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科技推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1002
颗粒名称: 第四章 科技推广
分类号: G322.742
页数: 4
页码: 570-573
摘要: 本章记述了1989-2013年,山丹县科技推广工作,农业科技推广、工业科技推广、医疗科技应运、科技合作情况的概述。
关键词: 山丹县 科学技术 科技推广

内容

第一节 农业科技推广
  “八五”期间,围绕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推广计划”“丰收计划”,农业以中低产田改造和“吨粮田”“双千田”、油纤兼用亚麻高效田为重点,推广地膜覆盖、塑料大棚、日光温室、无土栽培等新技术,建成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一个,日光温室509座,全县普及推广面积38万亩。“九五”期间,以农业增产、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群众增收为目标,组织开展“种子推广年”和农业“双十”工程等活动,带动实用科技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地膜覆盖技术推广有了新突破,全县推广地膜面积52万亩,新增产值2080万元。特别是地膜油菜、地膜洋芋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地膜油菜平均亩产达248.3公斤,比露地油菜亩增产48.1公斤;地膜洋芋平均亩产达3500公斤,比露地种植亩增产1200公斤。全县引进各类作物新品种98个,筛选出小麦新品种黄鑫9688、陇春17号、甘春20号、油菜品种华协1号等适应全县种植的高产优质新品种。
  2001—2007年,围绕油料、脱毒马铃薯、啤酒大麦、亚麻等支柱产业开发,全县良种覆盖率达96%。以微型薯网室化栽培、一膜多用、旱地西瓜穴拱棚栽培、黄参人工高产栽培、优质牧草种植等新技术为重点,全县建立农业高新技术示范点37个,落实130多项试验示范项目,综合示范面积达4.6万亩。2000年后,孜然、茴香、黄芪等中药材在东乐乡山羊堡村试种成功;引进晋谷28黑谷子试种成功。2004年大面积推广甘啤4号大麦新品种和大西洋马铃薯新品种。2007年主推马铃薯接卸播种、起垄、覆膜、膜上覆土、收获、测土配方施肥等6项技术,推广面积11.26万亩,项目区平均亩产2753公斤,比前三年亩产增加253公斤,亩增产效益177.1元。
  2010年后,全县形成完善的以垄作沟灌、垄膜沟灌、膜下滴灌为主的三大农田节水技术体系,推广应用综合增产技术,水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为全县大面积推广农田节水技术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据测产统计,三年总节本增效1.38亿元,亩均节本增效425.98元,总节水3644.8万立方米,亩均节水112.8立方米。通过实施彩色马铃薯引种示范及配套栽培技术,筛选出适宜祁连山冷凉灌区种植的黑美人、黑金刚、红美人、天籽一号4个新品种,使平均亩产增加20%以上、亩均增收60%%以上,建成2468亩示范基地,平均亩产3500公斤,总产836.8万公斤,实现经济效益2073万元。2013年县经济作物指导中心研究的双孢菇层架式立体栽培技术采用层架式立体栽培方式,有效增加栽培面积,降低病虫危害,提高产量和品质,节省生产成本,对全县特色产业发展带动作用明显。
  第二节 工业科技推广
  1989—1995年,龙首化工厂引进、研制和开发两大系列7个品种的石油医药化工产品,炭黑厂建成年产60万平方米平板玻璃生产线,农修厂新上两头加厚井壁管项目,黄参系列产品开发等项目建成投产。
  1996—2000年,龙化公司、金冶公司分别开发出科技含量高、有市场的腐殖酸有机磁化肥和小型农机具;清泉水泥厂、位奇水泥厂顺利完成“六改八”技术改造,并引进静电除尘设备及微机配料、自动卸料技术,减少了粉尘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了生产效率。太阳能开发公司和晶钢装饰板厂分别开发生产出科技含量较高的太阳能灶和晶钢装饰板。
  2000—2004年,龙化公司、金冶公司进行腐殖酸有机磁化肥和两头加厚井壁管生产线的改造,企业发展后劲增强;县供销社引进省商业科技研究所的蜂蜜加工技术,建成年产3600吨的保健蜂蜜制品系列产品生产线;位奇亚麻厂新建麻屑板生产线,实现总生产值758万元,利税146万元;县水电局制管厂与宁夏青龙管道集团合作,引进悬辊制管工艺生产线一条,增加产品品种,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在满足本县节水工程建设需要的同时,拓展县外市场。
  2007—2008年,碧原蜂业公司新开发出蜂王浆冻干粉、蜂胶片等系列蜂蜜产品15个;高原龙食品公司新开发生产出牛柳、西冷牛排(牛的后腰肉)、羊肉粒等真空冷鲜系列产品;腾达西铁公司对生产设施进行脱硫、脱磷、脱铝技术改造,降低能耗,改善产品质量档次,提高企业效益。
  2009—2010年,山泥(集团)研究开发的原料精配、生产自动化等新技术,生产出高镁中热水泥等特种水泥;宏定元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与西北师范大学化工学院胡雨来教授以技术入股的形式,并与兰州格兰克斯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2-4二氨基甲苯和2-6二氨基甲苯新产品的研发,不产生废渣,基本达零排放,2010年新上1万吨硫化黑联产大苏打循环经济项目,公司绿色化工技术研发中心被省工信委、科技厅等六部门认定为省级技术中心,为全县层次最高、设备最全的技术创新机构。
