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学制与课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096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学制与课程
分类号: G639.2
页数: 2
页码: 529-530
摘要: 本节记述了山丹县1989年至2013年自普及初等义务教育,通过省政府对扫盲单位的验收后,去年年底又顺利通过了省政府对“两基”单位的验收,提前两年实现“两基”,这是该县依法兴教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关键词: 学制 课程 山丹县

内容

1989—2000年,农村小学学制为五年制,城区小学学制为六年制,初中学制为三年制。2001年,农村小学实施“六五改”学制。2002年,初中年级改为七、八、九年级。至此义务教育阶段学制改为九年一贯制。从1994年开始,中小学课程设置发生较大变化。小学一至四年级使用义务教育新课程,五、六年级还继续使用过去的统编课程;各年级学科类课程每周课时总量26课时,活动总量每周保持在30课时以下。初中全部使用义务教育新课程,按每周5个工作日安排课程,各年级学科类课程每周课时总量33课时,活动总量每周保持在33课时以内。1996年底,全县通过省政府组织的“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验收。
  【新闻作品选载】
  山丹提前两年实现“两基”
  本报山丹讯(王更珍)山丹县自普及初等义务教育,通过省政府对扫盲单位的验收后,去年年底又顺利通过了省政府对“两基”单位的验收,提前两年实现“两基”,这是该县依法兴教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近年来,山丹县出台了10项兴教政策和措施,33名县级领导包乡联校、建点抓面,每人带头救助一名失学儿童,纪检执法部门定期检查教育法规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违反教育法规的不良行为,各级政府像抓经济工作那样抓教育工作,通过实施“双轨”目标管理,使校舍建设、仪器配套、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1993年以来,全县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的投入达3471万元,目前,全县50%以上的学校建成了地、县级标准化管理优秀学校。适龄儿童入学率、升学率、毕业率、巩固率分别达99.7%、97.8%、99%和99.5%。全县15周岁人口中初等教育完成率和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义务教育普及率分别达99.8%和94.4%。与此同时,县上始终坚持“一扫二堵三提高”的原则,采取抓建档、抓职责、抓复核和抓保证的长效措施,使全县青壮年非盲率达97.2%,“普九”和高标准扫除文盲的各项指标均达或超过了省定标准。(原载《甘肃日报》1997年1月20日第四版)
  1999年秋,个别中小学开设微机课。2000年春,农村部分小学一年级以上开设微机课。同年秋,全县小学四年级以上开设英语课。2001年,按照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试行)》要求,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的义务教育课程。2003年,中小学加强对学生的写字教育。2004年,各中小学根据新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有些学校开发了校本课程。2008年,县教体局统一下发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方案。2011年,按照上级增加体育课时的要求,对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进行统一规定。
  重视德育课程设置与教学。2002年春开始,一至二年级设品德与生活,三至六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每周1课时。2003年秋,教育部颁布《品德与社会课标准》和《品德与生活课标准》,全县一年级开始进入教育改革实验,使用新教材。2004年秋,全县小学各年级按课程标准开设课程及教学内容。1993年,执行《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初中开设思想政治课。2003年春开始实施新课标,全县中学执行《思想品德课标准》《思想政治课标准》,初中设思想品德课、高中设思想政治课,每周设置课时2节。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学校普遍开展“为家乡发展献一策”活动,培养学生主人公意识,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开展“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等活动,鼓励学生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做好准备。各学校组织成立文学艺体社团,举办校园经典诵读、歌咏比赛等活动;开展“学会感恩,尊敬师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节约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水、一粒粮”活动,建立“乡村少年宫”,开辟精神文明新阵地。建成青少年活动中心1个,乡村少年宫示范点3个(山丹三中、育才中学、清泉镇双桥学校)。开展“文明学校”“绿色学校”“示范家长学校”“书香校园”“诚信学校”等特色学校创建活动。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山丹县志(1989—2013)》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共37编,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建置,人口与居民,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协,人民团体,民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水利,农村工作,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劳务经济等。反映的是1989-2013年25年间山丹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