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编 旅游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0885
颗粒名称: 第二十六编 旅游业
分类号: F592.742
页数: 12
页码: 451-462
摘要: 本编记述山丹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绮丽,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秦之前,山丹是乌孙、月氏、匈奴等马背草原民族的孳牧乐园。境内主要旅游景区(点)有:省级风景名胜区焉支山(AAAA级);世界最大、亦有“中国马都”之称的山丹皇家马场;全国保存最完好,被专家誉为“露天长城博物馆”的土筑汉·明长城;馆藏5300多件珍贵历史文物的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AA级);供奉着亚洲最大室内泥胎贴金坐佛的山丹大佛寺(AAAA级);坐落在县城的南湖公园(AAA级)、无量阁、发塔、艾黎故居、艾黎与何克陵园、培黎图书馆等景区(点)。
关键词: 山丹县 旅游业 地方旅游

内容

山丹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绮丽,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秦之前,山丹是乌孙、月氏、匈奴等马背草原民族的孳牧乐园。西汉以来,历代皇家在这里屯兵养马,为古今军事要冲。霍去病率兵大败匈奴,掌控了通往西域的门户,山丹正式纳入西汉版图。公元609年隋炀帝西巡,在焉支山下接见西域27国王公使节,举办“万国博览会”,焉支山成为世博会的发源地,被称为“国博故里”,由此载入史册。20世纪30年代,红西路军在山丹上演了可歌可泣的悲壮史诗。路易·艾黎在这里创办工合事业达10年之久。王维、李白、岑参、韦应物、左宗棠、林则徐留诗山丹,徐向前、陈昌浩、李先念血战山丹,邓小平、郭沫若、张大千、周而复、楚图南、邹梦禅挥毫山丹,武振、周蕙、王允中、彭述寿、赵正扬名山丹,众多古今中外名人留步山丹。
  境内主要旅游景区(点)有:省级风景名胜区焉支山(AAAA级);世界最大、亦有“中国马都”之称的山丹皇家马场;全国保存最完好,被专家誉为“露天长城博物馆”的土筑汉·明长城;馆藏5300多件珍贵历史文物的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AA级);供奉着亚洲最大室内泥胎贴金坐佛的山丹大佛寺(AAAA级);坐落在县城的南湖公园(AAA级)、无量阁、发塔、艾黎故居、艾黎与何克陵园、培黎图书馆等景区(点)。有星级饭店6家(四星级1家、三星级3家、二星级2家),旅行社及营业部5家,旅游专业示范村3个,二星级以上农家乐37家。山丹烙画、麦秆画、文物复制品、民间艺术剪纸等工艺考究,屡获全国、全省优秀旅游工艺品大奖。有营养丰富的纯天然绿色食品黄参、发菜、地耳、蘑菇、蜂蜜、旱地西瓜等土特产品和风味独特的山丹羊肉、搓鱼子、拔鱼子、炒拨拉等地方小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娱乐和出游成为人们新的消费需求。1992年成立旅游办公室,1993年组建旅游局(后更名为山丹县外事旅游局),焉支山、大佛寺、南湖公园等景区基础设施逐步得以完善。2008年10月,山丹县被确定为全省县域旅游产业示范县,旅游产业开发步伐加快。2010年4月,焉支山景区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1年5月,南湖公园创建为国家AAA级景区。2010年以来,通过民间募捐、政府拨款和招商引资等渠道筹资,完成全县的景区规划,打造“焉支风、马场梦、长城魂、艾黎情、佛山缘”五大精品旅游景区,开通山丹旅游网站、山丹旅游全攻略、腾讯和新浪微博,研发金铂大雄宝殿、五彩山丹金镶玉、国博故里笔筒、茶叶罐等旅游商品,出版发行“五彩山丹系列丛书”、《五彩山丹画册》《山丹民俗风物游》等旅游文化书籍,推出富有特色的南、东、西、北及城区五条精品旅游线路。每年旅游旺季举办焉支山旅游文化艺术节、山丹马场赛马会等旅游节会活动,提升山丹旅游对外形象。1991—2013年游客量从3万人次上升到134.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从360万元上升到6.76亿元。
  第一章 焉支山风景名胜区
  第一节 景观