  2011年后,有重点、有目标的培育企业科技创新,爱福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被授予“甘肃省食用菌技术创新重点实验室”,成为张掖市第一家省级重点实验室,连续三年获得省级补助研发经费50万元;金山麦芽公司研发的河西高寒地区啤酒大麦麦芽生产新工艺,每吨麦芽可获销售利润309.2万元,节能减排28.4万元,每吨平均为种植区农户增加收入150元,扭转了河西高寒地区三类大麦出手难、价格低的现状。大地农业种植合作社在借鉴东北火炕设计原理的基础上,研究运用中药材烘干炕,烘烤出的中药切片既保持药材原有的药性和功用,颜色均匀一致,又保证了干燥的中药切片原味无任何污染。
  第三节 医疗科技应运
  1992年,县人民医院开展第一例白内障摘除术和人工晶体植入术。1996年拓展骨科、普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范围,成功开展股骨头置换、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胃癌根治、肝叶切除、膀胱癌根治性切除、颅内血肿清除等重大手术。在普外科(外科分为普外科和骨伤科)、泌尿科、妇科方面,率先在全市县级医院中开展腹腔镜、前列腺汽化电切、宫腔镜等微创手术。在门诊开展耳鼻咽喉科的纤维喉镜、上颌窦镜及鼻腔镜检查、内科纤维支气管镜的诊断检查、妇科阴道镜、泌尿外科膀胱镜、体外振波碎石等新型医疗技术。专科方面,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技术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等技术逐步开展。2008年甘肃省肝胆胰外科研究所山丹分所、兰州大学临床医学院肿瘤防治中心山丹分中心成立,为提高县医院肝胆胰外科及肿瘤防治水平起到作用。201 1年设立普外一科、普外二科、内三科、介入医学科、内镜中心。2013年,在骨科、普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的手术治疗方面开展的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锁定钢板治疗胫腓骨多段粉碎性骨折、三镜联合治疗胆结石、数字化颅骨塑形技术修补颅骨缺损等重大手术。
  1990年,县中医院研制出治疗肝胆病的“疏利散”,临床有效率达96.3%;研制出治疗皮肤病、头癣、牛皮癣、神经性皮炎的“五黄康肤膏”,临床应用效果好。1993年研制“慢性乙肝散”,1994年研制出“降脂宁散”,总有效率达92.5%。1994年开展骨关节病、针灸治疗脾胃病。2002年骨伤科开展四肢骨折、关节部位骨折、脱位等手术及中西结合小夹板固定术。2005肺病专科被列为全省中医重点专科。自制肺病I号,肺病Ⅱ号、肺病Ⅲ号的中药制剂,开展中医护理技术项目6种(针灸、推拿、按摩、中药坐浴、中药外敷贴药、中药雾化吸入等),门诊开展冬病夏治治疗技术。2006年外科率先在全县开展包皮环切专用器械行包皮套切手术,次年骨伤科首次开展有限切开股骨带锁髓内针内固定。201 1年首次引进腹腔镜手术技术,可开展各类腹腔镜手术。1986—2013年,县中医院通过引进新技术、新项目,开展针刺、艾灸、推拿按摩、捏脊、火罐、热敷、熏洗、按摩、刮痧、足浴、药浴等中医诊疗项目60种,中医预防保健技术22项。相继开展胃大部分切除、胆囊摘除、子宫肌瘤切除、子宫全切、四肢骨折内外固定术等手术。
  第四节 科技合作
  2011年以来,科技部门注重人才引进、培养,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联合,广泛开展项目合作、技术交流、信息互动等活动,引进消化专利技术和科研成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经过多方努力,宏定元化工公司与西北师范大学化工学院、兰州格兰克斯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二氨基甲苯”加工新工艺;腾达西铁公司与兰州理工大学合作,进行节能减排技术研究,开发硅渣微肥等项目;荣华种植专业合作社与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达成合作协议,对选育的油菜新品种陇油6号在山丹进行示范推广;山丹新龙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与西南石油大学与达成合作协议,对低(无)毒多功能钻井液处理剂MFA-2研制项目进行实验研究技术指导;李桥乡与甘肃省农科院合作,在东沟村建设地膜双低油菜制种示范田500亩;山丹爱森源合成木有限责任公司与河西学院达成科技服务院企合作协议,完成《高分子合成塑木材料生产技术应用》项目推广应用。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山丹县志(1989—2013)》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共37编,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建置,人口与居民,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协,人民团体,民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水利,农村工作,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劳务经济等。反映的是1989-2013年25年间山丹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