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煤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081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煤矿
分类号: F407.1
页数: 3
页码: 388-39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丹县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开采情况和煤炭产量储存量统计情况的具体内容介绍。
关键词: 山丹县 煤矿 采矿业

内容

山丹县煤炭资源丰富,是张掖市乃至全省的重点产煤县之一。元代,山丹就开始采煤。清朝,政府允许民间开矿,采煤业有了一定发展。据记载,陈户、新河、十里堡、窑坡等地农民土法采煤,年产量在6000吨左右,供生活取暖和手工作坊之用。也有农民利用农闲时节,把煤运到张掖等地交易,换取生活用品。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路易·艾黎在山丹前窑创办采用机械提升的培黎煤矿。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央部属企业山丹煤矿一号井采用斜井开拓方式,使用联合采煤机、攉煤机等新设备,成为全省较先进的机械化采煤企业之一。
  经过50余年的勘查,全县煤炭(总储量为5.3亿吨)工业储量约3.2亿吨,已开发利用的0.3亿多吨,县境内开发的矿区有平坡、前窑、花草滩、东水泉、羊虎沟、长山子、窑坡等矿区,地质储量3.26亿吨,保有储量2362.6万吨,其中平坡、前窑探明储量5872.2万吨,花草滩1.2亿吨,东水泉7558.3万吨,羊虎沟607.4万吨,长山子4584.3万吨,窑坡350万吨,新河656.6万吨,其他未勘查储量约1000万吨。
  20世纪80年代末,为发展地方经济,兴办乡镇企业,山丹县依托煤炭资源优势,开办乡镇煤矿,几年时间乡镇煤矿迅速发展到200多户。由于开办过快,造成煤炭开采混乱,产量过剩,价格低廉,三角债务多,致使部分乡镇煤矿停止生产。1998年前,能够正常生产经营的乡镇煤矿有151户,国有煤矿4户。虽然煤矿多,但产量很低,加之大部分乡镇煤矿以家庭生产经营为主,靠人力背煤,只在农闲时生产生活用煤,大部分时间停工停产。1989—1998年,全县年均产量10万吨—15万吨,所产煤炭仅供本县及周边县区住户使用。国有煤矿生产的煤炭除供应本地住户外,部分销往张掖、酒泉、永昌、金昌等地,主要用于工业和城市锅炉采暖,为县上增加税收。
  1998—2002年,国务院下达关井压产通知后,保留煤矿81户。2001年国家对煤矿实行专项整顿,全县最终保留46户,原煤产量在37万吨左右,平均售价80元/吨,年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缴纳国家税费300多万元。
  2004年吴涛煤矿透水事故后,为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条件,改善从业人员生活工作环境,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最终保留合法矿井33户(私营29户、国有4户),全县煤炭年实际生产量50万吨左右,年销售额7000多万元,缴纳国家税费700多万元。
  2007年国家对煤矿实行资源整合政策,县内只有5户矿井生产,煤炭产量大幅下降。2007—2010年,全县煤炭产量年均不足30万吨,年销售额约1.2亿元。2010—2013年,煤炭市场价格低迷,产量年均约2万吨。
  山丹煤矿 原国家煤炭部所属重点煤炭企业。1954年筹建,1960年有职工7322人。到1965年生产原煤192.9万吨。除1958—1960年间实现利润498万元外,1961—1965年连续亏损。1988年原煤生产完成15万吨,有职工1495人。由于煤层薄、井下地质条件复杂,经过多年的开采,资源濒于枯竭。从1989年开始,企业处于政策性亏损阶段。为使企业走出困境,1994年,经国家经贸委批准立项,开发煤系高岭土综合加工利用项目,计划建成年产5000吨精制高岭土生产线,同时建设年产3000吨聚合氯化铝生产线,由于种种原因,计划未能实现。1995年企业自筹资金,开始接续青苔泉煤矿的建设。至1997年,年设计能力30万吨的青苔泉煤矿投产,实际生产能力10万吨。1998年,山丹煤矿下放甘肃省管理。1999年,根据国家政策,山丹煤矿申请政策性关闭破产,山丹煤矿一号矿关闭,整个企业处于停产状态。2000年3月,成立山丹矿业公司,内设采煤队、掘进队、机电班、高岭土厂、彩印厂、砖厂等单位,有职工186人(专业技术人员32人)。2000年10月,山丹煤矿正式进入关闭破产程序。2002年1月,破产清算工作基本结束,全矿1621名在职和退休职工通过自谋职业、移交地方、退休、内部退养、企业重组等渠道得到安置。同年4月,成立主要负责管理山丹煤矿退休、内养及职工遗属的山丹煤矿离退休管理中心。2003年11月,根据省企下划要求,山丹矿业公司由省属企业下划为市属企业。2004年7月30日,山丹矿业公司与响水河煤业公司合并,由于合并程序违规,合并失败。2006年2月26日,山丹矿业公司被民勤县唐家沟煤业公司收购,由国有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后唐家沟煤业公司对有效资产整合,并投资建设3号、5号煤矿,至2013年,公司生产经营正常。2014年7月1日,唐家沟煤业公司将企业转让山丹县汇昌煤业公司。