  201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焉支山是历史文化名山。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兵过焉支山大败匈奴,夺得河西地区,打通了中原与西域交往的通道。公元609年隋炀帝西巡,在焉支山下接见西域27国王公使节,史称“万国博览会”,是“世博会”的发源地。唐天宝年间,唐明皇李隆基封禅焉支山神为“宁济公”,并派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在焉支山中修建“宁济公祠”。诗人李白、韦应物、岑参、王维等留下了歌颂焉支山的优秀诗篇。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是钟山寺庙会,山丹及邻县群众来此朝山观景,民间传统风俗流传至今。
  焉支山自然风光秀美,山上林海松涛,怪石嶙峋,山下沟壑纵横,清泉淙淙,峡谷两侧崇山峭立,风景如画,是消夏避暑、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山体为南北走向,山顶终年积雪,山腰间草茂花繁,松柏常青。玉皇观、钟山寺藏匿于林海之中,晨钟暮鼓、香烟袅袅、意境深远。每年夏天,山上遍布迎春花、山丹花、野玫瑰、金露梅、鞭麻花等野花。山涧獐、鹿、羊(岩羊)、獭(旱獭)、兔等动物出没林中,形成一派生机盎然的峡谷生态景观。山中还盛产大黄、黄芪、沙参、秦艽及十分名贵的红、白雪莲等药材。山顶上的百花池绿树环绕、碧水涟涟、雪峰倒影,景色美不胜收。
  景区大门。是一座仿明清牌楼风格的建筑,木结构,五斗拱式牌楼,飞檐疏朗,气势轩昂。
  杨四郎泉。相传宋朝杨家将杨四郎随军征战,途径焉支山,见山上景色秀丽,随即下马小憩,将手中长枪插在地上,待枪从地上拔出后,枪头插过的地方悄然涌出一股清泉,泉水甘洌,终年不息,淙淙流淌至今。
  玉皇观。又名前寺,始建于明清时期,建筑群以楼、阁亭、榭、塔、坊、游廊巧妙布局,依山造势,飞檐翘角。
  瞭望塔。隋唐风格的殿塔建筑。高49米,塔基四方八角,重楼七层。大殿彩绘斗拱,疏朗宏大,出檐深远,柱础古朴。
  历史文化展览馆。建筑面积2781平方米,高19.85米。主体建筑两层:第一层是“千人大帐”,第二层为“六合城”和“六合殿”两部分。
  钟山寺。立于悬崖,依山势立柱,石道索绳为径。山门内侧,左钟楼,右鼓楼。东西配殿,供奉文殊、普贤、观音、地藏等菩萨像。正面是三佛殿,供奉释迦牟尼佛祖和药师佛、阿弥陀佛。
  百年焉支松。位于钟山寺北300米处,独立在岩石之上,根植于石隙之中,盘根错节,巍然屹立。
  万寿岭。焉支峡中段有一巨大陡峭的石崖,平如斧削,石上刻有上百个不同样式的“寿”字,崖周古树参天,立于石缝,气势磅礴。
  马莲滩观景台。位于焉支峡马莲滩上,因马莲丛生,草花繁茂而得名。
  登天石。位于焉支峡神仙斋附近,溪水中有一巨石,上有一脚印,清晰可见。传说玉帝曾从这块石头上登天。
  太白砚。万寿岭下有一块大石,石上有一椭圆形凹坑,形似砚台。传说是当年李白游览焉支山时留下的遗迹。
  神仙坪。焉支峡中段有一处3000多平方米的地方,四周由茂密的参天的古松相围,中间地势平坦,没有乔灌树木,只生绿草繁花,静坐其间,宛入仙境,故曰神仙坪。
  瑶池。位于焉支峡河谷下游,为石块天然镶成的小池,池水清澈,深不见底,焉支河水从巨石中落入池中,浪花飞溅,传说西王母常于此沐浴梳洗。
  百花池。位于焉支山顶峰毛帽山,海拔3980米。山顶地势平坦,生长着成百上千种高山灌木花卉。
  焉支湖。位于焉支山谷口,人工开挖而成,集水面积1400平方米,深度不足1米,游人可于湖中玩耍。直沟河水从上游贯入湖中后,又从湖堤翻滚而下,形成3米高的瀑布。
  高山滑道。位于焉支峡入口,全长1000米。乘坐滑道滑行,既可欣赏焉支峡美景,又能体验索道凌空飞渡的惊险刺激。
  凯旋大炮。4门大唐炮,6门霹雳炮。采用电子击发装置,气压式大炮,配有压力调节系统,可自动调节压力。
  焉支山游客中心。位于景区大门前,是集住宿、餐饮、购物为一体的多功能服务设备,可同时接待500多人。
  第二节 开发保护
  1990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通过采取争取国家资金、加大政府投入、吸引民间资金等方式,多方筹措资金,建成景区道路、停车场、登山石台阶、木栈道、下山石梯、游步道、焉支峡吊桥、星级厕所、景区大门、焉支湖等设施,配套建成滑道、射箭、秋千、击鼓长廊、凯旋大炮、机枪等游乐项目和特色木屋、观景亭、垃圾桶、售货亭、休息椅凳、景区导览标识牌等服务设施,设置完成石质十二生肖景观,铺设焉支湖、滑道、前寺等处地坪,完善景区内安全设施,更新景区变压器1座,架设高、低压输电线路6千米,疏通水管网2千米。
  2006年,劳务能人周世贵个人出资600万元,并牵头组织陈永琳、张克岳、石文南、陈希虎等10多名劳务能人捐资300万元,开发焉支山旅游资源,至2013年完成路基整修、铺砂、边沟衬砌、登山山路等全部工程。
