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建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0825
颗粒名称: 第五章 建材
分类号: F407.91
页数: 7
页码: 394-40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丹县建材工业是山丹一大特色,经过多年建设发展,逐步培育形成以水泥、制砖(实心砖、空心砖、免烧砖)、新兴建材、耐火材料为主的4大类产品企业。2013年有建材企业31户,其中规模以上7户〔山泥(集团)、清泉水泥厂、福利水泥厂、陆丰建材公司、丹城混凝土公司、青龙管道公司、山丹铁骑水泥公司〕。主要生产水泥、免烧砖、加气混凝土砌块、外墙保温材料、花岗岩板材、釉面墙地砖、耐火材料、节水新材料等产品。2013年拥有资产59918万元,从业人员2245人。形成年产耐火材料2万吨、水泥100万吨、彩钢2万平方米、水泥管道50公里、水泥构件5万立方米、新型墙体材料5万立方米的生产能力,生产技术装备达国内先进水平,初步形成具有资源优势和地方特色的工业体系。
关键词: 山丹县 工业 建材工业

内容

建材工业是山丹一大特色,经过多年建设发展,逐步培育形成以水泥、制砖(实心砖、空心砖、免烧砖)、新兴建材、耐火材料为主的4大类产品企业。2013年有建材企业31户,其中规模以上7户〔山泥(集团)、清泉水泥厂、福利水泥厂、陆丰建材公司、丹城混凝土公司、青龙管道公司、山丹铁骑水泥公司〕。主要生产水泥、免烧砖、加气混凝土砌块、外墙保温材料、花岗岩板材、釉面墙地砖、耐火材料、节水新材料等产品。2013年拥有资产59918万元,从业人员2245人。形成年产耐火材料2万吨、水泥100万吨、彩钢2万平方米、水泥管道50公里、水泥构件5万立方米、新型墙体材料5万立方米的生产能力,生产技术装备达国内先进水平,初步形成具有资源优势和地方特色的工业体系。
  【新闻作品选载】
  山丹建材业生意火爆
  本报山丹讯(杨争山) 年初还为产品销路发愁的山丹西街砖厂厂长年心成,近来眉开眼笑,不仅刚出窑的200万块红砖销售一空,就是去年积压的700万块砖也所剩无几;在清泉水泥厂的门前,提货的车辆排起队,现钱现货交易,生意兴隆。山丹县建筑建材业虎年生虎气,生意火爆起来。
  山丹县是我省4大建筑建材基地之一。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年产水泥25万吨、机制砖1.7亿块、石灰40万吨的生产能力。面对产品销路不畅的实际,山丹县委、县政府今年抓住机遇,开拓市场,以宽裕型小康住房作为建设龙头,辅以房地产开发、水利建设,拉动建筑建材业的发展。
  目前全县已动工兴建的5000套(户)砖木、砖混结构小康住宅中,已建成1000套;投资1300万元,新上14项以节水为主的重点农田水利工程,其中500公里渠道衬砌现已完成250公里。在去年建成4000眼水窖的基础上,今年又新建3600眼;城市农村的道路和环境项目工程,今年也全面铺开。至目前,山丹县共消化掉红砖8000万块,水泥5万余吨,石灰18万吨,钢材1.5万吨。这些建筑施工项目不仅促使建筑建材行业发展起来,与之相关的产业也出现新的增长势头。(选自《甘肃日报》1998年8月13日)
  第一节 水泥
  全县有水泥企业4家:清泉水泥厂、位奇水泥厂、山丹福利水泥厂和张掖市所属的山泥(集团)。这些企业主要以生产普通硅酸盐水泥为主,山泥(集团)生产的高标号水泥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清泉水泥厂 始建于1976年,是清泉镇所属乡镇集体企业,吴兴有担任厂长后,抓企业管理,推进科技进步,将小水泥厂逐步改造为年生产能力20万吨的现代立窑企业。连续16年获国家农业部“全国乡镇企业水泥质量优胜企业”称号,并获农业部和省、市级荣誉60多项,“独峰”牌普通硅酸盐水泥获“甘肃省名牌产品”称号。1988—2009年上缴税金2900万元,实现利润525万元,企业资产总额达4000万元,用于支持公益事业建设的水泥折合人民币120多万元。企业被评定晋升为甘肃省二级企业,获甘肃省质量品种效益型先进企业、农业部全国乡镇科技进步企业等50多项荣誉。
  位奇水泥厂 始建于1976年,原为位奇乡管理的乡镇集体企业。1994年更名为山丹县石燕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由原任厂长王忠担任经理,通过完善经营管理,技术改造,成为年设计生产能力达12万吨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立窑生产企业,被授予“省级质量优胜企业”称号,“石燕”牌水泥获“张掖地区名优特产品”称号。2000年由乡镇企业改私营企业。2010年企业固定资产达2800万元,年产值1800万元,实现利税280万元。投资1000万元对机立窑、粉磨系统及除尘设备治理改造,达到国家标准。参与县内修路、助学、济困扶贫等公益活动。
  2012年,国家淘汰落后产能,山泥(集团)、清泉水泥厂、位奇水泥厂在山丹县新型工业园区(山丹东乐北滩)共同出资组建张掖市铁骑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新上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水泥企业逐步做强做大。
  福利水泥厂 全称为甘肃省山丹福利水泥厂,位于清泉镇郇庄村,是经甘肃省民政厅批复,于1993年建成的全县唯一一家生产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福利企业,也是甘肃省最大的A级社会福利企业,注册资金1000万元,生产的“青丹”牌水泥远销青海石油管理局等地。建厂以来,每年安排就业的残疾人都在70人左右,曾获省级“文明乡镇企业”、地级“文明乡镇企业”、省级“五一劳动奖状”等50多项荣誉。2013年企业有职工167人,其中残疾职工72人,占职工总数的43%。经过多年建设,原有30万吨机立窑生产线被拆除,建成年产30万吨水泥粉磨站,并安装除尘设备。按照相关政策,每年通过民政、国税、地税、残联等单位联合年检,退税百余万元,用于改善残疾职工的生活和福利待遇。多年来,企业无偿捐资250多万元,用于所在村及周边村社基础设施改造及帮扶困难群众等。
