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统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0912
颗粒名称: 第三章 统计
分类号: F222.1
页数: 3
页码: 475-477
摘要: 本章记述了山丹县1963年到1997年经济统计工作情况。
关键词: 地方经济 经济统计 山丹县

内容

1963年初成立山丹县统计局,1983年成为县政府工作部门,1997年核定行政编制10人,事业编制1人。2010年核定行政编制8人,事业编制1人。2004年成立山丹县农村经济调查队和城市经济调查队,均为副科级事业单位。2006年成立县普查工作办公室。2010年机构改革确定县统计局下属事业单位3个:山丹县农村经济调查队(编制2人)、山丹县城市经济调查队(编制3人)、山丹县普查工作办公室(当年定编4人,后又增编3人)。至2013年,山丹县统计局共有工作人员18人,其中统计局6人,后勤事业人员1人,城调队2人,农调队2人,普查办7人。
  第一节 统计调查
  1989—2013年期间,陆续开展的月度统计调查有:固定资产投资统计,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统计,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能源统计,重点服务业统计,工业价格品调查等。季度调查有: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生产总值核算,农业定期报表,限额以下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调查,资源产出率调查,劳动工资,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个体工业户)抽样调查,工业企业景气调查,畜牧业调查,畜禽监测,基本单位调查,文化产业调查。每半年开展一次的统计调查有:退耕还林监测。每年开展一次的统计调查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农产量抽样调查,公路运输能源调查,私营企业劳动工资调查,人口增减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劳动力调查,群众安全感调查等。临时性调查有:烟草专项调查,信息化调查,投入产出调查,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两纲监测,组工干部满意度调查,农村能源统计调查。
  1997年成立全县农村小康统计监测办公机构,由统计局承担监测业务。全县共抽选地、县两级监测网点,涉及全县10个乡镇115个村575户。从2010年开始,在全县开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工作。内容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资源环境等6方面23项指标。2010—2013年,山丹县小康指数分别为63.83%、65.08%、69.19%、72.91%。
  到2013年,全县有220人参加统计从业资格证培训考试,210人获得统计技术职称(统计师2人)。
  第二节 统计普查
  普查 进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第三次全国产业普查、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第一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共12次大型普查。
  进行大的监测3次:农村小康统计监测、三大战略监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
  人口普查 1990年7月进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点为当年7月1日零时。经普查,全县总人口185208人,其中男性95225人,占总人口的51.42%,性别比例为105.83(以女性人口为100)。1989年7月1日至1990年6月30日,全县出生人口为4223人,死亡人口1198人,出生率22.99%,死亡率6.52‰,人口自然增长率16.47%。总人口中,城镇人口19789人,占总人口的10.63%;乡村人口为165419人,占总人口的89.32%。
  2000年进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点为当年11月1日零时。经普查,全县总人口为191158人(包括外来居住半年以上人口,不包括外出半年以上人口),其中男性98171人,女性92987人,性别比为105.54。1999年11月1日至2000年10月31日,全县出生人口2422人,出生率12.67%;死亡人口1130人,死亡率5.91%;人口自然增长率6.76%。全县人口进入平稳发展的低自然增长阶段。总人口中,城镇人口53939人,占总人口的28.22%;乡村人口137219人,占总人口的71.79%。
  2009—2010年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点为2010年11月1日零时。经普查,全县常住人口161299人,其中男性81072人,占50.26%;女性80227人,占49.74%。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57下降为101.05。
  农业普查 1996年12月31日进行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当年全县农村住户中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33643户,其中从事非农业的个体工商户4382户(经营工业558户、建筑业550户、交通运输业957户、批零餐饮业1402户、其他产业915户)。农村住户中主要收入来源于农业的24854户,占73.86%;主要收入来源于非农业的8789户,占26.14%。
  2006—2007年开展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时点为2006年12月31日,普查对象为县境内的农村住户、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村民委员会和乡镇人民政府。经普查,2006年共有农村住户33684户,其中家庭户33554户,集体户130户。普查法人单位41个,农村居住户填表人口共135945人,涉及全县8个乡镇、115个村、746个村民小组。
  经济普查 2004年县上组织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时点为当年12月31日,抽调各级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500多人。普查显示,2004年末全县有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各类单位988个,其中第二产业215个,第三产业773个;个体经营户6245户,其中第二产业776户,第三产业5469户。全县共有法人单位566个,其中企业法人单位272个,机关、事业法人单位155个,社会团体法人单位7个,其他法人单位132个。全县共有个体经营户6246个。