  焉支山景区自然资源数量巨大,是全国重点自然保护区和集旅游开发、森林资源保护为一体的功能性景区。县上高度重视景区自然资源保护,成立湿地保护站、祁连山自然保护站、焉支山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等机构,制定一系列保护政策,运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景区自然生态景观、寺庙、道观建筑等采取有力的保护措施,向游客宣传自然资源保护知识,严禁破坏地质地貌、滥砍滥伐树木、捕杀野生动物和超载放牧等,保持景区原生态的完整性。每年冬春季节,气候干燥、降雪量少,适时封闭景区,保证景区生态功能的恢复。
  第二章 山丹马场风景名胜区
  第一节 景观
  山丹马场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冷龙岭北麓,地跨甘青两省、毗邻三市六县,面积2192.54平方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马场,其所在的祁连山草原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六大草原之一。山丹马场拥有2100多年的养马历史和全国最大的油菜籽连片种植基地,素有“丝路绿宝石”之称和“祁连明珠”之美誉,既是河西地区重要的水资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又是河西地区乃至甘肃省难得的一处自然风光观赏区。马场地域辽阔、牧草繁茂、森林葱郁、河流汹涌、沟壑纵横、幽湖秀美、雪峰挺拔,自然景观类型丰富、体量大、容积广,旅游资源主要由草原型综合类自然风光、大型机械化农业观光和山丹马种群及马运动项目观赏三部分组成,是理想的塞上影视基地,《蒙根花》《牧马人》《文成公主》《王昭君》《麦积烟雨》《月圆凉州》等多部影视片在此拍摄。
  2005年后,马场旅游业开发力度加大,经过单位、集体和个人多方筹资修路、通电、扎点,大黄沟、窟窿峡、平羌口等主要景点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交通、通讯、餐饮、住宿条件逐渐改善,接待人数逐年增长。2006年同旅日华侨吴舒扬等达成合作意向,引进资金100万元,以骑马野营项目为切入点,合作开发场区旅游资源。2007年,注册成立“山丹军马场丹马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引进资金120万元,完成景区“牧马人”宾馆的改建装修,骑马野营项目和脑耳墩多功能旅游休闲景点投入运营,改善和提升景区品位,为场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活力。2008年10月成立山丹马场总场旅游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到2013年,依据旅游总体规划,以“马文化”为核心,与祁连山生态旅游有机融合,科学规划“双中心一轴线七大区”旅游布局(二场和一场两个旅游服务体验中心;二场与一场及其他分场的连接道路;平羌口、窟窿峡、马文化、高原体育及赛马、大黄沟峡谷、扁都口峡谷及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
  窟窿峡 位于山丹马场一场驻地九碗泉的东南面,是一条幽深狭窄的峡谷,由南向北逐渐蜿蜒收缩,南北长约20公里,东西宽度大约0.8至0.3公里不等,面积约10000平方米。峡谷内山峰层峦叠嶂,树木葱郁,飞流湍急,景色宜人。景区地貌奇特。在山峡的碧水草地间,每隔几步就有一陷阱般的“窟窿”,清澈的水流穿行于巨石罅隙之间,响声如乐,即使在没有“窟窿”的河岸草地行走,也能听见脚下的暗流在汩汩作响,故名“窟窿峡”。每到夏季,峡谷满山青松翠柏,野花繁茂,蝶飞蜂舞,幽静可人,空气中弥漫着青草的芳香,一条湍急的小溪在山谷间奔流而下。
  将军石 在窟窿峡中段山峰之上,有一巨石形似将军眺望远方,故名“将军石”。
  平羌口 位于祁连山北麓的山丹马场一场,窟窿峡上游,海拔3421米,地势险要,是通往河西至青海的关隘要道,历代屯兵牧马的要地。景区内有雪山景观,高原牧场高山峡谷及原始森林,景色宜人。建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帐篷,可提供食宿、会客、骑马、购物、野炊篝火晚会等娱乐节目。
  鸾鸟湖 地处祁连山主峰冷龙岭北坡,位于平羌口东北8公里处。1974年建成,库容6800万立方米。汉代鸾鸟故城坐落于水库北岸,是集自然与历史相结合的旅游胜地,得名鸾鸟湖。