  山泥(集团) 前身为山丹水泥厂,系县属企业。始建于1958年,占地面积近90万平方米。1960年投产,次年停产。1969年在原基础上筹建张掖地区山丹水泥厂,属地直企业。1992年兼并重组张掖市白水泥厂,更名为山丹水泥总厂。1997年兼并濒临破产的张掖地区山丹化工厂,改制成为国有控股的张掖地区山丹水泥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山泥(集团)]。2001年建成年产30万吨(1000吨/天)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次年投资4000万元,建成35万吨磨机扩建项目。2005年改制为管理层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投资6000万元,在山丹东乐滩建设恒昌工业园区。公司拥有资产3亿元,员工600多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8人。年产各种标号水泥80万吨、耐火材料2万吨。2012年淘汰张掖分厂机立窑生产线,2013年淘汰山丹全部机立窑生产线。公司下辖山丹旋窑厂、山丹立窑厂、山丹粉磨厂、张掖分厂4个水泥生产厂,恒昌耐火材料公司和运销总公司2个子公司,9个职能部室。2012年组建张掖市铁骑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筹资3亿元在东乐滩新上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及余热综合利用项目。经过多年建设,山泥(集团)成为以生产销售水泥、耐火材料为主,集运输、商贸、机械加工制造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是甘肃省建材行业骨干企业和张掖市10强企业集团。其产品用于国防航天工程、石油基地、连霍高速公路、兰新铁路二线建设和黑河节水工程等一批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和大型水电站、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等建设,远销青海、内蒙古、新疆等地,连续多年荣获“甘肃省名牌产品”称号,“铁骑”商标被认定为甘肃省著名商标。公司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省级文明单位”等近百项荣誉。“6S”(安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管理成果被中国建筑材料企业管理协会和中国企业联合会授予全国建材系统成果一等奖、全国工业企业管理创新现代化成果三等奖。2009以来,企业被中华全国总工会、甘肃省名牌战略委员会授予“工人先锋号”(旋窑中控室)、甘肃省名牌产品等50多项荣誉。
  山泥(集团)注重企业精神、企业理念等企业文化的培育。多年来,通过文艺演出、元宵灯展、体育比赛等形式,把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通过活动载体展示出来,形成“团结拼搏、艰苦奋进,敬业奉献、务实求新”的企业精神和“追求卓越、忠诚企业、真情回报社会”的企业宗旨。特别是1990年以来,多次举办规模颇高的春节元宵灯展、烟火晚会及文艺节目,有很高的社会知晓度。2006年出资10万元,与张掖市委宣传部、市电视台举办“山泥(集团)杯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2008年举办以《闹春》《春节序曲》《山泥辉煌50年》《欢聚一堂》等节目为内容的迎新春文艺演出,举办以“大佛灯”“闹春”“二龙喜珠”“拓荒牛”“华表”“垦荒牛”等为主题的元宵灯展,讴歌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成就和集团公司近10年来取得的成绩。2009年举办以“激情岁月、腾飞事业”为主题的迎新春文艺晚会和元宵灯展,组织开展机关系统广播体操比赛、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等活动,“6S”管理内涵得到升华。多年来,企业一直热心参与修桥铺路、捐资助学、扶贫济困等公益事业,热心参与四川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捐助活动,是省、市、县水泥企业多年的老典型。
  商砼企业 2011年,清泉镇南关村石辉龙投资3000多万元,成立丹城砼业有限责任公司,形成年产30万立方米的混凝土生产线,有职工60多人。2013年,在多年从事建筑材料、水暖配件、皇明太阳能经营的基础上,陈户乡西门村魏守恩投资2000多万元,成立四通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形成年产20万立方米的混凝土生产线,有职工50多人。其后,张掖人辛有昌投资500多万元,成立盛丰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形成10万立方米的混凝土生产线。这几家大的商砼企业相继建成投产,解决了之前县域内建筑工地只有小型搅拌机作业造成的混凝土质量无保证、砂石料配比不准确、对城市生活环境影响大等问题,能为大型项目、路桥工程、水利工程提供优质产品服务。
  第二节 制砖
