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其他输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0805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其他输出
分类号: F249.2
页数: 3
页码: 374-376
摘要: 本节记述山丹县其他输出,其中包括了劳务移民、境外劳务。
关键词: 山丹县 劳务输出 其他输出

内容

劳务移民 1995年3月,县上从兰州铁路局申请专列输送山丹县沿山5个乡镇496户1400余人,到新疆建设兵团农七师123团、126团、127团集体安置,开始了新疆劳务移民输送安置工作。1996年8月,成立山丹县移民工作办公室,与劳务办合署办公。同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123团、126团、127团、130团等团场领导30人前来山丹同县政府签订长期劳务协作协议,之后连续8年向新疆建设兵团农六师、农七师各团场输送安置劳务移民超过5000人。从1998年开始,每年8—10月份,通过移民户、经纪人组织农民工约3000—4000人到新疆等地拾花(摘棉花),同时带动大批山丹人合伙或举家去新疆承包、租赁、购买土地,进行种植开发,有相当一部分人圆了创业致富梦。
  【新闻作品选载】
  山丹贫困户入疆承包兵团农场
  本报山丹讯(张兴民)3月18日,山丹县霍城乡350名农民,乘坐6辆大轿车奔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承包经营农场。至此,全县16个贫困村中已有3000多人到新疆建设兵团安居乐业。
  山丹县大黄山一带的16个村,土壤贫瘠,植被稀少,自然灾害频繁,使贫困户占到总农户的一半左右。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人的温饱问题,去年初,县上领导到新疆建设兵团考察协商,达成了劳务移民扶贫的协议,当年就向兵团农场移民560户1964人,其中劳动力1120人。他们承包兵团农场耕地23296亩,劳均20亩以上,种植棉花、玉米、葵花等作物。
  山丹县贫困户到新疆后,发挥了吃苦耐劳、劳动技术熟练的特点,既赢得了农场职工的信任,又获得了良好经济效益。据县劳务办公室调查,去年移民的劳均纯收入达2689元,人均纯收入为1533元,其中魏其忠、赵秀花夫妇的纯收入达9000元。李桥乡西沟村农民陈全国,承包棉花20亩,纯收入达3300元,成为移民中的摘花能手,受到了农场的奖励。今年,县上又和兵团农场紧密配合,做好组织输出和安置就业工作,使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承包经营农场的劳动力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0.7%。
  (原载《甘肃日报》1996年4月14日一版)
  境外劳务 境外劳务始于2001年,时任山丹县农委党委书记的吴志明带领10多名农民到白俄罗斯明斯克市种植蔬菜,迈出了境外劳务输转第一步。2006年,陈户乡西门村姜玉琳依托新疆兵团北新路桥公司带领7名农民工赴塔吉克斯坦务工,从事援建国际公路工程,次年,组织101名务工人员赴塔吉克斯坦参与国际高速公路建设,是山丹县第一批有组织、成建制向国外输出务工人员。2008年3月,又组织326名务工人员赴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参与国际高速公路建设。2007年,劳务带头人石怀彬与中国石油管道工程局合作,组织50名务工人员赴俄罗斯、印度参与国际石油天然气管道建设。当年全县向境外输出劳务务工人员151人。次年又组织260名务工人员赴中亚六国参与国际石油天然气管道建设。2009年3月,在清泉镇南关村,市、县领导为223名出境务工人员送行。当年全县境外务工人员达636人,次年达803人。2010年11月,劳务能人石文南创办的甘肃宇泰劳务输出有限责任公司取得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成为全省第一家民营境外劳务中介机构。2010年全县有境外劳务经纪人4人,向中亚国家输送务工人员413人,全县境外务工人员达1013人。2013年,为更好地发展境外劳务,组织涉外劳务人员集中接受咨询、报名、培训服务,成立山丹县对外劳务合作服务中心,务工人员主要在哈萨克斯坦及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韩国、日本、非洲等国务工,大多是有多年务工经历的技术骨干,以焊工、电工、混凝土工、钢筋工和工程机械驾驶员为主,人年均收入8万元—10万元。2013年,全县境外务工人员1500余人,比2010年增长13.4%,劳务收入约1.14亿元,占全县劳务收入的12%。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山丹县志(1989—2013)》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共37编,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建置,人口与居民,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协,人民团体,民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水利,农村工作,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劳务经济等。反映的是1989-2013年25年间山丹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