  大黄沟 位于山丹马场四场,是祁连山北麓西大河流域一条南北走向的狭长沟谷,因盛产名贵中药大黄得名,属峡谷森林景观。东北接永昌县,东南邻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景区属寒冷半湿润气候,沟谷两侧阳坡多被灌木林覆盖,阴坡为森林。景区内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怪石林立,鸟语花香,西大河水经峡谷湍流而下,属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特色旅游、休闲避暑的胜地,被誉为“祁连九寨沟”。
  白石崖 绵延百里,通往青海境内。有成片的原始森林,云杉、柏树、金露梅、狼毒花等树种奇花漫山遍野。从远处看,恰似白玉屏风,横在半空,在蓝天白云下熠熠闪光,蔚为壮观。
  大型农田连片观光区 占地面积40余万亩,主要种植油菜、大麦,还有部分青稞和马铃薯等作物。是河西地区重要的大型油菜生产基地,也是全国最大的油菜连片种植基地。油菜花盛开的季节,数十万亩菜田金波摇曳,蜜源飘香,使游人流连忘返。
  第二节 开发保护
  山丹马场是张掖市乃至甘肃省有名的自然生态旅游风景区,景区景观独特,自然风光秀丽,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巨大的旅游开发潜力。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发挥山丹马场自然风光的特色和优势,以生态自然景观开发为主体,建设独特、秀美的草原生态景观和其他服务设施,开发多种游乐项目,以马文化为核心形成自然与人文兼备的旅游区,把山丹马场建设成环境优美、秩序良好、服务规范、文明开放的旅游区,建成丝绸之路旅游线上的一个生态草原风景游览目的地和对外交流的窗口,满足人们返璞归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愿望,展示生态资源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彰显旅游文化产业的独特魅力,实现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 汉明长城风景名胜区
  第一节景 观
  汉明长城风景名胜区,亦称硖口古城——长城文化游览区,地处山丹新河驿及其周边地区,是以汉明长城、硖口古城堡旅游景观和黄土高坡自然风景为依托的旅游开发区。区内有国内保存最完整、被誉为“露天长城博物馆”的土筑汉明长城段和规模宏大的明代古驿站(新河驿)及硖口古城堡。汉明长城段,是由建于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汉长城和建于明隆庆六年(1572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明长城组成。两类长城,虽建筑年代不同,但长度走向一致,相互平行延伸,在山丹县境内蜿蜒连绵近百公里。这种不同历史年代修筑而相近并行,至今留存较为完整的古长城段在国内实属罕见。明代古驿站(新河驿),建于明嘉靖年间(约1555年),坐落于明长城脚下,规模宏大。站内设施虽已不存在,但围墙保留完好,尚存一口干涸400多年的驿井。硖口古城,坐落于山丹县城南35公里处,旁依312国道,始建于明万历元年(1552年),总面积19万平方米,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也是古时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更是汉明长城的重要城障,有“锁金川大地,扼甘凉咽喉”之称。自汉代开始,历代王朝在此设防,军事地位十分重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硖口古城城文化游览区人文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历代文人学者留下抒写硖口的诗词歌赋30多篇,并有狄青的传说和霍去病三战河西等历史传说,有石硖封云、石燕高飞等自然景观。硖口古城——长城文化游览区是理想的影视外景基地,在此拍摄完成《牧马人》《海市蜃楼》《艾黎的故乡》等多部影视片。2000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主持人敬一丹在这里主持直播《山丹硖口看长城》,使山丹硖口从这里走向全国。该游览区物产丰富,鲜嫩可口的硖口羊肉、味香四溢的天然蘑菇、甘甜爽口的长城王西瓜倍受游客青睐。
  第二节 开发保护
