业务用房400平方米;争取资金购置价值15万元的母婴健康快车一辆,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投资18余万元建立供氧中心和呼叫系统及婴儿洗浴中心。201 1年获得全国“促进自然分娩保证母婴安康”示范医院的称号。至2013年在编人员4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9人。2010年由副科级医疗单位升格为正科级,并更名为山丹县妇幼保健院。
  妇女保健
  婚前保健2000年以前,婚前医学检查项目不齐全。2000年后设专门科室开展婚前医学检查,把好出生缺陷关口。2001年体检新婚夫妇812对,查出各种疾病412人,针对查出的疾病给予及时治疗。2003年10月新的《婚姻登记条例》出台,“婚检合格”不再列为婚姻登记必需的前置条件,婚前医学检查由强制改为自愿后,婚检率急剧下降。2004年、2005年婚检率仅为0.32%,2006年为1%%。2008年10月婚检重新开始,婚检率由2003年的0.46%提高到2013年的100%,2012年体检新婚夫妇863对,查出各种疾病463人。对检出影响婚育的男女婚育对象提出医学指导意见。
  住院分娩和新法接生 1957年妇幼保健站成立,逐步建立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建起一支妇幼保健队伍,改造旧法接生,推广新法接生。1978年组织人员在全县培训新法接生员,重点学习产前检查、临产处理、产后访视和新生儿护理等科学常识,使新法接生提高到新的水平,培训接生员106人。1988年逐步对10个乡卫生院接生员进行更新、培训和复训,复训接生员126人,新法接生率达96%,住院接生率41.1%。在县站学习达三个月以上5人,通过培训和复训,提高新法接生质量。
  孕产妇保健管理 自2000年开始依托降消项目,为每个孕妇建立孕产妇保健卡、册,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产后访视和婴幼儿保健工作。从怀孕到分娩,在正常情况下接受5次以上的产前检查和孕妇保健指导。产检时筛查出高危因素,立即进行立案追踪管理。发现贫血、妊高征、胎儿发育迟缓、过期妊娠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的高危孕妇,及时给予治疗。至2006年,孕产妇系统管理覆盖面达95.3%%,孕产妇建卡率达73.5%,住院分娩率达95.89%,产后访视率达100%。
  妇女病普查普治 对城乡已婚育龄妇女每年进行一次以防癌为主的普查普治,1988—1992年,共对31465名已婚妇女进行妇女病普查普治,查出各种疾病10365例,对查出的各种妇女病均给予建议治疗方案和随访,基本做到了查治结合。配合县妇联,组织人员下乡巡讲、义诊,普及健康生活常识,提高农村妇女预防和防止疾病的知晓率,降低妇科病的发病率。2012年起,免费为农村已婚妇女开展宫颈细胞学筛查、筛查癌前病变(宫颈癌),筛查率为100%;为全县女职工两年进行一次妇科病的普查普治。
  儿童保健
  儿童保健及常见病防治 从2000年开始,对全县集居和散居儿童进行健康体检,对查出的各类疾病及时进行矫治,2006年体检儿童8189人,体检率71.18%。配合防疫部门做好儿童基础计划免疫工作,“四苗”(卡介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炎、麻疹)接种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全面推行小儿“五病”(中重度营养不良、佝偻病、营养性贫血、急性呼吸道感染、腹泻)的筛查、建档管理和预防干预工作,筛查小儿“五病”1588例,建档管理1549例,建档管理率97.54%;对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及主要死亡病因(肺炎、腹泻)进行有效防止与干预,儿童肺炎、腹泻病例管理率达95%以上。完善儿童急救转诊系统,对危急重症患儿实施快速有效的转诊救治,降低儿童死亡率。2009年设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对高危新生儿和重症儿童实施重点监护与专案管理。
  儿童系统管理 根据《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办法》和《甘肃省妇幼卫生工作“八五”规划》要求,于1991年制定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方案,配备血红蛋白仪、小儿磅秤等,进行“421”(0—1岁婴儿年内体检4次,1—3岁体检2次,3—6岁体检1次)生长发育监测、对0—3岁儿童进行系统管理。2009年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并开设42天母婴体检、抚触、听力筛查、智力测试和儿科门诊,为儿童保健提供方便的服务。
  托幼机构卫生保健 从2000年开始,对全县托幼机构建立健全卫生保健制度,保健院公共卫生科工作人员定期深入托儿所、幼儿园进行卫生保健业务指导,加强对保育员、保健员、炊事员等的培训,加强环境卫生与膳食营养的科学管理。落实托幼机构的保健人员岗前和每年一次的健康检查制度,对患有国家法定传染病、性病与不得从事保教工作的人员及时调离岗位,避免传染病的交叉流行。一年两次对城乡所有托幼机构儿童进行体检,对体检发现的疾病及时给予治疗和干预。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山丹县志(1989—2013)》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共37编,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建置,人口与居民,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协,人民团体,民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水利,农村工作,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劳务经济等。反映的是1989-2013年25年间山丹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