  1966年建成的清泉砖厂,是县内第一家砖厂。1976年,清泉公社西街大队砖厂建成投产,是一家较为规范、规模较大的村办砖厂。后随着劳务输出力度的加大,静安、芦堡村在青海省的劳务基地也建成两家机制砖厂。1986年,清泉乡双桥村砖厂投产。到1988年,全县有乡镇及联营砖厂11家,年产机砖6000万块—8000万块,基本满足境内建筑需求。2005年全县有各类砖厂20家,年生产机制砖3.05亿块。通过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兰洽会、西洽会,引进青海石油管理局投资200万元,建成芦堡村青海砖厂(1990年);恒泰炉料公司投资130万元,建成免烧砖生产线,东乐乡引进资金200万元,建成年生产免烧砖500万块的宏基伟业建材厂,清泉镇西街砖厂投资35万元,新上年产2000万块空心砖生产线,山丹陆丰建材投资3000万元,建成年产10万立方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线等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建材企业。1992年建起大马营乡夹河砖厂,1993年建起本桥吉祥砖厂,1995年建起截城东关砖厂,1997年建起老军乡金山砖厂,1999年建起东乐乡城西村砖厂,2001年建起位奇新乐砖厂,后建成北湾砖厂。这些砖厂受资金、环境位置等多种因素影响,规模普遍较小,或处于半生产停顿状态。到2007年,全县各类砖厂拥有固定资产595万元,从业人员917人。2010年前后,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机制砖占用土地、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安全环保型空心砖用量增多,机制砖厂逐步呈萎缩状态。
  至2013年,全县共有各类新型免烧砖等砖厂14家,拥有固定资产8651万元,从业人员521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75万元。规模较大、效益较高的有西街(村)砖厂、清泉砖厂等。
  第三节 石灰 新型建材
  石灰 县境内石灰主要用于建筑,历史悠久。烧石灰多为私人小窑,主要集中于清泉乡,年产量约3.5万吨。至2008年,县内有石灰石矿15家,石灰产量5万吨左右。后随着水泥生产的扩大,建筑多使用水泥,石灰需求量、产量随之减少,没有形成规模以上石灰企业,也未形成产业体系。县内石灰企业主要集中在清泉镇地处城区城郊的城北、东街、西街、南关、南湖等村和312国道附近,主要有杜志伟、宋爱国、杜志虎、韩虎、聂永宏、杜志祥等人开办的石灰窑,产值在10万至22万元,收入10万至20万元。
  由于影响市容,县上于2005年前后清理整顿,大部分被搬离城区,小部分被整合,且大部分由单一的生产石灰粉转为深加工的大白粉、泥子粉、涂料等,拓展了发展空间。至2013年,全县有各类石灰生产企业6家,固定资产1962.4万元,从业人员162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38.7万元。
  新型建材 以新型建材、耐火材料为主的建材企业有16户,其中规模以上4户:青龙管道公司、丹城混凝土公司、陆丰建材公司、丰汇节水新材料公司。这些企业主要生产免烧砖、加气混凝土砌块、外墙保温材料、花岗岩板材、釉面墙地砖、耐火材料、节水新材料等产品,形成年产耐火材料2万吨、彩钢2万平方米、水泥管道50公里、水泥构件5万立方米、新型墙体材料5万立方米的生产能力,生产技术装备达国内先进水平,初步形成具有资源优势和地方特色的工业体系。
  1989—2005年,上述建材企业以乡镇企业为主,经营方式以法人为主,集体承包或个人经营。通过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兰洽会、西洽会,建成工合塑料厂、新世纪自动门公司、山丹县钢厂等企业。随着城北乡镇工业小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入住工业小区的建材企业逐步增多,主要有新建的耐磨合金材料有限公司、山丹青龙管道厂等建材企业。
  2006—2008年,国家对资源消耗和排污等指标要求越来越高,乡镇企业特别是建材企业逐步走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过改制重组和优化,恒泰炉料公司免烧砖生产线、青龙管道公司搬迁扩建等建材项目建成,完善了县域工业产业结构。
  2009—2013年,鑫鼎机械制造公司年产5000吨高频直缝焊管生产线,丰源节水新材料公司年产6000吨PVC管材、3000吨PE管材、8000万米的单翼迷宫式滴管带,南湖鸿远建材公司投资600万元的煤矸石新型建材加工,爱森源合成木公司年加工7000吨高分子合成塑木材料,金龙保温材料公司年产8万立方米聚苯乙烯、4万平方米采光板,青龙管道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的年产3000吨PVC管、2000吨PE管材,丹城混凝土公司投资2000万元的年产10万立方米C10—45各种标号新型商品混凝土生产线陆续建成投产。
  至2013年,全县其他各类建材企业(不包含水泥、砖、石灰企业)拥有固定资产近6亿元,从业人员868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74亿元。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山丹县志(1989—2013)》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共37编,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建置,人口与居民,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协,人民团体,民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水利,农村工作,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劳务经济等。反映的是1989-2013年25年间山丹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