  为使长城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县上于1993年立项建设以汉明长城、古驿站和黄土高坡自然风景为主要景观、游览点的新河驿长城旅游区。经过8年的不懈努力,到2001年底,投资850多万元,在该区打成机井1口,铺设输水管道8.3公里,架设输电线路线2.5公里,建起广告廊1处、长城文物陈列馆1座、综合服务楼1座、烽火台1座、100吨高位蓄水池1个、供水厂1个、大型停车场1处、加油站2座、各类服务门点70个,并开通电讯服务,开展环境绿化工作,还在景区周边建起面积为4000亩的“长城王”砂地西瓜生产基地。
  为有效保护长城遗址,2008年山丹县文物局邀请敦煌研究院古建筑工程公司,对县新河段明长城30号烽火台进行加固维修。同年,委托敦煌研究院、兰州大学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和张掖甘兰水利水电建筑设计院,完成明长城新河段25—27号烽火台防洪工程的地质勘测和保护规划实施方案的制作、论证和上报工作。该项目总投资660万元,经国家文物局批复立项并拨款。2011年,两项工程招标施工,当年10月完工。2012年,争取到长城围栏防护一期项目资金50万元,在明长城新河第四段长城墙体两侧各3—10米的保护范围内栽设水泥桩,拉置总长度2.5公里的刺钢丝防护网,长城保护同开发工作同步进行。第四章艾黎系列风景名胜区
  第一节 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
  1982年,为纪念路易·艾黎在华50多年的突出贡献,由甘肃省人民政府出资,在山丹县文化街建成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的山丹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楚图南题写馆名——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整个馆舍呈四合院结构,主展厅为中西合璧式两层大楼,院内正中被松柏环围、百花簇拥着的是路易·艾黎半身铜像,赭红色的大理石基座正面镌刻着邓小平同志的题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永垂不朽”镀金大字。馆内珍藏和展示路易·艾黎的近4000件珍贵文物。建馆30多年来,馆内珍藏文物达53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7件,二、三级以上文物1400多件,一般文物3900多件。文物种类繁多,品位较高,几乎涵盖了自新石器时代以来的各个时期。文物品种主要有陶器、瓷器、青铜器、兵器、钱币、带钩、玉器、乐器、雕塑、古字画、建筑材料等20多个大类,其中有不少稀世珍品。如雕像中的唐代胡腾舞铜人像,宋代三彩观音像;瓷器中的明代白釉执壶、清代郎窑红长颈瓶;书画肖像中的清肃亲王豪格、乾隆皇帝的固伦和孝公主像;历史地理长卷中的《乾隆帝南巡路线图》《大清万年一统地理图》;写意画中的《吴梅村山水图》《梅花唱和卷》;书法中的刘墉小楷、查士标行书、董其昌行书立轴、何绍基行书条屏;建筑材料中的“成山瓦当”等。这些文物反映了山丹深厚的人文历史,展示了古丝绸之路辉煌灿烂的文明。2008年,陈列馆作为全国第二批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免费开放,成为山丹对外宣传、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开馆至今已接待中外参观者100多万人次,来自世界60多个国家的政府官员、民间友好团体和联合国有关组织官员参观访问。该馆1995年被定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被文化部评为文化基础设施管理先进集体,2010年被中共甘肃省委评为党史教育基地。围绕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建设,已开发出青铜器、古书画、玉器、瓷器、竹木器等五大系列旅游纪念品,特别是胡腾舞铜人、四喜娃娃、《天文异祥行军分类切要图》《梅花唱和卷》等具有山丹文化特色品牌的旅游纪念品,颇受游客喜爱,年生产销售复制品2万余件。2009年,山丹县与新西兰塞尔温区结为友好县区。同年,集文化交流、文物陈列展示、学术研究、文物经营、参观游览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纪念馆——艾黎纪念馆开工建设。
  第二节 艾黎与何克陵园
