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科技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0996
颗粒名称: 第二章 科技工作
分类号: G322.742
页数: 3
页码: 562-564
摘要: 本章记述了1989-2013年,山丹县科技工作,发展概况、队伍建设情况的简介。
关键词: 山丹县 科学技术 科技工作

内容

1959年5月成立山丹县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1962年业务由文教卫生局兼办,1965年5月恢复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名称,科教工作归属县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文卫组领导。1 977年1 2月重新成立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1996年12月,按照《山丹县县直党政机关机构改革实施方案》,撤销县科学技术委员会组建县科学技术局,为县政府主管科技工作的组成部门,核定编制6名。2005年8月成立山丹县信息中心,为副科级事业单位,隶属县科技局管理。2007年撤销信息中心。2008年10月成立县科技开发中心,隶属县科技局管理,副科级建制。
  第一节 发展概况
  科技计划 1994年5月创办科技服务窗口——山丹县科技新产品服务部。1996年5月,县委、县政府做出《关于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决定》《关于实施全省1230科普工程,落实全区“321 1”科普计划的五年规划及实施意见》,印发《山丹县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计划》。1998年县委、县政府批转县科技局、农委、经贸局《关于开展“科技推广年”活动的意见》,组织实施10项科技工程,推广10项关键技术,抓好10个高新科技示范样板,年内科技成果转化率达31%。2000年1月,县委办、县政府办印发《关于实施“三个十”农业科技工作的安排意见》。2001年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实施“四个十”农业科技工程。2002年县委、县政府提出在全县实施“五个一”农业科技结对子活动。2006年7月,县委、县政府制定《关于加强科技工作意见》,出台《山丹县科技奖励办法》,争取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机构补助资金,建成山丹县城北工业园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并与甘肃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中心链接,为企业和其他各行业提供更多、更新的科技信息。
  科技体系建设 “八五”(1991—1995年)期间,全县初步健全完善科技管理体系,成立由主管县长任组长,科技、教育、财政、农口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科教兴农协调领导小组,乡镇选派科技副乡长兼乡科委主任,115个村配齐科技副主任,部分社有农民技术员。乡镇建成“七站两委一协会”及农技农资系列化服务站104个,从业人员410人;85个村成立科技服务小组,村村成立科普小组,有350多人从事村、社科技管理服务工作。建成以位奇科技示范乡、32个科技示范村、1362户科技示范户为一体的科技示范网络。科技服务、科技示范体系逐步完善。
  “九五”(1996—2000年)期间,全县有县乡农业技术服务机构1 16个,专业技术人员334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中级63人,初级248人。2004—2010年举办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等科技培训80期200多场次,培训农民技术骨干及示范户6.2万人次,8000人成为“一证”(科技明白人)在手的农民。全县建立东乐乡西屯村,清泉镇西街、郇庄村,位奇镇十里堡、二十里堡村,陈户乡东门村,霍城镇西关村,大马营乡马营、楼庄村,老军乡丰城村10个科技示范村和37个科技示范点。2011—2013年科技兴农亮点频现,配合涉农部门实施科技助推工程,建立农林畜等各类科技示范点100多个,引进推广各类新品种226个,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机具38项,辐射带动高产高效田40多万亩。
  第二节 队伍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山丹县科技人员较少,1988年全县有技术干部1813人。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大批知识分子回到教学科研岗位。1995年全县有农、林、水、牧、教育、卫生等各类科技人员2008人,2004年有2720人、2006年2884人、2009年3010人。至2013年,全县有各类科技人员6122人,其中1057人取得中高级职称;30人被授予市、县管拔尖人才;59人被授予市、县级学术技术带头人;28人被评为市、县级跨世纪学术带头人。梁聚民等16人被授予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59人被授予县级学术技术带头人。
  科技特派员制度 2005年9月启动实施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以县政府名义选派农业、畜牧、科技、林业部门的21人为首批科技特派员,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14人、初级6人。2006年1月启动科技特派员制度,举办首届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技能大赛。经过8年发展,科技特派员队伍从2005年的21人发展到2013年的243人,其中高级职称31人、中级72人,“土专家”“田秀才”140人。科技特派员创办企业8个(济民沙产业专业合作社、新型畜牧业养殖公司、品玉养殖公司、金土地农牧公司、晋昌商贸有限公司、昌友农牧专业合作社、海明养殖公司、啤酒大麦公司),实施项目6个(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科技特派员工作示范点建设、科技特派员专项培训、科技特派员团队建设、民间科技特派员创业引导培训、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技能比武活动),带动5200余户农户直接参与,户均增收4000余元。2011年开始全面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200多场次,示范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100多个,培养各类科技示范户420户,带动农户3500户、2.2万余人增收致富。
  农民技术队伍
  技术培训 1989—1995年,在乡镇建成农民文化学习班,成立星火播种队,举办各类技术培训750场次,培训农民骨干2.5万人次。1996—2000年,全县有3500人取得农函大、农广校学历,2.9万人掌握和使用两门以上农业实用技术。2001—2004年,以“河西走廊星火产业带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实施为契机,举办各类科技培训1200多场次,培训农民9万人次、农民技术骨干2.1万人次。全县涌现出科技示范户6250户,3.2万人具有两门以上实用技术,成为科技明白人。2005—2008年,以“县有星火学校、乡有星火课堂、村有星火科技带头人”为目标,建立星火富民示范点8个,开展各类科技培训650多场次,培训星火科技带头人900多人,农业科技带头人4200多人。印刷横幅标语35幅,制作展出科技展板430块,发放《全民节能减排行动手册》《卫生健康》《农业科技入户读本》《常用传染病防治》《防震减灾知识手册》等科普图书10000余册、科普宣传资料10万余份。2009—2012年,以农村能工巧匠和基层管理干部为主,依托乡镇农民培训基地,共组织开展各类科技培训720多场次,培训科技带头人2000多人、群众近10万人次,印制宣传横幅标语38条,制作展出科技展板1000多块;印发培训资料10万余份、科普图书2万册,编印《赠农民朋友的一本书——农业实用技术汇编》3万余册,引导农民群众学用科技,推动全县科技兴农步伐。
  职称评定 1995年评聘农民技术员202人。至2000年,全县建成涉农学(协)会4个,科普分会115个,农村专业技术研究会78个,会员发展到1800人,其中1600人达农民技术员水平。到2010年,培养出张统仕、刘积旺、毛爱平、周济民、邸多民、李鹏、王富、朱多俊、何海、崔兴昌、刘世泰、王德勤、杜宏、吴治忠、尹华文、钱万福、张振光、李明等农民技术员500多人。2013年,在建设西街村科技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模式,全县建成焉支设施葡萄有机栽培示范园、拾号沙产业开发区、焉支山庄观光葡萄棚三个不同特色的设施葡萄科技示范园。
  2009年成立农村实用人才和文化人才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至2013年,为1901人评定职称,其中高级职称3人(周玉梅、张春梅、周济民)、中级52人、助理级523人,初级职称1323人,并择优选拔18人享受每人9000元农村实用人才政府津贴,选聘90人担任农民科技指导员,201 1—2012年,每人每年享受补助资金2000元。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山丹县志(1989—2013)》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共37编,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建置,人口与居民,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协,人民团体,民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水利,农村工作,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劳务经济等。反映的是1989-2013年25年间山丹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