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干部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0941
颗粒名称: 第三章 干部管理
分类号: D630.3
页数: 7
页码: 502-508
摘要: 本节记述了山丹县志1989-2013年的人事劳动的干部管理的行政干部管理、事业单位干部管理、人才管理、职称评聘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山丹县 干部管理 人事

内容

山丹县劳动人事局成立于1983年10月(前身为1957年成立的山丹县劳动人事科)。1998年9月县人事劳动局分设为县人事局、县劳动局。2002年7月县劳动局更名为山丹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05年7月机构调整后,下设社保中心、就业中心、监察大队,实行人财物一体化管理。至2008年内设办公室、干部股、工改办、职改办、人才交流开发管理办公室等机构,与县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合署办公。人事局是县政府负责全县机关事业单位人事人才机构编制和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2010年6月,山丹县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将原县人事局、原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责职能整合,组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县政府工作部门,下属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办公室、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劳务办、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公室、考试中心6个事业单位。
  第一节 行政干部管理
  1997年在完成县乡机构改革和“三定”(职能、内设机构、人员编制)的基础上,批准县政府机关22个委办局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实施方案,根据公务员的职务要求选派人员,并按规定程序和标准确定其职务与级别,1998年6月,按照乡镇、县直部门、单位设定的岗位,对行政岗位上的干部进行公务员过渡。2004年底,全县党政群、公安及法检机关共有公务员658名。2007年对全县符合条件的51个单位、838名公务员进行正式登记,其中县处级干部37人,乡科级正职55人,乡科级副职182人,主任科员9人,副主任科员57人,科办员398人。经省、市审核审批,30个事业单位列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核定事业编制157人,共有人员182人。2008年对全县第二批列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6个事业单位、34名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审核、登记、上报。至2013年底,公务员总数达1384人(参公人员356人)。
  1998年起,对新录用的乡镇公务员371人进行初任培训,对军队转业干部6人进行岗前培训。2007—2013年共举办各类公务员培训班100多期,培训公务员5206人次。
  2003年,在法院、检察院开展中层科级干部竞争上岗工作,有360人参加,193人上岗。
  调配交流 1995—2004年,共接受军转干部8人次。从1996年起,党政机关补充主任科员以下工作人员实行“凡进必考”。2001年交流乡镇机关公务员13人次。干部调动每年11月20日冻结,次年1月解冻。2006年从应届大专以上毕业生中公开招考创新性科级干部24人。
  进村进社区担任“两委”干部,派选管理型乡镇年轻干部68人到村上包村挂职:从县直业务部门选择实用性年轻干部16人到村蹲点挂职,帮助指导新农村建设。2007年面向乡镇公务员为县公安系统选调基层公安干警48人;面向农村中小学队伍考录补充城区中小学教师25人;面向乡镇补充县直事业机关工作人员10人;面向乡镇服务期满的长线服务生公考招考公务员4人。2008年面向乡镇公务员为信访局、审计局等6个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公开选拔公务员14人。
  奖惩考核 1993年8月《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实施,县上开始对全县党政群、法检机关国家公务员进行年度考核,分“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等次,考核结果与公务员的晋职、晋级、评优结合,1999年考核等次增加“基本称职”一项。12年间,参加考核人数5701人,其中优秀等次831人,称职4859人,不称职11人。2006—2008年参加考核1713人,其中优秀212人,称职1477人,不定等次23人,不称职1人。
  2010年开始,对优秀等次公务员(含参公人员)和机关工勤人员进行嘉奖,并对从2008年起连续三年优秀的记三等功一次(当年不再嘉奖)。从2008年起,辞退公务员2人,参公人员1人,开除公务员2人,辞职2人。2009年开除公务员2人。2012年辞退公务员1人,为1名参公人员办理辞职手续。
  从2006年至2013年,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人社部门在抓好平时考核工作的同时,组织全县科级以下公务员和参公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431人参加年度考核,其中优秀等次503人、称职2827人、不称职2人、不定等次99人。参照公务员考核规定,对机关工人和参公单位工勤人员555人进行年度考核,其中优秀等次71人、称职480人、不称职1人、不定等次1人、未参加考核2人。