  艾黎与何克陵园坐落于山丹县城南门外山丹河北岸,仿西建筑,南北宽43米、东西长64米,呈梯形,坐东面西,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由照壁、综合碑、墓、纪念碑等组成。正前面为大理石贴面照壁,向里12米处为高1.8米、厚0.8米、长7米的大理石贴面的艾黎、何克生平碑,两侧为花坛;再向里为对称多角的5级台阶,平台上置艾黎墓于南侧,何克墓于北侧;墓后2.8米处为纪念碑,碑上圆龛内立有甘肃省人民政府敬献、上镶“国际主义精神永放光芒”字样的石碑。面外嵌有楚图南书写的“艾黎与何克陵园”,面里镶嵌邓小平同志的题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永垂不朽”13个镏金大字。路易·艾黎和乔治·何克墓坐落在平台中轴线上,中轴线南侧西南角有早年为何克立的山碑亭及石碑;与北侧对称的是艾黎、何克生平纪念室。墓后矗立着象征友谊的纪念碑。
  乔治·何克1945年7月殉职后被葬于山丹河北岸的培校校办工厂院内,称为何克墓。1979年、1985年,县上两度对陵园扩建修缮,称何克陵园。1987年12月艾黎逝世后,按照艾黎遗愿,除部分骨灰播撒于四坝滩外,其余骨灰装棺葬于何克陵园,自此始名“艾黎与何克陵园”。1993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第五章 大佛寺风景名胜区
  第一节 景观
  山丹大佛寺旅游景区位于县城西5公里处,是以始建于北魏、后于20世纪90年代重建的大佛寺为主体,新建的佛城广场和6平方公里的祁店水库水面景观为补充的综合游览区,总面积650万平方米。2011年山丹大佛寺被命名为全国首届和谐寺观教堂,2013年1月,景区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为国家4A级景区。
  大佛寺。又名“土佛寺”,始建于北魏(公元425年),距今约1600年。明英宗朱祁镇曾为该寺题写“土佛”匾额,土佛寺由此得名。该寺在历史上屡遭战火又屡次重建(1992—1998年重建),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书法家赵正题有“大佛寺”匾额。
  大雄宝殿。又称佛宝殿、正殿和大殿,是大佛寺的主体建筑。大殿重楼七层,通高39米,全木质结构,琉璃瓦盖顶,内塑高35米的释迦牟尼泥胎贴金坐佛1尊,坐佛呈讲经说法状,是亚洲最大的室内泥胎贴金坐佛,被佛教界誉为“天下第一佛”。大佛座下高达3米的莲花座内,有一高约1.5米、长10米的通道,名曰“关煞洞”。
  观音殿。位于大雄宝殿左侧。殿内是以“童子拜观音”为主体的“十八罗汉、五十三参海岛”立体彩色雕塑。有神态各异的大小佛像150尊,分为天、地、海三层。
  罗汉堂。分为东西二殿,共有罗汉500尊,均由能工巧匠以纯黏土塑成,每尊高0.5米,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天王殿。殿正中供大腹便便、笑口常开的布袋和尚(弥勒化身),背后拱手执宝杵的护法神韦陀,两旁四大天王手中各持宝剑、琵琶、伞、蛇,象征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地藏王菩萨殿。殿内供奉的是在九华山修行成佛的地藏王菩萨,左右两旁是闵公父子,两侧站立十大阎君,墙壁上绘制十大阎君的18层地狱解说壁画。
  山门殿。殿堂式的山门,又称为山门殿或三门殿。山门上方悬挂着由香港宝莲禅寺著名佛教活动家圣一大师亲笔题写的“大佛寺”匾额。殿内塑有高3.5米,被民间称为“哼哈二将”的两尊寺院守护密迹金刚力士像。
  佛城广场。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由七孔牌坊、游客服务中心、商品展示中心、千佛殿、水帘照壁和九龙沐太子等组成。
  青石佛脚印。占地面积36平方米,为青石雕成。左脚象征福禄,右脚象征智慧,佛脚掌上的“卍”字纹象征火和光明。
  七孔石牌坊门楼。又叫七慧门,高12.8米、宽23米,青石浮雕而成,七门八柱。牌坊正中刻着香港著名佛教活动家圣一大师所题的“大佛寺”三个字。牌坊中间的门称之为空慧门,两旁的六道门称之为六度波罗密多门,门上分别刻有黄色字样“布施、持戒、精进、忍辱、禅定、智慧”,是佛家六度。牌坊中间四柱金刚座上有四大天王雕像。牌楼上方有9尊雕像,柱顶中间雕有释迦牟尼七世佛像,最左边和最右边的是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其余6尊雕像是佛祖生前的六位佛陀。牌坊背面正中刻着“佛国圣地”四个金箔大字。
  牌坊门经幢。牌楼两侧各矗立3座八面石雕经幢。经幢基坛底座雕饰莲花,幢身为云柱,云柱浮雕为海水、莲花、祥云。上罩3层八角佛龛,雕佛像24尊。