  2008年组织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时点为当年12月31日。普查显示,2008年末全县有法人单位625户,与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相比,增加59户,增长10.42%;产业活动单位480户,增加51户,增长11.89%;个体经营户7777户,增加1531户,增长24.51%,其中有证照的个体经营户6330户,增加3647户,增长172.47%。
  2014年全县组织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时点为2013年12月31日。抽调840名普查人员参与普查。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与以往两次普查相比,在技术手段上有了重大改革,普查中建立和使用普查区电子地图划分区域,使用电子设备PDA现场采集数据和名录库单位资料,是一次无纸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全新普查。2013年全面完成单位清查入户登记,清查表审核、编码、录入,电子地图绘制、单位比对等前期准备工作,为正式普查登记奠定坚实的基础。
  基本单位普查 1996年底进行第一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普查显示,1996年12月31日全县共有基本单位1343个,有法人单位611个,其中单产业法人单位465个,多产业法人单位146个,多产业法人单位的产业活动单位732个。
  2001年12月31日进行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普查显示,2001年底全县有法人单位560个,其中单产业法人单位487个,多产业法人单位73个;产业活动单位956个,其中多产业法人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478个。
  工业普查 1995年12月31日底进行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普查显示,1995年底辖区内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67个,其中国有14个,集体44个,其他9个。全县各种经济类型工业企业从业人员4161人,其中国有企业1918人,集体企业1999人,其他企业244人。全部工业企业总产值为6967万元,其中国有4063万元,集体2749万元,其他155万元。全部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流动资产合计8600万元,固定资产原值9300万元,固定资产净值7239万元,工业增加值2184万元,产品销售收入7316万元,利润总额151万元。
  第三节 统计改革与服务
  统计改革 2002年改革统计调查方法,补充完善统计调查指标体系,拓展统计调查领域,制定《农村统计调查综合改革方案》,启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监测调查、农村劳动力输出调查和“三农信息网”建设。
  从2004开始,强化数据质量评估认定制度,建立数据质量快速抽查、验证机制,用抽查数据检验数据质量。改进和规范国民经济核算。统一规范限额以下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抽样调查方法。完善人口和劳动力调查、景气调查等抽样调查制度。建立健全重点服务业统计制度,健全和完善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强化应用。2011年,查找具备入库条件企业,要求企业据实申报,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数据增长支撑,基本建成不重不漏、准确可靠的统计调查单位名录库。2013年,全县基本单位名录库共有单位1640个,其中法人单位1126个,产业活动单位514个;执行统一规范的企业一套表制度,严格实行统一的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规范统计报表管理,确保执行统计制度的严肃性,实现统计机构对数据同步直接获取,成功实现58户“四上”(其中规模以上工业22户、限额以上商业16户、资质内房地产8户、重点服务业12户)企业直接向国家报送数据。“四上”企业联网直报率、通过率、审核率均达100%。
  2012年推进一体化住户调查工作。全县4个乡镇2个社区的7个调查小区各选聘一名辅助调查员做好调查小区图绘制和建筑物清查工作,完成调查小区住宅摸底表的填报工作。
  统计服务 自1989年开始,编辑出版《统计年鉴》25本,《统计公报》25期。2001年起,按照实用、好用、管用的原则,编辑印发《统计月报》《山丹统计信息》《山丹统计报告》《呈阅件》《统计活页资料》等基础性统计服务,内容涵盖全市及各县区的即时信息和发展概况,方便党政领导决策。
  针对县委扩大会、人代会、政协会、农村经济工作会、经济分析会等大型会议的不同议题,有所侧重地提供统计分析报告、统计调查报告、全市各县区经济实力排序、周边地区经济实力对比分析和经济运行中存在问题透析等,做到会前提供。
  围绕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定期制发统计监测资料。针对宏观经济管理需要,根据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企业改制后运行情况、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状况等的统计监测,及时提供统计信息和统计资料,进行定期监测。
  完成山丹统计信息网改版升级和网站规划,增设统计法制、工作动态、统计数据等栏目。加大信息分析撰写工作。做好政府门户网站资料更新和加载统计网站的统计数据工作,方便各部门和社会公众了解经济发展情况。组织人员及时撰写反映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统计信息和分析报告,上报市网和县委、县政府的信息量不断增长。每年信息、分析量达400多篇,更好地发挥统计信息的社会效益。统计资料共享水平不断提高。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山丹县志(1989—2013)》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共37编,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建置,人口与居民,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协,人民团体,民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水利,农村工作,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劳务经济等。反映的是1989-2013年25年间山丹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