  公务员过渡与管理 1996年6月,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按照乡镇、部门、单位设定的岗位,对行政岗位上的干部进行过渡。2004年底,全县党政群、公安及法检机关共有公务员658人。2007年,对全县符合条件的51个单位、838名公务员进行登记,其中县处级干部37人,乡科级正职155人,乡科级副职182人,主任科员9人,副主任科员57人,科办员398人。经省、市审核,县档案局(档案馆)等30个事业单位列入参照公务员管理,核定事业编制157人,共有人员182人,2008年对全县第二批列入参照公务员事业管理的6个事业单位、34个工作单位进行审核、登记、上报。至2008年公务员达846人。
  辞职辞退 2002年县、乡机构改革,为2名干部办理辞职手续。2004年为1名干部办理辞职手续,并发辞职费。2006年、2007年,对41人做自行离职处理。2007年、2008年,对1名公务员和5名事业单位人员办理离职手续。
  竞争上岗 2003年,开始分年度在乡镇、县直部门开展一般干部竞争上岗工作,同年在法、检两院开展中层科级干部竞争工作,有360人参加,193人上岗。
  考试录用 1996年开始公开招考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至2004年共招考212人,全县干部队伍结构比例更趋合理。2006—2008年,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招考公务员40人,招考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243人。从2007年开始,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考力度加大,程序公平完善。
  第二节 事业单位干部管理
  1999年7月起,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聘用合同制管理。对8个乡镇事业单位的374人进行竞争上岗,对农、林、水、牧、城建、教育、卫生的28个事业单位人员开展以全员竞聘上岗,档案工资及改革内部分配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配套改革,对符合条件的100多个法人事业单位换发全国统一的法人证书。从2003年开始全面推行“三改一推行”(改革事业单位非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双向选择、组织派遣”制度,人员调配“组织委派”制度,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计划分配”制度,全面推行事业单位“凡进必考”制度)。2001—2004年,通过公开招考为全县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115人。2008年继续推进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2009—2010年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登记认定、签订聘用合同、兑现工资工作。事业单位新签订聘用合同3516人,聘用合同人员比例达90.1%。2011—2012年,全县160多个事业单位开展岗位总量核定和岗位设置方案核准工作,共核定专业技术型单位79个,管理型单位69个,后勤服务型单位5个,核定管理岗位600个,专业技术岗位3179个,工勤技能岗位632个。2013年,稳步推进山丹县事业单位聘用管理制度改革和第二轮岗位竞聘工作,全县135个事业单位的4437名工作人员参与全员竞聘上岗。
  为加强规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制度,为事业单位竞聘上岗、奖惩、兑现有关待遇和解聘提供重要依据,按照2007年10月17日颁发实施的《甘肃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办法》,县上将事业单位各类工作人员的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
  事业单位根据岗位分类,可分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根据岗位性质、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对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分别划分通用的岗位等级。管理岗位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即一至十级。专业技能岗位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工勤技能岗位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其中技术工岗位分为5个等级,即一至五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
  第三节 人才管理
  人才市场建设 1992年建立县人才交流开发服务中心,2002年7月挂牌,与人才市场合署办公,为人事局内设机构。2000—2004年,人才中心代理档案206份;登记接收应往届大中专毕业生483人(本科23人、专科89人、中专371人),已就业310人,占64%。2004年,人才服务向乡村延伸,建成位奇、东乐、霍城、陈户、清泉5个乡村人才服务站;建立在职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大中专毕业生信息库和社会闲散人才库,建成全省联网的人才信息服务平台。针对大中专毕业生分配政策调整和分配难度加大的情况,为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定期发布人才供需信息,召开毕业生交流洽谈会,向有关单位发推荐函,在新闻媒体上刊发各类就业信息300多条。在山丹政务网、山丹人社公共服务网等网站开办高校毕业生就业论坛,建立就业服务QQ群,对就业政策、就业指导、人事代理等工作交流讨论,并提供网络人事代办服务。邀请县内外就业创业典型现身说法,引导高校毕业生自主择业。2013年,加入山丹就业服务交流QQ群的高校毕业生有330多人,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网络服务340多人次,为3500多名求职人员提供人事代理服务,其中办理人事代理合同265份,接转党团组织关系6份,协助办理户口登记175人;建立局域性信息网络,实现与地区及其他各县(市)的人才信息联网,为523名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开展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3期110多人次,为6家用人单位成功推荐45名高校毕业生,472人实现了就业。