  游客中心、旅游商品展示中心。坐落于广场南北两端,为明清风格仿古建筑。为游客提供购票、导游、休息和购物的服务场所。
  佛文化卷轴。占地1280平方米,上面刻有佛教众生的六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阿修罗道、人道、天道)。
  千佛殿。建筑面积423.75平方米,因殿内外供奉千尊佛像而得名。由高26米的滴水观音站相和承载地宫组成,总高36米。地宫外墙由青石浮雕而成。室内供奉佛骨舍利一粒,佛像千尊。
  天龙八部铜像。位于千佛殿两侧,是护法神,即天众、龙众、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呼罗迦。
  水帘照壁。照壁分别成“八”字形,各有平安门和幸福门,门洞石壁内外雕刻佛祖从出生到成佛最后涅槃的经历。后面的三道景门相映而立,依次高过,形成水幕。门两旁各有花草组成的两个卍,又叫吉祥海云,是佛家的吉祥图案。
  水帘门经幢。底座是石雕莲花座,幢顶为八边形汉白玉镂空石毂。经幢上端刻有云纹,柱身分别刻有经文、咒语、偈子。
  如意放生池。在水帘门和九龙沐太子中间有座石桥为如意桥,桥的左右两边各置如意放生池一个,水清如许,碧波荡漾。
  九龙沐太子。由汉白玉雕琢的幼童佛祖像,伫立于莲花座上,形体端庄,面容俊美,四周有九条龙仰颈喷水,沐浴着中央的太子佛。
  第二节 开发建设
  1993年,在县政协、县佛教协会和时任住持释觉慧(民乐籍)大师的共同努力下,在香港宝莲禅寺著名佛教活动家圣一大师的捐助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历时5年,耗资1700多万元重建的山丹大佛寺,于1998年8月9日正式开光。
  2010年,县委、县政府将大佛寺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开发建设作为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建设的重点工作,对文化旅游产业园区进行创意设计,计划五年分三期进行开发建设。投资8500万元,建成县城通往景区水泥硬化道路共3条18公里,景区内道路2公里,水泥硬化和生态停车场5处1万平方米,开通旅游公交和观光小火车专线。建成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的佛城广场和亲水平台,铺筑寺内院落、廊道和台阶5000平方米,设置小石桥、石灯、石狮、石凳等景观设施和广场大型高杆灯4盏,并改造维修寺内殿堂、廊柱和粉刷彩绘装修园区内部分建筑。
  大佛寺景区旅游收入
  表26-3
  单位:万人次、万元、%
  第六章 旅游服务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开发风景名胜,加强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注重旅游服务,开发特色小吃,兴建星级宾馆,拓展景区内外道路,建成南、东、西、北及城区红色旅游路线,开发四喜娃娃、胡腾舞铜人、山丹绣球、烙画、剪纸等系列特色旅游产品,组织举办“四月四”“六月六”庙会、赛马艺术节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活动,初步形成吃、住、行、游、购、娱的配套旅游服务,尽力满足游客需求。
  第一节 吃住行
  吃 山丹饮食是在河西走廊乃至大西北历史饮食文化背景下派生的一种饮食文化,有着独特的魅力,是地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山丹风味小吃,以原始佐料做出精美的风味,每个品种的制作和食用方式都蕴含着山丹人特有的生活理念和情趣。
  山丹风味小吃种类多,味道纯正,因地域分门别类,色泽艳而惹眼,味道美而诱人,手艺祖传富有创新,备受游客喜爱。面食有面卷子、牛娃子饭、搓鱼子、剪鱼子、拔鱼子、撕鱼子、饧面等。通过蒸、炸、烙等方法,做成花卷、油转转、锅盔、烧盒子、油糊旋、糖花子、油果子、油泡泡、糕卷儿、青稞面鸡肠子、酿皮子、粳粉等。肉食有手抓羊肉、羊肉垫卷子、羊肉杂碎汤、炒拨拉、胡辣羊蹄等。其他特色小吃有灰豆汤、醪糟汤、八宝粥等。
  住 随着经济尤其是旅游经济的发展,山丹住宿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私营、股份合作、连锁店、个体经营业市场份额不断增大,经营规模和档次不断提升,主体多元化趋势逐渐明显,新建的大型、豪华、多功能、高档次的宾馆、酒店不断增加。至2013年12月,全县有旅游住宿单位58家,其中星级酒店5家(四星级1家、三星级2家、二星级2家),中小型宾馆、旅行社、农家乐等53家,有客房1635间、床铺2961张。住宿单位内部设施齐全,空调、电视、热水器、淋浴一应俱全,全天24小时供应热水,部分还提供棋牌等休闲娱乐,房间档次分明,有豪华间、标准间、普通间等。其中博兴酒店为四星级旅游饭店,拥有128间客房、219张床位,有从业人员65人。