  东水泉煤矿 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初,是张掖地区直属企业,以生产煤炭、精制高岭土、建筑陶瓷及硫酸铝等产品为主。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资源储量、经营机制等诸多因素煤炭开发进入衰退期。为了摆脱困境,企业转变经营方式,将经营方向由单一的煤炭开发向多元化方向发展。1992年6月,成立甘肃东水泉高岭土开发公司,开发高岭土及铝盐系列新型产品,并建成建陶生产线,后因产品质量、销售市场等因素停产。1996年,企业处于停产状态。2004年底,由辽宁抚新客商将产权整体买断,并对矿井进行恢复性技改,投入生产。2011年建成年产30万吨草沟斜井。2012年新上上石湾子、下石湾子矿井建设项目。
  花草滩煤田 位于县城东南38公里处的老军乡境内,是县上引进陕西黄河矿业(集团)公司投资建设的集原煤开采、煤炭加工、煤电开发、煤化工综合利用为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区。总规划面积286公顷(4020亩),规划总投资162亿元。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2012—2015年)实际完成投资28亿元,建成年产90万吨原煤矿井、600万吨选煤生产线,年吞吐量400万吨的储运场、110KV变电站及办公、生活附属设施。
  2005年4月,县上引进成都地奥集团投资开发花草滩煤矿,两年后完成办公楼、宿舍楼、餐厅等地面工程;矿井挖掘至250米深度时出现涌水,半年后因技术等原因治水失败,矿井建设停止。2011年1月,成都地奥集团将形成的全部资金转让,陕西黄河矿业(集团)在付清对方1.24亿元转让金后重新选址建设。
  2011年7月矿井建设开工。2012年完成职工宿舍楼、办公楼、食堂等地面土建工程。2013年完成矿井一期建设及井下二期收尾工程,年底投入试生产。年产600万吨的洗煤厂于次年6月试车一次性成功。兰州铁路局投资1.35亿元建设的大青阳口火车站配套货运站一期工程2013年7月建成,年货物吞吐量五六百吨,解决了精煤外运和原煤运输问题。投资600万元的花草滩至大青阳口13.3公里的运煤公路完工。全长33公里的110变电站2012年11月投入运行,承担一矿主井和选煤厂的供电任务。
  长山子煤矿 位于山丹县东南75公里处,矿区面积约10平方公里。煤矿向东约3公里有简易公路与永民(永昌—民乐)公路相接,距永昌县60公里,西距山丹县大马营乡25公里,接山(丹)—马(营)公路,距山丹火车站85公里。区内资源总量7400万吨左右,设计年产原煤60万吨。2009年4月,县上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窑街煤电集团投资建设,至2012年,投资1.5亿元,完成行政办公楼、单身公寓楼、职工食堂、矿灯浴池、综合救护楼等地面土建工程,总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投资8200多万元,完成巷道掘进6042米。2013年10月联合试运转,全年生产原煤15万吨。次年实现满负荷生产。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山丹县志(1989—2013)》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共37编,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建置,人口与居民,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协,人民团体,民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水利,农村工作,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劳务经济等。反映的是1989-2013年25年间山丹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