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发展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080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发展概况
分类号: F276.3
页数: 3
页码: 367-369
摘要: 本节记述山丹县境内有丰富的矿藏资源,品种多、分布广,且有充足的农副产品,适宜乡镇企业的发展。形成建筑、建材、采矿、农副产品加工、商饮、交通运输、劳务输出7大体系,产品种类达40多种。
关键词: 山丹县 发展概况 乡镇企业

内容

山丹境内有丰富的矿藏资源,品种多、分布广,且有充足的农副产品,适宜乡镇企业的发展。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县创办了500个左右的社办、队办工厂,规模较大且持续经营的有清泉公社农具厂、南湖砖厂、西街砖厂等。1970年新办“五小企业”(小炼铁、小炼焦、小化肥、小造纸、小煤窑),社队企业得以发展。1977年成立社队企业管理局,1984年改称乡镇企业管理局。各乡成立经济委员会,加强对乡镇企业的组织领导。1992年,乡镇企业管理局与县劳务办分设。2004年乡镇企业管理局下辖劳务办、工合办、城北工业园区办公室,有工作人员42人。
  1989年全县有乡镇企业724户(工业企业229户,建筑企业26户,商流服务企业288户,其他企业181户),从业人员11421人。全县乡镇企业形成以采矿、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建筑、运销、劳务输出等诸多门类,主要产品有原煤、农机、机制砖瓦、水泥、石灰、水泥预制件、面粉、食油、食品、服装等。1990—1992年,企业户数平均每年增加26户,总产值、总收入以年均2000多万元、1400万元的速度增加。在1992年总产值突破亿元大关的基础上,1993年清泉乡西街、东街、南湖村,位奇乡芦堡村,东乐乡静安村5个乡镇企业产值上千万元。1995年,城北乡镇企业工业小区被命名为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达5.6亿元。1997年有乡镇企业1112户,从业人员43877人。同年对全县54户集体企业进行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的企业改制。2000年9月,对全县乡镇集体企业进行以“明产权、转机制、变身份、增效益”为原则的改制改组。1998年,全国乡镇企业统计范围有较大变化,个体企业8人以下的不统计、跨地区联营企业由企业所在地统计,统计口径发生变化。
  2004年有乡镇企业806户,从业人员50260人。同年,对114户乡镇企业进行改制,其中整体出售10户、租赁8户、承包28户、摘“红帽子”41户、自行解体25户、股份合作制2户。改制后企业盘活存量资产1164万元,实现增加值6848.6万元,完成营业收入1.9亿元,实现利税2336.8万元。形成建筑、建材、采矿、农副产品加工、商饮、交通运输、劳务输出7大体系,产品种类达40多种,建成东西合作示范区1个,工合实验区1个,开拓劳务基地20个,培育资产上千万元的企业18户、上百万元的200户,上10万元的个体私营企业500户。这一时期是全县乡镇企业发展最快的时期。
  2006—2008年,随着国家对资源消耗和排污等指标要求越来越高,乡镇企业逐步走向规模化、集约化,不断改制重组优化。2009年,全县中小企业个数达309个,从业人员1.67万人,完成总产值8.14亿元、销售收入6.91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395万元、税金2750万元;非公经济个数达4091个,从业人员达3.85万人;完成增加值5.20亿元、销售收入13.09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120万元。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山丹县志(1989—2013)》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共37编,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建置,人口与居民,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协,人民团体,民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水利,农村工作,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劳务经济等。反映的是1989-2013年25年间山丹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