  行 连霍高速公路、兰新铁路横贯山丹全境,航空、铁路、公路交错纵横,交通运输便利。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游客出行方式的变化,进入21世纪后,为适应自驾游等个性化旅游需求,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县上通过招商引资、政府配套项目等方式,建成高标准景区内外道路80多公里,景区停车场1.5万平方米,设置沿路沿线交通道路导览标识80余块,建成并投运县城至大佛寺景区旅游观光小火车,开通张掖至焉支山、县城至焉支山和县城至大佛寺旅游专线车,旅游景区景点交通更为便捷。
  第二节 游购娱
  游 2000年以来,山丹建成焉支山、马场大草原、汉明长城、硖口古城堡、长城陈列馆、南湖生态植物示范园、大佛寺等20多个旅游景点,推出富有特色的南线(焉支风、马场梦)自然风光游、东线(长城魂)古文物游、西线(佛山缘)佛教禅修体验游、城区(艾黎情)红色岁月追忆游等特色旅游线路,展示山丹秀美的自然风光、长城文化、丝路文化、边塞驿站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佛教文化等地域特色。具体线路为南线自然风光游:县城—焉支山—山丹皇家马场;东线古文物游:县城—汉明长城—硖口古城;西线佛教禅修体验游:县城—大佛寺景区;北线红色文化体验游:县城—红寺湖沙漠公园;城区红色岁月追忆游:南湖生态植物示范园—艾黎与何克陵园—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
  购 随着游客人数日益增多,游客对旅游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为最大限度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研发生产山丹风光扑克、山丹风光银条、镇纸挂历、明信片、“贴金坐佛”树脂像、“500罗汉”卷轴画、镀金佛手、“伟人风采”、玉石四喜娃娃、玉石胡腾、树皮画、国博故里金镶玉书签套、金沙绒大佛寺摆件、五彩山丹琉璃四件套等20余种旅游纪念品,包装提升山丹绣球、烙画、剪纸等系列特色旅游产品;生产四喜娃娃、胡腾舞铜人、《天文异祥行军分类切要图》《梅花唱和图》等文物复制品;扶持发展山丹四珍、黄参、天然花粉、蜂蜜、沙棘酒等旅游土特产品;出版发行“魅力山丹”旅游歌曲集、《游遍山丹》《中新友谊的使者——路易·艾黎》《山丹资讯》《山丹揽胜》《山丹风光》《山丹硖口》、“五彩山丹系列丛书”、《五彩山丹画册》《山丹传奇故事》《山丹民俗风物游》《山丹小吃》《山丹之最》《山丹旅游攻略》等旅游丛书和画册,丰富山丹旅游的文化内涵,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娱 为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打造特色旅游文化品牌,县上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战略,优化整合旅游产品,举办新河驿长城旅游文化节、山丹马场赛马艺术节、“焉支山旅游文化艺术节”“焉支山登山比赛”“六月六”钟山寺庙会、“四月四”大佛寺庙会等旅游节庆活动,展示富有地域特色的旅游风采,展现全新的地方旅游形象。除嘉峪关、酒泉、张掖、武威、金昌等周边市县客源外,兰州及省外游客明显增加。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山丹县志(1989—2013)》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共37编,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建置,人口与居民,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协,人民团体,民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水利,农村工作,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劳务经济等。反映的是1989-2013年25年间山丹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