  人才队伍建设 自2000年起,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组织人事部门通过多种途径壮大人才队伍,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党政人才队伍。
  在党政人才培训方面,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分类授课、后备干部“菜单式”培训等模式,每年培训县、乡镇干部1200多名。推行公务员竞争上岗和轮岗交流,在6个乡镇、2个县直部门竞争上岗,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对其职称评聘开展动态管理,不断壮大队伍,2004年底全县专业技术人员总数达2582人。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通过“双培双带”“绿色证书”等工程,培养选拔农村实用人才1564人。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选派120名年轻干部到村“两委”和劳务输出企业挂职,选送25名长线特困生服务基层,到村级组织挂职锻炼。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培养懂经营、会管理、会引项目、会抓项目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204人,培养熟悉国内外市场、善于经营的优秀企业家75人,为工业强县提供人才保证。
  2006—2008年,以提高党政人才队伍能力素质为重点,推进党政人才教育培训工作。以县委党校为依托,三年举办各类培训班64期,培训干部4000多人次。建立健全乡土实用人才储备库,发布人才信息62期,培养选拔农村实用人才2531人。对涉农企业职工、农村技术骨干开展技术职称评审。支持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企业服务、见习,充实壮大企业人才队伍。三年选派大中专毕业生68人到企业服务,20人到企业见习。实行企业优秀人才政府津贴制度,选拔出拟享受政府津贴企业优秀人才24人。实行“双选双进”(选拔优秀大学生进企业服务,选送优秀企业人才进大学)和“四补一贴”(对企业技术工人技能培训进行经费补助、对到企业或科研院所对口挂职培训进行经费补助、对企业员工学历教育进行经费补助、对到企业服务的大学生进行经费补助,对企业优秀人才给予政府津贴)制度,三年完成企业人才教育培训1108人,其中参加技能培训1002人、学历教育49人、高校培训42人、企业对口挂职15人。
  2010年,实施“双选双进”“五补一贴”制度,选派企业优秀人才44人进高校培训,选派企业负责人和中层管理人员8人到省内外大中型企业挂职锻炼,选派无基层工作经历的公务员16人进企业挂职锻炼,“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9人进企业服务。培训企业技术工人1106人。鼓励企业员工通过不同途径完成学历教育39人,评审企业专业技术职称89人。结合实施能人带动战略,推荐选拔企业优秀人才12人、农村实用人才18人享受政府津贴。上报省级优秀农村实用人才2人,选拔省级特级教师1人,评选全县特殊贡献奖1人,评选县管学术技术带头人30人,市、县管拔尖人才37人。全县新取得职称资格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和文化人才达499人。实施“百名人才”引进计划,选拔二本以上高校毕业生建立项目建设“百名人才库”。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规范完善聘用合同和聘用程序,新签订聘用合同3516人,聘用合同人员比例达90.1%。组织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政策,教育系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正常运行,在基层卫生事业单位推行绩效工资制度。严格组织职称考试工作,全县取得中初级职称53人、技师资格17人。
  2011—2012年,继续实施“双选双进”“五补一贴”制度,选派企业优秀人才63人进高校培训、企业负责人和中层管理人员16人到省内外大中型企业挂职锻炼;培训企业技术工人1533人;鼓励企业员工通过不同途径完成学历教育40人;评审企业专业技术职称40人。组织实施农业、畜牧系统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项目2项,财政配套经费20万元。全县新取得职称资格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和文化人才531人。在全县160多个事业单位开展岗位总量核定和岗位设置方案核准工作,核定专业技术型单位79个、管理型单位69个、后勤服务型单位5个、核定管理岗位600个、专业技术岗位3179个、工勤技能岗位632个;为符合限额外聘任条件优秀专业技术人员的20人推荐上报限额外聘任上岗。加大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力度,为取得职称资格的371人办理资格证书;为专业技术人员329人推荐上报评审材料,其中高级职称49人、中级122人、初级158人;评审企业专业技术职称40人;机关事业单位取得技师资格44人。
  第四节 职称评聘
  1978—1983年实行技术职称评定制度,不与工资等待遇挂钩,没有任期,一次获得终身拥有。1986年至今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与工资待遇挂钩。职称的内涵包括职务、学衔、称号、职称等多重内容。1986年职称制度改革以来,国家批准设置近40个专业技术职称系列,全县开展评审的系列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工艺美术、交通运输工程、建设工程、水利工程、林业工程、农口工程、农业技术、卫生技术(含中医药)、高校教师、成人专科学校教师、中专讲师、中(小)学教师、党校教师、体育教练、艺术、群众文化、图书资料、电影、文博、新闻、播音、经济、会计、统计、审计、档案、律师、公证、编审、地质勘查与测绘、刑事侦查与刑侦技术、盲人医疗与按摩、政工、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农村实用文化人才等近40个专业的高、中、初3个级别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其中,经济、会计、审计、统计、初中级医护职称逐步改为以考代评,高级审计师、高级会计师采取考评结合的方式。1989年以来,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以“个人申报,社会评价,单位聘任,政府调控”为原则,建立“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竞争择优、优胜劣汰”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机制。1997年成立山丹县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职改办)。2007年批准建立教育系统和农口系统初评会以及县内企业有效工程技术系列中评会,进行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工作。2004年,根据《甘肃省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适当调整地、县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结构比例的通知》,经市人事局审核批准,完成全县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和结构比例的核定工作。设副高级岗位170个,中级岗位889个。事业单位实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以后,2010年起,事业单位职称评审实行“空岗内评审”政策。
  以推行聘用制和岗位设置管理为突破口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整合人才资源,凝聚优秀人才,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壮大,最终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和法制化。至2013年,山丹县纳入岗位设置管理的事业单位120个,在职人员4377人,其中管理人员678人,占总人数的16%;专业技术人员2855人,占总人数的65%;工勤技能人员844人,占总人数的19%。专业技术人员中,取得正高专业技术职称的1人,限额内聘用1人;取得副高专业技术职称的266人,限额内聘用174人,限额外聘用28人,未聘用64人;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1682人,限额内聘用806人,限额外聘用61人,未聘用815人;取得初级专业技术职称的626人,限额内聘用624人,未聘用2人。按行业划分,教学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分别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71%、19%、3%、2%。
  1998年制定《山丹县1998—2010年人才资源发展规划》《山丹县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管理暂行办法》,至2013年培养选拔市级学术技术人员16人,县级学术技术带头人59人,后备人选37人。2013年全县事业单位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822人,其中高级职称241人、中级1192人、初级1251人,未评聘人员138人。
  2009年制定下发《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办法》,成立农村实用文化人才初评会和农村实用人才中评会,将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定工作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相结合。至2014年,共评审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文化人才的专业技术职称2193人,其中高级3人、中级45人、初级2156人(助理级75人,员级2081人)。按照县委、县政府“能人带动”战略部署,2010年出台《关于实行农村优秀实用人才(能人)政府津贴实施办法》,推荐18名优秀农村实用人才享受政府津贴。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山丹县志(1989—2013)》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共37编,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建置,人口与居民,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协,人民团体,民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水利,农村工作,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劳务经济等。反映的是1989-2013年25年间山丹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